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著的《人类的故事(中英对照典藏版上下)》是耶鲁大学历史教授续写至21世纪人类的故事。在中国掀起了不小的“房龙热”。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去向哪里?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房龙娓娓讲述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精彩的历史场景重现,扼要的历史人物点评,房龙给了我们一双观看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的眼睛——理性、睿智而宽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类的故事(中英对照典藏版上下)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著的《人类的故事(中英对照典藏版上下)》是耶鲁大学历史教授续写至21世纪人类的故事。在中国掀起了不小的“房龙热”。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去向哪里?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房龙娓娓讲述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精彩的历史场景重现,扼要的历史人物点评,房龙给了我们一双观看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的眼睛——理性、睿智而宽容。 内容推荐 1921年,美国的Boniand Liveright公司首次出版《人类的故事》,立刻在读者中引起巨大的反响。它的作者——多才多艺、精力充沛的荷裔美国人房龙也一举成名。《人类的故事》首版后仅4年,商务印书馆便出版了沈性仁女上翻译的第一个中译本,在中国立即引发了持续不衰的“房龙热”,并极大地影响了整整一代年轻学者。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著的《人类的故事》也开创了一种向普通人讲述历史的方式,思想深刻但不深奥、文笔轻松但不轻浮。 因深信“与人隔绝的知识生活是引到毁灭去的”,房龙砺炼出一种通俗易懂、俏皮睿智的文风。他的作品所包含的思考和研究深深扎根于欧洲人文主义的传统,选题基本上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的问题,以叙述历史的方式,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以普及知识与真理。 目录 第一章 人类舞台的起始 第二章 我们最早的祖宗 第三章 历史以前的人 第四章 象形字 第五章 尼罗河流域 第六章 埃及的历史 第七章 美索博达米亚 第八章 苏曼利亚人 第九章 摩西 第十章 腓尼西亚人 第十一章 印度欧罗巴人 第十二章 伊近海 第十三章 希腊人 第十四章 希腊都市 第十五章 希腊的自治政府 第十六章 希腊人的生活 第十七章 希腊的戏剧 第十八章 波斯战争 第十九章 雅典与斯巴达之拮抗 第二十章 亚历山大大王 第二十一章 一个撮要 第二十二章 罗马与迦太基 第二十三章 罗马之兴 第二十四章 罗马帝国 第二十五章 拿撒勒的约书亚 第二十六章 罗马之亡 第二十七章 教会之兴 第二十八章 查尔斯大帝 第二十九章 诺斯人 第三十章 封建制度 第三十一章 武士制 第三十二章 教皇与皇帝之对立 第三十三章 