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的“思想”让她拥有了与以往不同的养育思维和行动。这其中的相互联系在哲学范畴里已有阐述:思想是指导行为的准绳,离开了正确的思想就不会有良好行为的存在。有了想法,然后去指导具体的行为活动,经过努力最后获得想象中的结果。养育孩子也是如此。我们要先想好做什么(有个计划),再考虑还需要什么条件、怎样才能拥有这些条件。当具备了一定的必要条件后要去实现计划(付诸行动),这是父母养育孩子的系统工程行为,更是父母自我发展的一个系统工程行为。这个系统工程的顺畅实施是以“养育者最初的自我思维”发展成熟了为先决条件的,而不是孤立的、单点的非系统行为。
在养育过程中,既然父母行为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那我们就要去做真正“为孩子好”的事情。我接触过许多家长,他们非常爱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他们的心弦。这些家长的话语中经常会透露出“为了孩子愿做一切”的信息,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但他们对孩子的爱却往往无法使孩子受益。在与这些家长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缺少了一件“为孩子好”最值得去做的事情: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建立起科学的养育思想和能力。而这恰恰是我们“养育好孩子,一切为孩子好”而必须拥有的,是父母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与需求及父母自我成长最需要的东西。
就像孩子是按1~18岁的顺序成长,而绝不能倒着或跳着生长一样,我们的养育模式也要按照从1~18岁的顺序发展。通俗地说,就是我们要掌握孩子每个年龄段成长的特点及规律。只有懂得了孩子成长的需求,我们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指导。这是需要养育者抢在孩子成长之前去获知的重要内容。就像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之所以能够成为他人的“师傅”,是因为我们在他人之前先拥有了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和指导他人的能力。同样,养育孩子也特别需要父母的“先会先能”!
我曾经在新浪博客中写过名为《教育理论是指导教育行为的基础》的文章,文中提到:教育理论是人们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是指导施教者实践行为的理论基础,它能解决本质问题,而施教者的自我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因此,家庭教育理论是施教者需要认真学习并掌握的知识。家庭教育中的具体方法只不过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思维外化而成的一个着力点,而教育理论则是带动养育系统运转的完整杠杆,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根本保障,也是父母“为孩子好”最应学习的东西。
德国著名教育专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说过:“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此,在本章“阳光书心语”中,我将与您一起探讨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和理念,在交流中获得养育孩子深层次的感悟体会:认识到只有父母优秀成长,孩子才会向好发展;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话语简单,含意深厚。想要有良好的养育结果,我们需要优秀的思维,需要好的方法,需要积极的行动,更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
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我们需要与孩子一起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最大的养育他们的爱的力量。记得初次看到自己的孩子时,我甚至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抱起他。虽然我从怀孕就开始看书学习,却依然难以在短时间内把理论知识转化成熟练的实践操作技巧,这让我重新认识了“经历过”(即实践)这三个字的含义。孩子的成长需要那么多的指点和协助,这是我初为人母时所不具备的能力。我也曾因此紧张过、无奈过、焦虑过,也曾掉过眼泪……今天,当我看到许多朋友面对如此多的养育建议而无从选择、想学习养育知识而无从下手的时候,我想到了我当初的那种感受。为初为父母的家长们提供一个学习的切人点、一种导入的方法、一种长期支持的力量,这就是我这套书籍的设计理念及初衷。我希望用我身为“过来人”的亲身体会以及身为专业工作者的知识和理念,用不同于以往的交流模式,成为广大家长朋友们养育路上的同行者、陪伴者与支持者!
现在,就从畅谈“读书”开始,让阳光陪您一起感受阅读,感悟养育的智慧和乐趣吧!
