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白公山的刺莓/中国儿童文学百年百篇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中国儿童文学百年百篇”是一套值得珍藏的经典书系。它汇集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短篇原创儿童文学的精品力作,集中展现了中国现当代名家的艺术风采,同时让我们得以窥见百余年来中国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的发展演进。它将引领读者领略这些至美佳作,含英咀华,品味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不朽内涵和隽永意味。《白公山的刺莓/中国儿童文学百年百篇》包括了水自无言、白公山的刺莓、你好,沉默、茗香、乌鸦天堂、班长上台等九篇名家的短篇小说。
作者简介
张国龙,生于1972年,四川人,文学博士,中国作协会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和中国当代散文研究。出版有论著《成长小说概论》《审美视阔中的成长书写》,散文集《荒草与阳光》《麻雀为邻》《背包为家》,长篇小说《梧桐街上的梅子》《许愿树巷的叶子》《银杏路上的白果》《老林深处的铁桥》《红丘陵上的李花》《离开是为了回来》《水边的夏天》《风中的少年》《星光与月光》《甜酸的季节》《头长反毛的小丫》等20余部。主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春文学”与青少年亚文化研究》等,已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有散文集《真情》等数十部。曾获中国图书奖、冰心图书奖等,曾被评为中国最受读者喜爱的十大儿童文学作家。
目录
水自无言/韩青辰
白公山的刺莓/小河丁
你好,沉默/汪碉含
Mao Mao/王路
茗香/李秋沅
一笑阑珊/黄倩
点点的一棵树/林彦
乌鸦天堂/唐池子
班长上台/孙卫卫
编后记/张国龙
序言

中国儿童文学,一百年
了。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适
宜于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
,古已有之,一直存在。
不过,自觉意义上的儿
童文学则是晚近的事。关
于西方儿童文学,权威的
说法是:“十八世纪下半叶
,儿童文学第一次以一种
明显和独立的文学形式出
现。在此之前,它还只处
在萌芽时期,到了二十世
纪,才发展得绚丽多彩。”(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第2卷,第794页,中国大
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在中国,自觉意义上的
儿童文学萌发于五四新文
化运动前后。1917年,是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之年
。这一年,胡适、陈独秀
分别发表划时代雄文《文
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
命论》,包括儿童文学在
内的中国新文学无不受惠
于随之开启的五四新文化
运动的洗礼。正如茅盾所
说:“‘儿童文学’这名称,始
于‘五四’时代。”(茅盾《关
于“儿童文学”》,载《文学
》第4卷第2号,1935年2
月)
中国儿童文学的自觉,
首先源自对儿童的“发现”和
重视。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主将,鲁迅之于推动中国
现代文化的进程有着不可
估量的影响。鲁迅不仅是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者
,同时也是中国儿童文学
卓越的建设者。鲁迅十分
重视儿童教育。他认为,
儿童教育的问题,于我们
民族的前途有着极大的关
系。那些以封建伦理道德
去规范儿童的蒙学读物,
势必造成“孩子长大,不但
失掉天真,还变得呆头呆
脑”(鲁迅《准风月谈·新秋
杂识》,载《申报·自由谈
》,1933年9月2日)。鲁迅
一方面无情批判戕害儿童
的封建思想,一方面更提
出了自己的“立人”主张。鲁
迅认为:“首在立人,人立
