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彩编著的《诉不完的思念--回忆父亲母亲》中大量呈现了作者父母那一辈人的农村生活,生动地再现了农村那片普通却极具活力的土地。
作者的父母,乃亿万中国农民的缩影,他们的苦难经历,也是同时代亿万中国农民的苦难经历。本书使我们看到中国农民纯朴正直、坚忍不拔的品格,帮助我们洞察到社会发展进步的变迁足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诉不完的思念--回忆父亲母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宏彩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宏彩编著的《诉不完的思念--回忆父亲母亲》中大量呈现了作者父母那一辈人的农村生活,生动地再现了农村那片普通却极具活力的土地。 作者的父母,乃亿万中国农民的缩影,他们的苦难经历,也是同时代亿万中国农民的苦难经历。本书使我们看到中国农民纯朴正直、坚忍不拔的品格,帮助我们洞察到社会发展进步的变迁足迹。 内容推荐 陈宏彩编著的《诉不完的思念--回忆父亲母亲》是一本献给父亲母亲的回忆录,书中通过7个章节共200多篇小短文回忆父母生前创业、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艰苦生涯,借此追思父母。本书使我们看到中国农民纯朴正直、坚忍不拔的品格,帮助我们洞察到社会发展进步的变迁足迹。本书文字朴素、平实,用词简约,虽无修饰,却浸透真情真爱,精神内核直抵人心。 目录 第一章 苦难童年 稚肩重担 寒冬腊梅 第二章 艰苦创业 白手起家 辛苦盖房 烈日弯弓 犁田鱼现 稻田巡查 戽水抗旱 堆堆农肥 水渠巡逻 石磙吱嘎 疾风骤雨 迎风扬谷 秋日草垛 养鸭能手 鸭子司令 野猫偷袭 娇鸭迷思 忘返顽童 放鸭野趣 卖蛋忧思 冬日会战 花香鱼跃 水中战斗 鱼苗跃腾 鱼塘孤灯 鱼塘梦碎 鸡毛换糖 鲜红辣椒 精心喂猪 孵化小鸡 养鸡侧记 人鼠大战 土砖土墙 特制木床 温暖棉被 泥土地板 集体修路 第三章 家庭情怀 点滴孝心 尽守孝道 替母奔丧 鹊桥相会 七月祭祖 轻烟徐起 时间概念 菜园杂记 洗衣协奏 火柴根根 冬日炉火 回味糍粑 麦芽糖记 对联旧话 祭拜祖先 大年初一 元宵团子 粽香四溢 六一快乐 大米发糕 天外玄音 茄花传奇 昆虫世界 额头灯泡 当家衣服 毛选珍藏 纸花游戏 陀螺旋转 露天电影 寻觅儿媳 夏日晚餐 姐弟情深 妯娌情缘 忆领头羊 用心待客 地铺夜话 组团赴宴 一碗河虾 四个柑橘 儿在何方 由爱生恨 为几分忧 泪湿衣衫 透支母爱 第四章 艰难生活 雨夜茅屋 炊烟袅袅 柴米油盐 夏日凉拌 砍柴印记 月色如水 鞋底情深 款款鞋垫 清扫扬尘 乡村纸贵 洗衣之累 钢铁臂膀 茅屋轻骑 奶牛之魂 饭在哪儿 断墙惊魂 不速之客 蛇影隐现 腊肉飘香 眼疾手快 能不能吃 一包红糖 欲言又止 泪和年饭 一壶粗茶 特制棉裤 节约意识 护肤用品 煤油灯亮 学习用品 民间疗法 公粮喜忧 赊粮之痛 猫咪情缘 印花脸盆 夜间捕鱼 干塘分鱼 红薯丰收 坛坛腌菜 病魔摧残 高音喇叭 生儿育女 油菜金黄 第五章 为人处世 午夜劝和 救命私章 冒险送水 哑巴兄弟 永不穷志 路边客栈 情系国防 赤脚兽医 铁牛无情 醉酒时分 丧夫主力 水牛之死 泪别年猪 奋力救火 第六章 子女教育 知书情怀 学生午餐 孟母心切 发饼诱惑 创意书桌 油灯熠熠 传承家凤 护子读书 买书心愿 教育理念 迷恋八哥 一碗鱼汤 一袋荸荠 端午投粽 一只母鸡 南瓜脸谱 弹珠铮亮 第七章 思念无边 晴天霹雳 痛不欲生 借尸还魂 五七祭母 为母守孝 当爹当娘 上学路上 泪洒课堂 相依为命 治病之途 一语成谶 枉思如果 又到清明 饮水思源 桃花烂漫 公路掠影 竹林春秋 木盆木桶 竹篾时代 我心飞翔 足迹寻访 农庄情浓 梦中读您 愿爱永恒 天堂快递 后记 试读章节 石磙吱嘎 老家种的是双季稻,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要将早稻收好、晚稻种好,时间非常紧张,所以谓之“双抢”。父母亲白天在田里累得死去活来,晚上还要将稻谷脱粒,我也谓之“双抢”。 父亲将田里收割的稻谷一捆一捆地挑回来,堆在晒场边上。吃过晚饭,父亲将稻谷平铺在晒场上,用牛拉着石磙,在稻谷上反复碾压,谷粒慢慢地脱离。正面的差不多了,母亲用羊叉将稻谷翻过来,父亲再开始第二遍碾压。如此反反复复要弄好多次,要经历很长的时间。谷粒脱离下来以后,父母亲还要用耙子将散落的、支离破碎的稻草一遍一遍地耙干净。有时一场稻谷脱粒完成,还要进行第二场、第三场,一直忙到天亮。 