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牛征程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陈宏超//罗志鹏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前进的动力仍在

中国经济经历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令其他经济体刮目相看的同时也受到不少质疑。“看空论”时有出现。有担心银行业危机爆发的,也有担心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这种担心也映射到资本市场上。未来中国资本市场会怎么走?

毋庸讳言,在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的确也面临着重重考验。从短期来看,中国存在经济增速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从长期来看,中国面临贫富差距拉大、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加剧、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一不在考验着中国人民的智慧。

到了2015年夏天,随着股市的大幅度下挫,以及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引发了国内外更多的质疑声。

其实,股市的暴跌和剧烈震荡,反映的是各个群体对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态度,体现了各种观点的对抗和交锋。

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不管海外机构如何看空或者做空,我们如何正确看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在一片歌舞升平之时,海外唱空的声音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都让我们警醒。中国的现状远没有那么糟糕。

回顾过去,我们不难看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从主板的创立到2004年5月中小板的面世,再到2009年10月创业板的推出,再加上三板“股份代办转让系统”和产权交易所的创办,我国资本市场初步呈现出多层次化的特征,层次和结构日渐丰富。

2005年6月10日,民营企业三一重工成为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第一股”,从此,打破了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的格局,逐步实现从部分流通到全流通。从股票投资到融资融券,再到2010年4月酝酿了8年、筹备了4年的首只股指期货的上市,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开始进人了“对冲基金”时代,资本市场日趋完善。

沪深证券市场从最初的“老八股”发展到2015年6月的2797家。新三板持续全国性扩容。到2015年7月中旬,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已经与沪深股市上市公司数量相当。

毋庸置疑,我国资本市场从幼小的婴儿成长为茁壮的青少年,仅用25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资本市场上百年所走过的路程,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其成长速度之快,举世惊叹。一路成长的资本市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推动了股份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走向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为我国优秀的企业提供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打造出一批批世界级的大企业。其中,中国石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平台,将蛋糕做大做强,跻身于全球财富500强。而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推出,造就了一批批“小巨人”。例如,2004年登陆于中小板的苏宁电器,上市之后,借助资本市场,通过收购日本L,aox公司和香港镭射,将其业务从国内发展到国外”截至2014年,其电器销售收入达到1091亿元,是2004年电器营业额的11倍多,成为了家电零售业的巨头。

资本市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使许多企业发展壮大,同时,也缔造了一批大牛股。例如,万科A、乐视网等企业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成为股市的佼佼者,给投资者带来了巨额的回报。

房地产业的龙头老大万科,在资本市场的里程上可算是首屈一指。1991年1月29日,作为“老八股”之一的深万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截至2007年11月1日,其股价创下历史新高,股价达40.78元,当时的总市值达到了2802.4亿元,比上市之初扩大了455倍。

2015年5月13日,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乐视网市值高达1526.57亿元,首次超过万科A。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乐视网开始向传统产业发动首轮挑战。从估值来看,乐视网既超过宝钢股份、中国船舶、万科A等传统产业龙头,也超过传统的券商和银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重构倒逼资本重构。

近20年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这与逐渐完善的资本市场不无干系,但细细回想这些年的发展,资本市场仍嗷嗷待哺,仍存在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不妨带着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思考,一起探索中国股市25年来的风雨征程。笔者相信,事物的朦胧面纱终将被揭开,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也定会发现其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而我们也终将能够从认识过去中看清未来。

P4-6

书评(媒体评论)

陈宏超先生的投资生涯始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萌芽期,而可贵的是他现在还站在投资的第一线。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认识,超越了普通的基金经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大牛征程》一书,是他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投资机会的思考,值得细读和体会。

廖理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

在诸多基金经理中,陈宏超先生有着无人匹及的对实体经济的认识。从分析师到上市公司董事长,再到职业投资人,陈宏超先生的每一次华丽转身,都带着他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因为有思考,所以从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这在如今的投资圈中是非常难得的。幸而,他把自己的所思所考付诸笔端,让更多的投资者,尽管无缘和他细谈,但是也可以有一个途径学习他的投资哲学。

