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高鹗所著的《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从《红楼梦》反映的思想倾向来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曹雪芹、高鹗所著的《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揭示了封建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塑造了一批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鲜活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生活空间,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和崩溃的历史趋势。作品歌颂了封建家庭的叛逆者和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初步体现出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和人权平等的人文思想。
不知过了几世,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青埂峰下经过,见一块大石头上字迹分明,记载着一个故事。空空道人看了,原来就是那无材补天的石头幻形入世,在红尘中历尽离合悲欢,看尽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空空道人将那故事抄下来,命名为《石头记》,之后,曹雪芹花了十年的时间改了又改,将它题为《金陵十二钗》,还作了一首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当时有个地方叫姑苏,最为富贵风流,有条街叫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们都叫它葫芦庙。庙旁住着一个叫甄士隐的,娶妻封氏,年已半百,只有一个女儿,乳名叫作英莲,年方三岁。
一天,士隐在书房中闲坐,不觉蒙咙睡去,梦中到了一个地方,不知道是哪里。忽见那边来了一僧一道,边行边说话,正在讨论将一个“蠢物”投胎入世。和尚说:“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因为神瑛侍者每天以甘露灌溉,就吸收天地精华,变成了一个女子,如今神瑛侍者下了凡,绛珠仙子道:‘甘露之惠,我没有这样的水还给他。他既下凡为人,我也下凡做人,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他,就当报答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两人商议着把那“蠢物”带下凡间。甄士隐不知“蠢物”是什么东西,就上前询问。那和尚便掏出一样东西给他看,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想细看时,和尚说已到幻境,就强行从他手中夺走了,只见前方一个大石牌坊,上面写着“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又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时,一声霹雳,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醒来,正好女儿被奶娘抱来了,士隐见女儿可爱,就抱在怀内,带到街上看热闹。突然来了一僧一道,那和尚看见士隐抱着英莲,便大哭起来,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东西,抱在怀里干什么?”士隐听了只当是疯话,那和尚一边念着诗一边走了,士隐想追上去询问,已经晚了。
葫芦庙里有个寄居的穷书生叫贾雨村,常和士隐来往,还偷偷地喜欢士隐家中一个叫娇杏的姑娘。因为想要进京赶考,士隐就给了他一些银子,送他走了。
转眼到了元宵节,士隐让家人抱了英莲去看花灯,家人因要小解,就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回来时,哪还有英莲的踪影?家人找了半夜也没找到,不敢回来见主人,就逃往他乡去了。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四处派人寻找,音信全无,两人急得都病了。
一天,葫芦庙中的和尚不小心,香火烧着窗纸,庙里着了火,可怜甄家在隔壁,烧得一干二净。士隐本想去田庄安身,偏偏今年收成不好,盗贼猖獗,他只好将田庄都变卖了,和妻子去岳丈家。岳丈看他狼狈回来,很不高兴,士隐勉强支持了一两年,贫病交加,快不行了。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