无数个夜晚,我被晒场上的石磙声惊醒,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也常听父母讲,每年“双抢”时期,他们的睡眠太少。白天累了一整天,晚上还要加班加点,走路都好像有点走不稳,身体越来越吃不消了。有时他们在地上一坐,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潜伏着某种危险。父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地忙碌着,奔波着,拼命着。他们在透支健康,透支生命,这样下去将是何种结局?!由于过度劳累,他们已显得无比苍老,四十多岁的年龄,看起来如同六十多岁的老人! 是啊,苦难的父母亲,四十多年里操了别人数倍的心,干了别人数倍的活儿,历经别人数倍的磨难。怎能不未老先衰,怎能不将生命的能量消耗殆尽呢?我们做子女的,真正理解父母多少?回报父母多少?父母的苍老和沧桑,我们又应该承担多少?! 我们亏欠父母的,不仅仅是一份沉重的回忆。那吱嘎吱嘎的石磙,至今还在我的心里碾压,无休无止…… 疾风骤雨 父母亲将稻谷脱粒并清理干净以后,我就负责晒谷。每隔两小时左右,我打着赤脚,像犁田一样在稻谷上犁来犁去,稻谷上出现一道道整齐的沟壑。前一遍横着犁,后一遍就要竖着犁,交错进行。 在通常情况下,父母亲傍晚回来收稻谷就可以了。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夏天的雨有时捉摸不定。如果雨没有下下来而将稻谷收起来了,那会影响晒干进程,也耽误大人的农活。如果雨真正下下来而收稻谷不及时,又会蒙受巨大损失。每年夏天,我们都要在矛盾中抉择,也都要经历几次惊心动魄的稻谷抢收。 一日午后,我看到天边有一点乌云,密切关注它的动向,其实父母亲在田间也同样在观察。半个小时过去了,乌云没有扩大迹象,我们估计没有什么问题了。突然,乌云翻滚,天空快速地被乌云吞噬。父母亲从田间疾奔回来。我扶起扯板,父亲拉着扯绳跑步前进,我在后面大口喘气。母亲的扫把急促地摆动,不时催促我们加快速度。哥哥拿起撮箕,飞快地将堆起来的稻谷装进麻袋。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 轰隆隆!几声刺耳的炸雷,震得大地都在发抖!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父亲指令我们赶快盖上塑料雨布。我们手忙脚乱地将稻谷全部盖上,包括已经堆起来和尚未堆起来的。几分钟后,晒场上水流成河。稻谷顺着水流,向鱼塘、水沟流去,我们已无招架之力。雨越下越大,密集的雨点砸向地面,激起鸡蛋大的水花。一条大青蛇出现在晒场上,被大雨打得晕头转向,始终无法移动,只好在原地狂舞。 几天之后,与泥土混合在一起的稻谷开始在晒场四周发芽,鱼塘边上长出一片嫩绿的秧苗…… 迎风扬谷 稻谷晒干了。父亲把稻谷堆成谷堆,开始扬谷了。天空湛蓝湛蓝的,几朵白云自由自在地飘荡。微风吹拂,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鱼儿在水塘里游来游去,静观岸上的忙碌情景。父亲站在晒场上,两脚微张,身体微倾,与风的方向切成合适的角度。双手一前一后地持着木制大锨,等待风来的时机。一阵风出来,父亲迅即将一锨稻谷抛洒向天空。谷粒饱满的稻子欢快地落在最前面,干瘪的谷粒紧随其后,空壳、树叶、灰尘等被吹向远处。随风吹扬过的谷粒颜色亮丽,地上洒满一片金黄。有时,风渐渐地变小,无法再起到分流的效果。父亲停下来,用我们熟悉的号子,亲切地呼唤风的到来。“呜,呜!”是模仿风的声音,父亲将第一声“呜”声调拖得很长,第二声“呜”却异常短促。这是一个典型的附点音符,极具韵律之美。我喜欢这种韵律,风大概跟我一样吧!风似乎也很配合,和着号子的节奏轻盈归来,翩跹起舞。 谷堆渐渐地变高,父亲的汗珠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背上的汗衫也湿了一大块。父亲拿起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若有所思地注视天空。少顷,父亲铲起一锨稻子,伸开双臂,娴熟地抛向天空,在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双臂和大锨在空中停留了几秒钟,刚好形成一个巨大的惊叹号!这个动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也定格在故乡的晒场。 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谷堆,映红了晒场。橘红色的太阳挂在树梢上,恋恋不舍地告别忙碌的人们,恋恋不舍地辞别父亲的身影…… P21-23 序言 1985年农历四月廿五日,母亲与世长辞,年仅49岁。