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强学术文集(2 1908-2012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一书的增订本。增补文字为:在“中国儿童文学‘古已有之’?”一节里,增补与加拿大学者佩里·诺德曼等学者的儿童文学“古已有之”的观点进行商榷的文字;在“两个‘现代’:理论与创作的错位”一节,增补对冰心的《寄小读者》的评论文字;在原书六章的基础上,新增补第七章“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分化’与走向”(其中第四节“‘解放儿童的文学’:新世纪的儿童文学观”,为原书的结语)。另外,书名加入了“1908—2012”这一时限,以示此次修订将论述延长至中国儿童文学新世纪以来的十余年演化历程。
《朱自强学术文集》收入儿童文学学者朱自强近三十年来发表、出版的主要学术成果,涉及儿童文学理论、儿童文学批评、中国儿童文学史论、日本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儿童教育等学术领域。文集共编为十卷,是儿童文学界最具规模、最具跨学科性的一套文集,有着重要的儿童文学学科建设意义,对于改变儿童文学学术研究的“小儿科”形象,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书为第2册《1908-2012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
绪论 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
一、理解现代化
1.现代化起源于西方
2.现代化是人类的普遍文明
二、西方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
1.现代化与儿童的发现
2.西方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
三、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
1.中国儿童文学与“外源型”现代化
2.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教育
3.中国儿童文学在社会现代化中的作为
4.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化坐标
第一章 中国儿童文学史前论
一、中国儿童文学“古已有之”?
二、古代传统文学中的儿童形象
三、古代的儿童读物
四、传统的现代转化
第二章 晚清:中国儿童文学的受动性发蒙
一、晚清翻译中的儿童文学潜流
二、儿童文学前意识的萌生
三、《童话》丛书:中国最早的儿童文学读物
四、“童话”词源考:中国儿童文学受动性旁证
第三章 “五四”:建设主体性的“现代”
一、儿童文学:“五四”新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儿童本位”:“五四”儿童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原点
三、白话文:儿童文学的本体创造
四、《稻草人》:创作的现代性起点
五、两个“现代”:理论与创作的错位
第四章 周作人:中国儿童文学的“普罗米修斯”
一、“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周氏兄弟的儿童观比较
二、“本能的缪斯”:周作人的儿童心性
三、周作人与西方的“现代”
四、主体的现代性
第五章 新中国八年:教育工具主义的时代
一、短暂的“黄金时代”
二、两只公鸡与三只猫:儿童观的倾斜
三、样本检验:张天翼幻想儿童文学论
第六章 新时期:向文学性与儿童性回归
一、社会现代化的驱动力
二、“儿童文学是文学”:向文学性回归
三、“儿童的文学”:向儿童性回归
四、跨世纪的现代性追求
第七章 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分化”与走向
一、中国儿童文学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分化期”
二、应用的时代:儿童文学的产业化问题
三、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困境和出路
四、“解放儿童的文学”:新世纪的儿童文学观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