刘纪鹏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

从本书可以看出两位作者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思考。一个优秀的投资团队,只有把握了大趋势,才能在10年、20年乃至更长久的未来为投资者带来高额回报。中国的投资者正在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而成熟。很高兴看到两位作者以及他们所在的菁英时代基金管理公司成为价值成长投资的先行者。

牛成立

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价值投资,知易行难。尤其在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大起大落的背景下,要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需要很坚定的信念,而这种信念来自于知识、经验以及思考。很高兴看到本书的两位作者不仅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还愿意和大家分享他们对全球经济及中国资本市场的思考。我也相信,像菁英时代这样秉承价值投资理念的机构的实践,也一定会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更成熟、更健康。

蔡雷

昆吾九鼎投资合伙创始人,九鼎投资总裁

本书的两位作者,一位深谙中国资本市场,另一位自华尔街归来。两者携手,既有中国经济长期观察者的思考,又有从国际思维来剖析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投资之道,因此关心和寻求未来投资机会的读者,必读本书。

杨帆

招商证券(香港)行政总裁

《大牛征程》从大趋势、大潮流的角度,高屋建瓴地分析中国未来的投资机会。很荣幸我最早读到了一些章节,读了本书,就能理解真正的投资大师,如何做到不为眼前的、短暂的信息所迷惑,如何把握真正能带来超额回报的趋势。

王乃祥

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董事长

后记

谁主沉浮

投资法则之一是袖手旁观,静待大势自然发展。

——罗杰斯

中国证券市场历经20多年风雨,时至今日,依然是散户的天下,炒新、炒小、炒差,处处都充斥着散户们拥挤的身影,即便是充当了低点的割肉者、高点的牺牲品,他们依旧“勇敢”地屡败屡战。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上海A股的个人投资者高达9537万户,而机构投资者仅为43.8万户。之前中国证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自然人持有流通A股市值占比达26.5%,企业法人占比为57.9%,专业机构投资者占比为15.6%,而整个市场自然人的交易量高达85%,以上(见图P-1)。散户在新股认购中占发行股数的。70%左右,在上市首日的交易账户中占99.8%。散户疯狂的背后折射出市场上的政策制度、投资理念、投资品种等弊端。股民们一边盛传着巴菲特式的长期持有,一边践行着中国特色的投机炒作。

相比之下,一直被认为是市场主力的机构投资者反而居于弱势。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国证券市场,除证券公司之外,基本上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机构投资者,国际化的资本运营更是无从谈起。直到1997年11月4日,随着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基金管理法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我国机构投资者步入发展阶段。这一期间,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QFII制度等得到引入与发展。QFII的资金来源以长期资金为主,所占比例逐步上升,现已成为A股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还值得关注的是,在2002年12月,由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社保基金投资人市,拉开了我国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序幕。到2004年,机构投资者已经不断壮大,国家也更加注重引入更多长期资金入市,把以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培养成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证监会联合其他机构推出一系列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的法律法规,为企业年金进入资本市场做出了重要的制度安排,讨论得沸沸扬扬的养老金人市已是必然趋势。

总体来看,近几年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机构投资者进入10大股东现象已十分常见,开户数及投资规模均有增长。不过,相较成熟的国外市场而言,仍有很大的区别,规模也不可同日而语。根据证监会2014年公布的数据,2006年以来,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例维持在5.5%~7.8%,到2013年年底,公募基金持股市值1.3万亿元,占专业机构投资者的50%。包括公募基金、阳光私募、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在整个市场中的持股比例,还略低于个人投资者。

在成熟市场,证券市场的潮流是机构占主导地位。美国、英国是保险资金、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等稳定持有股市绝大部分股份;日本是法人机构相互持股,并且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有增无减;中国香港市场更是机构独大,个人投资者比例较低。养老基金是美国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如果把市场看作一个游戏的话,我们发现参与者的数量和结构变化往往会改变游戏的规则。中国资本市场为什么需要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呢?我们的市场波动很大,牛短熊长,这跟场内小散的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赌博心态不无关系。再看看我们周边的市场,美国、中国香港市场波动相对小,个股交易活跃性低,基本面差的股票可以低至几分钱,甚至无人问津,而真正优质的上市公司通过长期持有可以分享到它成长带来的可观收益。这正是机构投资者相对于散户的优势所在,拥有理性投资理念的机构投资者,更注重长期持续的回报,平抑市场波动,提高市场稳定性的同时也激活金融体系不断创新,开发更多的投资渠道和投