不到两个月,父亲又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51岁。我们全家人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那年我14岁,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每天以泪洗面,几近崩溃。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父亲母亲,无时无刻不在回忆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 三十年过去了,我们都已为人父母。当夜哭郎的哭闹让人数日头昏脑涨,当深更半夜为孩子生病焦灼万分,当工作紧张又为孩子的安全牵肠挂肚,当孩子的叛逆让人烦心不已,我就想起父母当年的艰难。现在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我们也只抚养一个孩子,很多时候都感到无比辛苦。父母亲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抚养我们这些孩子,真不知道是怎么挺过来的。我还不太懂事的时候,就听见周围的大人讲,你父母亲吃过的苦,简直可以写一本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心里确实有了这个想法。 写书自然需要回忆。台湾文人龙应台讲,“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但对我而言,回忆是一种内心深处的痛苦。半夜醒来,回忆起父母当年的岁月,我心如刀绞.辗转难眠。于是披衣起床.在电脑上猛烈地敲击键盘。写着写着,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趴在电脑旁痛哭,泪水湿透了衣袖。文思泉涌,我一边擦拭泪水,一边继续写作。这些朴实的文字,是我和着泪写成的,也是我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 家人问我,为什么小时候的事情能够记忆犹新,几十年不忘。我仔细地想了一下,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十分懂事的孩子,对周边事物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和感悟力。父母对我宠爱有加,我也和父母形影不离。痛失父爱母爱,我受到沉重打击,时常望着天空发呆,时常回忆起和父亲母亲在一起的日子。这样,往事始终在我脑海中萦绕,从来就不曾忘记。过了不惑之年,对往事的理解更深,对父母的情感更深,总有一种不写出来内心就难以平静的冲动。我想,和我有类似经历的人,都能产生共鸣。 我的父母是很平凡的,和千千万万的父母亲一样。但他们又是很伟大的,他们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精神,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质,百折不挠、坚韧不屈的意志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父母亲是那个年代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是含辛茹苦地孕育家庭、孕育文明的天下父母的真实写照。因此,这本书献给我过早离世的父亲母亲,也献给在特殊环境下苦苦挣扎的那一代长辈,献给天下所有父母和感念父母的孩子们。 是为序。 陈宏彩 2015年农历正月初四 后记 父母亲去世三十周年了。三十年斗转星移,三十年沧桑巨变,但我们对父母的思念永存、父母的精神永存。父母的勤劳、淳朴、正直和坚毅,影响我们每一个子女,激励我们前进。虽然我们不富不贵,但我们每个人都踏踏实实地做事、正正当当地做人。无论是在公职部门还是自谋营生,我们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养家糊口、服务社会。同时,兄弟姊妹都严格要求子女,父母的孙辈们已有八人大学毕业或在读;七个曾孙活泼可爱,茁壮成长。我想,父母亲一定含笑九泉。 这本书是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我的叔叔婶婶、舅舅舅妈极力支持我的写作。他们接受我的访谈,和我一起回忆往事。舅舅见面时就说:孩子,你不仅在写父母亲,也在写我们这一代人。