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知名的建筑学家,她是创作丰富的作家,她是才华横溢的美术家,她是一道风景,出现在许多人的生命中,定格于民国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她头戴着百花的冠冕,她一生从不曾暗淡……她是林徽因。
艾文茵所著的《林徽因(最美人间四月天)》客观还原林徽因的生活与爱情,诗意展现林徽因短暂绚烂的一生。纵观林徽因的一生,有着新女性荡气回肠的奋斗,她所带来的思考与振奋远远多于俗世所乐道轶文野史的趣味;有着才子佳人间的深情,她对爱情的持守,成了人们渴望的深情;有着非凡的才情,她留下的诗篇,成就了人们无数美丽的梦……当所有故事交相辉映,你才真正地走进她的人生。
艾文茵所著的《林徽因(最美人间四月天)》讲述,曾有素衣、红妆、一盏香;曾经跋山、涉险、过湘江。她是林徽因,有着沸腾的情感、血液,更有着温存的眼角、眉梢。文学的、哲学的、建筑学的意义都曾染过她的风气;诗人、哲学家、建筑师都曾倾倒于她的顾盼生姿。她曾用指间触摸过无数古迹的余温,她曾置身诗篇沾染着文字的热切,她曾随着命运的波涌翻山越岭,她曾用满腔赤诚跳脱出了人潮汹涌,她自始至终付诸一生探寻着美学真正的奥义。时间的距离、山河的年岁都是她绚烂生命的载体;披拂新绿、星沉海阔,都是世间风物朝向她的温柔耳语。她头戴着百花的冠冕,她一生从不曾暗淡……
人言“字如其人”,挥笔间即可看清一个人的气度、格调乃至风骨。林孝恂的字便是刚柔兼济,笔走龙蛇间跌宕道丽、劲骨丰肌。“书幌露寒青简湿,墨花润香紫毫圆。”这是林孝恂时任杭州知府期间手写的对联,虽挥毫间落笔成联,亦是字字入木见心。林孝恂数载宦海栖身,却不曾失却书生意气;早自知晚清气数,仍一心挣脱绝境积极求变。
哪怕再混乱的时局,林孝恂都能在方寸间觅得立命之法,哪怕再危机的时刻,他亦在进退间游刃自处。他会在时代的车辙里跟从命理的轨迹前进,他会在更迭的硝烟中力求变革、绝处逢生。永远清醒、永不绝望,这不仅是林孝恂的信条亦是他向林家一脉所要灌输、传承的精髓。所以纵观林徽因的一生,她始终奉行祖训,如祖父般坚韧,不纠结于世事的无常;如祖父般豁达,顺境中不失初心,逆况下也始终洒脱清醒。
辛亥革命后,大部分的晚清官员选择了回归乡下市井,置业田间,就此远离朝野,远离乱世纷争。而林孝向则反其道而行,他是大隐于市的隐者,他要在时代的大前沿弄潮:设立林家私塾、开办蚕桑职业学堂、入股商务印书馆……目下所及皆是凡人所不曾想,因林孝恂对经济时局早有高屋建瓴的把控,林家日进.斗金,也便日复一日地兴盛起来,成了风头无两的望族世家。
林孝恂向来不屑于墨守成规的陈腐,他深知所谓“视界”也便是“世界”,新学或旧学、中式或西式、新潮或正统、他不但自求治学广博更是要求族中子弟均要如此。学贯中西的林孝向始终有着男女平等的思想,这是无数旧式遗孤所不及之处,更是林徽因的幸运之处。从小跟着祖父生活的林徽因,得到了和男孩接受同等教育的机会,也使得她5岁起便可诵读诗书,6岁即可写文言家书。
林徽因之名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祖父林孝恂以此为孙女起名“徽音”。希望她能有端庄贤淑之德,更能为林家招来满堂儿孙。
到了1931年后,林徽音更名为林徽因,因为她的名字跟当时一位小有名气的男作家林微音太过相像。又因两人经常同期发表作品,不但刊发的报纸杂志常有混淆,更令读者不辨。“我不怕人家把我的作品误认为他的,只怕日后把他的作品错当成我的。”就这样,林徽因毅然更名,由此更见她桀骜气盛的品性。
从祖父林孝向到父亲林长民再到林徽因,林家人除了一脉相承的品德、风骨,更为传神的则是气韵。相似的眉眼间始终清秀中带着坚毅、相似的面容清癯却尽是华贵深邃,诗书的浸润也更突显了他们清绝的气质,钟灵毓秀间林家祖孙自然是清雅超凡。
父亲林长民始终忙碌,不似祖父林孝恂志在治家兴族,林长民则志在经国大业。他为人豪爽睿智,经纶满腹亦尤为自负,林徽因的性情、才情多半得之乃父。林长民23岁成为秀才,25岁从事翻译,27岁赴日留学。
P4-P5
三分红妆曼妙,七分伶俐骄傲,在岁月的更迭变迁里她始终初心不改,人比花俏。
也曾寂寥:素衣、红妆、一盏香。也曾奔忙:跋山、涉险、过湘江。纵观林徽因的一生,就是翻看新新女性荡气回肠的奋斗史,所带来的思考与振奋,远远多于俗世所乐道轶闻野史的趣味。
建筑学家的理性与文学家的感性在她身上融汇得浑然一体;西学的功底、东方的传统集一身,毫不违和。庙堂、殿宇或是草野都曾见证她先行者的身影,甘为后来人立理论以铺路、愿为中国建筑史远行以奠基。
徐志摩用诗人的生命来爱他,梁思成用熨帖的温柔呵护她,金岳霖用克制的深情守望她。任时过境迁、沧桑轮转,所有关乎她的情谊都不曾在浩渺烟波里湮灭,反而愈酿愈醇。更是这些倾心与笃爱共同托起了她不老的青春,也让历史的视角永远印刻下她绝世的姿态。
林徽因是可以剖析来看的个体,是端坐于圣殿的缪斯,无论多才还是多情都是她冠冕之上的浓墨重彩。文学的、美学的、建筑学的意义都因沾染过她的风气而添了一抹亮色。她是琤琮泉流与漫山遍野的风物结下的清丽渊源。所以,无论穷乡僻壤或是孤村荒岭,只要有她的身影便有悠然。她自娱的语调,自愈着一切凄怆,她柔谐婉转,抖落掉一身伤感。
季候止不住地轮换,绵密的情思将告别的脚步放缓。此一生尽是极致:极致绚烂,极致辉煌……从老宅到李庄,一路荆棘起伏却颠扑不灭她的信仰,云随雁字今又重阳。
世间曾有林徽因,一身傲骨,百转柔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