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特斯拉(电气时代的开创者)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交通运输
作者 (美)W.伯纳德·卡尔森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之前的特斯拉传记多以赞颂为主。W.伯纳德·卡尔森编著王国良编译的《特斯拉(电气时代的开创者)》则力求在褒贬之间取得某种平衡,恰当拼凑出特斯拉的一生,让其惊人的崛起(1884—1894)与同样惊人的陨落(1895—1905)都说得通。之前的传记大多关注的是特斯拉的个性。本书则透过特斯拉私人和公共生活中的一手材料,试图解读特斯拉这个人以及他的创造性工作,深入了解他怎样做发明、他的发明怎样运作,以及他推出发明后外界怎么反应。此外,借助理念与幻象、主观理性与客观理性等框架,本书还将带领我们反思,关于发明的过程以及创新在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能从特斯拉身上学到什么。而这对于任何试图像特斯拉那样做出颠覆性创新的发明家、企业家和创业者来说无疑十分有启发。

内容推荐

尼古拉·特斯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场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电气革命的一位主要开创者。此前的大量传记大多美化了特斯拉及其古怪个性,却都不曾仔细审视特斯拉究竟发明了什么、他如何做出这些发明以及他为什么要做发明。在W.伯纳德·卡尔森编著王国良编译的《特斯拉(电气时代的开创者)》这本突破性的传记中,技术史家W.伯纳德·卡尔森揭开了这位传奇发明家的神秘面纱,将他置于所处时代的文化与技术背景当中,并专注于其发明本身以及其声誉的创建与维护。

目录

引言 德尔莫尼科晚餐之会

第一章 理想的早期人生(1856—1878)

第二章 电动机之梦(1878—1882)

第三章 在实践中学习(1882—1886)

第四章 精通交流电(1886—1888)

第五章 出售电动机专利(1888—1889)

第六章 探求新理念(1889—1891)

第七章 真正的魔法师(1891)

第八章 把表演带到欧洲去(1891—1892)

第九章 在美国推行交流电(1892—1893)

第十章 无线照明和振荡器(1893—1894)

第十一章 倾力推广(1894—1895)

第十二章 寻找无线传输新方案(1895—1898)

第十三章 驻波(1899—1900)

第十四章 沃登克里弗塔(1900—1901)

第十五章 塔之暗灭(1901—1905)

第十六章 梦想家的余生(1905—1943)

尾声

资料说明

缩写与资料

注释

致谢

试读章节

那么这位魔法师后来怎么样了?尽管当时不可能知道,但l 894年夏天是特斯拉事业的巅峰。过去十年,他迅速崛起,风光无限,同行工程师和科学家无不仰慕。伦敦的《电气工程师》期刊赞誉道:“这位天赋异能、年轻有为的电气工程师迅速取得了全球性的科学声望,他的步伐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第二人可及。”如此天纵之才,如此无量前途,后来怎么了?

接下来的十年,即1894年到1904年,特斯拉的发明没有间断。他开发了高频高压的变压器(现在称为特斯拉线圈)、多种新型电灯、一种蒸汽发动机与发电机的组合,以及大量其他设备。在得悉海因里希·赫兹在1885一1886年间侦测到看不见的电磁波后,特斯拉是最早试图利用电磁波来创造新技术的人之一。他的发明之一是一艘神奇的无线遥控船。当然,特斯拉始终没有忘记他的宏伟梦想,即通过大地传输电力和信息,从而淘汰已有的电力、电话和有线电报网络。为达成这一梦想,他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和长岛的沃登克里弗分别建立了实验站。他对自己系统的可行性一度信心满满,相信成百万美元的投资会蜂拥而来。尽管特斯拉大胆预言他能在1 899年横跨大西洋传输信息,但古列尔莫·马可尼还是在1901年快他一步完成了这一壮举。因此,马可尼作为无线电的发明者被载人史册。1903年到1905年问,特斯拉再也找不到资助人了,设备也有问题,发明难以为继,他几于精神崩溃。尽管他活到了1943年,但他的好日子到1904年就过完了。正如劳伦斯·A.霍金斯在1903年所写的:“十年前,如果在这个国家做一个民意调查,问谁是最有前途的电气技师,答案无疑会是‘尼古拉·特斯拉’。而如今,他的名字至多只会引起人们感叹:可惜如此大好前途竟未能实现。”

