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如极光般绚烂的民国才女,亦是极具思想的女性代表。她的生命虽短,却为世人留下众多传世佳作。
白瑾萱著的《悠悠相思与谁弹--石评梅传(精)》讲述了石评梅的一生,她那多愁善感的文字,敢于用柔弱的身躯和刚毅的品质,直面命运的挑战。铸成人性中最伟大的品质,这正是跨越百年时空带给我们的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悠悠相思与谁弹--石评梅传(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白瑾萱 |
出版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她是如极光般绚烂的民国才女,亦是极具思想的女性代表。她的生命虽短,却为世人留下众多传世佳作。 白瑾萱著的《悠悠相思与谁弹--石评梅传(精)》讲述了石评梅的一生,她那多愁善感的文字,敢于用柔弱的身躯和刚毅的品质,直面命运的挑战。铸成人性中最伟大的品质,这正是跨越百年时空带给我们的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内容推荐 白瑾萱著的《悠悠相思与谁弹--石评梅传(精)》主要介绍民国时期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一生的故事。这里有她对爱情的执着,有她为梦想的奋斗。虽然她的一生较为短暂,但她却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为我们抒写下一段段传奇的故事。她更是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民国版的”梁祝”爱情悲剧。 目录 第一章 故乡,便是起点 第一节 书香世家 第二节 踏雪吟梅 第三节 惜才复学 第四节 初入女高 第五节 志同道合 第六节 海滨故人 第二章 誓言,只是失言 第一节 情窦初开 第二节 心陷初恋 第三节 意外欺骗 第四节 枯萎花篮 第五节 独身主义 第三章 相逢,即是错过 第一节 会馆初识 第二节 陶然亭畔 第三节 同病相怜 第四节 模糊余影 第五节 收之以心 第六节 红叶寄情 第四章 逝去,才知珍惜 第一节 雨夜惜别 第二节 重获自由 第三节 象牙对戒 第四节 迟到的爱 第五节 墓畔哀歌 第五章 向前,并非遗忘 第一节 微醉之后 第二节 执笔抒愤 第三节 怀念好友 第四节 著名诗人 第五节 以文会友 第六节 突发疾病 第六章 同眠,从此相守 第一节 香消玉殒 第二节 与君长眠 第三节 梅边涛语 第四节 偶然之草 第五节 谁弹相思 后记 附录 石评梅生平大事记 试读章节 书香世家 说到山西,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晋商。作为中国最出名的商业派系之一,这些穿梭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商人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的时候,也因其开拓创新、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而赢得世人的赞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似乎是不变的铁律。和烟雨朦胧的江南培养出文人墨客的温文尔雅一样,晋商的品质自然也和这方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贫瘠的土地,顽固的地形,十年九旱的天气让这里的人们养成了不怕艰苦的品质。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踏上了拓展新的生存方式的道路。这个被称为“北方人中的南方人”的族群,其情感虽然婉约,性格却异常豪迈。他们用自己的睿智和勇敢,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商业体系,并延续百年。 从这一角度上讲,他们倡导的精神准则,与其说是晋商的特点,不如说是山西人的特点。 霍去病、关羽、王维、19居易、王勃、柳宗元……先辈的名字一个个划过历史长空,留下不朽的星光。生长在山西的子孙后代感叹之余,更将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传承了下来,并以此作为他们教育的观点和理念。而作为清末举人的石铭更是以此为己任。 虽然石铭的祖上经商起家,但这个家族却从来不忘“教育”,二字。到石铭考上举人,这个家庭已是书香四溢的望族。1900年,石铭受委派到太原省立学校教书,并在省立图书馆任职。此时,石家的书更不是家中的点缀,而成了与这家人平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日常之物。 毫不夸张地讲,石评梅是出生在书堆里的。在别人还在为请先生、读私塾发愁的时候,石评梅已经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读书习字。不难想象一个步履蹒跚、咿呀学语的女孩子抱着一本大部头皱眉苦读的情景是怎样的好玩儿,但任谁也没办法预料的是,正是这个连书面上的大字都认不清的女孩子,竟在长大后成了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名作家。 石评梅是幸运的。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里她虽是父亲续弦后生下的女儿,却并未因为身份和性别的原因而被剥夺学习的权利。