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二月的天,窗,已有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屋,安静,窗幔上头的一个角落里,却有一个瓢虫沉默安静地待在那里。
很久都是那一个位置,只有偶尔才动一动,真怀疑它是不是生命将息,或者大病初愈?!
后来忙于赶一个稿子,把这件事忘掉了,屋里依旧安然恬静,只有我噼噼啪啪的打字声。忙完了,才知屋里还有一个生命,就是那只瓢虫。
它没了!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走的,也不知它究竟在我的房子里逗留了多长时间,不知它的下一站去了哪里,是一个人漂泊还是继续行走于险恶的江湖?它为什么来到了我的屋里?
推开窗,冷风悭吝!
不觉地又想起那只瓢虫……
忽然有一段日子,我也做了那只瓢虫。客居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因为临走的时候还是早春,北方还凉得很,而我就只随意穿一件薄风衣,斜跨一个包,就匆匆的上路了,简单的行礼,简单的装束,简单到仓皇失措……
忙,总是马不停蹄地忙!
在异乡停下脚步的我,从上到下地打量我自己,打量着我的周围和人群,无论早上还是晚上,无论是假期还是节日,大家总是在忙,映入眼帘的始终是人头攒动,日复一目年复一年,像是非洲草原的角马又像逆流而上的鱼群,每时每刻就是停不下脚来。
难道我们真的一日不忙就会大难临头么?肯定不会。
没有北漂经历的人,怎么会知道每日早晨北京国贸的地铁里的情形?!上班族的快节奏,一分钟紧似一分钟的奔忙状态,就像一个飞快流动的蚁群,比肩接踵却谁都无暇看谁一眼,只听见唰唰的脚步声。看到他们你会觉得人世间只有这12个字:做事——奔忙——赶路!做事——赶路一奔忙。
城市的火车站、公交站、地铁、飞机场、高铁,大家像穿梭于这些交通网络里的机器,没有哪一人的脚步不是赶场似的,仿佛下一站就是一桶金灿灿的钱币和白花花的银子。
熙熙攘攘的人群啊,大家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歇歇?
在异乡的我,忽然又想起那只瓢虫,今天的我们又来到这里了,也许明天的我不知又奔往哪一处……
睡不着的时刻我冷静地看着我自己,看着这个城市,看着我的人生、我的家园、我的蜗居、我的衣食住行、我眼里大街上的过往行人。穷人和富人,老板和职工,普通人和手艺人,农民工和小商贩,讨饭的和卖艺的,目的不同,奔走的状态却是一样的,全是比肩接踵!
在一个黄昏的雨落得极其忧愁的日子,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一位旧友打到我们家的。他将一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我,是一位朋友因突发心脏病而刚刚离去,死前他还在朋友的酒桌上笑语喧哗,然而突然间他栽在桌旁就这样死了,死前他不过才四十五岁!
那夜我失眠了,我在想四个月前的一个雪后的下午,我和我先生去超市刚刚回来,偶然间却遇到那位朋友。他有些不好意思并且有些调侃似地向我们说他穿着他儿子的羽绒服就出来了。我们互相打完招呼,然后他微笑着在雪地上从我们身边滑过去。
我突然惊醒,我惊醒后抱膝而坐,在微明的曙色中我倾听着窗外隆隆起步的大货车发动的声音,总在想着朋友打给我的那个电话。一股股不是使人发冷而是发『术的寒气叫我对日常生活深感害怕,死去的那位朋友一定不会知道事隔四个月后的某一天就是他大限的日子?
他一定不会知道他仅存的四个月的生活屈指可数!
他一定不会知道死亡的那一天正分分秒秒地逶迤地向他走来!
那么我们呢?什么在向我们走来?
当天的傍晚,没有电,屋里一片漆黑,家里只有我一个人蜷缩在偌大房子里的床上一角,颓废的心情整个包围了我。
我不愿意去找蜡烛,我懒得下地,懒的烧饭,我此时此刻不想做任何事。可是突然间,钥匙在锁孔里转动的声音传来,我赤脚跳下地,出差的他回来了。他从外地带回了新鲜的基围虾和各种袋装的特产,他不声不响、简单地招呼后,没用任何语言就变魔术似地找到了蜡烛,烛光点亮了黑色的屋子。我只像个孩子一样地跟在他的身后,他用酒精炉燃起了火锅,看着烛光中忙活的他,我的周身瞬间变得分外温暖。
那是一顿并不怎么样的火锅,但那顿晚餐却让我终生难忘。在那金黄色的烛火边,在那没有过多的语言一杯一盏的家的温馨里,在那举手投足的磨合与默契中,却给了我一记人生中阶段性的苏醒:我们再也不要那样的瞎忙活了!
P2-4
当我知道海南出版社首肯了我这部随笔集的时候,我的心实在是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
此时北京已经进入冬季,前几日皑皑的白雪是北京多年来极少见的。天很冷,可是在我眼里却是那样的美好!我的屋里温暖如春,紫罗兰与吊兰披披洒洒地开放着,音乐的声音开到很低,播放的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寂静的大街》。屋里就我一个人,我如同一个孩子一样的泪花闪闪……
听着这样美好的音乐,明白活着的意义。一座房子容得下一家人,老老幼幼,围坐在一起吃饭,欢声笑语,温暖如春。就是为了这个,就是为了这个而努力地活着,好好地活着。
而给自己的书写后记是个什么滋味?