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
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鲁
迅《坟·文化偏至论》,载
《河南》月刊第7号,
1908年8月)要彻底改变“愚
弱”的国家面貌,首要的任
务是“立人”。“立人”当然须
从儿童做起。对于“立人”,
鲁迅认为:第一,应该使
儿童有健康的身体,“养成
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而
身材瘦弱,精神萎靡,绝
不是“将来‘人’的萌芽”。第
二,儿童要有生动活泼的
精神,没有“被压迫得瘟头
瘟脑”和胆怯萎缩的心理状
态;应该朝气蓬勃,生动
活泼,积极主动;不唯唯
诺诺,老成持重,“温文尔
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
。第三,“尊个性而张精神”
,儿童应该具备敢想敢做
的顽强品格;“驯良”之类并
不是美德。“但发展开去,
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绝
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
没出息。”(鲁迅《且介亭杂
文·从孩子的照桕说起》,
载《新语林》半月刊第4期
,1934年8月20日)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和
发展是与周作人为之做出
的巨大努力分不开的。
1920年,周作人在一次题
为《儿童的文学》的演讲
中首次提出了“儿童的文学”
概念(见《新青年》第8卷
第4号,1920年12月)。他
从“儿童的”和“文学的”这两
个方面入手,对儿童文学
进行理论阐释,可谓抓住
了问题的关键。周作人强
调“儿童的”文学,目的在于
强调儿童需要文学。儿童
不是缩小的成人,儿童有
自己“内外两面的生活”,与
成人一样,儿童也有自己
独立的人格。既然如此,
与成人一样,儿童也需要
文学。周作人强调儿童的“
文学”,目的在于强调文学
对于儿童的重要性。在中
国不是没有文学,而是太“
偏重文学”,而儿童又向来
不被真正理解,“所以在文
学中可以供儿童之用的,
实在绝无仅有”。这确乎是
中国的实际情况。在中国
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儿童
从来不被重视,儿童文学
实在少得可怜,即使在这
少得可怜的儿童文学中,
也充满了大量的“非儿童”成
分。儿童既不被重视,儿
童文学观自然无法确立,
儿童文学观无法确立,儿
童文学的自觉意识就根本
无从谈起。如果说,在周
作人之前的梁启超、孙毓
修等人的有关儿童文学的
意见,很大程度上还只是
一种零散的、不经意的、
非自觉的议论,那么,周
作人有关儿童文学的意见
,则无疑是一种有意识、
有目的、自觉的研究了。
他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儿童
的文学”这一概念(这一概念
后来逐渐简化为“儿童文学”
),这不能不说是周作人对
前人的一个重要突破。可
以说,周作人是中国儿童
文学发展进程中一位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人物。
……
不久,我拿出了编选方
案。我设想中的这套文丛
,主体阅读对象定位于当
代少儿读者,非纯史料钩
沉,强调当代意识和史家
眼光。百年框架的设定亦
反复斟酌考量:完整自然
世纪时间,即1900—2000
;孙毓修编写《童话》丛
书1908年初始出版时间,
即1908—2008;新文化运
动起始时间,以陈独秀
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
志为标志,即1915一2015
;新文学运动起始时间,
以1917年胡适、陈独秀分
别发表划时代雄文《文学
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
论》为标志,即1917—
2017;五四运动起始时间
,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标
志,即1919—2019。最后
,我选定的是新文学运动
起始时间,即1917—2017
,缘由前面已有所交代。
随后,我向任溶溶、金
波、海
导语
