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米塞斯大传(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德)约尔格·吉多·许尔斯曼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约尔格·吉多·许尔斯曼所著的《米塞斯大传(精)》不是一本普通的生平传记,甚至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思想传记。不仅因为许氏强调了米塞斯的实践取向,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理解米塞斯思想的钥匙,而且也因为,这一实践取向是如此之深地与他的理论研究相互勾连。在此,“知行合一”获得了一种新的深刻含义:行为学意义上的内在一致性。

内容推荐

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1881-1973),20世纪重要的经济学家、思想家,亚当·斯密之后对市场经济理论贡献最大的人。他的思想不合潮流,却是矫正时代前进方向的指南。

约尔格·吉多·许尔斯曼所著的《米塞斯大传(精)》详细描述了米塞斯漫长坎坷的一生,揭示出他的思想发展轨迹,以及与时代的碰撞。同时本书叙述了以米塞斯为中心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发展历程、欧洲和美国的经济思想史,也生动呈现了米塞斯所经历的时代的风云变幻。可以从中窥见那个时代最显耀的人物——门格尔、庞巴维克、维塞尔、熊彼特、罗宾斯、哈耶克、凯恩斯等杰出人物之间的思想交锋和充满戏剧性的人际交往。

伟大的生命成就精彩的传记。本书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是目前最详实,特受好评的米塞斯传记。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青年时代