十字军 第三十四章 中世纪的都市 第三十五章 中世纪的自治制度 第三十六章 中世纪的世界 第三十七章 中世纪的商业 第三十八章 文艺复兴 第三十九章 表现时期 第四十章 大发现 第四十一章 宗教改革 第四十二章 宗教战争 第四十三章 英国革命 第四十四章 势力均衡 第四十五章 俄罗斯之兴 第四十六章 俄罗斯与瑞典之抗衡 第四十七章 普鲁士之兴 第四十八章 重商制度 第四十九章 美国革命 第五十章 法国革命 第五十一章 拿破仑 第五十二章 神圣同盟 第五十三章 大反动 第五十四章 民族独立 第五十五章 机械时代 第五十六章 社会革命 第五十七章 大解放 第五十八章 科学时代 第五十九章 艺术 第六十章 殖民地的扩张与战争 第六十一章 一个新的世界 第六十二章 永远是这样的 试读章节 第一章人类舞台的起始 我们现在所居的星球,最初原是(按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一个大火球,在那漫无边际的太空中,仅仅是一点小小的烟雾。在无数年代的过程中,星球的表面渐渐烧尽后,结起一层稀薄的石皮。无休无尽的雨水,不断的冲击这些没有生命的石块,把它们击成细沙尘埃,带入蒸汽腾腾的地球上的高峰之间的山谷里。 到后来,太阳从云端里探首出来,望见这小小的星球上现出几个小水潭。这些小水潭以后逐渐变成东西两半球的大洋。 于是有一天一个大奇迹发生了。那没有生命的得到了生命。 最初的有生命的小细胞在海面上漂浮,没有目的的随波逐浪了无数年。但在这些年代内,它却形成了一种习惯;就是容易生存在这凄凉的地球上的习惯,其中有的小细胞非常欢喜住在小河与池塘的昏暗的深底里。它们就在从山顶冲下来的黏土中生根,长成了植物。有的宁愿到处移动,就生出奇怪的有关节的腿,像蝎子似的开始在海底的植物与像水母似的淡绿东西之间爬行。此外又有些遍体有鳞的东西,靠着一种游泳的动作,到处来往寻食物;它们逐渐在海洋内繁殖了无数的鱼类。 同时那些植物也增加了数目。海底已无它们容身之地,于是不得不离开海水,去到山脚的泥滩或湿地上另筑新家。海潮每天上来两次,将它们全身泡在咸水内。其余时,它们就在不舒服的情况中将就对付,并且设法在包围星球表面的稀薄空气里生活着。经过许多年代的训练,它们学会了如何在空气内生活与当年在水里生活同样的舒服。它们的骨干长大了,长成了大小的树木,到最后,学会了如何开美丽的鲜花,引动大野蜂与飞鸟的注意,这些蜂与鸟替它们到处去传播种子,使全世界都铺满了绿沈沈的草地和阴森森的树林。有的鱼类也渐渐离开海水,学会了如何用肺呼吸与用鳃呼吸一样方便。我们称这类动物为两栖类,意思就是它们既可以陆居,又可以水居。你在半路遇到的小青蛙就可以告诉你两栖类的二重生活的快乐。 这些动物,一旦离开水,渐渐能适应于陆居的生活。有的变成爬虫类(像壁虎之类会爬的)。它们与昆虫同享树林里的安静。它们为要在松土上来去得快些,便把它们的腿改良了,体格增长了,直到这世上充满无数庞大的动物(生物学教科书上将它们分为鱼龙、斑龙和雷龙三种)。这种动物长大到三四丈之长。 有的爬虫类起始迁居到树顶,那时的树往往高至十余丈。它们不用腿走,所以必须另有方法迅速的往来于树林间。于是它们把身体上一部分的皮肉变成一对翅膀与足指间的掌皮,翅膀渐渐长满了羽毛,又把尾巴当作舵,如此便可以自由飞翔,最后就发展成真正的飞鸟。 这时又发生一件奇怪的事情。所有的庞大爬虫类统在一个短时期内死绝了。我们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为骤然改变气候的缘故。也许是为它们长的太大,以至不能游泳,不能走,也不能爬,即在它们近旁的羊齿与树,只是可望而不可及,因此而饿死的。不管是什么原因吧,总之,百万年的庞大爬虫类的世界是完了。 现在的世界渐被许多不同样的生物所占据。这些生物都是爬虫类的后裔,但与它们绝对不同,因为它们抚养孩子是用母亲的乳哺的。