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尔德、狄更斯等著的《英国名家童话》收有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为少年和成年读者撰写的文学童话13篇。文学童话就是少年儿童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许多著名的成人文学作家如狄更斯、罗斯金、王尔德等,大声疾呼为孩子们写作,并且亲自动笔,创作出许多优美的童话,其中不乏传世的名篇,如《快乐王子》《金河王》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英国名家童话(杨静远童话译作三种)(精)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英)王尔德//狄更斯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王尔德、狄更斯等著的《英国名家童话》收有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为少年和成年读者撰写的文学童话13篇。文学童话就是少年儿童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许多著名的成人文学作家如狄更斯、罗斯金、王尔德等,大声疾呼为孩子们写作,并且亲自动笔,创作出许多优美的童话,其中不乏传世的名篇,如《快乐王子》《金河王》等。 内容推荐 由王尔德、狄更斯等著的《英国名家童话》是本童话选集,收录的是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为青少年和成年读者撰写的文学童话十三篇。19世纪是英国散文文学特别是小说的黄金时代,伟大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成批涌现,随着启蒙意识的传播,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开始受到重视,许多作家如狄更斯、王尔德、罗斯金等都呼吁并践行为孩子们写作。本选集中的各篇童话写作风格各异,体现了英国19世纪文学童话的缤纷色彩。 目录 译者前言 自私的巨人 有魔力的鱼骨 金河王 黄金迷亨利希 布鲁诺的报复 吃人魔王求婚 玩具公主 小不点儿公主 国王女儿的故事 木脑瓜托尼 坛子里的公主 扎了根的恋人 最后一条龙 代后记:永葆童真之心的杨静远 沈昌文 试读章节 自私的巨人 奥斯卡·王尔德 (OscarWilde,1854~1900) 每天下午,孩子们放学回来,总要到巨人的花园去玩。 那是一座可爱的大花园,园里遍地长着柔软的青草。草地上,到处散满着星星状的美丽花朵,还有十二株桃树。春天绽开粉红色和珍珠色的纤巧的花,秋天结出肥硕的果实。鸟儿栖在树上,唱得那么甜美,引得孩子们往往停止了游戏,静听它们的歌声。“我们在这儿多乐啊!”它们互相招呼着。 有一天,巨人回来了。他去访问过他的朋友,那个康威尔的吃人魔来着,并且和他一起待了七年。七年过去后,他要说的话也都说完了,因为他的话头儿本来就很有限。于是他决定回到自己的城堡。一回到这里,他就看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 “你们在那儿于什么?”他非常粗暴地喊道,孩子们于是全部跑掉了。 “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巨人说,“任何人都必须明白这一点,除了我自己,谁都不许在这里玩。”于是他围着花园砌起了一道高墙,竖起一块警告牌: 非法侵入者将被处决 他是一个非常自私的巨人。 可怜的孩子们,现在没有地方可供他们游戏了。他们试着在路上玩,可是路上尘土飞扬,净是硬石头子儿,他们不喜欢。放学后,他们老是围着高墙转悠,说起墙里的那座美丽的花园。“我们原先在那儿多快乐啊!”他们互相讨论着。 春天到来时,乡间遍地都是小花和小鸟。只有在自私的巨人的花园里,依旧是冬天。鸟儿们不愿在那里唱歌,因为没有孩子,树也忘了开花。有一回,一朵美丽的花儿从草中探出头来,可一见那警告牌,它为孩子们感到好伤心,就马上缩回地下,睡觉去了。唯一兴高采烈的是雪和霜。“春天忘记这座花园,”他们嚷道,“所以,我们全年都可以住在这儿啦。”雪用她的白大氅覆盖了草地,霜把所有的树都染成银色。然后,他们邀请北风来做伴,北风应邀来了。他全身裹着皮毛,整天在园里呼呼怒吼,刮倒了烟囱顶。“这是个愉快的地方,”他说,“咱们得邀请冰雹来做客才对。”于是冰雹来了。每天有三个小时,他在城堡的屋顶上咯咯地乱滚,打碎了大部分的石板瓦片,然后绕着花园团团地飞跑,快得没法再快了。他身穿灰色衣衫,他的气息冷得像冰。 “我不明白,春天为什么来得这么迟?”自私的巨人说。他坐在窗前,望着窗外他那座寒冷的白色花园,“我希望天气会来一个变化。” 