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妈妈请这样爱我(第2版)
分类
作者 林巨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林巨编著的《妈妈请这样爱我(第2版)》是一本关于生命教育,同时也是关注孩子和父母内心成长的书。32个真实的故事,引出孩子各个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教育者的态度。

作者坚持在教育中提倡“无分别的爱”,认为孩子所有的思想、行为、情绪、欲望……都是自然、健康、合理的,都是在满足生命的内在需要、人性的本能渴求,需要父母无条件的尊重、理解、信任,而不应妄加评判和干预。家庭教育的真正核心不在方法,而在心。心到了,方法自然就到了,这样的爱,才不会成为“伤害”。

内容推荐

非常好的一本书,真正的爱来自于内心,与孩子的心在一起,与自己的心在一起,才可以让爱的能量真正地流动起来。

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有时孩子却未必接受父母的这份爱,导致孩子与父母产生隔阂。这本书通过案例帮助父母怎样更好地爱孩子,健全孩子的人格心灵,很值得阅读。

这本林巨编著的《妈妈请这样爱我(第2版)》我已经读了好几遍,这是一本能让父母了解孩子、了解自己的好书。从孩子的需要出发,给孩子更多的宽容、自由和选择的权利,给孩子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和接纳,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难得的一本好书,内容很简单却很实用,都是常见的幼儿问题,我在幼儿园工作时也经常遇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很好,虽然有些方法看起来很不起眼,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目录

序 生命的教育与成长

1 摔倒的故事——无分别的爱

2 吃手的故事——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3 生病的故事——真实的价值

4 糖果的故事——接纳生命的天性

5 起床的故事——从自己的心出发

6 把尿的故事——关注内在的自我

7 被打的故事——倾听来自心的声音

8 怪癖的故事——爱不需要理由

9 幽默的故事——做一个好玩的教育者

10 狗屁的故事——语言和力量

11 抠手的故事——输赢的学问

12 “撒谎”的故事——没有压力的世界

13 学习的故事——爱上学习的艺术

14 早产的故事——重建生命的信念

15 “完美”的故事——规则与教育

16 伤痕的故事——人生成功的标准

17 “凶恶”的故事——无条件的信任

18 发火的故事——打开心灵的大门

19 玩具的故事——放下紧张与情绪

20 害怕的故事——给予孩子成就感

21 努力的故事——让孩子自由生长

22 哭泣的故事——做真实的自己

23 索爱的故事——理解孩子的“非行”

24 “胆小”的故事——向着太阳生长

25 iPad的故事——放开“心的限制”

26 静心的故事——掌控自己的身心

27 醉酒的故事——学会好好爱自己

28 “太好”的故事——重塑父母之爱

29 提起的故事——诚实面对自己

30 陪伴的故事——印心的智慧

31 老师的故事——灵魂的工程师

32 班级的故事——精神的家园

后记 生命的意义

试读章节

那天周六刘老师值班,一位妈妈带着3岁的孩子来咨询,奶奶在旁边陪着。

刘老师带妈妈参观教室,孩子对幼儿园很好奇,东跑跑西蹦蹦,摸摸这碰碰那,奶奶在一边不停提醒“不能这”“不能那” “别这”“别那”的。

忽然,孩子摔倒了,“哇”地大哭起来,奶奶急忙把孩子抱起来,一边埋怨一边哄。忙乎了一会儿,孩子哭声不见消停,奶奶就打起了身边的地板和凳子:“宝贝别哭,都怪这地板,还有这破凳子,奶奶给你出气……”

可孩子还是“哇哇”哭着,甚至变本加厉地躺倒在地上,看样子一时半刻是停不了了,奶奶在一旁唠叨,束手无策。

刘老师走过去,蹲在孩子身边,问孩子:“宝贝,摔疼了吧?我可以把你扶起来吗?”