这是一套荟萃名家大奖短篇佳作,中小学生课外必读经典首选丛书。该书系以中国语言之美的绝佳汇集、充满盎然童趣和意趣的图画,引领孩子了解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脉络,感受传承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品读中国故事,做向善向美的中国儿童。《白公山的刺莓/中国儿童文学百年百篇》是其中的一本,精选了九篇名家的短篇小说。
后记
“‘儿童文学’这名称,始
于‘五四’时代。”茅盾在《关
于“儿童文学”》一文中如是
说。也就是说,现代中国
儿童文学诞生于“五四”的滚
滚洪流中,迄今已经走过
了一个世纪的历程。回望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几代
作家秉持思想性、艺术性
与儿童性相结合的创作理
念,呕心沥血,硕果累累
。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儿童
小说、儿童散文、儿童诗
歌、儿童戏剧、童话、寓
言、报告文学、科幻文艺
佳作,共同谱写了具有中
国特色的儿童文学华章,
不仅为中国读者喜闻乐见
,也在世界儿童文学的百
花园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儿童文学诸文体中,
儿童小说无疑占据了重要
地位。
晚清以降,“小说”上位
,一度被视作“国民之魂”“
正史之根”和“文学之最上乘
”。从现代到当代,小说皆
居于文学的中心。尤其是
当下,小说因与影视联姻
一举成为文学的重心,儿
童小说亦不例外。回顾百
年中国儿童小说的发展历
程,可以说,它始终立于
潮头。其文体内部,也经
历了不断的变化、净化。
从读者年龄上看,分为幼
儿故事(儿童小说的雏形
)、童年小说和少年小说
(与成长小说、青春文学
有亲缘关系);按照题材
差异,可分为校园小说、
历险小说、科学小说、动
物小说、童话小说和探索
小说等。而科学小说、动
物小说和童话小说已经另
立门户,形成了自足的审
美规范,因此,不在此深
入探讨。中国儿童文学之
所以迎来了当下的黄金时
代,从某种意义上说,与
儿童小说的蓬勃发展唇齿
相依。
当然,虽然中国儿童小
说长期居于儿童文学的中
心位置,但是,它存在的
问题也相当多。首先,作
为小说大家族中的一员,
儿童小说尚待形成自足的
美学体系,以期摆脱跟随
在小说身后的“小跟班”形象
。除却儿童形象、儿童本
位和儿童趣味,尚欠缺美
学新意。其次,对“成长”的
美学认知的不足,导致中
国的儿童小说对成长书写
稍显片面、肤浅。第三,“
好孩子”“淘气包”等儿童形
象的同质化倾向十分明显
,绝少关注“平常的大多数”
,从而导致儿童小说所塑
造的儿童形象“失真”。
本书精心遴选了百年中
国儿童文学史上的100篇优
秀儿童短篇小说,以飨读
者。毫无疑问,只有进入
广大少年儿童的阅读视野
并为他们所喜爱的作品,
才具有成为儿童文学经典
的资质。在遴选过程中,
我们既关注能体现各个时
代少年儿童精神风貌的佳
篇,又关注符合当代少年
儿童审美趣味的佳构;不
但遴选了直接反映儿童成
长环境、细致描摹当代儿
童生活的作品,还兼顾到
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
的小读者的阅读个体差异
。从时间跨度来说,上溯“
五四”新文化运动,下接新
世纪以来。从题材上看,
涵盖了校园小说、科幻小
说、动物小说、青春文学
、成长小说、童话小说等
各种类型。从地域上说,
精选了海峡两岸的优秀儿
童小说作家的代表作。我
们真诚地希望,每一位小
读者都能够通过阅读这些
经典作品,进入一片奇异
的天地,收获阅读的快乐
和智慧。
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
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
选家也会有一千种不同的
选本。尽管我们的遴选工
作相当审慎,却难免挂一
漏万,还望各位专家、读
者海涵,并不吝赐教。
参与本卷编选工作的有
洪斌、方朝平、方红珊、
宋媛、江雪、封文慧。
2019年4月26日
于北京师范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百年百篇”是另一种形
式的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
史。在这里,我们看到了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在艺术