然而春天根本没来,夏天也没来。秋天把金灿灿的果实赐给所有的花园,而对巨人的花园,却一个也不给。“他太自私了。”秋天说。因此,那里永远是冬天,北风、冰雹、雪,在树间跳舞。 一天早晨,巨人醒来,躺在床上。他听见一阵可爱的音乐声。那音乐声是那么甜美动听,以致他想:那一定是国王的乐队正在路过。其实,那只是一只小小的红雀在他的窗外唱歌。可是因为他很久没有听到鸟在他的花园里唱歌了,他就觉得这是世上最美的音乐。跟着,冰雹停止了在他头顶上跳舞,北风停止了呼啸,一股柔和的芳香穿过开着的窗子,飘了进来。“我相信,春天到底来了。”巨人说。他跳下了床,向外面张颦。 他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一幅奇妙的景象。通过围墙上的一个小洞,孩子们爬了进来,他们正坐在树的枝权上。他所能看到的每一株树上,都坐着一个小孩。孩子们一回来,树就开心得绽开了花朵,在孩子们头上轻轻摇晃它们的臂膀。鸟儿们飞来飞去,愉快地啁啾,花儿们从青草中抬头张望,美滋滋地喜笑颜开。一幅多么可爱的景观啊。只有在一个角落,仍旧是冬天。那是花园最远的一角,那儿站着一个小男孩。他太小了,够不着树的枝权,他绕着树转来转去,哭得好伤心。那株可怜的树还被霜雪覆盖着,北风在她四周呼号。“爬上来吧,小男孩!”树说,竭力把枝权弯得低低的,可是男孩太小了。 瞅着瞅着,巨人的心融化了。“我曾经是多么自私啊!”他说,“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春天不到这里来。我要把那个可怜的小男孩送到树上去,然后我要拆掉那座墙,我的花园将永远成为孩子们的游乐场。”对他过去的所作所为,他真的非常难过。 P1-4 序言 这本童话选集,收有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为少年和成年读者撰写的文学童话十三篇。 在英国,文学童话的创作起步较晚。17、18世纪和19世纪初,在欧洲大陆上,就有不少杰出作家如安徒生、佩罗、格林兄弟等,为少年儿童奉献出十分丰盛精彩的童话美食。而在英国,摆上少年儿童精神餐桌的还只有简单粗浅的本国童谣和民间传说。那些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像《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等,都是从国外输入的舶来品。童话这种文学形式,直到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才开始在英国勃兴。 19世纪,可以说是英国散文文学特别是小说的黄金时代。伟大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作品成批涌现,如同灿烂的繁星,照亮了岛国的大地。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一直被忽视的少年儿童开始受到重视。为教育和娱乐少年儿童而创作的文学作品也应运而生。文学童话就是少年儿童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如狄更斯、罗斯金、王尔德等,大声疾呼为孩子们写作,并且亲自动笔,创作出许多优美的童话,其中不乏传世的名篇,如《快乐王子》、《金河王》等。这些作家写童话,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看重德育和美育的作用。他们借用童话这种形式,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善恶是非的见解,这使他们的童话具有寓言的特色。它们颂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推崇诚实、仁爱、同情、宽厚、勤劳、智慧、勇敢、进取,谴责狡猾、奸诈、残暴、贪婪、自私、怯懦、愚昧、守旧。作者的观点在一百多年前无疑是进步的,就是在今天,也仍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他们的许多价值观,具有永恒的意义,是属于一切时代的。在后期的几位女作家的童话里,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女主人公的地位十分突出,她们不同于传统童话里那种温柔善良但处于被动地位的灰姑娘式的女性,表现为坚毅果敢、聪慧机智,有独立主见和道德信念,力求支配自己命运的新型女性形象。这种现象反映了近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给童话增添了新鲜的情趣。 但如果作者们只是借童话来进行干巴巴的道德说教,那就太煞风景了。文学童话之所以具有魅力,更在于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文笔,把读者带进一个引人入胜的童趣世界。