P4-P5
我们如何做父母
养育一个孩子很简单,简单到只给他一点儿饭食吃、给他几件衣服穿就可以了;养育一个孩子也很难,难在需要为人父母者去重拾书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与孩子成长有关的知识全部学到家,才能成为真正拥有了“养育能力”的人,才是“养育孩子”这个神圣岗位上的佼佼者。尽管这个岗位极其重要,但现实告诉我们,作为被自然推崇、无可替代的上岗者“父母”,大多却是不太合格的一一这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养育一个孩子,家长走入两种误区最容易让人担忧:第一种是只养不育,只注重物质生活的满足,忽略道德品行、情志心智、习惯能力的培养;第二种是照本宣科,盲目随从。许多人知道科学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懂得去努力学习,积极地阅读,热情地听讲座,热衷于向优秀家长讨教,等等,最终却没有得到自己希冀的结果,却是为何?于是,父母们茫然了!
回头审视,我们学习知识真的学好了吗?
“我有一摞书,可我没有获得它们的润泽……”有个朋友困惑地对我说。
目前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一般是买书阅读。我们去买书,买一大摞一却不知这些书能不能给予自己实用、连贯、系统的养育知识;我们去读书,而且都“看过了”一一却不知道我们有没有“学而有思”“思而转化”“化而有用”“用而有效”!从盲目从众的决定中,我们也许会看出一些“猫腻儿”;从很容易对号人座的行为中,我们就会知道什么是“照本宣科”:没有转化的知识就好比没有消化的食物,对身体非但毫无用处,反而会消耗人体原有的能量!
沉心自省,我们学到的知识巧用了吗?
有个词叫“学以致用”,即将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思维,作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绳,这种符合规律的做法,可谓“巧用”。然而,这其中存在一个很容易让人忽略但实际上不能忽略的问题,即获得一种理念、一个招数后,不经过深度思考转化,不等待恰当的时机,就直接用到孩子身上。这也是许多人在使用“妙招儿”后不管用的原因之一。就像一位高中孩子的家长,在听完家庭教育演讲后,对着刚回来的儿子举起大拇指说:“儿子儿子,你真棒!”儿子冷眼看了一下,说:“有病啊!”妈妈的热情瞬间消失了……照本宣科最容易造成直接盲目地随从,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不切合实际,没有自己的主见,很难形成有针对性的、专一的、系统的养育思维模式,极不符合“因人、因材施教”的规律。想~想,我们养育者在左摇右摆的时候,紧跟在身后的孩子该怎样走?他们的成长是不能回头重来的。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通过斟酌思考、升华境界,越过“本本”的雷池呢?为什么孩子就不能快乐与优秀同在、玩乐和学习共享?为什么孩子就不能在学龄前学广深的文化,6岁不能看大部头的书籍?为什么5岁的孩子就不能做超越年龄的事情?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看过那么多书,孩子依然出现那么多问题?为什么我们在不断地学习,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时却毫无办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要家长“学而时习之”,就能“不亦说乎”!只要父母“温故而知新”,就“可以为师矣”!只要我们“禅谈悟道”,就能“修行得道”!只要我们“因材施教”,孩子就会“幸福一生”!这些是真理!
养育孩子,父母就是专家——只要你遵循真理!
