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害怕,越糟糕
“墨菲定律”相信大家都听过,它的具体内容是“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必定会出错”,它指的是任何一件事,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能假设它不会发生。比如说,你口袋里有两把钥匙,一把是车钥匙,一把是房间钥匙。如果现在你想拿出房间钥匙,会发生什么?是的,这时候你往往会拿出车钥匙。是不是很奇怪呢?
墨菲定律在现实中的最大应用就是,你越是担心和害怕的事情就越容易发生。比如,你平时很少携带大量现金,今天突然带了上千元的现金,此时,你一定会比平时谨慎起来。因为害怕别人知道也害怕丢失,你会每隔一段时间摸一次兜,去查看钱包是否还在。假如你正位于人群密集的公众场合,你的这个频繁的规律性动作便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你的钱包就会被偷掉。即使没有被小偷偷走,那个总被你摸来摸去的兜,也很容易在你的一次疏忽中漏掉钱包。因为害怕发生,所以会提高注意力,而注意力越是集中在一处,就越容易忽略其他位置,也就越容易犯错误。
所以,当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担心或害怕,不但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糟糕,你应做的是,勇于面对,从不逃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听到这样的传闻,有些人昨天还在坐乘世界首富排行榜的快车,今天却发现,自己的资产面临严重缩水,甚至到了破产清算的绝境。如果下一个小时就可能关门大吉,你该怎样安慰你的手下呢?这时候,许多人可能会说:“我连自己都安慰不了啦,还管他们做什么?”于是,迅速将账户上全部的钱取出来,卷款潜逃。
有一位民营小公司的负责人就遭遇了这样的窘境。她21岁的时候,四处筹款,终于借到了20万美金,然后在华尔街开了一家高档商品购物超市。但很不幸,她的创业之旅只进行了一年零七个月,就遭遇了几至绝境的危机。
她想保全自尊,又想解决问题。这个时候,超市关门重整几乎已成定局。但是该怎么辞退那些员工呢?她不想这么干,所以只能拖一天是一天。
“那简直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光,我在心里编了无数谎言,打了近数万字的腹稿,却一次又一次地说不出口。”她在回忆这段过往的时候说,因为害怕员工对自己失去信心,所以,她不敢向员工做出技术性的合理解释,比如资金周转不灵,需要随时关门整顿等。
她的担忧不无道理,老板在员工眼里的“信心”非常重要。如果第二天就面临破产,她怎能让员工对她充满信心呢?
逃避不是办法,只有勇于面对这条路可走。思前想后,她告诉自己,不要害怕,去做去改变,于是她设定一套预定的方案,针对破产后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她终于使那些员工留了下来。而员工也看到了一位勇于负责的老板的高大形象,并决定跟随她,不离不弃。
由此可见,在面临人生窘境时,越是害怕,越是逃避,就越难掌控局势。不逃避,不退缩,勇敢面对,拨开雾霾,就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害怕往往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也就是没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忽略自身的潜力。也就是说,你明明具备某种能力,可你总是不止一次地告诉自己:不,我想我一定不行的;不,这次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看看,你总是如此地“谦虚”,你不知道,如果自己去尝试的话,也许很可能成功。比如说,你的朋友邀请你去游泳,可你从来没有游过泳,于是,你直接拒绝道:“不去了吧,我不会游泳。”你的朋友是个热心肠,他仍旧不厌烦地鼓励你,并告诉你,你是可以的。你拗不过,只好答应。结果,在朋友的帮助下,你仅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学会了游泳。
所以,事实就是,你害怕的事情有时并不存在,只要你敢打破心里的那层魔障。
一位公司职员,有一天起床,发现自己的眉毛掉了几根,加之这几天身体不舒服,心想自己可能是生病了,就急忙去图书馆借了本医学手册,看该怎样给自己治病。他一口气读完了与自己症状相关的内容,在读到霍乱的内容时,他惊呆了,原来自己患霍乱已经几个月了,而他对此一点察觉都没有。
后来,他很想知道还患有什么病,就继续阅读,直到读完整本医学手册。这下可明白了,除了膝盖积水症外,自己一身什么病都有!他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整个人都软了下来,他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开始大肆抱怨命运的不公。他自嘲道:“医学院的学生们,你们用不着去医院实习了,我整个人就是一个各种病例都齐备的医院,你们只要对我进行诊断治疗,然后就可以得到毕业证书了。”
为了弄清楚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他迫不及待地搞了一次自我诊断:先动手找脉搏,怎么回事,脉搏竟然没有了!后来才突然发现,一分钟跳一百四十次!接着,再找心脏,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感到万分恐惧,最后他认为,心脏就在它应在的地方,只不过自己没找到罢了……
在没来图书馆之前,他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而当他走出图书馆时,却被自己吓住了,他没想到,自己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全身都有病的老头。后来,他去找自己的医生,一进家门,他就哭诉道:“朋友!我的命不会长了,你知道吗?除了膝盖积水症,所有的病都被我摊上了。”
医生听完后,并没有面露异色,只是照常规给他作了诊断。诊断完毕后,就写了一张纸条递给了他。他顾不上看纸条上的处方,立刻塞进口袋,到药店去取药。赶到药店,他匆匆把处方递给药剂师,药剂师只扫了一眼,就退给他说:“这是药店,不是零食店,也不是饭店。”
他疑惑地望着药剂师,拿回处方一看,原来上面写的是:“煎牛排一份,啤酒一瓶,六小时一次。十英里路程,每天早上一次。”
他看完纸条,哈哈大笑,这之后他按处方照做,一直健康地活到今天。
多亏医生的处方,这位职员能够在精神接近崩溃时幡然领悟,否则一定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理牢笼”所囚禁。所以,人的“心理牢笼”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自己营造的。要想解开它,就只能靠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有冲出“心理牢笼”的本能,只是因为害怕而遮盖住了这股力量。所以,不要害怕,释放这种力量出来,什么样的“精神牢笼”都可以打破。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