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血战阿拉曼/时刻关注/二战经典战役纪实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作者 二战经典战役编委会编译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希特勒面对意大利人在北非战场的失败,一方面大为恼火,一方面又有些幸灾乐祸。因为他打心眼里瞧不起那貌似强大、实则弱不禁风的意大利军队。非洲的战略地位不可小视,任何一种准备置非洲于不顾的战略思想都是不明智的,希特勒对这一点心如明镜。但在德国军队踏上非洲大陆之前,他还是希望英国人能够狠狠地教训一下意大利人,自己也好以一种“救世主”的面目出现在墨索里尼面前,让他不敢小瞧自己这个陆军下士。

墨索里尼忸忸怩怩地和希特勒见了面,准备忍受一番希特勒那近乎神经质的嘲笑和奚落,令他难以置信的是,希特勒给予了他最亲切而热烈的拥抱。当墨索里尼不好意思地请求德军增援时,希特勒更是慷慨激昂地表示,北非对意大利,对整个轴心国都至关重要,他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意大利失去北非。为此,他准备派遣他那精锐的装甲兵团开赴北非,准备和英国人在地中海畔打一场沙漠里的坦克大战。

其实早在1 940年1 2月份,英国重新夺取埃及的时候,意大利的最高指挥部就曾请求过德军的紧急援助。希特勒当时就答应派出100架轰炸机和20架护航战斗机前往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用以保护意大利船只和为攻击英国开往埃及的护航舰队。1 941年1月1 1日,也就是在巴迪亚失陷后的第3天,希特勒发出正式指示,命令派遣1支德国狙击部队火速前往北非,全力阻止英国人的挺进。于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非洲军团”很快就组建起来了。

新改编的第5轻型坦克师由约翰尼·斯特莱希担任指挥,它是从第3装甲师中抽调出来的核心力量组成的,是“非洲军团”的第一支部队。刚开始,它只有一个坦克连。第5轻型坦克师按计划本应在2月中旬赶到北非,但由于1月22日托布鲁克的陷落,计划不得不提前了。

失望地看着北非的意大利军队一个劲儿地朝向的黎波里撤退,希特勒决定派人先去利比亚了解一下前线的情况,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展开德军的北非行动。他派去的这个人就是一直担任第5轻装甲师指挥的普鲁士贵族汉斯·冯·冯克少将,这位贵族少将也是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担任“非洲军团”总指挥的首要人选。

“元首,第5轻装甲师师长冯·冯克少将求见。”秘书的话音未落,冯克少将顾不上保持他那贵族派头,脚步慌乱地闯进希特勒办公室,在红绒地毯上不小心绊了一下,险些摔了一跤。

希特勒不满地皱皱眉头:“慌什么7什么事这样急。”

冯克赶紧赔罪,接着向希特勒报告了他奉德军总参谋部的委派,去利比亚进行实地调查的情况。冯克将军显然是被沙漠英军势如破竹的攻势吓坏了,前言不搭后语地大谈意军的溃败。最后他说道:“我的元首,无论如何必须挑选一支狙击部队帮助意大利人防守的黎波里。我认为,原计划派出的部队太少了,无法挽救利比亚的局势。您知道,意大利人实际上完全垮了,英军一旦对的黎波里发起进攻,等于是进入无人之境。”

听了冯克的介绍,希特勒内心震动也很大,但他表面上依然显得很冷静。“意大利人尽干蠢事,一方面发出惊慌失措的喊叫,把自己军队和装备上的弱点完全暴露给敌人,另一方面又过于妒忌和幼稚,认为一旦投入德国士兵就有损于他们这一行动的光彩。如果德军能穿着意大利军服作战,那墨索里尼是最喜欢不过的了。”

“好了,将军,你的建议值得考虑,你可以走了。”希特勒说着,疲倦地挥挥手。

此刻,希特勒的第一个反应是,必须派出一支更大规模的德国部队前往非洲。希特勒认为,一旦英国人控制了利比亚,那等于是让他们把枪口对准了意大利的胸口,英国人很可能会迫使墨索里尼谈和,这样的结果是德意志所不希望看到的。与此同时,英国军队也可能会转移到叙利亚,威胁即将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这无疑将严重损害到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长远利益。

