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版本:“初始版”
故事说的是一个地主前两房妻妾都不能生儿子,于是他又娶了第三房。一年后,第三房生的还是女娃,地主大怒,将母女俩都赶出了家门。从此,她带着女儿住山洞、吃野果,由于长时间不食人间烟火,慢慢地头发全变白了。她躲在深山不敢出来,可为了活命和养活女儿,逢年过节她就到庙里偷食供品。结果有一次被上香的人撞见,奉为“白毛仙姑”,此庙香火也盛极一时。后来八路军进山才把她从山洞里解救出来。
这是1942年任萍在冀中军区后勤文工队工作时记录下来的从冀西山区听到的被称为“白毛仙姑”故事的雏形。’
第三个版本:“近似版”
第一代原创歌剧《白毛女》主要导演王滨也曾谈到过类似“白毛仙姑”的原始故事。其中有所不同的是,那个地主借口老婆不能生儿育女奸污了年轻的丫头,还对她许诺:要是生了男孩就纳她为妾。可是生下来的还是女娃,于是地主便将她赶出了家门。这个苦命的丫头钻进山里靠吃山枣活着,并把孩子养大。因为长期无盐可食,结果头发全都变白了。后来她被路过的八路军给拯救出来,逐渐恢复了常人的生活,她的头发也渐渐由白变黑。她不仅结了婚,还当上了某地的福利部长。1
第四个版本:“雏形版”
故事的轮廓是这样的。某山村,八路军进驻多年可工作却很难开展。当区干部进村想要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布置“村选”任务时,村民们却都没来。当区干部询问理由时,村干部畏畏缩缩地告诉他:今天是十五,大伙都给“白毛仙姑”上供去了。‘于是区干部便追问详情,他估计可能是一个什么野兽被村人误会了,或者是敌人玩弄的破坏阴谋。于是他决定到奶奶庙去“捉鬼”。当晚,区干部和村里的锄奸组长携带武器,隐蔽在奶奶庙神坛暗处等烧香上供的人走后,大约三更,月光时隐时现,一阵冷风吹过,有脚步声渐近,果见一个白色的“物件”走进庙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她用手去抓供桌上的供品。她正回身欲走时,区干部从暗中跃出,大呼:“你是人是鬼?”“白毛仙姑”一惊,突然发出狂叫向来人扑去,区干部发了一枪,“白毛仙姑”倒在地上却又立刻爬起来,狂奔而出。
区干部和村锄奸组长尾随着追出,穿过树林,爬上了山,过了几个悬崖峭壁,便看不见那白色的“物件”了。正在踌躇中,隐约地听见有小孩的哭声,仔细地窥看,在黑暗的山沟尽头有火光如豆,闪闪烁烁,神秘可怖。区干部等仍然勇敢追寻,便看见一个阴暗深邃的山洞,“白毛仙姑”正躲在一角紧抱着一个小孩——“小白毛”。区干部等举起枪对着她说:“你到底是人是鬼,你快说,说了我饶了你,救你出去,不说不行!”这时,“白毛仙姑”突然在区干部面前跪倒,失声痛哭。接着她向区干部倾吐了一切:九年前(抗战尚未爆发,八路军未到此地以前)村中有一恶霸地主,平时欺压佃户,骄奢淫逸,无恶不作。某一老佃农,有一十七八岁之孤女,聪明美丽,被地主看上了,乃借讨租为名,阴谋逼死老农,抢走该女。该女到了地主家被地主奸污,怀有身孕。地主满足了一时的淫欲之后,厌弃了她,续娶新人。在筹办婚事时,阴谋害死该女。有一善心的老妈子得知此信,乃于深夜把她放走。她逃出地主家后,茫茫世界,不知何往,后来找了一个山洞便住了下来,生下了小孩。她背负着仇恨、辛酸,在山洞里生活了几年。由于在山洞中少吃没穿,不见阳光,不吃盐,全身发白。因为去偷奶奶庙里的供品,被村人信为“白毛仙姑”,奉以供品,而她也就借此以度日。关于抗战爆发、八路军来到、“世道”改变等事,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区干部听了“白毛仙姑”的这一段诉说,阴惨旧社会的吃人的情景摆在眼前,他流泪了。然后,他向“白毛仙姑”讲述这“世道”的改变,八路军如何解放了人民,那些悲惨的情景已经属于过去了,今天人民已经翻了身,过着几千年未有的愉快生活。最后,他们把“白毛仙姑”救出阴暗的山洞,来到灿烂的阳光下,重新地真正作为一个“人”而开始过着从未有过的生活。
这是后来贺敬之对于《白毛女》的故事原型比较详细的回忆。’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任萍、王滨和贺敬之这3版的“故事核”是比较接近的。尽管细节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对原创《白毛女》起着重要的作用。周而复版本的故事不够完整,但也揭露了恶霸地主的生活腐化、骄奢淫逸和草菅人命,鞭挞了其丑恶和歹毒。任萍和王滨的两版传说,抨击了地主的卑鄙无耻和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歌颂了八路军这支人民的军队拯救劳苦大众的进步主题思想。而贺敬之这版“民间传说”基本上已经很接近后来由他主笔创作的第一代歌剧《白毛女》的内容了,只是后来的“集体创作”进一步强化并提升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而积极正面的主题思想。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