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埃克絮佩里著的《战时札记》这部包罗万象的文集收录了书信、短笺、演讲词和序言,虽不是另一部《小王子》,却仍旧承载着圣埃克絮佩里一直想要告诉全人类的话。这本书是在他逝世之后才得以收集和汇编的,并不是完美无瑕的成品,也不可能是。他完成了的书(他说,他重写了差不多30次)就是织毯,在颜色和设计上都清晰地显示出他独特的风格。但是,在这部文集之中,我们却看到它们的背面布满了绳结和缠线,以及交织在一起的线头。在这里,你才能意识到,他对自己的书付出了怎样的心血;他满腔热情地追求完美,也付出了不亚于艺术创作的实际行动;他的一生都保持着一种高尚情操和献身精神,直至死亡。织毯的背面,图案虽然断断续续,但全图仍旧清晰可辨。
圣埃克絮佩里著的《战时札记》这部包罗万象的文集收录了书信、短笺、演讲词和序言,虽不是另一部《小王子》,却仍旧承载着圣埃克絮佩里一直想要告诉全人类的话。
这位作家、行动主义者、伦理学家和生活在反英雄时代里的英雄,在他的作品中,留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在超越了个人维度的概念之中,有一些纽带,把我们彼此联系在一起,这些纽带才是最重要的。
1939
在德国,我问拉扎雷夫·尚贝兰对希特勒印象如何,彼时,二人刚刚有过接触。
“震惊。”他回答说。
果不其然。正如你让柏格森去见阿提拉,毫无疑问,阿提拉会让柏格森感到震惊。而柏格森,却不会给阿提拉留下什么印象。
醉酒的水手比哲学家还要聒噪。受尽屈辱的物理学家,正在弯着腰打扫厕所的时候,看着那个把大拇指插在腰带里的纳粹军人在自己面前走来走去,必定会震惊不已。
圣埃克絮佩里。
要想克服某种不祥的预感,你首先要弄清这种预感到底代表着什么。显然,我们身处不祥之地。因此,我们选择了维护和平。但是,在维护和平的进程之中,我们还裹挟着朋友和自己。毫无疑问,我们中有不少人曾准备以友谊之名让他人拿着生命去冒险,但现在却觉得羞愧难当了。但是,若牺牲了和平,他们同样会感到羞愧,因为接下来,他们将会牺牲掉整个人类:他们将不得不看着欧洲的图书馆、教堂甚至实验室被破坏;不得不目睹传统的文化变为废墟,整个世界都化作一团烟云。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态度才会摇摆不定。和平受到威胁之际,我们才发现战争的可耻之处;若是我们若即若离地避开战争,我们又要接受和平带给我们的耻辱。
若是德国人已经做好了为希特勒流血牺牲的准备,你就应该明白,谴责希特勒是没用的。那是因为希特勒给予了德国人一种信仰,这种信仰会让德国人为之激情澎湃,不吝献身。因为在德国人眼中,希特勒就是伟大的神。你还不理解吗?某项运动能量的大小要看这项运动能够孕育出什么样的人。
你还不理解吗?这种自我牺牲、甘于冒险、为信仰而死的品质,正是人类之所以伟大的根基所在。你若要求证,就可以飞行员为例,他牺牲了自己却保全了他所运送的邮件;还可以医生为例,他在抗击流行病的过程中英勇献身;还可以军官为例,他亲率驼队,冲锋在前,深入物资急缺而又充满孤寂的沙漠。每一年,都会有人死去。他们的牺牲看上去可能毫无意义,但是,你真的以为他们的牺牲无济于事吗?首先,他们把美好的形象移植到了人类纯洁的躯体上;其次,他们把自己的英雄传说播撒在摇篮中熟睡的婴儿心中。万物之生,皆有其理。修道院即便高筑围墙,神明之光还是会流泻出来。
你还不理解吗?沿途某处,我们也曾经误入歧途:人群聚集之地比以往更显繁华,我们的财富日增,闲暇更盛,但是我们却失去了精髓,而且无从描绘。我们觉得自己似非人类,因为我们在某个地方,丢掉了人类特有的品性。