在描写特斯拉时,我们要小心避免陷入两个极端,即不公正的指摘和过度的狂热。一个极端是,我们可以像霍金斯那样,贬低特斯拉,因为他在1894年之后就没有再能落实完成他的发明,特别是他的无线电力传输计划。显然,某人如此坚定地研究无线电力传输技术,不惜挑战当时的商业和技术现实,那想必他要么是错了,要么是疯了。确实,特斯拉在交流电上做对了,但在无线电上他无疑做错了,这也正是他被马可尼打败的原因。但在我看来,这种方法有成王败寇之嫌:赢了就是天才,输了就是蠢蛋。

另一个极端,是把特斯拉誉为人类技术史上仅次于莱奥纳尔多·达·芬奇的人物。特斯拉坚定的粉丝们,相信他凭一人之力开辟了电力和电子时代。其中一个粉丝在网站上说:“特斯拉的发明包罗万有。当你使用电脑的时候,别忘了特斯拉。你的显像管所需的高压电来自特斯拉线圈。你的电脑所需的电力产生于特斯拉交流发电机,传输于特斯拉变压器,并以三相特斯拉交流电的形式进入你家。”我完全同意,我们需要深入理解特斯拉如何发明出这些关键设备,并且我们应当正确评价特斯拉在那场重塑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电气革命(1880-一1920)当中所起的作用。但在个过程中,我们要小心,不要把特斯拉神化为具有超强智能的“超人”。

之前的特斯拉传记多以赞颂为主。本书则力求在褒贬之间取得某种平衡,毕竟特斯拉有着大起大落的人生,既有惊人的崛起(1884—1894),也有同样惊人的陨落(1895一1905)。一本好的特斯拉传记应当恰当地拼凑出特斯拉的一生,从而让他的成功和失败都说得通。事实上,那些造就一个人成功的种种因素应该也能解释那个人的失败。一个好的历史解读的特质之一便是具有对称性——它所用的框架既能解释成功,也能解释失败。

此外,之前的传记大多关注的是特斯拉的个性。本书则试图解读特斯拉这个人以及他的创造性工作。通过本书,我争取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他怎样做发明?他的发明怎样运作?以及他推出发明后外界怎么反应?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将充分利用特斯拉的信函、商业记录、法务证据、出版物以及保存下来的实物等。有些读者可能会失望,本书中没有他们钟爱的特斯拉轶闻趣事,并且涉及的过多技术讨论可能也超出了他们的预期。然而,作为历史学家,我撰写传记的基础只能是各种文献,而不是我们投射在像特斯拉这样的英雄人物身上的愿望和梦想。在多种意义上,当布里斯班说自己写特斯拉故事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这个伟大的新晋电气技师,并让美国人民对这个人的个性产生兴趣,从而他们或许可以更恰当地理解他未来的发明成就”,他可谓正中肯綮。

P5-6

序言

今天很多人知道“特斯拉”这个词是作为一个公司或者该公司所生产的电动汽车的品牌,但这个品牌却来自于一个人一尼古拉·特斯拉,19世纪末期出生于奥匈帝国的美国发明家。

特斯拉扬名靠三件事情,首先是他发明了交流输电的方法,并且和西屋一起在美国实现了交流输电。与此同时,著名发明家爱迪生采用的是直流输电。交流输电的好处在于它很容易实现高压输电,从而使得电能在传输时的损失可以小到忽略不计的程度;而直流输电在当时是很难实现高压输电的,以至于发电量的很大一部分都在传输中损失掉了,因此无法做到长距离输电。靠着输电效率的优势,交流输电最终胜出其实没有多大的悬念。1893年在纪念哥伦布到达美国四百周年的芝加哥万国博览会上,采用特斯拉的交流供电技术的主会场万盏电灯将夜晚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也就是在这一年,特斯拉达到了他人生的顶点。除了交流输电,特斯拉一生在电气工程上还有很多发明创造,这使他获得了崇高的声誉,并且成为了当时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AIEE)的负责人。

特斯拉广为人知的第二件事是他有许多非常超前甚至荒诞的思想,他的很多论文和发明在当时没有多少人能够看得懂。特斯拉因为交流输电的专利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他完全可以靠那些钱后半生过一个非常富足的生活,但他将那些钱都用于了研制新的技术和实现各种看似不着调的发明。特斯拉也利用他的影响力吸引了包括J.P.摩根在内的投资人对他那些超前时代的项目进行投资,其中最有名的是从美国向欧洲远程无线输电的项目。特斯拉的想法是在美国大西洋海岸边上建一个高塔(沃登克里弗塔),通过无线电波向欧洲输电。这个想法今天看来既不现实,也没有意义,但却体现出特斯拉超前时代的思维方式和通过技术改变世界的情怀。特斯拉利用他的影响力说服了J.P.摩根投资这个项目,当然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他从此被J.P.摩根当作了不靠谱的人而被抛弃。不过这件事让特斯拉在后世留下了梦想家或者理想主义者的名声。

