捍卫汉家衣冠的荣誉之战
终结分裂乱象的滑稽谢幕
这是马背上打下的江山,也是胭脂水粉浸染的帝国;
是兵荒马乱中树起的一座丰碑,
也是群魔乱舞处开出的一朵奇葩。明轩公子著的《玉树流光(南陈帝国兴亡录)》立足于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通过翔实的笔调给读者勾画出一个不同于以往认知,沉迷于“六朝香粉”的南陈王朝。肯定了在华夏文化饱受摧残的时刻,陈朝捍卫了汉文明的火种。同时,陈朝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也与近百年来我们强调的“反侵略”相贴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玉树流光(南陈帝国兴亡录)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明轩公子 |
出版社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捍卫汉家衣冠的荣誉之战 终结分裂乱象的滑稽谢幕 这是马背上打下的江山,也是胭脂水粉浸染的帝国; 是兵荒马乱中树起的一座丰碑, 也是群魔乱舞处开出的一朵奇葩。明轩公子著的《玉树流光(南陈帝国兴亡录)》立足于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通过翔实的笔调给读者勾画出一个不同于以往认知,沉迷于“六朝香粉”的南陈王朝。肯定了在华夏文化饱受摧残的时刻,陈朝捍卫了汉文明的火种。同时,陈朝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也与近百年来我们强调的“反侵略”相贴合。 内容推荐 明轩公子著的《玉树流光(南陈帝国兴亡录)》介绍:169年的南北朝历史中,享国只有33年的陈朝或许并不起眼,人们对它的印象可能还仅停留在那个吟唱着“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的荒唐天子陈叔宝身上。 然而,真实的陈朝绝非一个被胭脂水粉浸染的王朝,它是在刀枪箭雨中搏杀出来的,在最黑暗的时刻,陈朝顽强地保留了汉文化的火种,最终等到隋朝大一统,恢复汉家衣冠。 而作为陈朝始君的陈霸先,更是见证了那段狼烟四起的峥嵘岁月。正是他,将如同病夫一般的南中国从死榻上拉了起来,推翻了压在江南百姓身上的大山,维护了汉民族的尊严,让江南佳丽地以崭新的姿态傲立南方。 现在,让我们走近陈霸先,也走进陈朝这座尘封许久的金粉帝国吧!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侯景之乱 兴邦不成反致丧邦 第二章 祸起萧墙萧家子弟凶狠如豺 第三章 何去何从动荡中的南陈开国 第四章 龙阳天子陈文帝的“天嘉之治” 第五章 太建此伐虎头蛇尾的“中原梦” 第六章 衣冠道尽陈叔宝的另类人生 跋 试读章节 霸先其人 苏湖熟,天下足。 自南宋以来,江南成了富饶之地的代名词,苏州、湖州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是,在7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才刚刚起步,湖州远没有后世的富饶,而我们的主人公陈霸先就出生在湖州边上的长城县(今长兴)内。 陈霸先的祖上并不是江南人,而是地地道道的北人。据说,陈霸先N代前的祖宗是东汉的县令陈寔,虽然官不大,但老爷子在任时还是很受爱戴的。搁现在,他是实打实的“人民公仆”。不知道是不是陈老爷子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感染了霸先,霸先帝确实是按照先祖的足迹一步步走过来的。 提到陈寔,还有个典故与他有关,就是“梁上君子”。记得那是东汉末年的一个深夜,比现在的黑夜暗得还早一些。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小贼,不知怎的到了老爷子房梁上。陈老爷子年纪虽大,眼睛却不花,面对这个毛头小贼,陈老爷子没有立刻喊抓,而是来了场现场教育。