……

上证指数2011年全年下跌了21.68%。私募基金虽然在下跌的市场中再度跑赢大盘和公募基金,但由于绝大多数私募依靠业绩提成生存,和公募的“铁饭碗”相比,私募生存压力巨大。新老变幻之间,私募的业绩分化也渐渐明显,行业洗牌加速进行。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私募清盘产品数量曾达到历史新高,共计187只。

2014年,随着市场的走好,私募基金也获得了飞跃式发展。截至2015年2月7日,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7358家,也就是说,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基金业协会日均登记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超过20家。统计显示,2014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达到5697亿元,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也在2014年为投资者创造了可观的投资回报。

私募基金的营利模式决定了它们和客户利益的一致性。不论是结构化产品,还是非结构化产品,私募基金的业绩提成前提都是要盈利,而结构化产品将自己和客户更加牢固地绑在一起。

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到养老金人市等系列趋势,中国证券市场这块饼会不断发酵。那些私募大佬们经受大浪淘沙仍身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明了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前景。脱媒化之下,理财市场的大奶酪无比诱人。在这个大洪流中,坚守之后,私募行业的未来将是如何?

首先,我们认为,私募基金将走上规范化之路。中国证券市场的整个发展趋势是规范化,这一点从股权分置改革到现在的顶层设计都有体现。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私募基金的规范化发展也必不可缺。此外,私募基金将被纳人基金法监管,未来私募基金将日趋理性化。私募基金只有不断地完善和规范自己的行径,才能在未来的大潮中分一杯羹。  其次,私募基金未来将呈现“百花争放”的局面。私募基金将形成更加鲜明的作风和特色,满足不同客户的理财需求。从私募基金评价体系看,市场对于私募产品和私募公司的风格评价体系在逐步完善。未来,在证券化大潮下,风格在衍生产品中的影响决定了私募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要明确自己的品牌,形成差异化的竞争格局。

当然,私募基金的马太效应也会越来越明显,强者恒强。中国未来的投资者格局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养老金人市等系列举措的激励下,机构投资者占比将大幅上升。未来的格局中谁主沉浮,将由市场决定。但在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下,强者更强的趋势不变。

钻石的光辉来自精确的切割,行业洗牌就是一个打磨的过程。从短期来看,阵痛难免,但长期洗去铅华之后,私募行业将焕发新机。私募行业将不断涌现出一批具有特色投资理念、有特色投资方式的资产管理公司,为投资者的资产保驾护航,成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一面旗帜。

本书即将付梓,它的诞生并不仅仅是我们两个人的功劳,还包括王敏燕、王敏敏、吴小红、吴良群以及菁英时代的博士后们,他们在资料收集、整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菁英时代是一个大家庭,这里有很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我们是携手共同进人大时代的伙伴。

与此同时,还要感谢我们的好友郑晓舟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工作,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要衷心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王颖、董凤凤,将此书付梓刊行,呈现给广大读者。虽然我们反复修改、修正,但错漏疏忽之处仍在所难免,诚望读者朋友们不吝赐教。

俄国著名诗人说过:“我赞美祖国的现在,我三倍地赞美祖国的未来。”

陈宏超

2016年5月8日

目录

前言

第1章 风雨中砥砺前行,沉浮间迎接挑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前进的动力仍在

第2章 放眼世界 求解中国

 美国:资本与创新合力下的腾飞

战后黄金期

滞胀孕育新生

危局新政

步入里根时代

华尔街与硅谷“联姻”

大国崛起之思

 日本:泡沫的膨胀与破裂

 亚洲四小龙:转型先驱,东亚奇迹

新加坡:适时转型,持续发展

韩国:走在时代前沿

中国台湾地区:资本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中国香港地区:发展金融服务,实现华丽转身

