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大学的时候,报到那天,田冶提着行李,在师兄的带领下注册、缴费、入住宿舍。师兄的积极让田冶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从床上用品到生活用品他们都打了一个包,然后卖给师弟师妹。没几天,田冶就打探出这是一门生意,师兄们从市场进了一批货,然后以零售价跟师弟师妹结算,等于是为师弟师妹提供服务。
第二年,到田冶去接新生的时候,他不是在一般的市场上找,而是事先对比好一些批发商,经过竞价的方式,以最低的价格买入,然后以低于零售的价格卖给新生。他的这种创新得到几乎所有学院的支持,从此以后,这种模式被学校采用。这在今天看起来其实很简单,不过就是团购获得优惠价。但是在当年,不能不说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高手在民间这句话,大概就是跟田冶同时代的人对他的事情有所耳闻后脱口而出的。
田冶自幼习字,练得一手好字。中学的时候参加过全国书法大赛,得过特等奖。上了大学,他发现不但同学的书法让人不好意思,甚至教授在课堂上的手书一样令人难以接受。大二的时候,他说服学校图书馆馆长,在图书馆开设了一个书法夜校班。每周上两次课,一次针对老师,一次针对学生,老师的课免费,学生的课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补贴。大学几年,他这个书法班一直得到大家的拥护,学生越来越多,后来,每周必须开出四个晚上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还有一个创新同样让田冶可以载入校史。每年全省的大学生联合会都要举行一些文艺活动,年终以晚会的形式展现。问题在于,这些文艺节目因为没有事先进行很好的筹划和准备,所以排演出来的效果参差不齐,有的让人耳目一新,有的却让人昏昏欲睡。田冶的做法是引入竞赛模式,每年秋季开学,各个大学自己进行节目筹备,整个11月份各个赛区进行比赛,挑选出优秀节目和电视台联合,年底的时候举行全省的大学生艺术节,所有优秀节目进行决赛大汇演。如今依然在流行并且愈演愈烈的大学生艺术节,就是田冶在学校的时候打下的模子。
大学生毕业之后,书籍一般都被当废品扔掉,有些比较兴奋的同学还在草地上升起篝火,把那些书烧掉,作为自己大学青春记忆的最后一把火。田冶发现有些书对师弟师妹还是很有用的,只不过大家不好意思进行交易,大多都是馈赠或者直接扔掉,学弟学妹捡起来也是羞羞答答的,仿佛做了小偷一般。田冶做了一个规划,在学校申请一个地点,每年的毕业季节让准备离开学校的毕业生在那里摆摊,把自己不再打算要的东西一一罗列,明码标价,当然,这些价格跟买的时候不可同日而语。这一点,深受师弟师妹的欢迎。如今,母校周末的跳蚤市场,就是这么演变出来的。
世间的事情很多都不是能够让人心满意足的。学完机械制造和商学院的课程之后,田冶本来打算进入机械厂,可是因为他在学校时候的业绩太突出,被商贸局看中,于是,阴差阳错地就进入了贸易系统,成为这个国家贸易体系里的一颗螺丝钉。
P20-21
并非结束
一个周末,田冶、蒋光、成德、谢天在悦人轩的露台上。
四个人坐在露台上,一边喝啤酒,一边悠闲地抽烟,四根烟杆对着天空散发着阵阵烟雾。
田冶说,这段时间大家一心都扑在事业上,都给累坏了,现在天越联合已经走上正轨,各种投资项目也都稳步发展。而且,下一步的北部湾城市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正在等待我们的浴血奋战。既然没多久咱们就要披挂上阵,不如趁这个时间大家放松一下,出去晒晒太阳吧!商量一下,去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塞班岛还是马尔代夫,或者泰国、韩国什么的,大家都提提意见。
谢天说,要不,咱们就到寨子里走走吧?这个季节去寨子,也是好时光,不冷不热,舒舒服服!
成德说,是你想带老婆回娘家的吧?用不着这么大的阵容,让这么多兄弟为你扛行李啊?
谢天说,真心话,没有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这个时候去那里,确实非同一般的美妙。
蒋光和解说,谢天有他的道理,也不是无理取闹,先不要争,慢慢讨论、慢慢讨论!
谢天说,好你个蒋光头,怎么说都是你对,我们两个在你面前都成了傻瓜蛋了,都是在你撮合下PK的,结果没分胜负你又说,这不是比赛,你到底什么意思,怎么什么时候你都是好人呢?清军入关,你成了元老;末代皇帝退位,你又成了民国的创始人;国军走人,你还是政协委员……你真是永远屹立不倒的啊!
