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建生所著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与布局优化研究》一书以模式分类和模式识别为研究的切入点,研究在限定的空间和数量条件下,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整治模式并进行布局优化。围绕“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分类一模式的空间识别一不同模式的潜力测算一不同模式的布局优化”这条逻辑主线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
“因地制宜地选择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和“在建设用地数量约束下进行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是空心村整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由刘建生所著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与布局优化研究》一书将模式识别运用到农村居民点整治领域,研究在给定的空间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约束条件下,如何对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进行“因地制宜”地选择和布局优化。本书有利于丰富空心村治理和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理论和方法,对落实土地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下达的约束指标具有实践价值。
本书适合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和空心村治理的相关人员、学者及业界人士使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相关文献综述
第2章 理论起点:农村居民点的模式分类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支撑
2.3 理论基础: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分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区概况和典型调查
3.1 研究区域概况和居民点用地现状
3.2 典型农村居民点实地综合调查
3.3 模式分类的适应性初步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模式识别
4.1 识别的原则
4.2 识别总体思路
4.3 模式识别方法
4.4 吴兴区居民点整治模式识别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潜力测算
5.1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概述
5.2 基于模式分类的农村居民点潜力测算思路
5.3 基于模式识别的农村居民点潜力测算方法
5.4 吴兴区不同模式下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6.1 布局优化的理论方法与实现路径
6.2 基于模式识别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6.3 吴兴区不同模式下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基本结论
7.2 政策启示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