想到这儿,希特勒伸手拿起话筒,“传我的命令,让总参谋部在原定的狙击部队第5轻装甲师动身后,立即再派一个完整的装甲师前往北非。”这样,初具雏形的“非洲军团’,规模又扩大了一倍。

放下话筒,希特勒转过身体,依稀望着窗外冯克少将已经远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慨叹道:看来这位将军要撤换了!他对北非的局势过分悲观,显然是意大利军队的崩溃严重地影响了他的情绪。未来的北非战场必将是艰难而残酷的,这样意志薄弱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担此大任。看来,需要另找一位有名望的将军来指挥第五轻装师了。

接下来,希特勒想起了埃里克·冯·曼施坦因中将,也就是那位成功策划了入侵法国行动的谋略大师,他有勇有谋,完全可以胜任这个“非洲军团”总司令的位置,-倒是有一点让希特勒心存顾虑,毕竟欧洲战场才是德意志帝国的主要战场,即将发起的“巴巴罗萨’,行动更需要曼施坦因这样的将军,作为元首,他要让他的将军发挥出最大的价值,看来这个人选也不妥。

最终,被希特勒委以重任的是一位年轻的将军,他在西线战场上出尽了风头,在德国已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战败的战场上需要他的显赫名声,而且他还知道怎样激励部下,这个人就是曾担任过德国“魔鬼之师”师长、后来被称为“沙漠之狐”的隆美尔。P27-28

目录

第一章 战争阴霾中的北非大漠

 No.1 “新罗马帝国梦”

 No.2 骁勇的不列颠骑士

 No.3 “非洲军团”初见端倪

第二章 隆美尔横空出世

 No.1 “沙漠之狐”隆美尔

 No.2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No.3 “非洲军团”重夺哈尔法牙关

第三章 英军打了败仗

 No.1 韦维尔泪别北非

 No.2“十字军战士行动”

 No.3 托布鲁克争夺战

第四章 托布鲁克沦陷

 No.1 来自元首的最大鼓励

 No.2 在加扎拉的殊死战斗

 No.3“一切为了托布鲁克”

第五章 誓死守卫阿拉曼防线

 No.1 梅沙马特鲁战役

 No.2 阿拉曼防线阻敌前进

 No.3 非洲军团的喘息之机

第六章 蒙哥马利临危受命

 No.1 奥钦莱克的伤感报告

 No.2 第8集团军的新指挥

 No.3 意志支撑下的隆美尔

第七章 第8集团军旗开得胜

 No.1“超级机密”显神威

 No.2“沙漠之狐”的赌注

 No.3 阿兰哈尔法战役大捷

第八章 盟军取得压倒性优势

 No.1 魔鬼的花园

 No.2 不打无准备之仗

 No.3 蒙哥马利的月亮

第九章 决战阿拉曼

 No.1“非洲军团”最后的疯狂

 No.2 英军采取“增压行动”

 No.3 为了生存的撤退

第十章 “沙漠之狐”败走北非

 No.1“逐次抵抗大师”

 No.2 告别的黎波里

 No.3“非洲军团”退出历史舞台

序言

2002年10月20日,第二次世界大战阿拉曼战役60周年纪念活动在地中海南岸的埃及历史名城阿拉曼举行,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参加过阿拉曼战役的老兵以及在这次战役中阵亡将士的亲属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参加了此次纪念活动,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站立在阵亡将士们的墓碑前,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同一个主题——寄托对自己战友和亲人的哀思。

时间追溯到70多年前,即1942年lO月23日的夜晚,在圆月的照耀下,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率领盟军向“沙漠之狐”隆美尔率领的德意联军“非洲军团”发起了十分猛烈的进攻,经过将近半个月的激烈厮杀,盟军终于在11月4日彻底取得了整个战役的胜利,逼迫隆美尔和他的“非洲军团”踏上了千里大溃逃之路。无疑,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是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它不仅在军事上保证了盟军从中东通往苏伊士运河这条供应线的畅通,而且还在精神上对此前屡战屡败的盟军将士起到激励士气的作用。