道路上不断奋进和努力超
越的身影。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高
洪波
“百年百篇”借孩童之眼
,记录了中华民族近一百
年的历史变迁。而永恒不
变的,是一篇篇闪光的文
字里对真、善、美的追求
和守护。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金波
题材多样,手法各异,
门类俱全,“百年百篇”把迥
异的个体童年排列在一起
,组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国
故事”大合唱。
——著名童书出版家、
中国版协原副主席、CBBY
原主席
精彩页
水自无言
王园子的“哑巴”是特指的,就是那个老在小学门前放羊的小男孩,黑油黑油的,浑身闪亮着一种光泽。那光泽从他欣喜而好奇的眼神、一蹦三跳的走姿和笑吟吟的面容里无遮无拦地流泻出来。与普通孩子相比,哑巴只是少张嘴,少双耳朵,少个名字。
哑巴当然不是真的没长嘴巴和耳朵,只不过长与不长没什么两样,他不会说话,也听不见别人说话。但是不会说话的哑巴,与王园子小学那帮能说会道的孩子之间真正的交往,却是从相骂相打开始的。生活就是这么奇怪。
哑巴家住在王园子小学门口。王园子小学周围有四条河,蜿蜿蜒蜒,互连互通,像顽皮的孩子用四根火柴棍搭成的歪歪斜斜的井字。庄户人家傍河而居,零零星星地散落在那四条河外围。唯有三户人家并排在小学正对门,和学校一起被圈定在水中央。这三户人家分别是哑巴家、惠惠家和秋桃家。
王园子的孩子打小就在庄稼地里撒野,没有幼儿园的学前训练,到了年龄直接送进王园子小学,刚开始骨头自然作痒得难受。放学铃一响,他们就像熬过了冬寒第一趟下水的鸭鹅,不仅扑腾腾地动作,喉咙里也嚷出放肆的声音。男孩子互相冲撞,弄场架打打,或者往河里漂石子。女孩子叽叽喳喳,她们沿着河堤回家,不是发现河岸的芦苇抽穗了,田螺上岸了,就是看到浅水滩里有螃蟹在打盹儿。
河堤是新修的,宽崭崭,平坦坦,月光下看起来,像上好的滑亮布缎。除了惠惠和秋桃,王园子大部分孩子每天都要顺着河堤往返在家和学校之间。但对哑巴来说,河堤只是他下地的通道,更多的时候,他在河堤上孩子们的嬉闹之外默默充当着观众。
王园子的孩子最难挨的是冬天。北风呼啸起来的时候,大人们不用下地,纷纷窝在家里焐火盆烤花生,只有孩子们一早顶着寒风出门。他们被冻得呼哧呼哧的,但找乐子的脾气不改。放着宽崭崭的河堤不走,成群结队地蜿蜒在堤下结了冰的水边。岸上芦苇早枯了,一片干燥的黄,高高的河堤成了屏障,把西北风挡得远远的。
孩子们走在这条自己踩出来的新道上,别提有多欢欣。男孩子们走着走着会往冰上扔砖头,有时候当着女孩子的面龇牙咧嘴地嚼冰块。冰层厚的时候,他们干脆跑上去装模作样地溜冰。
也有掉进冰窟窿湿了身子出洋相的,于是王园子的老师和家长一律反对他们从河堤下面走。孩子们裹着头巾、帽子,戴了手套,重新回到宽崭崭的河堤上。北风刀子样地穿刺着,他们缩着身子一路逃窜,从此,只能眼巴巴地羡慕校门口的惠惠、秋桃和哑巴。被下了禁令后的冬天,是他们的冬天。
秋桃是个懒洋洋的男孩,看不到他调皮捣蛋,也看不到他乖巧。老瓦匠家的饭桌上并不萧条,但秋桃就是吃不胖。他走路总是蔫蔫的,脚跟拖着地,发出很响的声音。磨烂了鞋跟不算,每双布鞋的前头还都长了眼睛。
冬天的早上,王园子的孩子裹着头巾、帽子,戴了手套,来到学校,可他们的鼻子还是冻红了,脸还是冻紫了。他们跺着脚,呵着手,哇啦哇啦地读书。上课铃快响的时候,秋桃这才夹着书包、拖着鞋子走进教室。
秋桃既不戴帽子也不裹围巾,他两手插在裤兜里,脖子露在外面很长,头发在头顶疏松地晃悠,一看就知道他刚从被窝里出来。哑巴和孩子们都能闻见他身上热烘烘的被窝里的气息。
惠惠不迟到。惠惠的书念得很好,她的爸爸妈妈给她订了好多书报。她是王园子小学唯一拥有课外书的孩子。她不仅书比别人多,她的花裙子和花鞋子也名目繁多。惠惠上学放学总是被爸爸妈妈一左一右牵着,那架势在哑巴和孩子们眼里总有另外一层意思,好像在暗示:“瞧瞧,这是老师家的孩子。”可是阳春白雪的惠惠却看不出一点点快乐,她的小眉心总是蹙在那里,好像存心要作难王园子那些没心没肺的孩子。
惠惠最惹人眼馋的是冬天早上第二节课后。那时候,王园子的孩子熬过了大清早的冻劲,肚子里开始叽咕叽咕地唱空城计。于是,他们疲软地趴在课桌上,再没力气疯。每到这个时候,教室的窗口就会趴上来一个缺门牙的老太太喊惠惠。老太太一脸和善的笑容,嗓音里存了蜜糖似的。她就是惠惠的奶奶,她只露一个脸,只喊那么一声,递进一个热乎乎的纸包包,就含羞似的走了。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