这种动物现在称为‘‘哺乳动物”。它们身上脱落了鱼鳞,不采用羽毛,而披满了毛发。这些哺乳动物后来发展许多别的习惯,使它们的种族得到一个比任何动物都占便宜的极大利益。母的哺乳动物怀卵在腹内,直到孵生之日。别的动物一向都把它们的孩子丢在一旁,任凭它们受冻受热,或被野兽吞食,独有哺乳动物与它们的孩子相处很久,在孩子们尚无能力抵抗仇敌之前,永远庇护它们。这样,使小的哺乳动物有极好的生存机会,因为它们从它们的母亲们身上学到许多本领。你只要看一只老猫教导它的小猫如何保护身子,如何洗脸,如何捉老鼠,你就可以明白了。 关于这些哺乳动物用不着我多说,因为你知道的很清楚了。你的周围都有它们,不论你出门或在家,它们无时无地不是你的同伴;在动物园的木栅里,还有你远房的从兄弟呢。 现在我们走到歧路口了,那时人类忽然脱离过哑巴生活的动物所走的无穷尽的行程,开始运用他们的理性来定他们种族的运命。P5-9 序言 近年来欧美史学界出了两部别开生面的书。一部是威尔斯所著《世界史大纲》(H.G.Wells:Outline of History);一部是房龙所著《人类的故事》(Hendrik VanLoon:The Story of Mankind)。三年前,我曾在《新潮杂志》上把《世界史大纲》绍介给中国读者;现在又得着机会绍介房龙的著作,因为沈性仁女士已经把这部书译成汉文了。 房龙在史学上所用工夫,比较威尔斯深得多。在威尔斯初次尝试编辑史书的时候,房龙久已知名于史学界了。这部书是他多年研究所用心血的结晶。其文笔雅洁,妙语解颐之处,不让于《世界史大风》;而其选材精审,立论稳健,与《世界史大纲》立意打倒偶像,放言无忌者不同。威尔斯作史,注重扫除史学界旧观念,提倡人类共存主义全球一视同仁的新哲学。房龙作史,注重启发儿童思想,故持论力求中正和平。 试举一例,威尔斯对于穷兵黩武的英雄,往往痛加讥贬,不留余地。譬如他说,拿破仑的政治才不如塔力蓝(Talleyrand),他的将才不如摩罗(Moreau),他的理想不如俄皇亚历山大第一。又说:拿破仑的战功全是侥幸;他生平的梦想,无非效颦学步,想把恺撒(Caesar)的狡行重演一番罢了。甚至说就是拿破仑第三也比他的伯伯聪明识时务得多。这种论调,虽可警惕野心的军人,终觉太苛一些。房龙著书的态度,就不同了。他的书中间,也明说拿破仑的短处,譬如自私、傲慢、反面无情的地方,他并不丝毫替他隐讳。但他同时又把拿破仑雄才大略,深得民心的实况极力描写出来。他说:“我现在坐在一张很舒服的桌子面前,桌上满堆着书籍……嘴里告诉你们拿破仑的为人怎样不足取。但是我若抬头一望,假使看见窗外大街之上,车马忽然停住,耳边一片鼓声,短小精干的拿破仑穿着破旧蓝色军衣,骑着白马而来,那我就不能自主了。恐怕我也要抛了我的书籍……离开我的家庭,遗弃一切东西,跟着他就跑,随便他领我到什么地方都可以。我的祖父是这样跟着他跑了的……还有千千万万别人的祖宗,也是这样跟着他跑了的。他们并未得着什么报酬,也不希望得什么报酬。甘心情愿牺牲肢体,牺牲性命,去供他的驱策,别井离乡,跋涉数千里外,跑到俄、英、西、意或奥国的炮垒面前,声色不动,看着那连天的炮火和死神决战。”读者请看房龙笔底下的拿破仑,何等的精彩奕奕! 又如威尔斯记述罗马的灭亡,其论断非常简单。他几乎把币制紊乱,认为衰亡的唯一原因。而房龙所注意者却不在此。他说:当时罗马“大部分的人民,只要钱袋还没有空,照旧大吃大喝;逞着各人的天性去爱人恨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戏院里为格斗的事情,并且无须讲买入场券,大家就都跑去看戏;再不然,就在这大城的陋巷里面挨饿;至于他们帝国的失却效用,行将灭亡的情形,他们全不知。”“国内的青年,都死在连年不断的战争里。他的农民都毁在长久的从军与严重的赋税上。那些农民有变成了专以乞丐为营业的,有变成有钱地主的雇工的,他们的地主给他们吃,给他们住,但是要他们终身服役,变成‘农奴’。