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她与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爱琴海等地的先民首先奏响了人类文明的乐章。不同的是,这些地区在一度兴盛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文化中断,文明之光从此衰落沉寂。惟独中华文明数千年来虽经历坎坷,却连绵不绝,博大精深,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系统、最完整的一脉文化体,为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中国美术全集》是一部汇集中华五千年艺术珍品的大型彩色图集,共辑入彩色图版12000余幅、论文及图版说明400余万字,全面展现了从原始社会至清代中国各时期各门类艺术的发展和成就,代表了中国美术出版的水准。
本书为赵敏、张业汉主编的《中国新疆壁画全集(6吐峪沟栢孜克里克)(精)/中国美术分类全集》。
高昌石窟艺术,受到中西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地方性、民族性、多元性特征,内容丰富多彩。
高昌石窟早期壁画,以宣扬禅学的《比丘禅官图》最富特色。宣扬忍辱牺牲、再世修行精神的本生、因缘故事画,采用西域式凹凸晕染,色彩浓重艳丽,在内容上是大乘教和小乘教并存。
赵敏、张业汉主编的《中国新疆壁画全集(6吐峪沟栢孜克里克)(精)/中国美术分类全集》记述了高昌国(四六○至六四○)时期,出现了一批大型中心柱式洞窟,壁画题材流行了千佛、说法图、平棊图案等。六四○年唐统一高昌,又于六五八年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唐朝高度发达的佛教艺术随之向西倾泻。因此在高昌石窟中出现了《观无量寿经变》、《涅槃经变》等巨型经变画;吴道子首创“落笔雄劲,敷彩简淡”的新画风业传入西域,将用线造型的艺术技巧推向高峰。
回顾高昌前期壁画,人物造型丰肌秀骨,用线刚劲有力,色彩富丽堂皇,画面生机蓬勃,继承了唐代画风。壁画题材有宣扬释迦牟尼生前善行的本生因缘故事;有巨型的《法华经变》和《维摩诘经变》;有千佛和供养人;有密宗教义的《明王像》、《大日如来》、《大悲变相》等。柏孜克里克石窟,是举世公认回鹘佛教艺术宝库,对于研究回鹘佛教艺术的产生、形成、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
论文
高昌石窟概述
围版
吐峪沟石窟
高昌郡至高昌国时期 公元三二七——六四○年
一 菩萨及萨埙舍身饲虎局部 四○窟
二 禅观图 四二窟
三 禅观图 四二窟
四 浑观图 四二窟
五 飞天 四二窟
六 桦观 四二窟
七 菩萨 四二窟
八 不洛观 四二窟
九 汴土化生图案 一窟
一○ 後壁南部下层 一窟
一一 目王施眼 一窟
一二 後壁北部下层 一窟
一三 千佛 二窟
一四 千佛 二窟
一五 千佛部份 二窟
一六 千佛部份 二窟
一七 窟室内景 四四窟
一八 千佛 四四窟
一九 塔及千佛 四四窟
二○ 说法图 四四窟
二一 说法图 四四窟
二二 供养菩萨与千佛 四四窟
三二 供养菩萨与千佛 四四窟
二四 尸毗王本生 四四窟
二五 婆罗门妇害姑缘 四四窟
二六 後壁南端中层 四四窟
二七 莲花夫人缘 四四窟
二八 毗楞竭梨王本生 四四窟
二九 窟室内景 四一窟
三○ 立佛像 四一窟
三一 立佛像 四一窟
三二 坐佛 四一窟
三三 佛与菩萨及乎棊图案 三八窟
三四 阿育王起塔因缘 三八窟
三五 阿育王起塔因缘局部 三八窟
三六 说法图 三八窟
三七 千佛与菩萨 三八窟
三八 菩萨 三八窟
……
崖尔胡石窟 高昌郡时期 公元三二七——四六○年
回鹘高昌国前期 公元九世纪中叶——十二世纪初
七康湖石窟 高昌国时期 公元四六○年——六四○年
柏孜克里克石窟 高昌国时期 公元四六○年——六四○年
唐西州时期 公元六四○年——九世纪中叶
回鹘高昌国前期 公元九世纪中叶——十二世纪初
回鹘高昌国前期 公元十二世纪——十四世纪
胜金口石窟 高昌国至唐西州时期 公元四六○年——九世纪中叶
回鹘高昌国前期 公元九世纪中叶——十二世纪
拜锡哈石窟 回鹘高昌国前期 公元九世纪中叶——十二世纪
大桃儿沟石窟 回鹘高昌后期 公元十二世纪——十四世纪
小桃儿沟石窟 回鹘高昌后期 公元公元十二世纪——十四世纪
图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