 第一章 家族之根

 第二章 学校时期

维也纳

维也纳犹太人

学术中学

奥匈帝国

奥地利式的社会主义

职业选择

 第三章 维也纳大学

格林贝格的研讨班

军队服役与父亲之死

菲利波维希的研讨会

一位经济学家的诞生

追随大师

第二部分 奥地利学派

 第四章 世纪末的经济科学

卡尔·门格尔:“经验主义理论”的先驱

德国背景下的门格尔著作

方法论之争

奥地利学派和戈森学派

奥地利学派的突破

欧根·冯·庞巴维克

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

约瑟夫·A.熊彼特

 第五章 早期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的艰难伊始

平行生活

商会

乌云密布

社会政策协会的维也纳会议

在商会的突破

货币理论

 第六章 货币著作

货币的本质

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的整合

维塞尔的货币理论

米塞斯的货币价值理论

货币不是中性的:康蒂永效应

汇率的决定:购买力理论

部分准备金银行和商业周期

第三部分 官员、绅士、学者

 第七章 世界大战

初入战场

家乡前线

重返前线

新生

最后的任务

 第八章 民族、国家与经济

移民、民族杂居和现代帝国主义

功效主义的社会分析

德国社会主义在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的错误

语言社群的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 1919年

新的战场

战后社会主义和无政府幽灵

后政府危机时代

通往健全货币

维也纳的学术圈子

 第十章 哥白尼式转变

论证

思想背景

胜利

未竟的革命事业

 第十一章 关于社会主义的专著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优越性

民主制的功效主义论证

家庭政治经济学

经济计算问题的意义

道德风险:社会主义的另一死敌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软弱和妥协

协作法则

垄断理论

基督教伦理与市场经济之辩

社会主义等于毁灭主义

第四部分 盛年米塞斯

 第十二章 全新的开始

哈耶克与理赔局

反通货膨胀的斗争

研讨会

维塞尔的长久阴影

伦敦经济学院的联系

金汇兑本位制的出现

恶性通货膨胀、通货竞争和货币改革

重新思考货币与信用理论

德国经济学家回归古典自由主义

地平线上的一线曙光

 第十三章 政治哲学体系

干预主义理论的雏形

“反马克思主义”批判

新自由派批判

经济科学的转型

自由主义

 第十四章 巅峰

1926年之行

商业周期研究所

面对金汇兑本位制袭击的奥地利政治

自由贸易、货币稳定和周期政策

新的理论家们

重新思考价值理论

走向新的社会科学认识论

个人的繁荣-萧条

 第十五章 危机

大萧条的原因

伦敦助理

回归外汇管制

《社会主义》第二版

社会政策协会德累斯顿会议

经济理论的完成

维也纳的暮光

第五部分 米塞斯在日内瓦

 第十六章 日内瓦岁月

高级国际关系学院

学院生活

疏远昔日盟友

米塞斯和新自由派

人民阵线

深刻转变

瓦尔特·李普曼大会

针对战后的计划

逃离欧洲

 第十七章 一部经济学著作

思想体系概述

反心理主义

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是理性的

均衡、利润与亏损、企业家精神

消费者主权和利息

重写商业周期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计算之争的最新进展

纯粹现金余额方法

第六部分 米塞斯在美国

 第十八章 流亡纽约

抵达纽约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

黑暗时期和新的计划

在墨西哥的六周

奥地利国家委员会

新朋友

美国公民

 第十九章 一场运动的诞生

自由至上主义的萌芽

纽约大学的长期访问

伦纳德·里德和经济教育基金会

弗雷德里克·尼迈耶

米塞斯与美国自由至上主义之争

计划造就混乱

朝圣山会议

筹备反革命行动

德国的新自由主义政变

纽约人

 第二十章 《人的行为》及其影响

第一反应

米塞斯主义者

演讲和论文

《自由人》杂志

尼迈耶的关系

美国版《货币与信用原理》

幕后推手和巡回学者

纽约的学术圈子

一本米塞斯主义专著

森霍尔茨在格罗夫市城市学院

 第二十一章 资本主义的认识论问题

一言以蔽之

科学及进行有益争执的文化

大众民主社会的英雄

历史研究

反资本主义心境

重新思考基督教信仰

 第二十二章 运动的破裂

保守主义运动和自由至上主义的残存者

巴斯夏小组的解体

对抗新自由主义

 第二十三章 最后的岁月

最后的写作

与无政府主义者的最后交锋

与货币主义者的最后交锋

最后的荣誉

结语

译后记

参考文献

名称索引

主题索引

试读章节

第二章 学校时期

米塞斯家迁居维也纳,是在1883年(也即路德维希的弟弟里夏德出生那年)至1891年之间的某个时候。可能发生在1887年秋天之前,那时六岁的路德维希刚上小学。他们在郊区的一所公寓安下了家,那里紧挨着当时的维也纳城,现在已经成了城市中心。这间位于弗里德里希大街4号的公寓,就是小米塞斯人生旅程的起点,在这里,他开始慢慢了解这个城市,它的历史和它的人民。

维也纳

数百年来,维也纳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政治中心。1848-1849年革命之后,随着弗朗茨.约瑟夫恢复王权专制企图的破产,奥地利的自由主义者于19世纪50年代末掌握了政治权力。他们的统治维持了三十年左右,时间长到足以重塑城市面貌,使之顺应自由主义的理想。他们拆除了分隔郊区和维也纳城的城墙,代之以环城大道(Ringstrasse)——那是一条宽阔的U型林荫大道,将旧城中心三面包围起来,剩下的那面则由多瑙河护卫。环城大道既是建筑上的成就,也富含美学意义。“由于中宫收敛,它的视觉效果超过19世纪任何一处城市改建工程——即使巴黎也不例外。贵族仍然在新的大道周围拥有宫殿,而主要的建筑群却体现着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的政治和文化价值观。过去的高大城墙象征着君主治下的军事力量,现在,就在这些城墙旧址上,歌剧院和皇家剧院(Hofburgtheater)演出不断,以自然史和艺术为主题的壮丽的博物馆展示着人类艺术成就和科学发现,议会大厦成为新生政治力量的主场,新的大学校舍和证券交易所显示着经济发展的成果,一座宏伟的新哥特式市政厅则体现着君主专制世代之后市民自治的重新崛起。

小米塞斯很容易就能到达这些地点,步行不会超过二十分钟。维也纳城非常狭小,不像欧洲其他重要首都。它是所有中央政治机构和行政部门的所在,是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也是整个帝国各大企业的总部驻地。可是,最多溜达半个小时,你就可以横穿这个帝国的整个核心地带。

在维也纳的大街上,常会遇到一些帝国最有名望和最有权势的人物。想要避开某个地位显赫的名人,几乎不太可能。最常见到的是歌剧演员、戏剧演员,还有皇室成员。当一位著名的歌剧演员从旁经过,或者某位大公或女大公(全国超过六十多位)的马车驶过,人们会不约而同地鼓掌致意。而若某位歌剧或戏剧明星去世,则会降半旗致哀。最好的例子——今天看来有些难以置信——就是弗朗茨·约瑟夫皇帝本人,他常常乘着马车从城里的皇家剧院驶向维也纳近郊的美泉宫(Schonbrunn Palace)。任何人都可以靠近他的马车,脱帽向这位白发苍苍的皇帝致意。

