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论》由明代著名中医温病学家吴有性编撰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2卷。吴有性生活于明代晚期,那时其家乡一带连年发生疫病流行,一巷百余家,无一家幸免,可见疫病危害之严重。吴有性此书的问世,在当时乃至对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戾气”病因等学说思想的提出,开创了中医温疫认识的新时代,最终在清代形成了一个中医学术流派——温病学派。《温疫论》大致是吴有性随笔记录而成,体现了吴有性对温疫的新认识,从病因病机、感邪途径、传变规律、辨证体系、治法方药,到诊断治疗中必须注意的问题等等,均详加论述。对当今温病理论的发展及温病的临床治疗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是中医学理论原创思维与临证实用新法的杰出体现。
《瘟疫论》为温病学名著,明末吴有性(又可)著,成书于1642年。
全书2卷。上卷50篇,阐述温疫病之病因病机,初起症状、传变诸证及其治疗,攻下诸证及下法运用,用药禁忌及预后转归,辨伤寒时疫、发斑战汗等;下卷36篇,论述温疫病之病因、种类、流行、传变、治则、治法,阐述疫病传变、变证、兼证及女人、妊娠、小儿时疫的治疗和调理,辨析伤寒例及诸家温疫之正误。
本书首创杂气学说,认为温疫之为病,不是六淫外感,而是天地间特有的致病杂气(又称异气、戾气、疬气)经由口鼻而人所致,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与伤寒绝然不同;在温疫治疗上,创建达原祛邪理论,提出疏利透达分消之法,强调攻下逐邪为第一要法,创制达原饮、三消饮等名方。该书既是我国首部温病学专著,也是温疫学说的奠基之作,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是中医学习、研究和临床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