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光著的《霓虹灯下的兵魂(一名南京路上好八连战士的印记)》是首本由“南京路上好八连”战士亲著的回忆录;首次披露了那段岁月不为人知的故事;全方位展现了“我军一面旗帜”的血与肉;一个连队连着一座城市,一座城市传承一种精神,一种精神激励一个时代。
谨以此书献给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好八连”组建七十周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霓虹灯下的兵魂(一名南京路上好八连战士的印记)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黄明光 |
出版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黄明光著的《霓虹灯下的兵魂(一名南京路上好八连战士的印记)》是首本由“南京路上好八连”战士亲著的回忆录;首次披露了那段岁月不为人知的故事;全方位展现了“我军一面旗帜”的血与肉;一个连队连着一座城市,一座城市传承一种精神,一种精神激励一个时代。 谨以此书献给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好八连”组建七十周年! 内容推荐 黄明光著的《霓虹灯下的兵魂(一名南京路上好八连战士的印记)》是第一本由“南京路上好八连”(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某部三营第八连)战士亲自撰写的“好八连”回忆录,记述了作者在“好八连”当兵期间,和战友们一起牢记“两个务必”,按照毛主席《八连颂》要求,在南京路上站岗放哨、军训卫国、巡逻除暴、为民服务和千里野营、围海造田、救灾抢险、保卫大上海,以及执行特殊任务等鲜为人知的故事。部分讲述了作者离开“好八连”后,按“好八连”连训,在从政岗位上长期严于律己、艰苦奋斗、拒腐蚀永不沾、为人民几十年,励志文艺事业,奋斗不止的往事。反映出一名在“好八连”接受洗礼的战士铸就出来的兵魂。 全书30余万字,近百幅照片,图文并茂,披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读来清新、平实,如临其境,感人至深,满满都是中国军人正能量。 目录 序 欣慰感言 第一章 特殊的第一课 1 意外当兵 2 第一课 3 从老百姓到军人 4 难忘的小洋楼 第二章 苦涩的记忆 5 草丛中的啼哭 6 可怜的母亲 7 抹不去的记忆 8 饥饿的威胁 9 读书的苦涩 10 “闹红”村的故事 第三章 千里野营 11 “两个务必”起家 12 必修课 13 不当老爷兵 14 天堂苏州 15 小小火车站 16 太湖之滨 17 洪径大队 18 阳澄湖畔 19 一百六十五里 20 天马山之夜 第四章 军营生活 21 特殊的生日 22 大场营房 23 当兵的一天 24 星期天劳动 25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26 小小化妆室 第五章 南京路上 27 人民广场 28 升旗 29 巡逻 30 扫雪 31 “小红花” 32 《霓虹灯下的哨兵》 33 参观 34 巨鹿路的时光 第六章 特别任务 35 国庆方块训练 36 一级战备 37 保卫虹桥机场 38 南京汤山 39 当班长 40 重温入党誓言 第七章 围海造田 41 “上帝保佑” 42 大海 43 芦苇荡 44 崇明农场 45 夜间射击 46 备战备荒为人民 47 谈话 第八章 重返南京路 48 退伍 49 上大学 50 “上戏” 51 读书 52 在“上戏”讲艰苦奋斗 53 惊雷滚滚 54 重返“好八连” 55 老师和同学 第九章 离不开的日子 56 到艰苦的地方去 57 中央苏区 58 赣南采茶戏 59 困难锻炼人 60 “分析好,大有益” 61 掉乌纱帽的梦想 62 初生牛犊不怕虎 63 责任重于泰山 64 压力变动力 65 成绩只属于过去 66 群众最可敬 67 从我做起 68 面对人生的委屈 第十章 “好八连”精神 69 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 70 谦虚谨慎的进取精神 71 “拒腐蚀,永不沾”的正气精神 72 “为人民,几十年”的服务精神 73 “八不怕”的勇敢精神 74 善于思考的钻研精神 75 严以律己的自觉精神 76 互相帮助的团结精神 附录一 “好八连”战士日记选录 77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78 谦虚谨慎·反骄破满 79 拒腐蚀·永不沾 80 学习·改造 81 为人民·几十年 82 不怕苦·不怕死 83 理想·信念 附录二 “好八连”历史文稿选编 84 艰苦奋斗是我军的政治本色 85 学习毛主席著作、马列著作情况汇报 86 为党的事业带好兵建好连 87 在大、中、小学汇报学雷锋的体会 附录三 “好八连”赣南苏区报告会选记 88 永远的丰碑 后记 试读章节 第六章 特别任务 35.国庆方块训练 进入1972年9月,连队奉命执行一项特殊任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国庆方块训练。具体是练习正步走,准备一个月后的国庆节在上海人民广场接受检阅。 训练,在上海大场营房的大操场上进行。 所谓国庆方块训练,特别严格,这种方块训练就是正步队列训练。队列训练本来就要求高,是部队比较难的训练,正步方块队列要求更高,更要整齐划一,从而更难做到。 首先是练正步走,要求双目目视前方,腿要直,腰要直,胸要挺,屁股要翘;脚踢出去要有力,脚与脚之间距离不能超过30厘米;脚踢出后,脚板要平,离地面不能超出15厘米;双手前后摆动与身体不能超过15厘米。 动作其实并不复杂,目视前方,踢腿,挺胸,双手摆动,就那么几下子。可要达到要求却非常困难,尤其全连一百余号人,要达到整齐划一就更加难,要与兄弟部队形成方块队列,整齐划一,就难上加难。如此高的要求,不进行严格训练是不可能的。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从天安门前走过的方块队伍,其实不知流了多少汗水,才有这个效果。 