我们希望自己面前铺开的那片广阔区域是什么样的?我们正在寻求自我解放,竭力摆脱囚禁我们的监狱牢房。我们曾经以为,若要长大成人,只需穿衣吃饭,迎合所需,便已足够。于是,我们就渐渐地变成了库特林。笔下那种微不足道的小市民、乡村政客和内心苍白的技术工。你可能会说:“我们接受过教育,接受过启迪;我们比前人更富有,因为我们有征服一切的力量。”但是,如果有人认为,了解一套公式或是记住所学的知识就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文化,那么,他对文化就一无所知。即便是最平庸无华的技术学校学生,对于自然和法律的了解,可能会比笛卡儿、帕斯卡和牛顿更多一些;但即便如此,他却不可能实现笛卡儿、帕斯卡和牛顿的任何一个思维过程。对于受过教育的人而言,思维才是最重要的。帕斯卡首先提供了一种方法,而牛顿则提供了工具——映射了整个宇宙。落在草地上的熟透的苹果、七月夜空中闪烁的星星,都在用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语言向他们诉说。科学之于他们,就是生活。
现在,我们惊奇地发现,有一些无法解释的神奇情况会给我们施加养料。只有当我们为了自身目标之外的普世目标而和别人凝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能呼吸;我们在沙漠中把自己仅有的给养与他人分享之后,我们这些平素丰衣足食的子民,才能体会到那种无以言表的宽慰;我们中间有些人曾经在撒哈拉沙漠经历过飞机的失灵,体验过其间的巨大惊喜,因此,其他所谓的喜悦真可谓无足轻重。P3-5
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曾是世界上最早的邮政航线的飞行员,也是二战时期的战斗机飞行员,他还是若干部畅销书籍的作者。这位作家、行动主义者、伦理学家和生活在反英雄时代里的英雄,在他的作品中,都有留给我们的启示——在超越了个人维度的概念之中,有一些纽带,把我们彼此联系在一起,这些纽带,才是最重要的。这个理念,以及这个理念的衍生,贯穿在圣埃克絮佩里的作品之中。这些理念远比说教来得更直接。当然,那些从一开始就仰慕他的人,都会去阅读他在战争时期的言论、去体验他的心灵挣扎、去追随他的信仰,而且还会去查探他在法国上空执行最后一次侦察任务时失踪的未解之谜。
《战时札记》这部包罗万象的文集收录了书信、短笺、演讲词和序言,虽不是另一部《小王子》,却仍旧承载着圣埃克絮佩里一直想要告诉全人类的话。这本书是在他逝世之后才得以收集和汇编的,并不是完美无瑕的成品,也不可能是。他完成了的书(他说,他重写了差不多30次)就是织毯,在颜色和设计上都清晰地显示出他独特的风格。但是,在这部文集之中,我们却看到它们的背面布满了绳结和缠线,以及交织在一起的线头。在这里,你才能意识到,他对自己的书付出了怎样的心血;他满腔热情地追求完美,也付出了不亚于艺术创作的实际行动;他的一生都保持着一种高尚情操和献身精神,直至死亡。织毯的背面,图案虽然断断续续,但全图仍旧清晰可辨。
我们在此书中为您呈现的,是一位投身战争、被迫蛰伏、重返战斗、英勇牺牲的军事飞行员所谱写的篇章。
在这些书信作品中,有一部分曾公开发表于旧时的期刊或报纸上;还有很多是未经公开发表过的:大多数都是信件,也有手稿、被抛弃的简短笔记,以及电台播音和美国一些出版社的公告。
我们按照时间顺序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排序,并增加了简短的补充说明。资料的起始时间实际上比二战的正式宣战时间要稍早一些。因为,我们想重现圣埃克絮佩里在1939年夏季的行踪、思想和社交活动。
我们要向慷慨地贡献了圣埃克絮佩里从未公开发表或出版过的作品的人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书中凡是以“给×的信”的方式出现的书信,都是由不愿透露自己姓名的人提供的。
本书中的材料均由尼科尔和露易丝·埃夫拉尔收集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