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宅忆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陕西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长安画派大师何海霞、国画速写第一人黄胄、原国家文联副主席尹瘦石、德高望重的国画大师罗铭、中国民族优秀艺术家刘光夏、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焦墨山水画大家崔振宽、著名人物画大家郭全忠、著名怪才画家张之光……马祖印编著的这本《老宅忆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与诸多书画名家交往的故事。

内容推荐

作者马祖印在《老宅忆事》一书中,用谦卑的语气,讲述了自己在工作与生活期间与国内诸多书画名家交往的故事,如何海霞、刘文西、吴三大、杨晓阳、雷珍民、王西京、黄胄、关山月等人,同时也讲述了不一样的大师们,让读者看到了更生活化的大师的一面。读来轻松、幽默,不乏趣味。

目录

前言

长安画派大师何海霞

国画速写第一人黄胄

原国家文联副主席尹瘦石

岭南大师关山月

母亲口中常念叨的老画家韦江凡

我所见到的老画家董寿平

德高望重的国画大师罗铭

焦墨山水画大师张仃

上海著名女画家吴玉梅

中国民族优秀艺术家刘光夏

儒雅博学,仁厚宽和——著名书画家、美术评论家程大利

国画大家徐庶之

齐派大师卢光照

老画家黄永厚

被遗忘的高龄画家张建文

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

书贤四老——宫葆诚、程克刚、刘自椟、陈泽秦

珠连璧合的画坛高手赵益超、张明堂

著名人物画大家王有政

青绿山水大家苗重安

焦墨山水画大家崔振宽

山水画画家戴希斌

美协主席王西京

山水画大家赵振川

著名人物画大家郭全忠

山水画大家张振学

“画侠”马良

著名书画家茹桂

著名书法家雷珍民

文人书画家温友言

著名怪才画家张之光

花鸟画大家江文湛

著名书画家吴三大

雕塑家、书法家王天任

好友李敬寅

大气度的画家杨晓阳

著名作家、书画家贾平凹

著名人物画家张立柱

花鸟画家苗墨

著名人物画家邢庆仁

蔡氏三兄弟——蔡小鹤、蔡小枫、蔡小华

附录 部分老师原稿签认及馈赠作品

后记

试读章节

何海霞老先生是著名长安画派领军人物之一,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一级美术师。他的国画技法,重彩写意山水磅礴大气,标新立异,是独树一帜的山水画大师。全国画界、收藏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改革开放后,随着拍卖行业的兴起,何老画作的拍卖价格一路攀升,求见何老的人太多了,但一般人根本没有机会近身,尤其是晚年调回北京后,就更难见了。有一次在列车上,碰见熟悉的书画家,他说:“今天何海霞老先生在京西宾馆画大画,不久又在北京饭店画大画,80多岁的老人好像有着使不完的劲儿,精力十足的投入在巨幅山水作品的创作中……”当时我的心里就存有一个念想:真想瞻见何老一面。当时我的工作就是在西安开往北京的列车上添乘检查,碰到陕西美术界进京的老师们,像听天书一样听他们讲何老的事情。

也许“定然”吧!命里该有我接触认识何老的机会。有次跑车回家休息,来了一位陕西旅游出版社的朋友马忠义,他是旅游出版社资深编辑,当时负责何海霞画册一事。何老在北京校正,印刷在深圳,南北两地相隔太远,当年交通条件可没现在这么便利,尤其是铁路旅客列车卧铺票一票难求,他两边跑确实感到费事、费时、费钱。这时他就想到了我,一是我有两个女儿学画,喜欢和书画家打交道;二是我在西安到北京的列车车队是个兵头将尾,经常不定点地往返北京,又有在北京停留的时问,能帮他跑跑腿,所以他来找我商量帮忙。每次他把画册校样交给我,由我送到何老家请何老审看,然后把何老意见想法带回来反馈给他,他再和深圳雅昌印刷厂联系重新编排印刷。在帮忙的过程中,马忠义曾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何老先生在画界的年龄和辈分都是很高的,至于其他事他不管,看我的缘分了。我明白他的意思,我自己也没有开口求人的习惯,一切顺其自然。就这样,在何老先生画册未出版前的四五次校对审稿中,我只要添乘到北京,送走列车就往北沙滩何老住处赶。当时交通不是太方便,打一次车就要七八十块钱,我这工薪阶层根本吃不消。就挣那点工资,还要养家糊口,只好坐公交车先到北太平庄,再转车到北沙滩,具体门牌地点好像在一条胡同(名字记不起来了)进去不远伸出的一个大院,何老就住在里边的一栋楼房的二层,两个单元房都是何老所住。去一趟往返要五六个小时,我在北京的休息时问就全部被占用了。因为下午还要跟车返回西安,我还有工作任务,一点也不敢耽搁,这是绝不能马虎的事情。

