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荣誉
荣获过国家教育部学会学习总课题组奖励;荣获过贵州省教育厅科研成果奖励;陈至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梁中凯校长;荣获过遵义市人民政府社科成果奖励;全国33所友好中小学定点推广应用;为做大做强,目前挂牌遵义师范学院《遵义师范学院2010年5号文件》;全国出版科研成果11部,其中少年儿童文学作品《56名乡村少年的故事》、《田园孩童之歌》在全国引起良好的反应;中央电视台在龙家小学拍摄的《山与海的对话》上下集,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映;获得两项世界纪录:世界上保存学生书信最多的乡村学校(保存有书信12000余封)、世界上用毛笔字书写百年校史字数最多的学校。
梁中凯,男,汉族,大学本科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1962年9月出生,贵州省余庆县龙家镇光明村人,现任职于贵州省余庆县龙家小学校长。兼职于中国创造学会会员,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德育研究会理事、观察员,遵义师范学院成人教育中心兼职教授等,遵义市首届名校长培养工作室导师,吉林农业大学支教服务团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小学著名特级教师。创立的乡村教育生命观点和独特的师生观在全国农村教育改革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小学管理(2006—12)发表日期:2007年3月5日)
1969年9月至1974年8月,在余庆县龙家公社光明大队小学就读小学;1974年9月至1978年8月,在余庆县敖溪区平桃公社小学戴帽初级中学学习;1979年5月至1980年5月,在四川省秀山县溶溪区服装厂跟师学艺;1980年6月至1981年6月,在民间做手艺;1981年8月至1982年8月,在余庆县龙家公社光明大队创办农民文化夜校;1982年9月至1983年8月在余庆县龙家公社光明大队举办的小学复读班担任代课教师(兼职夜校扫盲教师;1982年9月至1983年1月担任光明小学全日制代课教师;1983年3月,敖溪区公所教育办公室招考为民办教师;1984年9月,担任余庆县光明小学团支部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1985年9月至1986年8月担任余庆县光明小学教导主任;1985年9月至1988年8月在贵州省中等师范函授广播学校就读中等师范;1986年9月,调余庆县龙家镇龙家小学任教,期间担任学校团支部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1992年8月招考为国家公办教师;1992年9月至今,担任余庆县龙家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1994.年8月至1997年8月在遵义师范学院(原遵义教育学院)就读大学专科,后于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考入贵州师范大学汉语文学专业本科学习,在21世纪初期先后在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参加过进修学习。
梁中凯同志在工作中不断坚持向实践学习,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87年10月,被评为贵州省工农教育委员会“全省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个人”;1991年9月,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劳动人事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得国家“人民教师奖章”;1998年12月,被评为香港柏宁顿(中国)亚洲第四届孺子牛“金球奖”(国家教育部持评选);1996年9月,被评为共青团遵义市委、遵义电视台、遵义日报、遵地区教育局“遵义市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9月,被评为遵义地区教育局、遵义地区人事局评为“遵义地区十佳教师”;2000年10被评为国家教育部“全国中小学骨干校长”同月,在国家教育部中南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学习;1991年9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小学特级教师”;2003年1月,被贵州省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管专家”;2001年7月,被评为中共遵义市委“优秀党员”,同年,遵义市委授予“市管专家;2008年,遵义市委授予“1585l”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2010年12月,被遵义市委授予“市管专家”;2011年7月,中共贵州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4年7月开始,遵义师范学校、贵州省凤风师范学校、遵义师范学院成人教育中心分别授予“特聘教授”;“九五”期间,承担主持国家教育部“特级教师专设课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交际教育目标及实施体系研究》;“十五”期间,承担主持国家教育部规划科研课题《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学校成果巩固与发展模式研究》、“十一五”期间,承担主持贵州教育厅重点课题《农村学校师德师风群体建设研究》、遵义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环节中助理教学法应用深化研究”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十二五”期间,主持承担国家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村寨儿童活动中心建设与管理研究》等。
梁中凯同志30余年持守在乡村学校的百花实践园地中,以先后在国家教育部核心报刊《中国教育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现代中小学教育》等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儿童文学作品《56名乡村少年的故事》《田园孩童之歌》;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著作《中小学交际教育法应用研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创新管理研究》《师生在和风细雨中成长》;讴歌乡村教师生活的散文著作《先生你好》《远行的大学》《师生在和风细雨中成长》《乡村生命校园》等15部。科研成果代表主要有全国首创“助理教学法”、发明专利《识字牌》;1999年6月,出席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亚洲国际扫盲大会,并作大会报告;在全国教育科学领域中,探索了特色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教师,第一做学生的朋友,第二做学生的先生”和“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建设乡村生命校园”等。树立了乡村大教育观点,在全国农村教育界引起一定的关注。
几十年来,梁中凯同志全力领跑乡村教育生命,在全国推广应用所在学校研究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创立由“农村推广到城市,由城市带到农村”科研互补网络体系。他带领全体师生,在全国建立乡村学校的课题实验基地学校80余所和友好学校76所,利用暑期,带领教师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的部分城市学校。分别在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进修学习,代表贵州大山里这所乡村百年老校在全国各地做学术报告70余场,20世纪80年代组织曾经三次做工作,调动他到遵义城,政府部门,余庆城工作,他都婉言谢绝了组织的关怀。利用科研成果推广的机会,广泛传播贵州高原上这所乡村百年老校的开门办学思想和吸纳山外先进文化,养育并形成乡村学校的特色文化,让现代乡村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建设实践。受到全国同行专家的推崇,被同行誉为我国当代乡村教育家。
梁中凯校长的科研成果,多次荣获国家教育部、贵州省教育厅,教育科研成果奖,荣获贵州省人民政府,遵义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多项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在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贵州日报,人民日报等引起多年来的关注。
他在余庆县龙家小学是贵州高原上的一所乡村百年老校担任校长近30年。全校教师们荣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的达20人次,学生达100余人次。所在学校是华中农业大学、遵义师范学院、长沙环境保护学院、东北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服务基地等高等院校的挂牌实验基地学校。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被中宣部、教育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敬老爱老先进集体”;荣获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农业部,共青团中央等授予的全国第五届(欧莱雅)“母亲河”奖,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贵州省环保护厅授予“贵州省绿色学校”;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红旗大队”、教育部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授予“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先进集体”、为学校创造了“世界上保存师生书信最多的学校”和“世界上毛笔抄写百年老校校史字数最多的学校”两项世界纪录等;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对龙家小学师生办学精神高度肯定,并亲笔写信勉励龙家小学师生,为这所做出优异成绩的乡村学校题词,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原贵州省省委书记栗战书亲笔写信勉励龙家小学师勤奋学习,强身健体,立志长大后建设家乡,建设祖国。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