他把子孙全喊了进来,对他们说道:“孩子们,你们以后要‘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不能学坏,最后做了‘梁上君子’啊!那些作恶的人其实本性不坏,只是缺少教育,因而学坏了,好好的苗子毁了。你们要谨记这个教训啊!”老爷子的箴言儿孙听没听进去不清楚,这梁上君子倒是大受感动,当即从粱上跳将下来,表示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陈老爷子见说教有了效果,摸着粱上君子的脑袋说:“娃啊,照年纪,我也可以做你爹了。你老爸没有好好教育你,现在由我来尽尽责。好娃娃,以后不要这么做了,这两匹布,算是给你的压岁钱,拿去好好做人。”小偷点点头,离开了。 要搁今天,陈老爷子肯定要被狗仔队爆料说是在炒作,刻意抬高自己一类。不过在那时,老先生则被赞为高风亮节。 到了陈霸先的十世祖陈达的时候,正巧赶上“永嘉之乱”。得,皇帝都南渡了。那我也赶一次移民潮。于是,在“衣冠南渡”运动中,陈达也随大流来到了南方。当时,陈达就做了长城令。 陈达之所以被选任长城令是有原因的。据某位大师拿着风水罗盘斟酌后,说:“老陈啊,我专业从卜四十年,这块地皮那是大大的好,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叫龙抬头啊龙抬头,不是拜相也封侯。你买了这块地,保准子孙各个飞黄腾达……”老陈是个实在人,一听此说,心中也很开心,给了大师点钱,便把家安在了长城县内。 这个预言是如假包换还是后人杜撰已不可考,事实是到了陈达的第十代,果真就出了个陈霸先。你说巧不巧,别说什么封侯拜相了,人家都称帝了。 陈霸先生于公元503年。这一年又被称为“梁天监二年”,也是南梁开国皇帝萧衍登基的第二个年头。换句话说,霸先帝还可算是粱帝国的同龄人,见证了梁朝的繁荣,也见证了它的衰败。这一年,也不是个太平年,四川的刘季连(刘裕宗室子弟)实在扛不住政府军,转而向武皇帝萧衍投降,后者很大度地赦免了他。陈霸先就在这个动荡的时局中成长起来。《建康实录》中说,霸先家贫,却又不肯下地千活,遂只能靠捕鱼为生。关于此观点,我只能说是无稽之谈。根据劳动人民的经验看,捕鱼绝对不会比下地千活轻松多少,说陈霸先懒得吃不了稼穑之苦,却乐意起早贪黑去捕鱼,这不是可笑么? 事实上,陈霸先哥仨虽称不上土豪,也算是个小康家庭。陈霸先的哥哥陈道谈(也作陈谈先)还官拜东宫直阁将军,在后来的健康保卫战中中箭,为国捐躯。陈霸先还有个弟弟陈休先,也在东宫任职。后来简文帝萧纲派他外出组建民兵团,结果被侯景给残忍杀害了。这么看来,陈霸先一家子真可以算是一门忠烈,政治面目绝对清白。不难想象,能做得东宫的官,没点背景那是行不通的。 那么,可不可以是陈霸先自己先发迹,然后带动兄弟共同致富?事实上,“侯景之乱”前,陈霸先一直在岭南扫匪,虽然颇有建树,但是……我们知道有句话说得好,“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小。”那个时代,就算一个封疆大吏和一个京官相比,也未必能高出多少。更何况,陈霸先也是打下手的,远没有达到坐镇一方的实力,更别说安插个把兄弟去东宫任职了。所以,说陈霸先先发达再带动两个兄弟的说法并不可信。P3-4 序言 西河·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南京号称六朝古都,孙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在此地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作为南四朝中最后一个王朝——陈朝,因国祚短而常为人所遗忘。大家对于陈朝的印象,无外乎杜牧那首诗中提到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因而对陈朝的认知也仅仅来自于亡国之君陈叔宝。 不过,今番笔者要为大家讲述一个真实的陈朝,不仅限于《玉树后庭花》中所展现的香艳颓败的靡靡之风,更多的是乱世烽火中的峥嵘岁月。 本书从侯景之乱爆发前说起,以陈朝彻底灭亡为终点,前后时间跨度近四十年。