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英雄归来(83张抗战英烈死亡证书背后的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乐文城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左权县

一个发黄的档案袋,在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桐峪镇莲花岩的崖居里被发现,档案袋中是83张八路军抗日英雄的死亡证书。证书上记录着英雄的姓名、年龄、籍贯、职业,还有诊断治疗的经过以及死亡原因。这些英雄来自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等省份,年龄最小的仅15岁,最大的也只有50岁,大多数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他们青春年少时离开家乡,离开家人,奔赴前线,然后牺牲在了战场上,时间是1939年,正是抗日战争最激烈的时期。

左权县原名辽县,地处太行山主脉西侧,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与敌人浴血奋战数年,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等150余个党政军学商机关单位在此驻扎。小小的辽县只有70,000多人,可这70,000多人中有10,000多人牺牲、10,000多人参军、10,000多人支援前线。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也牺牲在了这片战场上,那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为了纪念左权将军,辽县从此易名左权县。

1939年,日军对左权县发起猛烈进攻,一二九师——我们所熟知的“刘邓”大军——将司令部驻扎在了左权县东南的桐峪镇。刘伯承任师长,邓小平任政委,尽管他们领导着战士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己方却也付出了惨烈的代价。这83张死亡证书,正是在1939年由一二九师卫生部开具的,这些战士隶属“刘邓”大军,有的在战争中受伤,有的因环境恶劣患上疾病,最终不治身亡。 一二九师卫生部设在桐峪镇一带,为了避开日军扫荡,他们往往分散于居民家中,或藏人深山之中。所谓的崖居,其实就是经过简单修葺后的山洞,它们位于崎岖的山路上,地势险恶,易守难攻。就算是现在,交通条件大有改善,要到达这里,也需要经过一段不太好走的路。何况当时的交通极不发达,要到这里更是艰难。所以,把伤员转送到这个地方,对他们的安全无疑有更大的保障。或许正是这个原因,83位英雄的死亡档案才会出现在这里。

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到2009年,转眼过去了70年,这一沓厚厚的资料才被发现,纸页已经泛黄,甚至出现粘连,字迹也变得模糊不清,若那些英雄活到现在,年龄最小的也得90多岁了。出于种种原因,这份档案在当时没受到重视。直到2013年,《北京晚报》了解到了这件事,连续多日追踪采访,对此事进行了大范围报道,这些档案才为世人所关注。随后,中央电视台连续三天播出了相关纪录片,凤凰卫视也做了相关节目,《人民日报》隆重刊登报道此事……还有许许多多的媒体记者,他们追踪着、报道着,跟随志愿者一起走入英雄的世界。

2015年,正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悼念英雄、感恩英雄、学习英雄,又有着特别的意义。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为的不是铭记仇恨,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就算是日本民众、德国民众、意大利民众,他们也是受害者。我们悼念英雄、感恩英雄、学习英雄,更多的是为了警示人们,不要让仇恨蒙蔽我们的眼睛,不要让这样的历史重演,同时要让中华民族变得更加强大。附:何正清生平简介

1939年,何正清是八路军的卫生所的负责人之一,83张英雄的死亡证书多由他签字。

何正清,中国共产党党员,河南淮滨人,生于1917年,1932年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革命战争年代历任红四方面军后方医院班长、看护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卫生部医生、五所所长、附属医院院长,山西太行四分区卫生处处长,二野六纵卫生部副部长、二野卫生部医政处处长。

P2-3

后记

排了一小时的队,终于轮到我了。只觉得棉签在我左边胳膊上划了几下.凉飕飕的。因为是夏天,省略了捋袖子的场景。像彩排过一样,时间掐得很准,针扎进我血管的同时,我收到了一条QQ留言:“后记麻烦吴老师啦。”

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要集中组织献血,去年我没能“过关”,没献成。说实话,看到身边这么多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我心里热腾腾的,不仅仅因为我们的鲜血将注入病人的体内。QQ留言是乐文城发来的,严格说他是督促我“交作业”——写后记的。

对于83位抗日英雄,我的印象是模糊的,除了在扫描件上看过一页页发黄的死亡证书,我基本没有更多关于他们的信息。而从乐文城口中,我陆陆续续知道了吕吉山、赵光晋、王炳尧、李兆顺、张润生、曹克继等人。一连串的名字背后,都有着各自的事业和岗位,然而出于对抗日英雄的崇敬,他们走到了一起,组成了坚强的志愿者团队。搞公益、做慈善,干一些别人暂时不太理解和不太明白的“傻事”。我感觉自己与83位英雄幕后的志愿者成了神交。

终于,我被乐文城“拖下了水”。

河北大名、四川广元、河北武安、甘肃武山、陕西汉中……又是一连串的地名,他们来自大江南北,来自山区、平原,他们从四面八方统统拥进山西晋中,汇聚在左权县桐峪镇。当时的场景,不知怎样复原,只是凭自己在电影中看到的类似片段猜想:马夫病倒了,炊事员揭不开锅了,卫生员的药箱空了……日寇进攻了,我们的英雄在和敌人肉搏。瞬时,炮火声、厮杀声……随处的弹片、倒塌的房屋……我听到中国军队吹响了冲锋的号角,号声嘹亮。

70多年就这样过去了。

山西的吕吉山们和江苏的乐文城们,跃过了几十岁的年龄界线,打破了1000多公里的地域阻隔,并肩前行。缅怀先烈,并非要记住仇恨,更多的是要让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弘扬正能量,让每一个中国人生活得更加精彩。