他不顾年老眼花,亲笔写信为我提供母亲童年的情况。我的妻子听说我在为父母写回忆录,她表示出浓厚兴趣和竭诚支持,并亲自撰写自己的感想。我很少和她在重大事情上达成如此一致。没有她的通达,我也很难开展此项工作。我的兄弟姐妹、侄儿侄女都很投入,以不同的方式为我提供帮助,为纪念亲人而努力。他们还亲自撰写部分回忆录,丰富了本书的素材。出版社的编辑为本书的出版竭尽全力,同窗好友倾力相助。所有这些,时常让我感动,我在感动中从事着自己的写作。 我的写作前后经历了两个春节和两个寒假。寒假期间我没有工作的烦忧,心静如水,而春节期间又是最想念亲人的时期,正好适合我静静地回忆,静静地思索,静静地写作。我最初是在微信圈里发几篇短文,有朋友说深受感动,鼓励我继续写作。我想,当代人工作生活节奏紧张,没有工夫阅读太长的文章,这些短文刚好适合微信时代的阅读习惯。此外,我父母是很平凡的人,没有历史人物那么多跌宕起伏的故事,因此也不适合写长篇传记。这些零散的故事可以较好地刻画普通劳动者的一生,并从侧面反映那个时代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 我虽然是博士、教授,但文学方面并无功力。写作的过程中,我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词不达意。在怀念父母面前,我的文字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我只不过怀着真情实感在写,用最纯朴、最简洁的文字,再现父母的人生,寄托我们的哀思。这些文字很朴实,正如父母的朴实忠厚;这些文字很真挚,仿佛都是从我的心底里流淌出来的。 收笔之际,我仰望天空,鹅毛大雪从天而降。我浮想着,远处的高楼大厦披上了洁白的外套,庄严而肃穆;树枝上堆满积雪,玉树琼枝像许多条白蛇在舞动,妖娆无比;大地早已裹上一层厚厚的白色地毯,敞开胸怀迎接白衣天使飘飘洒洒地回归自己的怀抱。守望一整天,期待中的皑皑白雪,连同那白雪中的儿时记忆,均为泡影…… 今天是元宵节。 陈宏彩 2015年元宵 书评(媒体评论) 宏彩与我共事多年,是一位可以深交的同事和朋友。该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很多地方让我感动。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含辛茹苦的呵护,记住父母的辛劳,感恩父母的养育,人类才能世代繁衍兴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记住自己的人生之路是如何走过来的,传承良好的家教家风,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加踏实、更为顺畅。正因为如此,宏彩出版这本书是很有意义的,读者一定更够从中感悟到人间真情和人生哲理。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马力宏 追思父母,有诸般方式,唯著书追思尤为文明。宏彩如是。本书,叙事虽平实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涵,用词虽简约却浸透着满满的真情真爱。宏彩父母,对家庭的操劳,对老人的孝敬,对子女的教育,对街坊的厚道,对生活的憧憬,对劳动的热爱,对疾病的隐忍,对自然的敬畏,对动物的善待……尽显书中。宏彩父母,乃亿万中国农民的缩影。他们的苦难经历,也是同时代亿万中国农民的苦难经历。本书,勾起了我们对父母、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使我们看到中国农民纯朴正直、坚忍不拔的品格,帮助我们洞察到社会发展进步的变迁足迹。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俊生 本书既是一曲献给父亲母亲的赞歌和哀歌,也是一部带着温润的血丝和体温的个体记忆史、家族史兼故乡风俗风物史。这部家族史书,由几代人的记忆拱卫着,多维度地呈现了洞庭湖平原一个家族杜鹃啼血般的艰辛与坚守、审省与追悔、思吟和婉唱。回忆痛彻心底,思念无边无际。文字朴实无华,精神内核直抵人心。相信所有人读了这本泣血之作,都会在心中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会在泪水中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认识自己的父亲母亲以及那越来越清晰的故乡往事。 ——潇湘晨报采访部副主任、记者唐炎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