而给自己走过的路段写总结又是一个什么滋味?
我的手在键盘上停滞,心百味陈杂……
这么多年来,我伏案在各种不同的地方,有时是简陋的书桌前,有时稿纸铺就在膝盖头上,有时是写在采访的路上和工作车上。不是我自己怎么肯于学习和读书,实在是因为在这小小的方寸之地可以化解我人生的一切无奈寂寥和解不开的一切。这其中我明白文字对我的营养。
曾经有过那么一段北漂的日子,我住在七平方米的出租屋,五户人家用一个卫生间,大家共用着一个厨房,那段日子,尴尬难当,苦不堪言,内分泌失调……
每日早晨当我正常地要进行早晨该做的一切时,卫生间之外就排着十几位等着要来卫生间解决内急的人。大爷的不断咳嗽声,女孩儿的哭闹,我本来要该解决的事,烟消云散了,只好走出卫生间让排队的人减轻点压力。记得那时候的我——一个正常而健康的人竟然十几天不便,饭吃不下,觉睡不好,体重急剧下降……
于是明白人们北漂的日子和许多打工的日子均是很难熬的日子,我在上面刷啦啦地写满了自己深切的体会和几百万字的原创稿。对过往的感慨,我一股脑地倾诉,我如同一个行吟歌手,斜挎着一把旧吉他自己唱给自己听,自己写给自己看。又像一个日日躬耕的极富耐心的农妇,每天都做一点,每天的写字就成了一种习惯。每天暗暗给自己一个心灵的仪式,我可以不出书,我可以没有人知道,我可以永远这样默默无闻,我可以就这样平平静静地过我自己简单的日子,但我在角落里依然开放。没有这一小片田,我活得就不自在,看着自己日日侍弄的它渐渐地生机盎然,我几乎是沉醉般地喜不自禁……
天上一朵一朵的白云流过,地上的我荷锄宁静地看着天边,眯起眼,体味着阳光和泥土的味道是何等的惬意。我深深地明白手边的文字对我是何等的重要,是它陪我卸载忧愁苦闷,是它给我释放和启迪,鼓励我从容地对待每一个莅临在我窗口的无奈日子和麻烦日子。 面对大干世界,我惶恐而力不从心,我所言所想所感所发无非便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和普通妈妈及普通的妻子所尽力完成的角色。它如一个温柔无词的调子,始终那样执着地缠绕着我的心,跟随着我的梦境。
想来想去,我的生命过程便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过程。
我的生命原来就是为了完成这个平凡而普通的过程而迁徙奔走劳作,我觉得它绚烂如霞美若骄阳……
我的心底翻腾不出任何辞藻来诠释这份琐碎和平凡的美丽……
对此面对着滔滔的流年我将她记录下来,写在我的一篇篇随笔里,结集成书。
在这篇后记里我要认认真真地感谢才永发老师和傅兴文老师,更要感谢海南出版社的张宏伟编辑。
是张宏伟编辑对这部书投以最关注的目光和最会意的眼神,它才得以和广大读者见面。
请允许我不惜哕唆和赘言,为理解我的编辑而深深地致谢!为因这部书而操心劳神的海南出版社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而深深地致谢!
当然更离不开我的家人对我的一直支持,我谢谢他们,没有他们我一事无成。
还要补充的一句话就是:一个女人、一个匆匆忙忙的为生计奔波的人,一个微如蝼蚁的生命、一个视写作如自己灵魂的作者,她的作品哪怕只有一个读者,真真切切地打动和唤醒了另一个人的心灵,那么这便是我此生最开心的微笑……
我当然要义无反顾地写下去了!是为后记。
于2015年12月18日家中
《别让你的世界太拥挤》是一部为当代人心灵解压的原创美文集,教你知福、惜福、为自己造福,从容应对生活艰辛、日子琐碎、世事无常、人情疏离、社会浮躁的重重重压,重新收获来自心灵的力量和资本。
上官阿雅从工作的角度、从情感的角度、从家庭的角度、从亲情的角度、从友情的角度、从日常俗务、从人情世故等一个个细腻的窗口,向我们诉说一个个平常而又非同寻常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你幡然觉悟,你洞开壅塞的心……
别让你的世界太拥挤,试着放下疲惫,卸下包袱,洗去心灵上的灰尘。你不需要那么匆忙,那么煎熬,做淡定而从容的自己,细心感受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
飞不出天空的囚笼,不妨碍天鹅的优雅。躲不过生活的枷锁,去炼就内心的从容。
《别让你的世界太拥挤》不是拼凑小故事,说教大道理的心灵鸡汤,而是源于真实的经历见闻,任何人都可能有相似的遭遇,因此很容易引人共鸣。
作者上官阿雅文笔非常优美,真切动人,毫不矫情,接合地气,疗愈人心。只用一本书的时间,改变你的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