第一章 阳光书心语——我的成长理念及学习方法
阳光真情告白——感知理论学习的真谛
墨香亲润话读书——学做相长,写给爱读书的您
小儿难养也难教——父母辛苦
父母辛苦——呵护父母
给孩子正常化的生活——回归自然本质,正视现实规律
做有标准的父母——父母的可持续发展观
看着别人的脚印,走出自己的路
父母要给自己立规矩——父母成长法则
节俭也能养育好孩子——家庭教育中的经济学
养育的最佳行为结果——知其人,明其事,为上
第二章 母亲母爱·养育素养——我爱我的孩子
我的天使妈0米
爱孩子-我成长
妈妈你为何这样累——妈妈养育行为和误区
你自己身上有宝贝
母亲的灵魂是孩子的生命之根
做足够好的妈妈——妈妈的高度是孩子的起点
教育的本质是爱——母爱的力量
第三章 感知生命——让生命在微笑中灿烂
妈妈的呼唤
唤醒新生命
倾昕孩子心灵的声音
有健康.孩子才有飞翔的翅膀
给孩子一双发现的眼睛——用眼睛和心灵探索发现,求知发展
给孩子充足的感官刺激——打造身心和谐的宝贝
给孩子一个灵动的智慧头脑
给孩子一生受益的性格
第四章 影响——漫步前行,润物无声
陪伴·等待·希望——养育孩子三要素
润物细无声——教育的最高境界
让生命在自然中畅快飞旋——探索自然教育法
“游戏”人生——在游戏中建造人生根基
乐在生活小事中——生活即教育
敏感关键期孩子完美发展的关键
阅读开启心灵智慧之门
第五章 养育的错觉——妈妈我不需要
改变·发展
养育孩子.父母态度变化三部曲
小孩不小
牵着蜗牛去散步——我要慢慢长
教育不是独舞——家长切忌自我表演
给孩子撑伞,还是协助孩子撑伞?——父母如何释放对孩子的爱
不要抹杀孩子心中的彩虹——留住生命激情,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教育没有捷径。“妙招儿”不是法宝——养育孩子过程中的自省与开悟
第六章 幼儿园——迈好人生第一步
前程·基石
探究神秘世界——对幼儿园基本知识的认知
神圣而庄严的抉择——幼儿园的选择技巧
一个有趣安全的地方——孩子的心理及情绪准备
时刻准备着——物资准备及自理行为的训练
迎接未来新生活——如何应对孩子在幼儿园遇到的挑战
孩子的护航使者——幼儿园三年期间父母要做到的事
第七章 幼升小——培养素质,决定未来
生命·启航
错觉造就“低分差生”——幼升小养育误区解析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校的选择方略
为孩子的生命品质奠基——综合能力的准备
第八章 循规蹈矩话养育——早教养育法则技巧
计划·末来——成就孩子未来的重要方略
厚德能载物,规矩成方圆——养育目标、计划及原则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养育理念及原则
早起的虫儿被鸟吃——养育技术指导方略
第九章 阳光其人其事
敬事风铃
阳光一语:啃皎手指甲的孩子——一个真实的案例
阳光二谈:有关“养育双子女”问题的思考——父母如何养育双子女
阳光三解:家庭教育文化传播事业——阳光系列活动解读
阳光四论:家庭教育指导概论——家庭教育指导师之路
爱的乐章 博爱——爱心人士的真情告白
家庭教育专家谈
“根深”方能“叶茂”
早期教育之谈
来自学校的声音
做教练型爸爸。培育阳光儿童
上小学。你准备好了吗?
小学期待这样的孩子
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社会爱的呼唤
家庭教育“重”与“轻”
一个现在不该想的话题——从孩子成家立业说到幼儿教育
阳光妈妈爱心语
爱孩子.我成长
后记
羊年初夏,我终于决定将书稿截稿,心中涌现出了许多感慨。不是因为完成了任务,而是因为书籍的内容——不断地修改,不断地感慨;不断地感慨,不断地修改,最终的留存与初稿已经大相径庭了。我这样做就是想把一些实践中的新感受写进去,力争将更恰当的东西奉献给大家!就像赵丽蓉老师说的那样:“对待艺术要讲究,不能将就!”我要向她老人家那样做——对待教育要讲究,不能将就!
这不正是养育者最需要的优秀品质吗?
教育者说教育是最令人头痛的了,因为谁都不愿意被“教育”,小孩子如此,大人就更是如此了。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说辞:“我最讨厌这种人啦,好像他们什么都懂,就看不惯他们指指点点、絮絮叨叨的样儿。”“我自己知道怎样教育孩子,不要别人来教我。”“轮不到别人来对我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我孩子还没到那个年龄,怎么就知道我教育不好!”“别人能教育好,我就能教育好,不用别人瞎操心。”……
唉!真是无语!