孩子满脸都是泪水,点了点头。

刘老师把孩子抱了起来:“宝贝,摔疼了吧,来,老师揉揉。”

刘老师轻轻地揉起了孩子的膝盖,孩子渐渐安静下来。

“好点了吗?”

孩子点点头。

刘老师把手从孩子膝盖上拿开,说:“现在,老师要揉揉地板,还要揉揉凳子,它们刚才也很疼啊。”

说完,刘老师轻柔地抚摸地板和凳子,孩子惊奇地看着这一切,完全忘记了哭泣。

“你愿意帮老师一起,揉揉地板和凳子吗?”

“嗯。”孩子回答道,也蹲下学着刘老师的样子抚摸地板和凳子。

“好了,我听见地板和凳子说不疼了。它们还说谢谢你。”

“来,我们俩握握手,老师替它们谢谢你。”

刘老师和孩子握了握手,代替地板和凳子谢谢孩子,看得出来,孩子很开心。

剩下的时间,孩子很安静地在幼儿园玩着。

妈妈感慨万千,走的时候对刘老师说:“原来应该这样跟孩子说话啊,真是想不到。到了这个地方,怎么感觉自己的心就变了,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我坚持在教育中提倡“无分别的爱”。

什么是“无分别的爱”?

正如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的:真正的生命教育、心灵教育、人性教育,必须无分别地爱所有的一切。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地板和凳子,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打它们,也许,不仅仅是“玩”那么简单。

我们要知道,孩子也是不折不扣的弱者,他们也没有多少反抗的能力,比地板和凳子强不了多少。

我们更要知道,在很多时候,在很多场合,我们也是弱者,比孩子强不了多少,也没有多少反抗的能力。

假如,当我们是弱者的时候,我们遭受了不公的待遇,那么,反过来,当我们面对弱者的时候,也许,生命的惯性会让我们也不公地对待他们。

如果这样下去,这样一代一代的下去,人类永恒的幸福,就永远不会到来,反过来,历史只会在轮回中重演相似的悲剧。

怎么办?

就让我们从这一刻开始,从对待地板和凳子的态度开始转变吧。

当生命连地板和凳子都可以怜爱的时候,还有什么,是不可以唤醒和转变的呢?

就这样,渐渐地,让我们从“有分别的爱”转变为“无分别的爱”吧。

唯有我们的转变,才可以在生命至关重要的幼年时期,帮助我们的孩子,在心灵深处种下“无分别的爱”这颗高贵的种子。

这颗种子,会渐渐生根、成长、开花、结果。唯有它,才有能力抹去生命曾经的创伤,抹去所有可能带给下一代的感染和复发。

唯有此,人类永恒的幸福,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生活,才会降临到我们的生命中。P2-4

序言

序 生命的教育与成长

何谓生命教育?

每一个生命,要想获得真正的宁静、幸福和自在,必须处理好三大关系:和环境、和他人以及和自身的关系。

传授生命处理这三大关系的学问的教育,就是生命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传统教育,还是新教育,大家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习惯性地把重心放到如何处理和环境、和他人的关系(又称“对外”的关系)上,却忽略了和自己的相处(又称“对内”的关系)问题。长此以往,我们就会习惯于漠视自己的情绪、情感、意志、欲望、心声、念想……我们就会习惯于压制自己、批判自己乃至谴责自己……我们就会习惯于追逐外界、迎合外界直至丢失自己……以此来解决所谓的与环境、与他人的关系。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在生命三大关系的处理中,我们习惯性地首先考虑的是牺牲和自己的关系;我们已经习惯了把与环境,尤其是与他人的关系(对外的关系),置于远比和自身的关系(对内的关系)更高的位置;他人和外在的观点和看法,远比我们自身的真实感受和需求重要。用这样的方式,我们看似维护了与环境、与他人的关系,但显然严重伤害了我们与自己的关系。