何老在西安时的单位陕西美协就在钟鼓楼街区,离我家不远,尤其是他在落难的时候,这个街区还有不少人伸出正义之手帮助他。西安回坊的有识之士也伸出友谊之手,除和石鲁先生、何海霞老先生相知相交的在外贸部门做收购文物字画的民族画家马良先生外,知名人士白××、盖××和曾在同盛祥打牛肉饼的白文义先生分别从生活的不同方面给予了帮助。老先生们天生勤奋,不管啥时候,吃过饭就要画画,马良先生、白××先生就从居住在麻家十字西北街口的叶访樵老先生处,借来笔墨纸砚给他们用,石鲁先生、何海霞先生就这样都在回坊问留下了珍贵墨宝,以上这些交往显示了患难时刻老画家和回坊人的真情。石鲁先生给白××先生画的梅花,题词是藏头诗“玉龙白雪一天清”,含白××先生名字,收集在石鲁先生画册。还有画的荷花提字“白玉荷风更清淡”,芙蓉花题诗“芙蓉春暖鸭欢之”等画作,写的书法有“古兰真本、今世为康”成为回坊收藏人士梦寐以求的作品。何海霞先生为白××先生所创作的“刘禹锡词意”五尺整张山水作品,被选登在何海霞画册之中,以示对患难之中帮助过自己的白××先生的感谢和怀念。另外还画有好几张精品画作。白文义先生由于在同盛祥泡馍馆做牛肉饼,在“瓜菜代”时期,泡馍和肉饼都是难得的丰盛美餐,他就私下悄悄送到石鲁、何海霞老先生住处,也得到不少墨宝。这些回坊食品都是老先生喜食之物,尤其在那个天灾人祸、饥不择食的年代能吃到这些美食,从中见证了老画家们和回坊人的交情,见证了汉族、满族等老画家和回坊人之间民族团结和谐相处的故事。可惜的是他们不懂市场价值,只是见老画家可怜,出于同情之心,扶弱抗强之意,对字画也是有了要、没了不要。那时的画也不值钱,不被重视,都被贴窗户、糊门隔,糟蹋不少。改革开放以后,被南方来懂行的人用一台电视机或冰箱换走一张石鲁画作,由于他们不懂行还自认为一碗泡馍换得到一件高档电器非常高兴,殊不知石鲁先生的画当时就可以换近百件电器,甚至更多。还有被画家搞字画生意的后代忽悠骗走的情况。当年老先生们的画作所剩寥寥无几,可惜、可叹。回坊马良、白××、白文义、盖××等与老画家的交往,是人们聊书画时喜闻乐道的话题。书画界、收藏界人人皆知,而且叶访樵老先生至死都未离开过回坊居住地。

P1-3

序言

舞文弄墨,吟诵酬唱乃学人业内余事,谈古述今追昔忆旧者尽当年权贵酒足饭饱后之所为。而祖荫虽浓未跻身其下,聪颖好学而未得其时,敬业勤慎然未得善用之一介基层干部,悉心顾忆往事追索前贤,赤诚怀感而费神作回忆录者鲜矣。窃以为,横渠先生谓,“博学于文者,只要得习坎心亨,盖人经历险阻艰难,然后其心亨通。”而马君虽有写作之心,确实底气不足,然以其心亨通,乃必为必成斯集自是必然。故钦佩之情倍倍加矣。

而立之年徒步西安,初识斯书作者马仁棣祖印于西安人民大厦,尔后以二人惺惺相惜,气味相投,以“君子”之交游心境,遂遇缘交缘珍缘以至今日之结缘。万余日之苦短交往,虽非“朝夕过从频相揖”,却也“最难风雨故人来”。静思之,皆赖此君之善勤为,方得今日之常相知也。

九十年代初一知己告我:某日黎明买火车票排队,见马队长在列(时其己任西铁客运段某列车队队长)。屈指细数,是日晚余出差之票原系马君如是得之。本以为其以己有之权利,举手即可得之一张车票而竞要自觉自愿排队购买,令人甚为感激与不安,可敬可敬!一小小行动使我们之友谊又不经意间重重添了一笔。