我记得在一部古装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中医大夫,职业使然,他在大街上逢人就说:“哎,你有病啊!你真的有病啊!”他是好心相告。但想想看,结果会是怎样,当然是会得到相同的回应:“你才有病呢!”当时,真是令人捧腹,但笑过之后的思考——方法更重要。没有优秀的方法,再好的知识和东西也会遭遇“酒香也怕巷子深”,而被人屏蔽掉。当父母是这样,作为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这样!
于是,我在沉思,在努力地思索,思索着如何自然完美地将家庭教育科学知识传递出去,如何将我的书籍写得像朵花儿似的让人那么爱看。
怎奈,这是一厢情愿啊!
我沉思良久得出的结论是展现在您面前的不是一本时尚好玩的书籍。尽管在写作形式上有所创新,但为了清楚地阐述主题,书中还是会出现一些如上面所说的令人不愉悦的文字。还有对同一个观点反复提及并阐述的现象。不过,不同的是我不是在教育谁,也不能教育谁,只是作为一个过来人把一些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现象,通过家庭教育理论这一工具一一剖白开来,让它们真实地展现在您面前,期待着您对它们进行检阅、审视、思考后,和我一起对它们进行更深入的“评头论足”。
也许它会让您感觉到有些不舒服,您甚至会对它不屑一顾。不过,有一点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唯独不能拒绝成熟地面对养育孩子的责任。那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在规避问题、逃避责任。现在的许多孩子,小时候是“小大人”——好玩,长大后又成了“大儿童”——可恼!这些不良的养育结果,大都是父母在“无意识”的状态下造成的。而父母最好的养育结果应该是让孩子“男的是男的,女的是女的;大的是大的,小的是小的;会哭会笑,会玩会闹;会干知歇,知恩图报”!这些内容看似很简单,却是生命成长所需的最质朴的东西!
“种地开春好,养育要趁早。”就像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起的,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外国有句话说:‘开始做得好,一半做到了。’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做人是顶难的,一定要从小就加以训练,养成种种优良的习惯和态度,在小孩子时代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
陈鹤琴先生的这番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而现实的反馈也传递了一个信息:许多在早期没能养成遵纪守律、懂事有礼的习惯的孩子,往往在后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容易出现难以适应和发展受阻的情况。“幼年的生活是最主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人生最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6岁以前养成。”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如是说。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号召!
我们初生的孩子是“新生儿”,而我们的新爸妈也是“新学生”!让我们一切从头开始,用自己教给小婴儿初始学说话时的耐心和方式,在不断重复学习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
养育孩子——我要学习成长;面对学习——我没有“借口”!
为了孩子——我必须改变;面对改变——我没有“面子”!
阳光
写于济南“阳光妈妈家庭教育会客厅”
2015年9月28日
由阳光著的《让我牵着你的手(为生命奠基基础版)/阳光家庭教育系列》为家庭教育类书籍,运用大量实例和名人语录帮助家长深刻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法则,通篇贯穿育人先育己的理念和家庭教育理论,重点阐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身份地位及施教方式,说明传播、影响与引导是最基本有效的家教方法。旨在传播家庭教育真谛,提升父母素质,影响引导孩子,抓住孩子成长关键期,夯实成长基础,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生活中的一锅一碗,一瓢一盆,一顿饭菜,一次聚会,甚至是一次受伤,都是孩子最直接、最真实、最有感触、最有收获的成长体验。
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片树叶,一颗种子,甚至是一粒微尘,都能给予孩子最开阔、最美妙、最原生态、最富有生命力的初心。
社会中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3D、4G,动车飞机,甚至是桥梁水坝,都是孩子发现探索、崇尚科技、拓展思维、开阔眼界、收获美好未来的历练场!
生活即教育,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见多识广就是孩子飞翔的翅膀!
《让我牵着你的手(为生命奠基基础版)/阳光家庭教育系列》由阳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