四小龙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第3章 把脉中国经济

 下一个10年,能否不惑

人口红利消失了吗

老龄化,挑战中的机遇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风险:能不能做大蛋糕

“中等收入陷阱”,能不能一跃而过

 硬着陆:会不会来

城市化孕育内生动力

内需战略点燃经济火把

工业化在转型中继续

 资本红利时代开启

资本与实体唇齿相依

转型期的中国亟须资本市场助力

资本红利,渐行渐近

第4章 大牛征程 扬帆启航

 经济结构调整,股市亮剑

守得云开见月明

股市助力中产阶级崛起

制度改革保驾护航

 步入货币扩张周期

宽松周期与美国股市

 股市,牛市征程已开启

资本红利催生大牛市

 A股低估值 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第5章 中国未来大趋势

 他山之石:掘金美国大牛市

 中国未来投资大趋势

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绿色生活

智慧城市:物联网的力量

文化传媒:国民产业的宝藏

大健康:重视,就有变化

人口变化带来的机会

中国制造2

第6章 抓住大机遇

 你为什么没有赚到钱

 坚持价值成长的投资理念

价值成长不会过时

一切围绕价值和成长

 价值成长投资案例

比亚迪

华大基因

振芯科技

四维图新

后记 谁主沉浮

序言

每当来往各地调研考察,看着周围高楼耸立的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总会感慨: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牧马人赫克托尔的时代,是战神阿喀琉斯的时代,是王小波憧憬的黄金时代,是狄更斯笔下最好的时代。感恩这个时代,岁月静好,细水长流。

(一)

一年一度的投资盛会——伯克希尔一哈撒韦股东大会刚落下帷幕,这是全球投资人每年的奥马哈朝圣之旅。关于股神巴菲特,各位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巴菲特99%的财富都是在50岁以后赚取的(见图(1-1)?

巴菲特50岁时,正值美国经济20世纪80年代的转型期,资产证券化伴随政府的指引推动,在大萧条后横空出世,美国通过里根新政(扩大内需、放松管制、减税、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等)、401K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实现了经济的逆转与腾飞,同时引导大量长期资本流人资本市场,一个新的资本大时代拉开巨幕。

在这一时期,美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些传统的,诸如汽车、钢铁等行业逐渐没落,消费、科技、文化等行业则慢慢崛起。由于市场化程度的深化、政府管制的松动,为许多行业带来了兼并收购的机会,美国开启了“杠杆收购”的新潮。

都说时势造英雄,正是在这场变革中,谷歌、微软、沃尔玛等一批伟大的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迅速成长,催生了美国长达20多年的超级大牛市。

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巴菲特正是抓住了转型期的重要机会,投资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等公司,做多美国,创造了不朽的投资神话。后来的股东大会,巴菲特常常表示,自己很幸运,出生在美国,出生在合适的年代。“这一时期至今,每一个明天都是不确定的。但是,美国的命运始终是确定的:财富不断增长。‘赌’美国继续繁荣下去是确定性非常高的事情。你去问问过去的238年中(即美国建国以来),有谁是通过押注国家衰落而成功的?”投资就是投国运,投资家应该是爱国者。

(二)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的中国正经历了美国那段转型期的阵痛,也在摸索着改革之策。有成功转型的先例,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中国也完全有能力再创辉煌。

回望过去,当美国的汽车、通信设备、铁路等行业如日中天时,我们尚且蹒跚起步或一片空白。这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今天也一步步在追赶、超越。如今,深圳的大疆创新被称为无人机领域的“苹果”;比亚迪夺得201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冠军;华为2015年收人3900亿元,已经远超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电信设备商;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1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达到1.6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营业里程的一半,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过去的我们,也许还如履薄冰,心存畏惧;现在的我们,早已蓄势待发,奋勇向前。从太空遥望地球,在中国绵延2万多公里的国界线内,夜晚灯火通明,犹如一道流动的火龙。勤奋进取,是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这个民族奋起直追的一把利剑。华为、比亚迪等知名企业的涌现,只是华美乐章的序曲,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确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世界500强的平台上,必将出现更多中国企业的身影。这些世界级、超一流的企业,将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主要力量,奏响中国经济最绚丽高亢的篇章。

