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波经典童话,让人想起了久违的安徒生,王尔德。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儿童文学是人生较早接受的文学。
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终生受惠。
《夏夜的梦》收录的每一篇童话都充满奇妙的想象,每一篇童话都蕴含深刻的意义。
《神奇的颜色》、《安静的雪人》、《大萝卜》、《珍珠和贝壳》、《写字熊和画画熊》、《独角兽妹妹》、《长头发狮子》、《树叶鸟》、《兔兔邮局》、《虫虫大厦》、《神仙村和仙女村》……《夏夜的梦》收录的每一篇童话都充满奇妙的想象,每一篇童话都蕴含深刻的意义。
冰波经典童话,让人想起了久违的安徒生,王尔德。
月亮,把柔和的、银色的光,洒在大地上,也洒在这一片小小的草丛上。星星,眨巴着好奇的眼睛,望着大地,也望着这一片小小的草丛。
草丛里,一片宁静。
纺织娘、油葫芦、金铃子、蝈蝈们在等待着,等待着草丛里最有名的演奏家——蟋蟀吉铃的到来,为他们演奏几支轻快的乐曲。
萤火虫姑娘提着一盏淡绿色的灯,心咚咚跳着,盼着吉铃。
身材苗条的蚂蚱姑娘,穿着一件淡绿色的连衣裙,心怦怦跳着,也盼着吉铃。
蟋蟀吉铃,个子长得特别瘦小,只有普通蟋蟀的一半大。但是他的外套是那样的合身,那么鲜亮,在月光下闪着奇异的亮光。他的两根触须轻轻摆动着,风度优雅地向大家致意。
“噢,真神气!”蚂蚱姑娘说。
“多派头,噢!”萤火虫姑娘说。
“嘘——”纺织娘严厉地发出这个声音,厌烦地瞪了一眼萤火虫和蚂蚱。
草丛里,又恢复了宁静。
吉铃伸展开他的膜翅,开始演奏。
当他奏出的第一个音符在草丛里回荡的时候,小小的野花颤抖了,细细的草叶舞蹈了……
“嚯——”最后一个音符在草丛里消逝,像草叶尖的一滴露珠滴落。
草丛里,一片欢腾。无数根触须向吉铃伸来,热情地晃动着,想同吉铃的触须碰一下,就像人们握手一样。
吉铃的触须和每一根触须碰着,当然,也不忘记萤火虫和蚂蚱那摇得急急的触须。
嚓,嚓,嚓!啊,这是人的脚步声。每当草丛里这些小小的居民们欢唱时,这样的脚步总要带来灾难。
嚓,嚓,嚓!近了,更近了,可怕的脚步声!
给“大将”补补牙
来的是个小男孩,他带着电筒和蟋蟀罩,走到吉铃躲着的这块石头旁。男孩搬开石头,“唰”,雪亮的电筒光照到了吉铃身上,接着,蟋蟀罩罩了下来。吉铃被捉住了,关进了小竹筒里。
“这么小,只能给我的‘大将’补补牙。”男孩很不满意地嘟哝。
第二天,吉铃觉得一阵天翻地覆,不明不白地掉进了瓦盆里。
“咚!”瓦盆里又落下来一只蟋蟀。
这是只威武的蟋蟀,又高又大,两根触须在吉铃身上乱扫,向吉铃一步步紧逼过来。
“大将”张开大牙,向吉铃扑去。吉铃也只好张开大牙保护自己。“大将”的大牙和吉铃的大牙互相咬住了。“大将”把头一甩,吉铃的身子立即向上飞起来,“啪!”落到了瓦盆外面。 “让你跳三跳。”男孩说着,用脚在吉铃身后“啪啪”地踩,逼着吉铃跳了三跳。
“再把你掼三掼。”男孩抓着吉铃,把他向空中抛上去又接住,连续抛了三次。
吉铃怒火中烧,头昏眼花。
“好,”男孩说,“现在你的脾气一定变得很坏,又有‘牙’了吧?再让‘大将’补一补牙。”
男孩正要把吉铃放进瓦盆去的时候,一个女孩跑过来,对男孩说: “不,不!别让他们再打架了,他这么小,会被咬死的。哥哥,把他给我吧!”
“那么,好吧……”男孩扫兴地把吉铃放在女孩手里。
“别怕,小蟋蟀,别发抖啊!”女孩的声音是那么温柔。
女孩把吉铃放进一只小巧的瓦盆里,笑眯眯地说:“我可不让你去打架,我要让你演奏好听的乐曲。”
“这里不需要音乐,我再也不演奏了。”吉铃心里升起一阵悲哀。P5-9
冰波的童话讲究细节和细部的描述,讲究情绪的流变和感知的呈现,注重氛围和意境的营造,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让人不禁想起了久违了的安徒生、王尔德。
——孙建江(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作家)
冰波的创作,是把诗人的气质渗透在童话中。
——孙幼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冰波的意义,就在于有一位作家以他的艺术心灵和童话美感来滋润着童话世界及读者,呈现着一种童话梦境,引导着一种精致的感觉系统,以至影响着儿童读者的感觉器官的审美敏锐性和美感的丰富性。
——班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
冰波是一位很会讲故事的作家。他可以在乍看之下十分平常的故事语境里,不露声色地把我们推到一个有着沉默的感动或者意外的惊喜的结局里。
——方卫平(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
抒情的文字,酸涩的情感,震撼的心灵体验——在冰波极富诗意的幻想世界中,他特有的幽默趣味、高超的叙事技巧,将带你重温那一份来自童年的、最纯净无瑕的感受。
——郭敬明(著名作家、出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