马君回族人氏,而其延家祖及父兄辈之循径,一直以华夏为根,长相睦于各族,以孝经“是以天下太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为座右之铭,故其广交各族各界友人,泛言和谐溢善之辞,宛然一和平使者矣。

早欲会知于诸君者,马仁棣之孝行也:每探视马伯母,老人总喜笑颜悦,虽寿八旬开外,而大家风范更显,满足心态日增。晚岁安逸与乐意,令晚辈欣慰羡慕。由之思夫子“孝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之名训,已在其默默践行中结孝果矣。缘知大孝之人必得善报;君之二千金聪慧娴淑,岂非代代相因乎!

二十年前,余与数君赴沪参加某大师展览,揣测我等车票必系马君排队所购,车上用餐亦其自费所资(时已为上海车队书记)睹其与乘务员等交谈彬彬有礼,待乘客热情和蔼,陪我等之周到自不必说。其用餐仍坚持以往习俗,自食自带“清真食品”,未见使特权,慷公慨,耍大气。料想其未必读阅《近思录》明二程教义:“致知在所养,养知莫过于寡欲二字,慎言语以养其德,节饮食以养其体,事之至近而所系至大者,莫过言语饮食也”之章节,然其所为皆出斯谕,能不令人感服哉!

马君之前似无文字作品行世,自云学不博,文失畅,其回首往事之由衷,当为自己表述三个要点:“定然,好集邮,为女儿成才感恩”。实实在在道出其结集之动机,无半句雕饰词语,无半点雕琢举动,实属难得也。

早先马君拿来几篇叙说几位老相知之杂记,令我刮目矣。其所述多口头俚句,平朴无华,真实贴切。现稿或经推敲或另用其它角度润色,似少了些许原汁之“豆浆生味”,然所增之“豆腐香味”则更合辙。读之如吮蜜啃蔗,醇清沁胸。

日前马君旅美归来,持全稿见示索序,实出意外。以我所知其与诸多文人作家过从甚密,即健在健作之大腕亦不下数十人,岂有余等平庸辈之“话语机缘”?然老弟一一道明缘由,却也各有说辞。复度之,我等交往必不同一般,更兼古训有“学者不可不通世务,天下事譬如一家,非我即彼,非甲即乙(二程遗书)”之句,见在诸甲有故,诸乙事冗,唯余我等丙丁知己尚知情由安敢推诿哉!遂草此只言片语,权作开场旁白以引正文,并博诸友一笑耳。

珍民甲午中秋前一日

后记

当我默默地坐在老家古宅大院回忆与书画界的众多大师、画家、老师交往的往事时,他们的形象就会不断地在脑海中涌现。现在虽然有的老先生已作古,但事情仿佛就在昨天发生一样,挥之不去,难以忘却。由于自己知识有限,天生愚笨,手中的笔有时力不从心,不能把所有交往的书画界朋友一一写出来,但我的心永远和曾经相处的老师朋友们神交不息,相处点滴铭记在心。在这里特别向几位重要朋友:西安美术学院教师武西铭刘云华夫妇、吴昊夫妇,画家李新安,西北大学的苗壮和海景超表哥,何安国先生,董祥林先生,陈安成先生,茹雯卫真夫妇表示深深谢意。感谢这些朋友在我的家庭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刻,在我的两个女儿复习补课和考学等方面给予的无私的、不计任何报酬的帮助。可以说,任何语言都难以表达我的谢意,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无私帮助。还要感谢帮我整理打字的贾涛。另外,我的梦想是在母亲诞辰一百周年前完成该书,以告慰我那已去世七周年的生我、养我、教育我,含辛茹苦拉扯弟兄三人,让我们顺利成长的慈母。在她的聪明、智慧、宽容、大度和丰富知识的教育下,才使我在生活中交往到这么多的文化人朋友,从而使我从老师们身上学到了不少知识,弥补了我文化程度不高的缺陷。同样,回忆和这些朋友们的往事,也使我更进一步珍惜不同民族间朋友的情感,以及各族人民和谐幸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也使我从中收获着快乐,充实地过好每一天。母亲,愿您两世吉庆,永远驻留我心间。

母亲恩情朋友义,老师教诲记在心。

交往趣事难忘记,伴我生活到永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