相反,在父亲的严正教育下,她不但继承了先辈们积极进取的优秀品格,更积攒了丰富的学识,并最终以此扬名四方。 纵观中国历史,出名的女子并不算多,而这其中不以美色而以才学著称的就更是寥寥无几。客观来讲,石评梅并不是风华绝代的俏佳人。相反,因为长期教授学生体育课程的原因,她的皮肤有些黝黑,头发也因为剪短的缘故少了几分柔顺的妩媚。可当石评梅和吕碧城、萧红、张爱玲被人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时,这个“才女”的名号却比十里洋场里的“交际女王”厚重了许多。 时光在流逝,世事在变迁,人们会忘记那些灯红酒绿里娇好的面容,也会忘记纸醉金迷里婀娜的身影,但那些出自“才女”之手,或铿锵有力,或掷地有声,或温婉含蓄,或柔情似水的方块文字,却因为倾注了她们的沉思和忖量成为世代传诵的经典名篇。这不是因为人的善变,也不是因为人的健忘,而是因为能成功抵抗时间洗礼的向来不是倾国倾城的容颜,而是卓尔不凡的思想。 有人说,读石评梅的文章是压抑的,也有人说,读她的文章是沉重的。的确,在石评梅短暂的27年生命里,她所创作的作品风格大多是悲凉而哀伤的。这些透着凄怆和辛酸的文字,在今天看来也许有无病呻吟之嫌。然而,若你将它们重新放回那个动荡的年代,你便会发现,她的哀伤不是女儿家的伤春悲秋,不是小儿女的伤情之作,而是心怀家国百姓、洞察社会悲剧后用尽全力思考的反省之作。P3-5 序言 与历史毅然向前的洪流相比,人的力量显然卑微渺小得多。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人们在感叹世事沧桑的时候,对那些史上留名的人物充满了憧憬和敬佩。 而石评梅正是这样一个值得佩服和称颂的传奇。 出身书香门第,石评梅幸运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接受新式教育的女子中的一员。在太原女子师范,她聪颖好学,才华出众。 当她踏进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大门时,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运动给了她前所未有的启蒙。她读书明理,最终成为全国闻名的“女诗人”。 完成学业后,石评梅接受师大附中聘请担任女子部学级主任。她用理智指导学生,用真情感化身边的人,以身作则,在让学生心悦诚服接受教育的同时,更对新民主主义思想充满了渴望。 作为教师,石评梅是成功的,但她的爱情却坎坷艰难得多。 曾经,石评梅是无忧无虑的少女,但世事沧桑,最终助她完成思想境界涅柴的,却是晶莹剔透、苦楚心酸的眼泪。她重新振作,环视四周,用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揭露社会的黑暗,激励人民的斗志。寻觅方向的初醒者在她的文字里知道了星星之火的珍贵,追求梦想的探索者在她的文章里明白了坚持的珍贵。 “五卅惨案”爆发,她于《京报》上针对“沪汉惨屠”的罪行大声疾呼;“三一八”惨案发生,她虽没有亲临请愿现场,却发誓用残存的生命,追随烈士的英魂。 二十七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石评梅却用这样的短暂时光书写了自己的儿女情长,阐述了自己的家国大义。 世事无常,人生苦短,面对突如其来的苦难和挫折,多数人可能在消沉和失落中听天由命,但石评梅却用她柔弱的身躯和刚毅的品质,直面命运的挑战。她的文字多愁善感,她的眼里常含泪水,但这些都不能阻挡她昂扬的斗志和一次又一次重来的决心。 经历化成感悟,伤痛凝成体会,情感上的累积开出生命里最绚丽的花朵,铸成人性中最伟大的品质。而这,正是石评梅跨越百年时空带给我们的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后记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人和人之间是有缘分的。 这种缘分,可以存在于一见钟情的情人之间,也可以流淌在同一屋檐下的亲人之间,可以翻越高山,沟通相隔天涯的南北之人,也可以穿越时空,联系不同年代的人们。 而我和石评梅的缘分,显然是最后的那种。 刚提笔写她时,我以为只需简单地堆砌,便能将她的往事书写完毕,但当我用心阅读她短暂的人生时,却发现:虽然我们所处的年代相差了80多年,但我们关于世事沧桑的理解和对爱情与光明的渴望却依然惊人地相似。 作为一名80后,石评梅的过往总能让我泛起回忆。 读到她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曾经孩童时的欢乐在我脑海中浮现;看到她在北京高等学府里追求知识,大学时莘莘学子济济一堂的场面历历在目;听她讲有关爱情和理想的言论,青春正盛时与爱人共同谋划事业和憧憬未来的心境,重新回到心间。 在某些人眼里,石评梅是胆小如鼠的懦夫,但我却坚定地认为石评梅品性里流淌的是至纯至真的情怀。她的躲避源自她付出时的真挚,她的拒绝是由于她不愿意看到别人同样受伤害。 我能体会她陷入初恋时的痴情,也能体会她知道被欺骗后躲在贝壳里疗伤的恐惧;我能明白她守住真心,不再给出的倔强,也能明白她拒绝高君宇时,欲说还休的无奈与悲凉;我懂得她失去高君宇时的后悔莫及,更能明了她沿着高君宇曾经的道路继续向前的决心。 曾经,我怀疑自己的真挚与善良被虚伪和无情所取代,但当我用文字一点一滴地拼凑出石评梅的过往,并因为她的喜怒哀乐而或喜或悲时,我惊奇地发现—— 原来,那片属于自己的蓝天白云,并没有被钢筋森林挡住,相反,它们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停留在心灵深处,用最持久的耐心等待着,等待着我蓦然回首的发现和泪流满面的凝望。 而这,正是石评梅和我的缘分里,最重要的部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