这些不幸的人民,既不算奴隶,又不算是自由人,竟成了他们所耕田地的一部分,如同田地上的耕牛与树木一样。”“他们对于这个世界上的种种事情是不生趣味的,因为这世界竟是这样一个苦痛的栖留所。”“他们虽愿拼一死命去进天国,但是专为野心帝皇的利益……而战争,他们不愿参加。”“同时北部的蛮族,又在边境扣门。因为罗马本国已无军队可以阻其前进,所以只好雇用外国军队来抵抗他们。有时雇来的外国兵与他的敌人是同血统的,所以战争的时候,很容易纵容敌人。”“第二第三世纪的皇帝都是军营里当兵出身。靠着军营里弟兄们的力量,把他们扶登大宝。这些皇帝前蹶后继,更换得非常之快。他们都是杀进宫去做皇帝。等到别人有了钱,可以贿通卫队,起一个新革命的时候,他们又从宫里被人家杀出来了。”“到了后来,这个帝国都市衰败得不成样子,变了没人注意,完全绝望的国家。”“古代的宫殿,已经受了无数次的抢掠。那些学校都被烧了,学校里的教员,都被饿死了。有钱的人都从别庄里被人家赶了出来……道路也颓坏得不堪了。旧时的桥梁也没有了,商业也停止了。”我们读了房龙这段文字,对于今日之中国,不禁发生许多感慨。 上文所以援引威尔斯的书来和房龙的书相比较,并不是说威尔斯所著的书不好。他的书好处极多,我在新潮杂志已经详细说过。我的意思不过想告诉读者,《世界史大纲》出版以后,又有一部好书出来,可与《世界史大纲》竞美。同时房龙与威尔斯见解不同之处,也可以从这中间看出来。威尔斯是个文学家,他的书以高尚的理想或优美的文字胜。房龙是个史学家,他的理想和文字,虽也极有精彩,但他取胜的地方,却在选材的精审,和立论的平允。房龙这部书是预备给西方小孩子读的,文字的流畅,兴味的浓厚,读了人人满意。为教育儿童计,这部书似乎比威尔斯的著作稳当一些。 房龙书中所用文字虽然力避艰深;然而他组织史料的时候所择途径,却是避易就难,拣一条顶崎岖的路走。因为他不照平常史家的习惯,专去描写英雄和新奇的事迹;而处处注重人类思想的变迁,和各种敦促社会进化的重要运动。拿这种最难处置的史料,做成极有趣味的故事,来告诉小孩子们,使他们听了不生厌倦,我不能不佩服他用笔的巧妙。 他选择史料,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无论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有名的人物,他先要问:“到底他对于社会有没有什么新贡献?曾否产生什么新思想?有没有什么举动使全人类的历史发生变化?”他用这个标准选择史料,居然把历史上最重要的事迹和人物大半都找到了。书的篇幅,虽不甚多,述事却很扼要。 这部书也有一个大缺点,译者已经在弁言中间指出,就是“此书名为‘人类的故事’。但按它内容,只可称为‘一部分人类的故事’,因为除去‘孔子与释迦牟尼’一章之外,没有叙述一点东方的历史”。但是这一层我们也可以原谅。一个不能了解东方文字的人,根据辗转翻译得来的一点史料来高谈东方史事,总不免有许多隔靴搔痒的地方。与其乱说,不如不说的好。作者少说东方史事,也就是他的稳重处。我们把这部书当作西方人类的故事读罢。 还有一事,要请读者注意。一部好书,非得一个好手替他翻译出来不可;否则原书好处,往往被译文所埋没。现在房龙的书,得着沈性仁女士替他翻译,真是一件可庆幸的事。沈女士长于文学,不特对于原书能彻底了解,并且译笔极能曲折达意。原书和译文,可称双美。 沈女士把这部书译成之后,将全稿寄给我看。要我替他作一篇序。我是从来没替人家做过序的,因为做序很难,所以不大敢冒昧尝试。不过沈女士的译作是我素来佩服的;房龙的书又极有价值;因此大胆说几句话,把这部书绍介给读者。信手写去,不成其为序文,还望读者勿笑。 十四年二月十日经农草于上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