在你往返办公室、商店或学校的路上,要想避开朋友、亲戚和同事,同样也是不可能的。维也纳人在咖啡馆里交流心得、讨论问题、辩论时事,但他们彼此熟识的过程往往是在从家里去办公室的路上,或者去歌剧院、博物馆的途中。

维也纳的文化精英并不只在封闭的小圈子里活动。他们以广阔的社交生活而自豪,他们的圈子里既有阁僚又有学者,既有歌剧演员又有科学家,既有股票作手又有艺术史家,既有哲学家又有画家,既有心理学家又有小说家,既有小事务员又有建筑学家,各色人等,无所不包。小城虽小,却是群英荟萃,正是因此,维也纳城成为——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一个文化温室,培育了20世纪文明之中诸多最有价值的成分。那些年里,维也纳成为现象学、医学、精神分析学、锡安运动、新艺术运动(Jugendstil)的发源地。它是现代分析哲学的摇篮之一,而最重要的是,它还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诞生地和根据地——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将要领导并加以改造的,正是这一学派的思想。按照文化历史学家卡尔·肖尔斯克的说法:

在伦敦、巴黎或柏林……各个领域的高等文化知识分子,不管属于学院还是美学领域,新闻或文学,政界或学界,相互之间并不了解。他们的专业圈子彼此隔绝。相反,在维也纳,直到1900年,精英阶层的凝聚力一直很强。沙龙和咖啡馆充满活力,各个领域的知识分子彼此交换看法和观念,此时他们与官商两界的精英分子也有交往,后者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足可引以自傲。

P17-18

序言

1940年夏天,希特勒的军队进驻法国,对瑞士形成了包围之势,此时米塞斯正和妻子玛吉特坐上一辆巴士,车上挤满了准备逃离欧洲的犹太人。为了避开围追堵截,巴士司机绕道穿过法国乡村,不时地停车向当地人打听前方德国人的行踪——遇到情况就从原路退回,寻找其他路线。

不到两个月之后就是米塞斯五十九岁生日。他是侵略者的通缉要犯。两年前,他们彻底搜查了他在维也纳的公寓,没收了他的档案,冻结了他的账户。那时,米塞斯希望他在日内瓦是安全的。然而现在,似乎整个欧洲都没有他的立锥之地了。不仅因为他是一位犹太出身的杰出知识分子,还因为他是众所周知的国家社会主义和各种其他形式社会主义的大敌。有人把他称为“最后的自由主义骑士”。

他曾凭一己之力,带领奥地利摆脱了布尔什维克的威胁,并将国家从最终摧毁了两次大战之间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之中拯救出来,还使整整一代年轻社会主义知识分子改信了市场。现在,他成了一位政治难民,动身前往一片陌生大陆。

他和玛吉特抵达美国之时,几乎身无分文,也没有收入来源。米塞斯过去的一些学生和弟子已经在英国和美国的大学获得了声誉卓著的职位(常常是在米塞斯的帮助下),而他本人却被视为一个不合时代潮流的人。这是政府计划和中央计划不断扩张的时代,他却是私有产权的拥护者,也是经济领域一切政府干预的反对者。也许最糟的是,他是文字推理和实在论的支持者,而他的时代却正进入实证主义和数理模型的全盛时期。没有一所大学愿意聘他。玛吉特甚至开始学做秘书。

此后十年,他们逐渐步入正轨,米塞斯也终于找到了新的盟友。他出版了他最重要的著作——《人的行为》。此书为他赢得了新的追随者,他们的仰慕和忠诚是他在欧洲无法想象的。

米塞斯于1973年10月去世,身边只有一群为数不多的仰慕者和追随者,然而这个群体却是一场正在迅速壮大的思想运动的核心。今天,米塞斯的著作激励着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和自由至上主义者,社会科学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学生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著作。一个完整的“米塞斯主义”经济学派诞生了,它在美国声势最为浩大,并在西班牙、法国、捷克共和国、阿根廷、罗马尼亚和意大利广为传播。这场运动表明他的思想具有持久的力量和影响。