这样下去,我们的心灵注定会伤痕累累。问题是,当我们的心灵伤痕累累,一如惊弓之鸟时(外界稍有风吹草动,即心旌动摇,不安、焦虑、恐惧、纠结成为自身心灵的常态),我们真的有能力解决所谓的与环境、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吗?我们是真的解决了,还是在伪装,在自欺?或者只是为了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受伤的心,又或者,靠外界暂时的平静获取身心暂时的平静?不管怎样,结果只有一个:身心的状态几乎百分百地取决于变化无常的外界状态。这就是身心完全外驰、对外关系成为生命第一关系的自然的唯一结果。这个时候,生命想获得长久的宁静、幸福和自在,绝无可能。同时,比上述事实和结果更为可怕的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在一贯被忽视,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得到过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自己心灵沟通的教育,以致在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根本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自己心灵的伤。其实,我们的内心已经伤痕累累,但我们却总是看不见,总是若无其事,这才是人世间最大的殇。

举个例子,孩子哭的时候,我们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总是:别哭。

我们为什么要说“别哭”?

因为在我们看来,哭是不好的,是懦弱的,是不够坚强的,是无力和无能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是,这些都是外界的观点,都是外界的所谓价值观的评定标准。而从生命的内在需求看,他为什么要哭?有没有道理?应不应该哭?哭好还是不哭好?应该哭多长时间?……当我们脱口而出“别哭”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我们考虑的是生命外在的关系、外在的标准,还是生命内在的关系、内在的需要呢?

再比如,带孩子去打针,总跟孩子说“不疼”,这又是谁的需要?谁的角度?谁的眼光和视野?对于孩子生命的内在来说,他是“疼”,还是“不疼”?他可不可以“疼”?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他“疼”?明明疼却硬要告诉他“不疼”,这又是在干什么?为什么生命真正的内在需要,总要被外面的声音纠正和打压呢?

从这本书开始,请每位父母试着开始全新的思维,全新的教育,全新的生活吧。拿这两件显而易见的事情举例,只是想说清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的回应模式,都是在处理生命对外的关系:与环境和与他人的关系,而不是在真正地教会生命学会处理和自己的关系。

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可怜的生命,它内在的心声,从来没有被尊重、被倾听、被充分满足过。这么些年来,它真实的内心世界,原来一直是在被漠视、被压制、被伤害。

如果你的孩子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他的生命,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看看我们自己,答案就很清楚了。

看看人类文明几千年,人性还是如此,答案就更加清楚了。

家庭教育是一切的根源。因为它事关人格的塑造、人性的苏醒,而这才是文明的真正基石。

我们想想,对内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对外的关系——和环境与他人的关系,到底哪个重要?哪个才应该是核心?哪个才是教育真正要去关注和处理的呢?

这三大关系中,与自身的关系(对内的关系)是重中之重。一个人,唯有真正解决和自己的关系,才能真正解决和环境、和他人的关系(对外的关系),才能达成生命三大关系的完美平衡。

这样的教育,就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核心和基石,是传授生命如何和自己的心沟通,如何处理和自己的心的关系的学问,所以,生命教育又称心灵教育。而无论是生命教育,还是心灵教育,其着眼点都是要了解人性、尊重人性、顺应人性,进而促进人性的净化和回归。所以,生命教育、心灵教育又称人性教育,这三者是一回事。

重点放在处理和自己的关系的教育,即是生命教育。

重点放在了解人性、尊重人性、顺应人性的教育,即是生命教育。

重点放在和自己的心相处、和自己的心沟通的教育,即是生命教育。

从这三个角度入手,也就是说,当我们从孩子内心需要的角度、从人性发展的角度、从心灵健康成长的角度入手,那么,我们会惊奇地发现:

孩子所有的思想、行为、情绪、情感、欲望……都是自然的、健康的、合理的,都是在满足生命内在的需要,都是在满足人性本能的渴求,都是在渴望发展心灵的力量和智慧,我们要无分别地去尊重、理解、信任和接纳,而不要妄加评判、妄分好坏、妄加干预。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这是生命教育自然而然的也是唯一的理念和法则。

孩子所有的思想、行为、情绪、情感、欲望……都是自然的、健康的、合理的,是不是意味着孩子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自然不是。

孩子所有的思想、行为、情绪、情感、欲望……都是自然的、健康的、合理的,只是想告诉大家:

在所谓的“教育”展开之前,我们要问自己,我们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充分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和信任孩子?