按规定,9月30日前,必须训练出一支高标准的方块队伍。由于时间紧,要求高,任务是极其繁重的。因此,每天必须训练十个小时以上。除了吃饭,几乎连午休都用上了,不过午休是战士自觉进行训练的。 “好八连”战士们那种荣誉感,那种刻苦训练的精神,真是无法描述,生怕一个人影响整个连队的形象,因此,常常月光下也可看见他们的身影。 9月初,正是天气异常炎热的时候,白天在太阳底下,即使不训练,叫你站在操场上也汗流浃背,很难吃得消。训练中,有的战士跟不上,就得开小灶训练,那样就更惨了。所以,每个人都极其认真,每天下来,饭也吃不下,一倒在床上就睡着了。就这样,我们每天顶着毒热的太阳,头戴着军帽,身穿着厚厚的军装,脚穿着保暖的解放鞋,一丝不苟,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十天半月下来,手、臂、腰,脚都痛,特别是小腿肚,痛得走路都得轻轻落地,浑身酸溜溜的,特别难受。 这种训练,是检验一支部队组织纪律、战斗作风、集体主义、部队士气、精神面貌、战斗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而且不仅是对连队的检验,更是对每个人的检验,从中可以观察出其思想作风、组织纪律、集体观念的好差。说起来也奇怪,全团有不少连参加,而且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练出来的效果却不一样。“好八连”每每受到表扬,这种表扬并非刻意的,而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的,打心底里佩服的。这不能不说“好八连”战士的荣誉感起了很大作用。 36.一级战备 1972年9月17日中午,炎热的太阳烤得大地热烘烘的,整个营房,除了知了的叫声,寂静得很,疲惫的战士们,正在享受一次难得的午休。 突然,一声急促的哨声,把大家从酣睡中惊醒。全连以三分钟的速度集合完毕。连长王振华一改过去的幽默,一脸严肃地宣布:全连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他要求大家用十分钟的时间迅速做好战斗准备。连长特别叮嘱:要在自己帽子里写上自己的血型,以备万一受伤了好输血抢救;同时要在自己包衣物的小包裹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以备万一牺牲后组织上好替你寄回家。 大家知道,一级战备是国家处于危难之时的最高级别的战备。如今连长又如此严肃的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布置任务,知道可能发生了大事,这种情形还是第一次,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我们都意识到可能要开赴前线,准备打仗。可是大家又非常纳闷,如果开赴前线打仗,怎么着也不会是我们一个连,怎么着也要全体大动员,可望望兄弟连队,他们还正在睡觉呢。 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匆匆忙忙打好背包,按连长的要求写好血型和小包裹上的地址,背好子弹带,挎好枪支,全副武装,集中到饭堂门前等待命令。 全连刚集合完毕,立正稍息过后,连长王振华命令子弹上膛,但关上保险;手榴弹撤开缝线,免得到时拿不出来。这一命令,使本来就紧张的气氛更加紧张起来,因为平时怕出事故,子弹是不能上膛的;手榴弹平时则要用针线缝住弹袋,以免行军时摩擦,使手榴弹盖脱落掉出,挂拉出引线扣环,发生爆炸伤人,这不是耸人听闻,是曾发生过的事。这回子弹上膛,手榴弹袋子不缝,还是参军以来的头一回。 几分钟之后,全连就快速登上了四部军用大卡车,急速驶出了营房大门。(P115-117) 序言 欣慰感言 欣闻八连赣南籍老战友黄明光出版了他的一部精品佳作《霓虹灯下的兵魂——一名“南京路上好八连”战士的印记》(以下简称《兵魂》)。战友情深、盛情难却。在此,首先对黄明光战友的新作《兵魂》一书出版问世,表示热烈的祝贺!在祝贺、欣喜的同时,写下几句欣慰感言。 黄明光是王振华(全国四届人大代表、大校军衔、正师级)战友担任“好八连”连长时的兵,他来自赣南中央苏区,是老红军的后代。到八连后他积极肯干,很快成为连队骨干,担任了七班班长,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还登载了他的事迹。我们虽然未曾在一起共同战斗、生活,但对他早有耳闻。也是有缘,他不久选调到上海警备区创作学习班学习,那时我正好负责警备区政治部宣传处的工作,有缘见面相识,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黄明光战友和我们都是在“好八连”这个光荣的连队里,接受过党的培养教育、都在“好八连”的连魂“两个务必”、《八连颂》引领、教诲下,进步、成长、发展的。近两年在“好促会”的简报上,看到了他的精彩出众的发言,让我这个老哨兵为之一震,耳目一新,十分感人,深受鼓舞。我这才真正熟悉了黄明光战友。从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黄明光战友是老红军的好后生,是“好八连”的好战士,是上海名校的好学生,是赣州市文化战线的好编剧,是老区人民的好公仆,是“好八连”这条“流动星河”里一颗缤纷闪烁晶莹剔透的亮星。 黄明光战友勤奋好学,用八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励志传记《兵魂》。全书记录了他参军时在连队所历经的一些重大事件,语言平实、结构严谨、情感真挚、身临其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连队的精神风貌,读来感人至深。特别是他离开八连后,牢记毛主席《八连颂》的教导,不忘“好八连”连魂,身体力行所做的那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事,包括他创作出版的四十余万字的戏剧集,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因而他不仅得到了群众的拥护,推举他担任了赣州行署文化局副局长,还得到当地党政的肯定,受到了国家文化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的嘉奖。 