本书的目的是讲述这些思想在它们的时代是如何成形的。它将呈现一位令人惊叹的经济学家的生平和事迹。它将讲述他对奥地利学派和自由至上主义运动的个人影响。尤其是,它所描述的是这样一个人:他在毫不妥协地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转变自己,他的观点也是一步一步地逐渐产生,常常并不符合他最初的意愿。

米塞斯曾学习社会科学的历史主义方法,后来成了与之对立的奥地利学派和人文主义社会理论的舵手。他最初是维也纳青年左翼理想主义者,后来成了美国右翼势力的元老。他在早期曾经蔑视“金属主义”,后来成了100%金本位制毫不动摇的代言人。他的事迹激励着众多学生和追随者,其中许多人将把他的观点和方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比他本人走得还远。

本书对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刻画,主要涉及他的思想在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我们对他的人格的情感层面所知不多。很早以来,他就注重自己的公共形象:米塞斯教授。他很小心地销毁了所有可能遭到潜在反对者利用的证据——从收据到情书。我们之所以能够讲述他的生活中某些较为私密的插曲,只是因为1938年3月希特勒的人从他的维也纳公寓搜走了一些私人记录。这些档案最终落入了红军手中。1991年,人们在莫斯科秘密档案中重新发现了这批文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珍贵的资料来源。

本书的写作直接依据莫斯科档案和格罗夫城市学院档案中的米塞斯私人文件。我还查阅了维也纳商会、维也纳学术中学、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相关文件,以及贝蒂娜·比恩·格里夫斯女士从米塞斯遗产中继承的那些资料。不消说,我也认真研究了米塞斯的著作,还有他那个时代其他一些最重要的经济学家的著作。此外,我还试图深入了解他的学术研究的历史背景,虽然我在这些一般问题上仍然只是一个外行。所有这些材料在此首次联为一个整体。我希望它能成为未来米塞斯研究的一个有益起点。

由此,我将给出关于本书范围和意图的最后评论。虽然我没有见过米塞斯本人,许多年来,我一直是他的著作的学习者和仰慕者。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以下篇章也是我向这位伟大思想家表达感激之情的一个纪念。在我的经济研究中,我曾试图在他停止的地方继续前进,虽然未必是他会采取的方向。这就提出了关于这部传记的几个基本问题:我应该谈及我们时代受到米塞斯启发的那些研究吗?我应该讨论目前流行的关于米塞斯的有时颇为不同的解释吗?如果我们加入关于文献(文献很多)的批判性评注,也许可以改进本书,而且对于今天这个领域的专家来说也会更加有用,但我决定克制自己。因为那会使我偏离本书主旨,不再谈论米塞斯本人,而是谈论关于米塞斯的文献。本书篇幅已经相当庞大,为了保证论题的集中,必须减少关于二手文献的讨论,不仅包括我自己的著作,也包括其他一些杰出的米塞斯学者,例如Murry Rothbard,Richard Ebeling、Israel kirzner、JosephSalerno,Hans-Hermann Hoppe、Bettina Bien Greaves,Julian DelGaudio、Eamonn But-ler,Patrick Gunning Jeffrey Herbener、Percy Greaves、Hans Sennholz、Ralph Raico、JamesRolph Edwards,Laurence moss,Gary Norty,Carsten Pallas,和 David Gordon。这会带来一些不便,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不便是可以接受的。

今天,我们对米塞斯的了解仍然如此之少,有关他的传记研究也才刚刚起步。因此,撰写一部米塞斯传的主要意义在于揭示:一位没有获得任何重要机构支持的学者,何以能够仅凭他的思想的惊人威力,在去世超过三十年之后,仍然掀起了一场不断壮大的国际思想运动。这些拥有如此巨大力量的思想究竟是什么?这位学者又是谁?他的目标是什么,经历了怎样的斗争、胜利和失败?他的思想如何产生于他的时代背景,又是如何经受住了他所面对的敌意?这些,我想,就是当前应该探讨的主要问题。热爱思想的人们——尤其是那些相信思想可以改变世界的人们——也许会觉得以下篇章值得一读。哪怕本书仅仅引起了对米塞斯本人及其著作的更多兴趣,它的目的也已达到了。