我们所谓的“爱”“耐心”和“包容”,是否真的足够,真的是从孩子的角度,真的放下了成人的自以为是?

我们的心,是否真正的和孩子的心在一起?是否真正在帮助解决孩子与他自己的心的关系呢?

根本上,孩子所有的思想、行为、情绪、情感、欲望……都是自然的、健康的、合理的,是要我们做到最高程度地尊重、理解和信任生命,也就是说,不是孩子的行为“没有底线”,而是我们对生命的爱“没有底线”。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爱“没有底线”?唯有我们的心和孩子的心紧密连在一起。当两颗心紧紧相连相守,当生命之间彼此的心门彻底向对方打开的时候,真正的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到来了。

所以,爸爸妈妈们,无分别的爱,不是让你在面对孩子的各种表现时无所作为。恰恰相反,无分别的爱,是帮助你对孩子的一举一动,一个念想,一个情绪,都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你自然有能力,举手投足,语言神态,思想心情,总是能走进孩子的心里面去,总是能有效影响和帮助你的孩子宁静、幸福、自在地成长。

打个比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什么是“无分别的爱”,什么是“道”的层面的教育。

请问:什么样的人,会是你最好的朋友?

真正的答案只有一个:知心朋友。也就是说,一定是彼此的心在一起的朋友,才是最好的朋友。当彼此的心在一起,你的一言一行,自然会有效地影响到你的朋友。但是,你自然也不会“乱”影响你的朋友。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其间蕴藏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只是,需要你的明悟。

教育和人生,孩子和大人,本来就无分别。  道者,通也。

这本书,通过讲述花径美德幼儿园的真实案例,和大家分享“无分别的爱”的生命教育理念,分享生命成长的规律,人性净化的法则以及心灵圆满的智慧,分享教育的“道”,希望能帮助大家达至“无为而无不为”的生命大自由之境。

林巨

后记

有一阵子,我在外面讲课,大概一周。回来后大家都跟我热情地打招呼,但我总感觉有点不对头,老师们的笑容好像没有以前自然。

我经常在外面讲课,有时候时间更长,都没有这样的感觉,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刚坐下来,李园长就过来跟我汇报工作。

原来附近一所公立幼儿园开园,我们这边一下子走了将近10个孩子,转去那边,并且不知道还会走哪些孩子。李园长很紧张,很害怕,认为一定是我们幼儿园的管理和服务出了问题,开始带着老师们查漏堵缺,挑东拣西,对老师们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们肯定有什么问题,必须好好整顿……听到这,我明白老师们为什么会有那样不自然的笑容了。

李园长刚要跟我说这几天的整顿过程和结果,就被我打断了。我说: “好,我知道了,我有点累,要休息一下,今晚7点召开全体员工大会。”

离开会还有两个小时,我去那个公立幼儿园转了转,简单咨询了点情况。会议开始后,我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最近孩子大面积流失的问题,问大家是什么原因。看得出来,大家都很紧张,没有人说话。

我站起来,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个问题,请大家回答。

第一个问题:他们的楼跟我们的楼比呢?

“大好多。”老师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第二个问题:他们的位置跟我们的位置比呢?

“好多了。”老师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第三个问题:他们的教室跟我们的教室比呢?

“大多了。”老师们又是异口同声。

我发现下面的气氛已经轻松多了,不知不觉中老师们放松了下来。

第四个问题:他们的玩具跟我们的玩具比呢?

