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法相(进入佛教堂奥之钥)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慈庄法师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何谓“一心不乱”?何谓“不二法门”?何谓“四大皆空”?何谓“一念三千”?何谓“三法印”?何谓“三毒”?何谓“四大皆空”?……《法相(进入佛教堂奥之钥)》,一本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佛教基础教科书,经由慈庄法师对佛教常用名词的解释,让你轻松了解什么是“佛教”和“佛法”。

内容推荐

慈庄法师编著的这本《法相(进入佛教堂奥之钥)》搜罗关键而常见的200多个常见佛教名相,按笔画顺序排列,以深入浅出,平顺简练的文字,一一详解,读者不仅能熟悉佛教名相,更能探索佛法义理,窥见佛法之堂奥。对于现今许多对佛教有兴趣,想从佛法中安顿身心,汲取生命养分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极为实用的基础指南。

目录

法相自序

一心二门

一心不乱

一念三千

三十二相

三十三天

三千大千世界

三大阿僧祗劫

三世因果

三衣一钵

三法印

三界二十八天

三毒

三时佛法

三时业

三途

三业

三资粮

三德

三坛大戒

三摩地

三慧

三轮体空

三学

三藏

三转法轮

三宝

四小不可轻

四大名山

四大皆空

四大部洲

四大译师

四正勤

四弘誓愿

四依止

四事供养

四念处

四威仪

四问

四恩总报

四悉檀

四无量心

四圣谛

四摄

五戒

五逆

五衰相现

五家七派

五乘佛法

五欲

五停心观

五无问罪

五种不翻

五浊恶世

五蕴

六神通

六字洪名

六字真言

六成就

六和合僧

六度

六师外道

六道轮回

六尘

七众弟子

七圣财

八大宗派

八正道

八苦

八相成道

八风吹不动

八种福田

八关斋戒

八识

八难

九品往生

十大弟子

十地

十如是

十法界

十二因缘

十二部经

十二头陀行

十八地狱

十八罗汉

人胜诸天

山门

大乘小乘

大雄宝殿

不二法门

卍字

友有四品

止观双修

左右胁士

出坡

西方三圣

回向

如是我闻

行脚云游

寺院庵堂

佛陀十号

明心见性

明末四大师

法华七喻

佛智如海

阿稗拔致

食存五观

南无

信解行证

般若空性

涅槃

部派佛教

挂单

无明烦恼

善知识

结夏安居

无常苦空

福慧双修

龙华三会

阐提成佛

转识成智

灵山祗园

试读章节

一心不乱

在这个世界上,和我们最亲近、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我们的心。心是我们的主人,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不认识自己的心,不知道自家本来真面目,因此做不了自己的主人,唯有了解自己的心,才能认识自己,所以说“修行要修心”。

谈到修心,翻开三藏十二部经典,无处不在说明观心、净心的重要,无处不在指陈心的妙用。所谓“佛语心为宗”“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唯其心净,则一切国土皆净”“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宇宙万象由心而生”“迷与觉不离自心”“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心如虚空”“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等等。佛经中对心的譬喻更是不胜枚举,例如:心如猿猴难控制;心如电光刹那间;心如野鹿逐声色;心如盗贼劫功德;心如冤家身受苦;心如僮仆诸恼使;心如国王能行令;心如泉水流不尽;心如画师描彩绘;心如虚空大无边等。可以说佛教就是一个谈心、修心的宗教。

心又名法身、真如、自性、法界、法性、如来藏、佛性、实相、般若等,心有多种名称,表示“心”有千变万化的思虑与妄想,因此经常“三心二意”“心猿意马”,甚至“鬼迷心窍”地鼓动着眼、耳、鼻、舌、身去做各种坏事,使得我们受苦受罪,甚至轮回生死,因此《八大人觉经》说:“心是恶源。”

