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定义
第二节 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流行史
一、羊痒病
二、Gajdusek与库鲁病及“慢病毒”
三、Prusiner和朊病毒的发现
四、朊病毒的体外制造
五、朊病毒发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六、朊病毒发现的启示
第三节 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危害
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病原学
第一节 分类和命名
一、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二、人体发生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第二节 基因结构和化学组成
一、朊蛋白基因的结构和表达
二、朊蛋白的结构与生物合成
三、朊蛋白的一级结构
四、朊病毒高级结构
五、朊蛋白结构域(121~231)的三维结构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
朊蛋白的理化特性
第四节 毒株分类
一、种间屏障和新毒株的产生
二、使用实验动物用于朊病毒毒株的研究
三、朊蛋白多态性和朊病毒毒株
四、不同朊病毒毒株间的相同特征
第五节 朊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一、参与维持神经系统中的功能
二、通过抗氧化途径保护神经系统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三、PrPc在免疫系统中的功能
四、参与淋巴细胞信号转导
五、参与核酸代谢
六、调节内钙的功能
七、与昼夜节律和学习、记忆相关的功能
第六节 朊蛋白在细胞内的转运和生物学功能
一、PrPc的细胞定位
二、朊病毒的复制机制
三、朊病毒的转运机制
第七节 朊蛋白基因的突变
第三章 流行病学
第四章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发病机制
第五章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第六章 诊断
第七章 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第八章 预防与控制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