我相信,他的新作问世,还可以让人们了解到:好八连“为人民,几十年”的本质内涵,在他所在的工作单位延伸拓展;好八连“拒腐蚀,永不沾”的高贵品质,在他所在的文化战线上不断弘扬;好八连“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在他退伍后几十年的人生征程里,践行展示得更亮丽多彩;好八连“思想好,能分析”的好经验,指导他创作出更多更精彩的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的文化精神产品。同时,对“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声音,赞扬中国精神,弘扬正能量”,无疑也丰富了实实在在的内容。 《兵魂》必将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喝彩。 王经文 (王经文老首长系“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时的指导员,他是接受并扛起“南京路上好八连”这面大旗的第一人,对“好八连”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离开“好八连”后,担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共青团第九届中央委员,上海警备区政治部宣传处处长、后勤部副政委。——编者注) 后记 在“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三年,是刻骨铭心的三年,使我终身受益。 离开连队后,战友们鲜活的形象无时无刻不在脑海里显现,他们仿佛总是对我说:“应该为连队做点什么!” 然而,繁忙的工作总是使人无法停息,再说,做点什么呢?这个问号一直在我心底念想着。 这个念想伴随着我一辈子,直到从领导岗位退下来,这个念想越来越强烈。 每每在报纸上读到有关“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总是心潮澎湃,敬佩有加。但同时也发现,以往对“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宣传,大抵都是记者采访后以通讯报道的形式出现,连队战士亲身经历记录下来的事少之又少,这也许是他们谦虚谨慎的缘故吧。然而,我总觉得,“好八连”精神绝不是一个人的,它不仅是一个连队的,它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人都有宣传它的责任。诚然,无论是雷锋,还是“好八连”战士,作为一个人来说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但他们为国家勤俭节约,为人民先人后己,为革命勇于奉献,为理想奋斗不息的“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拒腐不沾,浩然正气;勇于斗争,不怕牺牲;舍己为公,服务人民”的崇高而伟大精神,是永远值得歌颂和发扬的。因此,作为“好八连”出来的战士,更应当并且有责任参与宣传它的伟大精神。因此,我想记下一个战士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让人们更了解“好八连”战士的行为生活,从中窥见一个真实的“好八连”,更体会出“好八连”的伟大精神,从而更真实、更感人、更让人信服。虽然,一个战士在连队的经历是短暂的,但至少可以反映那个时代的烙印,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它的精神风貌。 于是,我静下心思,翻阅那个时期的日记及各种记录,以平实的语言,把一件件经历的事记录下来,目的是还原它的真实性。 我只是连队的一个普通战士,“好八连”所做的事都是集体行为,我只是个普通的参与者,而且连队的任何一位战友都比我做得更好、更突出。因此,书中记录的一些事都是连队的事、战友的事。有的也涉及本人,只是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再者,作为一个普通的战士,所经历的事也难免有局限性;用第一人称的形式记录,也难免有突出个人之感,但并非本意,敬请理解。出版此书只是想留下一点当年的资料,以供研究。 书中记录的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时期的事,难免打下那个时代的烙印,但“好八连”不管在什么时候所做的事,都怀着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都是为人民而做,为人民而干! 此外,书中记录了我离开“好八连”以后的一些事,完全是为了说明“好八连”对人的教育和影响,对人在为官、创业、生活和为人处事中的作用,以证明“好八连”精神的力量。书中记录的某些个人的事,即使是做得好的、对的,也是“好八连”培养教育的结果。涉及他人的事,完全是为了说明某些观点,并无不尊重之意,不必对号入座。如有冒犯,敬请谅解。 全书88个章节,同时选用了80张照片,其中有的是战友的照片,少量的是“好八连”的现代照片,为的是体现这个战斗集体和一脉相承的精神。书中选用的这些照片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已在报端发表,有些照片来源于“好八连”事迹展示馆,大多数佚名或无法联系到相关摄影作者并署名,恳请照片著作权所有者与本人联系,敬请谅解。 最后,特别感谢关心、支持这本书出版的“好八连”老首长王经文、王振华同志和王帅洋副连长,经济日报出版社主编胡劲华同志,以及刘石风、叶剑兰等所有同志。在此向他们深深地致敬。 黄明光 定稿于江西赣州 2016年9月1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