未来已来,当你还在艳羡深圳科技园、北京中关村的良好氛围时,创新的浪潮已在不知不觉间涌现,3w咖啡模式如雨后春笋般风靡全国,这片肥沃的土壤早已成为创业、投资的孵化地。你也许还没意识到,创新技术与资本有机结合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正在书写着远胜于硅谷的奇迹。几年间,移动互联网、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机会先后涌现,诞生了大量有前景的新商业模式,它们都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放眼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袭来,中国企业正在抓住机会,不只是在缩小与外国的差距,而是如杰里米·里夫金(创造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所言,中国有望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

可以预见,未来我国证券市场将不断涌现出优秀的高成长上市公司,这将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我们应该感到幸运,我们生长在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泱泱大国,生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此刻要做的,就是寻找未来有望成为世界级的千里马企业,和它们一起成长。

(三)

投资的方法可谓百花齐放,以下罗列的几位“投资大师”,你最喜欢哪一个呢?聪明的投资者,来试试吧!

A.在50年中,他的年收益率仅有一年超过5096;年收益率区间占比最高的,是在10%以内;

B.没有逃过一次股市危机,在1987年股市危机中,一天亏掉20多亿美元,在如日中天之际,他选择了离开市场;

C.在32年的投资生涯中有19年战胜了A,同期业绩是A的4.4倍以上。他所领导的基金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

D.23岁获得数学博士学位,26岁在美国国安局破译密码,30岁转行做数学教授,并摘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全美维布伦奖,44岁做量化投资,年均收益率是35.6%,轻松超过A;

E.在20年中,基金年收益率一直稳定在10%~12%;

F.总能抓到低价股,而且能选准时机高价卖出,10年中资产增值400倍,并跻身于《福布斯》美国前400大富豪。

你选好了吗?让我们来一一揭晓吧。  第一位是沃伦·巴菲特,复利的最佳代言人,50年中,巴菲特创造了2.05万倍的投资回报;

第二位是彼得·林奇,著名的基金管理人,由他执掌的麦哲伦基金13年间资产增长27倍,创造了共同基金历史上的财富神话;

第三位是索罗斯;

第四位是詹姆斯·西蒙斯,貌似战无不胜的业绩在2007年遭遇了滑铁卢,基金也面临着清盘的后果;

第五位就是那个被称为世纪巨骗的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他捏造了长达20年的稳定收益欺骗了30家全球著名金融机构和众多专业投资人;

第六位是伊凡·布斯基,同样有过辉煌的投资纪录却锒铛入狱,他是通过内幕消息走上人生巅峰的。

这六位都在一定时间内赚了大钱,都是或曾经是世人眼中的“股神”。事实却是,巴菲特们创造了数以百亿计的财富,而麦道夫们却毁掉了数以百亿计的财富。

我们所坚持的便是像巴菲特、芒格两位老先生那样,把投资当成一辈子的事业和爱好,在时世中坚信一些最简单的真理,不追求速度和技术,仰望星空看未来,脚踏实地做投资。资本市场最大的魅力,就是成长的力量,公司的成长是推动牛市的最大动力,而最好的投资机会,一定是去拥抱未来成长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做它们的忠实粉丝,跟他们一起成长。愿中国经济像开往春天的列车般昂然前行,一路风光,一路芬芳!

陈宏超

2016年5月8日

内容推荐

《大牛征程》由陈宏超、罗志鹏著。在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后,今天的中国经济的确经历重重考验,短期来看,存在经济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价格不稳定等问题;长期来看,面临贫富差距拉大、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加剧、中等收入陷阱、滞胀迷局、转型等问题。这些,都在考验着中国人民的智慧。驻足未来,回眸今天,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同时也会是各种思潮的活跃期与迷茫期,我们希望拨开事物朦胧的面纱,直指其本质,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带着对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的思考,开始我们的探寻之旅……

编辑推荐

《大牛征程》是作者陈宏超、罗志鹏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思考。本书从大趋势、大潮流的角度,高屋建瓴地分析中国未来的投资机会。

我们所坚持的便是像巴菲特、芒格两位老先生那样,把投资当成一辈子的事业和爱好,在时世中坚信一些最简单的真理,不追求速度和技术,仰望星空看未来,脚踏实地做投资。资本市场最大的魅力,就是成长的力量,公司的成长是推动牛市的最大动力,而最好的投资机会,一定是去拥抱未来成长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做它们的忠实粉丝,跟他们一起成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3: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