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呼兰河畔,那美丽的红
才女出世
在历史光影中,有的人跌在暗影中,变成了素昧平生的底片,有的人却已在轮回中变得不朽,将鲜活的身影留给当世。东北作家群中有诸多辽宁籍作家,战火硝烟凝成死灰,也掩盖不了他们笔下的熠熠生辉和传奇经历……
萧红,曾用笔名悄吟、田娣、玲玲。1911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那时候的她还不叫萧红,不过只是一名牙牙学语的小娃娃,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清楚,像其他婴孩一般,饿了就哭,困了就睡。一天里,她要睡上大半天光阴。
那时候,她叫张乃莹。张乃莹,三个字,一个名字,看似普通,日后却成就了一位大作家。而这位作家,不同于其他作家——她有着传奇的经历,有着火与冰的爱恨,有着比天高的才情,最后却在本能走得更高更远的时候,突然戛然而止,留下一腔的不甘。
在她生后,她叫张乃莹;在她死前,她叫萧红。
很多人谈萧红,会觉得她是个值得同情女子。她的一生的确充满了不幸,那是生与死的挣扎,是对自由的追求,也是扑灭内心熊火的一次次尝试。才情比海深的女人,若没有运气的眷顾,若心中的熊火燃烧得过于猛烈,大多数是戚戚然了结一生,如奥斯汀的孤独终身,如伍尔芙的投河自尽,如费雯丽的癫狂。她们受万人尊敬又如何,在悲与喜的平衡中,在艺术与奉献中,苦苦挣扎。最后,还不是刹那芳华,灰飞烟灭。
但是,人总不能一生都是不幸的吧?总有那么一刻,能绽开如花的笑脸,以为自己不过与他人一样。
萧红也是,她的一生充满着悲戚,但在某个时候,她也一定会发出爽朗的笑声;而她也定不只在那细小得不值一提地时刻,才露出那开心的笑。她也曾有过大段时光开心无忧地生活,就像其他孩子一样,快乐知足,只为一个小小的摇鼓,就能高兴老半天。
当她还在呼兰县,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就曾如此。
童年孤独又寂寞
作为萧红家族的第一代,清乾隆年间,张岱带着家人迁往东北。确切来说,到了萧红,张家就是第六代了。而她一直记挂着的祖父张维祯,并不是她亲生祖父。萧红的父亲张廷举,其实是其生父过继给堂兄张维祯的。
萧红的祖父张维祯,经常在她的作品中被提及。一提起祖父,萧红的字里行间总是充满浓浓的亲情:“祖父长得很高,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手杖,嘴里则不住抽着旱烟管。”“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母死了,我就跟着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她的童年,离不开祖父的身影。而她的童年,那无忧时光,也离不开祖父的苦心经营。
姜玉兰,萧红的生母,是同县地主姜文选的大女儿。在《宗谱书》有过她的记载:“夫人姜氏玉兰,呼邑硕学文选公女。幼从文学,粗通文字。来归十二年,勤俭理家,躬操井臼。夫妇伉俪最笃。唯体格素弱,不幸罹疫逝世。”姜氏除了生下大女儿荣华(萧红),还生下了三个儿子,只可惜有两个夭亡,只剩下连贵(张秀珂)。在旁人看来,姜氏精明利落、善于持家,是一个十分能干的女人。在丈夫张廷举在外县任教的时候,她包揽了全部家事。只可惜,她较为封建,与萧红的祖母一般,非常重男轻女,故对萧红非常冷淡,且不喜欢萧红。母女感情甚为淡薄。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