“多好多。”

“我们大多是自己做的,他们都是买的,一整套一整套的。”

“他们的玩具城堡看起来很气派,我们没有这样的东西。”

老师们七嘴八舌,但整体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看上去他们很“靓丽”,我们很“朴素”。 第五个问题,也是关键的问题:他们的收费跟我们的收费比呢?

“低很多。”这一次,毫无例外又是异口同声地回答。

“低多少呢?”

“他们的收费连我们的一半都没有。”

老师们其实很了解“行情”。

第六个问题,我继续追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是一个“正常人”,是一个传统的“正常人”,你会怎样做?

“转园!”老师们异口同声,之后哄堂大笑。

紧张和焦虑在不知不觉中,早就跑到爪哇国去了。

第七个问题:现在,看起来,在我们幼儿园,“正常人”多吗?

“不多!”

“才10个!”

“还有70多个,70多个‘非正常人’!”

“他们不是‘非正常人’,他们是‘明白人’!”

大家嘻嘻哈哈,叽叽喳喳,显然,自由和放松重新降临了这所幼儿园。

“老师们,转走的家长,我们非常理解他们,因为确实表面看起来,差距太大了。所以,转走是人之常情,我们依然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但是显然,绝大多数的家长朋友是了解我们、认同我们的,他们了解我们以及我们的理念,认同我们以及我们的教育。所以,他们选择留下来,选择信任我们,选择信任生命教育、心灵教育和人性教育。老师们,面对这样的家长,面对如此多信任我们的家长,我们有没有感到骄傲和幸福……现在,为我们拥有如此多信任我们的家长,为我们拥有如此多的骄傲和幸福,给自己热烈的掌声吧。”

全场响起极其热烈的掌声,我看到很多老师的眼睛里面,泪光闪烁。

……

我更要感谢我的妻子把我引上了一条追求生命成长,追求生命教育、心灵教育和人性教育,追求真理、智慧、自由和美德的创业之路。换句话说,她帮我指引出了人生努力的正确方向。而显然,拥有正确的方向才是生命真正的福分。

我何其有幸能够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这条路上没有人可以指导你,一切都要靠你自己。靠你自己探索,靠你自己实验,靠你自己领悟,无法向人求教,无法跟人商量,甚至无法知道对错。因为你做的是太少有人做,甚至是根本没有人做的事情。

无数次的绝望、彷徨和迷茫,无数次的愧疚、自责和不安,无数次的失败、打击和挫折,无数次的内外交困,无数次的茫然无措,无数次的心灰意冷……

我最后要感谢所有的失败、挫折、打击、痛苦……感谢曾经、现在和未来的磨难。

好吧,既然选择了走这条路,选择了做这件事,那就来吧。那就让我来面对所有的挑战,来承担所有的失败和磨难吧。这些年最大的感触之一,就是发现自身的生命成长皆来源于失败的恩赐。这些年失败实在太多了,所以生命才一直没有停止生长。

圣哲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从本书开始,我会完成一套《家庭美德书》(大概20本),涵盖家庭教育、父母成长和儿童故事(绘本)三大层面,希冀家庭中各年龄段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都能在这套书中找到让心灵宁静下来的智慧。

这套《家庭美德书》,目标是涵盖所有家庭成员的心灵需要,为所有家庭成员问的人际相处提供最简易恰当的心灵食药。在这套书中,我会和大家分享花径的成长智慧和教育理念,分享0—100岁生命成长的普遍法则和不易真理,并以此为星火点燃整个国家、民族、人类的生命教育、心灵教育、人性教育的智慧之心灯,以此燎原之心灯,最终唤醒每一个生命,帮助其见证生命本有的、从来没有丢失、永远也不会别离的无上高贵、无上尊崇、无上平实的本心。

这套《家庭美德书》完成后,我会着手创办花径小学、中学乃至大学,这就是更浩大的工程了。

我不知道能不能完成上面这些任务,但是承诺了,就去做吧。写下上面这些文字,也只是想以此形式,立下承诺,提醒自己:答应了,就好好去做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