谢天的调皮话把大家都搞笑了。
太阳慢慢地以大家都不注意的速度迁移,渐渐地分出不同的轮廓,阳光洒在每个人身上,犹如强烈的聚光灯,把每个细节都强化到位,让人觉得舒坦而实在。
也许,只有这阳光,才是世界上唯一公平的存在。
此外,如果还有,那就是时间了。
可是,对于浩瀚宇宙而言,人类对时间的观念,简直不值一提。
四个人在阳光烂漫的午后,在悦人轩的露台上,以友谊和事业下酒,挥洒出不一样的绚烂。
不远处的市区,车水马龙,一切仍旧是那么拥堵,一切仍旧是那么喧嚣,一切仍旧是熙熙攘攘、你来我往的名利场。
我们衷心祝愿这个崭新的时代。
希望这个时代能够给我们一个崭新的世界。
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冲突、没有黑暗的新世界!
发现新的自己
关于人自身的问题,这是几乎难倒古往今来所有聪明人的问题: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有时候我们可能热情满满地自以为,人类已经揭开宇宙所有的秘密,当然同时也解开所有关于人类自身的所有秘密。从此以后,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什么新鲜事值得探讨的。
跟这个自信相得益彰的是,100多年前,化学家就认为他们已经完美解决有关化学的所有问题,从此以后化学这门科学可以躺到最初的摇篮里,美美地睡觉,看着其他学科的热闹和无助。
这当然只是一种热闹,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几乎所有学科都在不断验证过往的看法和发现新的空间,化学、自然也不例外。即便这样,在科技昌明到如此程度的今天,关于人自身的这几个小问题,居然依旧不断考倒这个世界最聪明的大脑。
有人预言,除非我们透析所有生命现象的本质,不然,这几个小问题仍旧会是问题,而且是最大的问题。
这个话意味着这几个问题无解,因为所有生命的所有现象,一直都是处于研究的阶段。谁都不敢断言,什么时候才会是一个句号。
我们不但很难弄清楚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简直自己是谁都没法弄一个明白。
这并不值得悲哀,更不必视为一种耻辱,没有必要为这个不好意思。毕竟,对自己的认识跟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一样,都是一步一步地接近真理,这个微积分的过程究竟会延续到什么时候,谁也说不清,因为我们一直在路上。知道自己在路上而且不断靠近,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荣格认为人都是有原型的,所以他的很多著作里都对这些原型进行探讨和归纳。如荣格这样伟大的人,估计未必能够认识清楚自己的原型到底是什么。这好比再厉害的医生,也很难给自己下方子一样,何况是心理学层面的呢?所以,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原谅荣格的无能为力。这方面,过去的人倒是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注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因为,我们常常都是跟自己走得太近,所以很难认清自己。如果你在大街上散步,迎面走来一个跟你一模一样的人,你肯定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绞尽脑汁未必就能想得出这个人到底是谁。我们谁都无法当面认清自己,这是目前为止谁都无法否认的不安。
我们不知道究竟在什么时候会认不出自己来,因为我们似乎从来就没有认真地认识自己。
幽默作家在说明遗传和环境的区别时,一般都会引用这么一个典故:如果你的孩子长得像你,这就是遗传;如果你的孩子长得像邻居,那就是环境。
撇开通俗笑话里你老婆和邻居比较暧昧的可能之外,这个说法非常有道理,邻居其实就是环境,说得大一点就是整个社会环境。
对人要有礼貌,捡到钱要交给警察叔叔,看到老人过马路要去扶一把……这些可能是我们接受过的教育。不过,千万不要拿你的那一套安排在现在人的身上。现在的孩子接受的可能是另外一种教育,比如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看到老人摔倒了千万不要去扶,捡到银子要不动声色地收好、千万不要声张……
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都在塑造我们在这个社会中应该成为的角色。不管我们是否喜欢,我们从一出生,就已经在这种社会的熏陶体系里,严格按照社会化的需求,不断把我们进行格式化。一直格式化到适合在这个社会生活,为着票子、车子、房子……不断努力,不断把自己陷入更深层次的符合社会价值观的窠臼里。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能够例外,可能你认为的例外其实就是格式化的要求方式而已。只好比你以为自己经过严格的训练可以成为飞行员,于是你就认为这种严格训练本身就是例外,因为这个世界飞行员毕竟是少数。可是,不要忘了,成为飞行员本身就是社会对你进行格式化的一个理想过程,除此之外,你别无他途。
例外反证了规律的存在和可怕之处。
任何一颗种子可能都会成为参天大树,除非原本就是草籽。
哪怕就是一粒草籽,同样也可以生长成一丛漂亮的草,甚至可以离离原上草一般的长遍天涯,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关键在于要有一个生长的环境,而不是没事就让人家揠苗助长,非要把小草拉成大树、把猪养成狮子、把鸡养成鸭——因为鸭肉上涨了,那就是一种悲哀了。
小时候被父母管教得异常严格的孩子成绩非常优异,小时候从来都不曾接触过玩具,只好在心里一直都惦记着。后来他成了某个学科的重要带头人,父母觉得自己面上有光,非常骄傲,认为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合适的。心理医生帮助这个已经长大的孩子探讨人生的目标,这个已经成为家人骄傲的孩子非常害羞地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踏踏实实地过上一把玩具的瘾!