期间,形形色色的风云人物会轮番登场,共同谱写那段烽火狼烟中的陈朝往事…… 后记 陈朝的故事讲到这儿差不多就结束了,可笔者还想和大家分享最后一个故事——破镜重圆。是为跋。 故事的主人公是陈项的女儿乐昌公主和其夫徐德言。乐昌公主是陈叔宝的妹妹,才貌双绝。她选择夫婿不看门第,而重诗文才识。成年后,她自主婚姻,下嫁太子舍人徐德言为妻。 当时的局势已经相当危险了:杨坚在北方建立隋朝,对江南虎视眈眈,南陈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众所周知,一旦国破家亡,皇室子弟都有可能被押赴敌国国都,生死难料。于是,徐德言对自己的妻子说:“如果哪天陈国亡了,以你的才貌,必然会被豪门权贵掳去。我们夫妻恩爱,却也难保成为永诀。如果情缘还未散尽,有朝一日可以再相见,还希望能有信物为证。”乐昌公主听完,已是泪流满面,于是从梳妆台里拿出一面镜子,交给徐德言。 徐德言将这面铜镜破为两半,自己留一半,给妻子另一半,作为日后重见的凭证。他与妻子约定,万一两人失散,以破镜彼此相寻;镜子重圆之日,就是夫妻团圆之时。徐德言说:“以后每年正月十五,你就去集市上售卖这半面镜子。我若尚存,也一定在这天来找你。” 不久,杨坚果然派兵南下灭了陈国,乐昌公主也在战乱中和丈夫走失。经过一番颠沛流离,她被杨坚赐给了杨素,成了杨素的宠姬。只是,乐昌公主并没有忘记徐德言,终日郁郁寡欢。每到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她便私下命老仆拿着自己一直珍藏在身边的半块铜镜沿街叫卖。 老仆对此深感奇怪:半面镜子有什么好卖的,而且开出天价。即使有人感兴趣,也被这个价格吓退。时间久了,便也不再有人问价。终有一天,来了一个人。此人正是徐德言。这些年,他过得并不好,穷困潦倒,颠沛流离,但心中时时不忘发妻。为了寻找妻子,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几年后终于浪迹至隋朝的京城长安。 这天正好是正月十五,他来到集市上,看到有人正在高价叫卖半面镜子。徐德言将那人招来一番问询,得知是其主人授意兜售。于是,他也拿出自己保存的那半面镜子,两下一合,果然重圆。徐德言一问之下,才知他家主人便是权倾朝野的越国公的爱妾,也就是自己的妻子乐昌公主。 徐德言有些心灰意冷:如今妻子已为他人妇,可谓侯门一入深似海,她可愿再与自己重叙旧情?不过,他不死心,便在镜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随后,老仆将镜子带回去,并把这事告诉了乐昌公主。公主得知徐德言尚存人世,心中暗喜,可看完诗后又泪流满面。杨素见爱姬郁郁寡欢,便好奇地问起缘由,乐昌公主据实相告。杨素听完颇为感动,又问妻子还愿不愿意回到徐德言的身边,乐昌公主说:“自古一女不嫁二夫,越国公(杨素)对我不薄,不忍背弃。但徐相公时隔多年仍不忘旧情,千里迢迢来寻我,且前誓尚在,不忍违誓,望越国公成全。” 杨素很纳闷,如今自己权倾朝野,居然还不如浪迹街头一潦倒汉,便设宴邀请徐德言,想一睹此人庐山真面目。宴会上,徐德言两鬓斑白,衣衫褴褛,眼见自己的妻子已为人妇,心中纵有千言也难开口。杨素觉得这么一言不发也着实尴尬,便请乐昌公主作诗一首。乐昌公主随即写道:“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此诗写毕,在座诸位都连连称赞,杨素亦是唏嘘不已。他决定做一回好人,成人之美。 次日,他将乐昌公主送还徐德言,并赐予他们万贯钱财,供两人安度余生。徐德言和乐昌公主拜谢完杨素,便回到江南,白头偕老,共度余生。 显然,乐昌公主若留在杨素府,生活肯定好过跟着徐德言——一个文人,在外谋生是何等之艰难!但乐昌公主却有情有义,不爱荣利,甘愿清贫,成就了这则不可多得的人间佳话。 正如乐昌公主和徐德言破镜重圆一样,破碎的中华故土终于迎来了合璧之日。在那段峥嵘岁月中,正是由于那些如乐昌公主般苦苦坚持的汉家豪杰对汉文化的坚守,才使得华夏文明始终不亡。中华大地在度过漫长压抑黑暗的两晋南北朝之后,最终开启了隋唐鼎盛的华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