我们可以听听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此次战役的简明扼要的评价,“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是战无不败,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是战无不胜。”

70多年过去了,那里不仅建立起了阿拉曼战役纪念馆,而且还留下多座阵亡将士的陵园,这其中不仅包括英国和英联邦国家,就连当时的轴心国德国和意大利,也在那里建起了许多阵亡将士的公墓。

阿拉曼战役纪念活动每10年举行一次。2002年的纪念活动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埃及马特鲁省省长图尔克代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向在阿拉曼战役中阵亡的盟军将士们亲手献上了花圈。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也出席了此次庄严的纪念仪式。

当年参加阿拉曼战役时意气风发的年轻小伙子们,现在已是两鬓斑白的80岁上下的老人,对他们来说,能有机会参加阿拉曼战役60周年纪念仪式,当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他们郑重地穿上当年的军服,挂上勋章奖章,在儿孙们的搀扶下,甚至坐着轮椅,飞越地中海来到阿拉曼,看望长眠在此地的老战友。

在那里,无论你走进哪一个国家的陵园,尽管墓地大小不一、碑文内容不同,但你却一定会为其庄严肃穆的氛围所深深感染,对那整齐划一的块块碑石肃然起敬,更会对当年那场战役中死去的无数名英勇将士衷心慨叹。

在众多的碑文当中,最令人深思的当属这一个,那是一位阵亡将士的母亲最由衷的表白,其中充满了一个普通百姓对暴力和战争的最强烈的控诉。让我们一起静静地聆听这感人肺腑的话语吧,“对于世界,你只是一名普通士兵;对于家庭,你却是我的全部。,’是啊,这里表面上埋葬的只是一个在战争中牺牲的普通战士的身体,但实际上,它却也一同埋葬了一位母亲的全部希望与欢乐。

70多年过去了,当年在阿拉曼交战的轴心国和同盟国早已化干戈为玉帛。然而,战争留在阿拉曼的大片地雷区至今都没有被完全清除。那是1942年轴心国军队在撤退时为避免盟军跟踪追击而布下的地雷,当时被盟军形象地称作tt魔鬼的花园”。从埃及官方公布的材料可以获悉,从阿拉曼到埃及边境超过40公里的地中海沿岸地区,总共埋有约1,750万颗地雷,而这些地雷不是静静地隐藏在那里,而是在持续不断地害人,至今都没有停歇。在过去20多年里,约有8,000名无辜的埃及人被当年埋下的地雷炸死炸伤。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虽然埃及政府在国际援助下,特别是在“;战”交战双方的技术和财政援助下已经清除了许多地雷,但由于没有准确的埋雷标图和相关资料,加上时间久远、沙漠地区地理和气候发生巨大变化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排雷工作变得越来越艰难。

都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一直以来,地区冲突、边界磨擦、局部战争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巴以冲突、印巴冲突、朝鲜半岛危机、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仍然记载在21世纪的日记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定会问,“战争带给我们的教训何时才能铭记?”

内容推荐

二战经典战役编委会编写的《血战阿拉曼》讲述了: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在古老的北非大陆上,上演了人类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沙漠战。最终,在埃及的阿拉曼地区,主要由英国第8集团军所组成的盟军,击败了由德国和意大利军队所组成的“非洲军团”,赢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这场战役的胜利,是“二战”中非洲战场的转折点。战争中,那位带着双徽贝雷帽的常胜将军,那位横空出世两年即获封元帅衔的“沙漠之狐”,曾经怎样地叱咤风云,傲视群雄。而在“沸腾的大锅”和“魔鬼的花园”中,却又埋葬了多少客死他乡的灵魂。“对于世界,你只是一名普通士兵;对于家庭,你却是我的全部。”这句镌刻在阿拉曼战役阵亡将士陵园中的某座墓碑上的碑文,读来令人唏嘘,发人深省……

编辑推荐

二战经典战役编委会编写的《血战阿拉曼》通过恢弘壮阔的场面描写,细腻深刻的内心独白,独特鲜活的人物个性,还原了最冷酷的战争真相,揭露了人物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这一切无不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战场的紧张惨烈,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对战争的反思。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