心又名“自性清净心”,表示心的本性是清净的,心是我们本自具足的佛性,佛性是不假外求、人人本具、个个皆有的。然而,为何凡人不能认识自己、不能肯定自己呢?有一首偈语说:“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我们的心就像一池湖水,湖水如果波澜不兴、澄澈清明,则天上的明月自能投映湖心: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的心能不被杂念妄想、五欲尘劳所污染,能保持心平气和,不动荡扰攘,时时保持心湖的澄澈宁静,自然能够照见自己的本来面目。如何才能找到自己、认识自己的真心?关键就在于如何“止心一境”,保持“一心不乱”。

如何让我们这颗“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心达到“一心不乱”?在佛教的千经万论中,乃至各宗各派都有其独特的修行法门与教义主张。譬如:净土宗倡导念佛法门,主张一心念佛,只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达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自能蒙佛接引往生。禅宗则以参禅打坐为要务,所谓“若人静坐须臾顷,胜造河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

天台宗则提出“一念三千”之说,认为现前一念,圆具法界三千诸法,森罗万象尽收心底,故知瑰宝勿需外求,光明不用他觅,浮散动乱的妄心,具足一切,若能一心不乱,反观自照,修起现成,发挥本有的性德,则当下即是解脱的觉者。唯识家更是大刀阔斧,开展“五位百法”来解析心的活动,以期转识成智、证悟解脱。

尽管各宗各派提出种种的理论以及实践法门,但是真要做到“一心不乱”,并不容易,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纷纭扰攘的世事人情,要对境不动念更是困难。不过,如果能够时时抱持着与人为善、从善如流的心,凡事不与人计较、比较,不嫉妒人有,不因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而动心,不把时间心力放在谈论人我是非、追逐财富名位上面,进而安住在慈悲喜舍、感恩知足、充实自我、服务人群等自利利人的修行上,如此则不为物累情迁,不为闲事烦心,自然能活得安心自在、解脱逍遥!

P3-6

序言

许多人有心涉猎佛教,往往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佛教经典浩瀚,佛教义理艰深,佛学名相烦琐,不知如何入其堂奥?如何把佛教经典艺文化、语体化、通俗化,一直是星云大师推动人间佛教念兹在兹的心愿。为了实践此一理想,他甚至亲自督导编修《佛教》丛书,让人们不再视研究佛学为畏途。

其实,早在一九六四年,大师在高雄创建寿山佛学院时,便已极力提倡平实简易的生活化佛法。学习各种语言、知识、学术、技术,不同领域的学问,均有其专有的名词或术语,宗教也不例外。发源于两千六百多年前印度平原的佛教,佛陀以梵文、巴利文来宣说教义,从汉魏南北朝以来,中国佛教史上多少高僧投入经典的翻译工作,把梵、巴原文的,佛经翻译成汉文,由于“秦人好简”,这些简约深微的古文,对于习惯阅读白话文的现代人而言,不啻又是另一种生涩难解的文字障碍。因此,编纂一本浅易简明的佛学辞典或名相索引,便成为刻不容缓的事。

三十三年前,我接掌寿山佛学院的教务工作,在当时学佛风气初开的年代,为了让有心亲炙佛法的莘莘学子,易于扎稳基础,建立信心,大师乃嘱咐我以生动活泼的语体文方式教授佛教名相学,并将教材汇编成为文字,刊登于《觉世》旬刊,以飨十方大众。由于寺务行政忙碌,加以十余年来,奔波于世界五大洲,开辟佛光山百余道场,无暇再做披沙拣金的文字般若工作。今逢佛光山开山三十周年,大师要我将这批尘封已久的教材编辑成书,聊资参考。因此,精选其中二百二十一则,依笔画顺序排列成册,作为佛光三十的一份献礼。时空疏隔,舛误挂漏在所难免,尚祈十方大德硕彦,不吝赐教!帮我整理此稿的满义法师和佛光文化工作同参编校赶印此书,一并致上谢意。

慈庄一九九七年四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6: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