如何发现自己,认清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潜力,撇开任何所谓的外在的压力——或者直接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自己打回原型,看清自己灵魂的最深处,然后从原点出发,追逐自己最有意义的生命弧线。
这是理想主义者的心态,芸芸众生,更多的都是得过且过并且把这个得过且过神圣化的集体无意识里的一颗小鲜肉,只能等着有一天鲜肉成为咸肉、成为腊肉、成为腐肉,由此了却残生。这大概是绝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因为梦想太过遥远,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做梦! 不记得是哪位大人物说过这样的话:梦想还是要有的,要是实现了呢?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拒绝自己内心的召唤,轻易错过每一个梦想,或者在追逐的路上迷失自己。最基本的就是,先停住脚步,等一会儿灵魂赶上来,然后扪心自问:我到底是谁?
即便路上千军万马呼啸而过,仿佛是在奔向一个伟大的前程和绚烂的目的地。如果你敢于停住脚步,让自己缓一缓,问自己这么一个轻松的问题。
我觉得,你就是人生的赢家!
能够提出问题就已经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这个世界不缺乏答案,缺乏的是美妙的问题。换句话说,缺乏的是能够提出问题的头脑。
很多人都在苹果树下呆过,被苹果砸到头的肯定不止牛顿一个人,那些收获季节的庄园主估计头上都被苹果砸出大坑来还在偷笑呢!但是,能够因此而发现万有引力的,只有牛顿一个!这就是提问的奥妙,这就是提问的生命力所在。
不要担心,勇敢地提出自己内心的疑问,然后更加勇敢地去追寻答案,你一定会得出不同于他人的结果,因为你的追寻,就跟别人不一样,除了通往成功之路以外,你没有别的归途。要知道,成功之路从来都是不堵车的,堵车的都是那些看起来似乎像成功的路——那些从来都不是路,只不过就是前人的脚印罢了!
这也是我创作《资本汇》的最初想法,而且,我以为这个想法会让我一直追逐这种感觉,那就是——我们如何才能发现自己其实潜力无穷。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与众不同,于是,只能过着跟人家没什么两样的生活。
大概,那种日子不能叫生活,只能叫活着而已。千年前的哲人曾经劝告我们:没有经过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
千年之后,我们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还不赶紧琢磨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的话,那么,也是不值得一过的日子罢了。
《资本汇》不完全是一本关于资本市场的书,我更觉得这是一本让我发掘自己内心深处宝藏的书,至少我觉得每个人都是一座座丰富的矿藏!我想,我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
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么去承认和肯定自己,召回自己的原型,认清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打算追逐什么样的梦想,遵从内心最深处最原始的呼唤,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自我更新,不停学习和进步,不断面对挫折和失败,不断赢得每一天灿烂的朝阳!
这样的话,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一个自由而生动的生命!
甘越帆
2015年7月16日于越人轩书斋
《资本汇》这本书讲了一个民间资本的故事,由好几个小故事构成。作者甘越帆将资本运作、金融市场以及营销手段等寓于小说之中,不同小故事的逻辑整合,形成了一个资本的故事,读起来回肠荡气、意犹未尽。更难能可贵的是,读者可以从中轻松获得宝贵的经济知识。作者所说的一切,就是资本市场,而作者没有说出来却已经点明的故事,就是全部的世界。一本书能够把一个故事说好,阐明自己的观点,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快感并有所获,绝对称得上成功。
《资本汇》,前所未有的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财经小说”,拒绝生涩、拒绝死板,我们只要有趣。
本书把“资本”“流通”等常见的经济概念以曲折的故事形式娓娓道来,让人在回味故事的妙处时,又有醍醐灌顶的顿悟。
翻开本书,资深投资人、营销大师甘越帆寓金融投资、资本运作于小说故事中,手把手教你看透金融市场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