特斯拉常被人提起的第三件事是他颇为悲惨的晚年生活,这一点就不多说了,在《特斯拉:电气时代的开创者》一书中有很详细的介绍,总之特斯拉因此被人们作为了同情的对象。对他不是很了解的人甚至把他的令人叹息的命运归结于当时资本家强势的社会、他的对头爱迪生,以及冷酷无情的J.P摩根等人。但特斯拉有自己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了他凄惨的命运。

《特斯拉:电气时代的开创者》一书非常详尽且客观地描写了这位天才发明家的传奇一生。但在特斯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开始的几章,介绍特斯拉幼年和少年时是怎样度过的以及他的父母怎样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作为发明家的特质。具体的内容大家可以读这本书,不过我体会特斯拉在幼年时培养出来的想象力、理性和意志力是他日后成为大发明家的关键。

《特斯拉:电气时代的开创者》一书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详述了这位梦想家为了实现自己科技梦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特斯拉一辈子除了像疯子一样一头扎进发明中,还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找投资——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实现他那些改变人类的梦想。事实上特斯拉的一生筹集到了很多资金,当然,由于他的想法过于超前,并且很多从理论上讲并不可行,这些投资最后都没有见到结果。最终所有的投资人都退却了,只剩下他一个人依然带着情怀和幻想,走完了87岁高龄的人生。

很难讲特斯拉的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虽然他发明了交流输电和很多其他改变我们生活的东西,但他却没有像同时代的另一位发明家爱迪生那样名利双收。Google的创始人拉里·佩奇青年时在读完特斯拉和爱迪生的故事后,决定今后要做爱迪生而不是特斯拉,因为在他看来,没有财富是无法支持梦想的,这代表了今天很多有情怀的企业家的想法。然而,我们这个世界在需要爱迪生的同时,也需要特斯拉这样的人。我有时把硅谷的成功里面关于人的因素归结为同时具有了三种人——梦想家、工程师,以及连接他们的企业家和投资人。硅谷的成功首先需要有梦想家,因为人没有想到的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在硅谷,伊隆·马斯克和谢尔盖·布林就属于这种人。当然,最后实现梦想家们的设想,一定需要很多脚踏实地的工程师长期不懈的努力。而企业家和投资人,则起到了调度和组织社会资源,将梦想家的想法赋予工程师们来实现这个桥梁的作用。这三种人完美的结合,创造出了硅谷的奇迹。今天,在中国几乎人人都想成为第二种人,即企业家和投资人。虽然不缺乏第三种工程师,但那些人大多做得不情不愿,更多想的是如何进入第二种人的行列。不过,相比之下,最缺乏的还是有情怀、有理想的梦想家,中国创造力真正的希望,寄托在这样一些人身上。

特斯拉的时代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理想和情怀鼓舞着一代代年轻人利用自己的知识来改善人类的生活,为后世传递文明之光。

吴军

2015年11月于硅谷

书评(媒体评论)

《特斯拉:电气时代的开创者》一书非常详尽且客观地描写了这位天才发明家的传奇一生……详述了这位梦想家为了实现自己科技梦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相比之下,[今天在中国]最缺乏的还是有情怀、有理想的梦想家,中国创造力真正的希望,寄托在这样一些人身上。特斯拉的时代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理想和情怀鼓舞着一代代年轻人利用自己的知识来改善人类的生活,为后世传递文明之光。

一吴军

(《大学之路》《数学之美》《浪潮之巅》《文明之光》作者)

对中国读者而言,特斯拉常常与汽车或怪兽相关联,而很少与一位20世纪初期引领技术社会的发明家联系起来。本书以技术发明社会史的视角讲述了一位塞尔维亚裔美国发明家特斯拉的大起大落。它告诉我们最重要的道理是,发明家必须横跨自然与社会:探索自然,以找出哪些想法可行;与社会互动,以把发明换成金钱、名气或资源。挣扎于理念与幻象之间的特斯拉,一生获得专利发明无数,很多过于超前于社会,其成功与失败都与此相关。

一吴彤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当我们在网上搜索特斯拉时,首先出现的是一部汽车,而非一位科学家。但实际上,没有那位叫作“特斯拉”的科学家,就根本不会有后来叫作“特斯拉”的汽车。特斯拉深刻改变了这个世界,对于今天梦想改变世界的年轻人来说,很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位伟大发明家与科学家的创造性工作。

一褚波

(《环球科学》杂志执行主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