这里的人和物,虽然都取自读者自幼就熟悉的典型——国王、王后、王子、公主、仙女、巫师、小妖、巨人、侏儒、龙……但他们和原型又很不一样,而是刻画得更丰满细腻,更富于个性,更具现代意义,有的则成了作家笔下幽默讽刺的对象。他们像一群静止的木偶,被作家艺术的仙气一吹,变得生动活泼起来。童话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梗概,而是添加了许多调味品——性格刻画,景物描绘,明讽暗喻,风格文采,也就是,具有了文学的特性,予读者以美感享受。本选集中的各篇童话写作的年代不同,风格也因作家而异,有的幽默诙谐、妙趣横生,有的抒情细腻、委婉动人,体现了英国19世纪文学童话的缤纷色彩,希望它的出版,能给我国的少年儿童和成年童话爱好者的书架,增加一个品种。 后记 代后记:永葆童真之心的杨静远 沈昌文 一九五一年三月,我从上海考进了在北京的人民出版社,被分配到期刊校对科当校对员。让我校对的刊物,有《新观察》、《翻译通报》、《保卫和平》等。做了几年校对工作,我结识了许多大编辑,特别是前两个编辑部里的人员。《翻译通报》是当年出版总署编译局办的。编译局那时也在东总布胡同十号里面,同我们在一个大院子。我是上海滩里出来的外语迷,见了那么多外语专家,当然是毕恭毕敬,勤于请教。说实话,我那时自学俄语翻译,最早的译文,很多都是请他们校订过的。后来人民出版社知道我伪造学历,混进革命出版队伍,人事处负责人要开除我。就是靠这些译文适逢其时地公开出版,使我成为那时引进苏联出版工作“先进经验”的模范人物,得免被开除之难,反而被评为“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编译局还有许多英语专家,我请教得比较少,但也十分景仰。那时知道的英语专家主要是,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的女儿叶子美和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杨静远。她们两位,我最仰慕的是杨静远。因为那时我们与出版总署是同一个青年团组织,我和杨都是其中的成员。团组织里的负责人告诉我,杨静远在美国读了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原文本,十分仰慕中国共产党,所以一定要回国来工作。她是爱国的模范人物。 以后,编译局被撤消了,合并到人民出版社,我同杨静远成为同事。那时上面让他们翻译出版关于马克思、恩格斯传记的俄文书,我才知道她也通俄语。 一九五七年,人民出版社搞“鸣放”,一时局势大乱。还有一位中层领导调戏下属女同事的丑闻,群众纷纷非议。杨静远那时也说过一些不平的话,但因考虑她是从美国回来的爱国留学生,上面在“反右”时没有把她打成右派分子。 哪知道,一九五八年某一天,人民出版社人事部门有一份给社领导的报告,让我转送上去(我当时已担任社领导的秘书)。我看了这个报告大吃一惊。原来杨静远一九五七年以后在下乡劳动中写了一张大字报,建议农民要讲卫生,并且引了毛主席的语录: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当地农村的党组织认为这是污蔑贫下中农“可耻”,于是写材料到北京来告发。更让我吃惊的是人事部门的建议:把杨静远补划为右派分子。打报告的这个人,就是此前五年提出要开除我的那位政治立场一贯坚定的人事负责人。他在报告里还特别强调说,他对杨静远已实在“忍无可忍”了。这个报告不久就被批准。于是这位一贯爱国、爱文化事业的杨静远就成为右派了。 改革开放以后,杨静远去了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我听到她的消息少了。后来读到她的一些译稿,我奇怪,她怎么现在乐意翻译讲儿童故事的英文书?读不多久,我忽然想起以前我私下问过人民出版社负责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人:“怎么连杨静远那么爱国的人都要被打成右派。”那位领导回我一句话:“她太幼稚。”“幼稚”二字,当时是贬义,到了几十年后回头想,倒觉得很贴切。 “幼稚”,也可说是“童真”。说杨静远其人永怀童真之心,可一点儿也不假。她一贯用她的一颗未经污染的童心鼓励人们追求实事求是,追求以人为本,追求不唯上、不唯书,一心为人民办好事。追求并宣扬这种童真之心的作家并不少,我记得的,至少还有丰子恺、谢冰心,等等。 我从这个角度来读杨大姐的译品是有特别意义的。因为它们真是……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只有永怀此心,我们才能做到,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二○一五年三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