同样令人欣慰的是,就在我献血的现场,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相识或不相识的志愿者,为我们的血库输送着自己的满腔热情。虽然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点,但千千万万个点,必将组成一个大大的圈。

我想,许多人会和我一样,与更多的志愿者成为神交,与83位抗日英雄成为神交。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三

自序

第一部分 不再沉寂

 抗日战争时期的左权县

 英雄重现世间缘起一位县委书记

 吕吉山简介

 吕吉山:我眼中的原左权县县委书记孙光堂

 吕吉山:走近高乃文,感悟他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18位英雄被追认为烈士

 给等待70多年的人一个答案

第二部分 让英雄回家

 体谅国家之不易

 历尽艰辛的寻找之路

 93岁裹脚老人长行远送

 站在英雄曾经的住所里

 跪在烈士的墓碑前

 只想为英雄做点事

 2位河北籍英雄回到亲人身边

第三部分 纪念英雄

 寻找民族之魂

 《人民日报》启动“民族记忆”系列追踪报道

 书法家落泪写碑文

 王炳尧自述:我为英雄写“魂”字

 泰山图与竹子图

 英雄的亲人会聚现场

 吕吉山自述:《人民日报》采访报道前后

 王炳尧自述:与英雄后人宋长青合作书画有感

 无手书法家用嘴写书法祭奠英雄

 英雄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00后”为英雄创作书画、剪纸

 吕吉山:我眼中的李军

第四部分 我的参与

 中国的衰落从500年前开始

 病中继续动员社会力量

 战争中的人性光辉

 关注文化的力量

 山西等各地志愿者的参与

 尘封百年,光照千秋

 我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我家在昆山

 在心中祭奠英雄

 六旬老人为英雄剪纸落泪

 昆山台商——让军人不再落寞

 把追思英雄的活动一直办下去

 让英雄回家活动持续进行中

后记一

后记二 文化的力量

附 对话吕吉山:寻找失去的灵魂,撬动信仰的力量

附 83张死亡证书对应的英雄的完整名单

附录 更多英雄的死亡证书和悼念他们的书画作?

序言

2009年,一份包含83张八路军抗日英雄的死亡证书的档案,在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桐峪镇莲花岩废弃已久的崖居上被发现,从此很多人的生活有了变化,这些人加入追寻英雄的亲人的活动中,为英雄立碑、创作书画并在全国巡展。在这个过程中,这些人发掘出一个又一个传奇,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他们的经历是那么生动,他们的事迹应该被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知道。

2015年,正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开始写这本书。这本书记录的故事从2009年开始,一直到2015年。事实上,这些故事在1939年,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仅15岁,最大的也只有50岁。他们来自普通农村家庭,很多人都没有成家,战争爆发后,他们走上前线,最终牺牲在了战场上。

岁月把他们尘封了70多年,在新世纪的今天,战争已经远离我们,历史被我们淡忘,当初的切肤之痛如今已不再被关注。这个时候,他们再次出现了,虽然不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而是以一张张泛黄的死亡证书的形式出现,但我总觉得,他们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或许他们出现的目的是一样的。他们的每次出现,都是为了唤醒国人去为祖国的强盛,负起应尽的责任。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读懂了这些英雄的意思。这群人中,有热衷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前后奔波数年;有亿万家财的所有者,听到这件事后激动万分,要提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帮助;有双手残疾的书法家,原本在桥底下卖字,连3块钱的地铁票也不舍得买,却为悼念英雄,写书法写到双手起泡;有培训中心的校长,连带团出国旅游挣钱的机会都放弃掉,另外贴几万块钱奉献自己的爱心……

在我写作这本书时,聆听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我感受到我的笔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英雄的回归和志愿者的期盼。我们做这件事怀着伟大的理想,要让社会关注到那些在历史中为我们抗争的英雄。乔治·桑塔亚纳说过一句不朽名言:“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悼念英雄,感恩英雄,学习英雄,是让我们在铭记过去的时候,认识到现在的责任。

当我接触到这个题材后,马上想要去写这本书,或许我能力有限,但还是想参与。因为我遇到了,就像参与其中的很多志愿者一样,他们遇到了,于是奋不顾身。这83张死亡证书所记录的英雄只是无名小卒,但是看着泛黄的纸张保存下来的他们的信息,我们都感受到了历史的重量。所以,哪怕力量微小,哪怕我们的付出只是浩瀚大海中的一滴水,我们也还是要做。

内容推荐

乐文城著的《英雄归来(83张抗战英烈死亡证书背后的故事)》讲述了:2009年,在山西左权县桐峪镇莲花岩的崖居中发现了一个档案袋,里面是83份八路军战士的死亡证书,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50岁,都是一些平凡的八路军战士,有通信员、炊事员、马夫……

《北京晚报》得知这件事后发起了“让英雄回家”的活动,并有志愿者团队去寻找英雄的后人,《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数十家媒体均报道了此事。国家民政部也极为关注此事,国家档案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都希望能收藏这份档案,因为这类档案此前在全国都没有一份。

编辑推荐

近百张战士死亡证书首度曝光,还原真实的全民抗战那些年,乐文城著的《英雄归来(83张抗战英烈死亡证书背后的故事)》是这一事件的长篇纪实,对整件事有一个完整客观的记录,展现了民间志愿者自发的爱国热情,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在习近平主席提倡中国梦和国家团结之际,这样的书有着特别的意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3: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