约尔格·吉多·许尔斯曼

于法国昂热

2007年5月

后记

本书不是一本普通的生平传记,甚至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思想传记。不仅因为许氏强调了米塞斯的实践取向,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理解米塞斯思想的钥匙,而且也因为,这一实践取向是如此之深地与他的理论研究相互勾连。在此,“知行合一”获得了一种新的深刻含义:行为学意义上的内在一致性。

主流观念认为,认知判断和价值立场是可以分离的(正如生产和分配可以分离一样),因此我们有独立的社会科学和政治哲学(或道德哲学)。米塞斯却向我们证明了,通常所谓的价值问题(例如自由先于平等还是平等先于自由),本质上仍然是认知问题。因为价值无争辩,而认知有对错,因此,这一错觉本身就是无穷冲突的根源之一。他的学术研究一以贯之的主题,就是消除这一错觉。在他看来,自由主义不是政治立场,而是认知判断。

“知行合一”还意味着,米塞斯不是一位“纯理论家”(无论在何种意义上)。他的兴趣首先是在历史和政治方面。这是他的全部理论研究的起点,也是终点。他是我们时代的真正先知(字面意义上的)。他在预测历史方面所犯的唯一错误,只是因为缺乏军事技术的前沿知识。

真正的问题不是看出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这是可以无限增加的),而是判断这些因果联系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轻重缓急。米塞斯的极端立场(一般人眼中的)当然不是出于愚夫愚妇的轻率鲁莽。恰恰相反,理论认知的明晰和一致,加上历史理解的敏感与深刻,才是他的勇气的真正来源。

就此而言,“全局视角”绝不只是关于社会现象的统一理论,而且还是思想与行为、理论与历史、实然与应然的贯通。幸运的是,反驳干预主义和计划经济是个轻松得多的任务,就其本身而言,只需纸上谈兵即可,不必引证历史经验。这是先验论的理论含义。

如果利率是影响市场的全局因素(因而无法抵消),那么,观念也是影响历史走向的一个全局因素。分散的市场错误可以相互抵消(如果不是利率引起的话),而正确思想和错误观念的折中,只会产生一个程度较轻的错误,也许更坏。这个类比绝不只是一个隐喻。米塞斯的一生已经见证了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双重扭曲。他给我们的最终启示是:只有观念可以战胜观念。但在所有这些观念之中,自由主义并非一个并列的选项,而是最低限度的共同框架,和平与合作的存在条件。这是先验论的实践含义。

梁捷(上海财经大学)翻译了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李井奎(浙江财经大学)翻译了第二部分(第四章至第六章);沈路翻译了第三部分(第七章至第十一章);李华翻译了第四部分(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黄华侨(杭州师范大学)翻译了第五和第六部分(第十六章至第二十三章)。全书由黄华侨校对并统稿。  许多朋友为这个译本作出了贡献,包括但不限于:肖海鸥、蒲定东、熊越、邝颖达和通天译诸君。还要感谢启蒙编译所汪宇先生的支持,本书编辑曾东玲女士的耐心和细心。

除了少数例外(例如亚当·斯密、维塞尔、庞巴维克、希法亭等),所有人名的译法均以新华社编《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年版)为准。

黄华侨

2016年4月24日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的前300页如此引人入胜,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了剩下的800多页。我很喜欢这本书。作者对各种理论的总结,对文化政治背景的描绘,对档案资料的充分利用,以及对各种人物个性的生动刻画(这一点尤其令我感兴趣),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利兰·B.耶格尔(美国经济学家)

这是一部杰作……作者分别做了主题索引和名称索引,注释的位置也恰到好处(有些注释只是引用,有些却是有价值的阐述)。还有很多之前从未见过的照片,随文星点分布,十分方便……这本书是一个伟大的贡献,将使人们(不管是新人还是熟悉米塞斯的旧友)更加了解米塞斯。

——《自由杂志》

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学术著作。作者不仅论述了米塞斯的生活和著述,还生动描绘了光辉灿烂的维也纳时光、奥地利学派的发展,那个时代其他思想家如哈耶克的作用,以及米塞斯对美国和世界自由主义的贡献。在所有这些方面,本书都堪称权威。

——拉尔夫·拉伊科(美国自由主义历史学家)

这部关于米塞斯生平的杰作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它的内容和规模超越了所有经济学传记。

——赫苏斯·韦尔塔·德索托(西班牙经济学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