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编著的《江南驿(下营街三十八号)》为一个江南家族——衢州下营街三十八号100年的人文叙事,非虚构作品,配图片100张,分十章节,讲述了老屋和家的故事,灵魂人物是外婆,在家族生衍繁息中充满传奇,是真实的中国故事,江南人家的故事。这本书就是在外婆走后10年的时间里完成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江南驿(下营街三十八号)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谢华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谢华编著的《江南驿(下营街三十八号)》为一个江南家族——衢州下营街三十八号100年的人文叙事,非虚构作品,配图片100张,分十章节,讲述了老屋和家的故事,灵魂人物是外婆,在家族生衍繁息中充满传奇,是真实的中国故事,江南人家的故事。这本书就是在外婆走后10年的时间里完成的。 内容推荐 谢华编著的《江南驿(下营街三十八号)》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刻画了那些生活在深宅小巷中的人物故事,饱含着细腻丰富的感情,一点点为读者拼凑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也一点点渗透出每个人物心中曾弥漫过的喜怒哀乐,彷徨与孤单。 目录 第一章 下营街三十八号 第二章 那年花开 第三章 移花接木 第四章 雪压疏香 第五章 花木扶疏 第六章 父亲是客 第七章 舅公华盖 第八章 一雨十年 第九章 花叶寥落 第十章 百年画圆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一章下营街三十八号 钱塘江从开化山里出来,流经衢州府时,刚到城西,就有两条江远道奔来,一为常山港,一为江山港。它们一头扎进了本来显得有点孱弱的江流,江面马上就欢快起来了。于是,它舒开长袖,展开胸襟,把个衢州城轻轻揽入怀中。江水是贴着城西的城墙由南往北去的,到了东北角上,又撞上了那条刚从小湖南山里出来的乌溪江,所以当它再向兰溪金华方向去时,就有点浩浩荡荡的意思了。 衢州城就漾在这样东西两条江的环抱之中。 不过,与江水最亲近的还是它贴着城墙走的那一段。亲水的衢州人,在江水与城墙之间留出了一条窄窄的路,叫通广路。路的一侧好像是从城墙脚上延伸出来的,砖石相间的路面,和城墙的质地一模一样,沉默而扎实:路的另一侧则是别样的风景了,鳞次栉比的吊脚楼里热热闹闹地演绎着老百姓的一些小本生意。以水亭门为界,靠上游的一头大都是打铁铺子,因为水路撑船少不了铁制的篙头,所以生意不会不好:下游的一头花样就多了些,主要是盐店、茶楼。也有卖油的、磨刀的、编席子的……所以每次看沈从文的《湘西散记》,就会想起水亭门外那些如今已销声匿迹的吊脚楼。它们一面凌空架在江面上,一面则轻轻落在路边撑起个门面,就这么黑黝黝地伏在江流和城墙之间。那时候我有一个同学就住在那样的铺子里,我特别喜欢去她家里玩,喜欢她那个撑开窗子就可以嗅到水气、低下头来可以从地板缝里看到流水的小房间。 连接它们和江面的是又宽又高的石条台阶,说不出怎么个高法了,只记得小时候的我站在江边贴着石级朝上看,只能看到路上攒动的人头,绝对看不到脚,而且这石级也不是一直往上的,它们分成几段,中间会有一些平台,分别叫成什么码头,各自都有各自的用场。清早,那码头石级上总是湿漉漉的,那是因为卖菜的、抓鱼的、挑水的人的挑子上总有水珠滴下来,弄得石级上也一滑一滑地不好走:到了傍晚石级不湿了,可是也一样的不好走,那是因为路上那些店铺里的人挤的。铺子本就不大,而且一面还凌空架在水上,赶着回家的乡人就只好往路上挤了。 那都属于城外。不过要到城里也容易,只要穿过立在路边的水亭门就成了。水亭门是衢州城六座古城门之一,城门上建有阁楼。也许是因为这条江在衢州人心中的地位,朝西的城门就有三个:水亭门居中,往南往北还各有小西门、西安门。水亭门又名朝京门,以前的人都走水路,要上杭州、京城,都从这里出发,由此就可想见当时这地方的举足轻重了。 外婆说,当年我们的太外公就是从这条水路上来的。 太外公携着家眷坐船从绍兴坐船逆流而上,到衢州码头后应该是登上高高的石级,再踏进水亭城门的。城门内沿城墙有条街,以水亭门为中心,一端往南,一端往北。往南的称上营街,往北的称下营街,上营街和下营街就这么隔着城墙与那条沿江的通广路并肩而行。 这上营、下营虽以“街”名之,其实并无“街”之实。据说这称谓是太平天国时屯兵时留下来的。虽然是不长的一条街,但上、下营也各有特色。上营富足,下营肃穆。下营街的巷口有周皇庙,巷尾有文昌阁,中间又巷中有巷,一条小天皇巷把它与天皇巷、天皇塔和天妃宫连在了一起。巷里也有一些大户人家,比如做丝绸生意的叶家的成片老屋、三房两厅的蔡家、小家碧玉的陆家……我们的周家老屋就在下营街的尾巴上。 老屋面对蔡家,右邻陆家,在周家与陆家之间的一块空地上。还竖着一块高出周围屋墙的节孝牌坊,占地大约有三十多平方米,外婆说那是一个状元为他守寡的母亲立的。再往北走几步就是文昌阁了。文昌阁里供的也不知是什么菩萨,我们小时候那会。已经没有香火了,我们曾趴在一个黑咕隆咚的窗户上去看,里面的泥菩萨们都结满了蛛网。我还记得那里面的墙壁都是黄黄的,有个屋子里还关着一个疯子……紧挨着文昌阁的是西安门,出西安门是一条临江的小路,住着好多以打鱼为生的渔民。那些房子低矮零乱,有些就是一条破渔船住着一家人。沿江走上一小段,是德坪坝,这又是一个码头,不过这个码头主要是供来往行人用的,叫下埠头。江面上卧着一座用船只连接起来的浮桥,那时我们挑水都要走到桥中央才放下木桶去,图的就是个干净。一到夏日,弟弟偷着跟他的小伙伴下河游泳就是从浮桥上下水的,每当我奉父母之命去找他回家,他就钻到浮桥边的船只下面,再从很远的水面上露出湿淋淋的脑袋,一脸坏笑。现在想来,如同昨日。 老屋坐东朝西,按说这个朝向并不怎么理想,可因下营街是南北走向的,而蔡家又已先落为主,所以也只能这样了。 老屋原有五进,进门是大厅,大厅两侧,有左右两个天井,天井靠墙处都各设有一个高高的花坛,坛中各栽一株亭亭的南天竺,冬日雪后,红红的天竺籽高高挑着,分外明艳。腊梅树在北面的天井里,倚北墙而立。天井中间,还植有一株很高的枇杷树,我们都吃过这树上的枇杷,只是不太甜。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