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奔袭(未曾饶过的军营岁月)
分类
作者 陈俨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你看,这是典型的监守自盗外加流氓成性。”他吃得热了,把风纪扣敞开,“喂马的你半夜里偷着吃点马料也就算了,还拿豆饼到老张头的小卖部去换饼干、换罐头。这也罢了,这小子还乱挂钩,拿豆饼去搞破鞋,勾搭公社女广播员。嘁,三下五除二就被我破了,百分之百……”他用手比画着切菜砍瓜的动作,边说边仰头喝了一盅,还用筷子点着一盘醋溜土豆丝说:“你吃你吃。”

我好奇他打算咋处理那战士,他老婆在边上插嘴:“咳,你能轻办就轻办,积点德,放人一马吧。”

周股长不耐烦:“还用你说?我这不已经网开一面了吗?”有了几杯酒,他话有点密,“我知道战士伙食没有油水,饿得慌,换点吃的不算啥。找个对象也是人之常情,谁到部队也不是出家来的。这不,主任一定要把他送回原籍去,我说这不行,那他这辈子就毁了,他又是初犯,处理重了回头再上吊死了就更收拾不了了。主任点头了,记过,调到盘锦农场生产连去了。”

我说:“股长,你可真仁义,把搞破鞋说成找对象。没有你,那小子可惨了。”

他看看老婆,得意地笑了,顺手夹一筷子菜要往嫂子嘴里塞,嫂子笑嗔着躲:“当小陈的面,没个正形……”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周股长急火火地把我从床上叫起来,说有张底片要立即放大,破案要用。我边穿衣服边问:“啥案子,这么急?”

“公社照相馆的拐子说刚拍完一批退伍老兵照,其中有一个老兵一定要在照片上写下一句诗,说那诗好像有政治问题。拐子在把那底片留下来了,交给我们来办。”

我赶紧打开暗房,配制D72显影液和定影液。红灯下,那张照片逐渐显现出来——一张五人合影,顶天部位写着一行字:

我以我血荐轩辕

周股长和我都傻了,啥意思?看不懂,含义挺深哪!我俩一对没文化的,只觉得又是血啊又是轩什么的,像有一股子大抱负和大野心在里面。该不是有啥政治企图吧?我立刻认出照片上的五个人都是七连的老兵,而且都是四川老乡。其中有一个是文书,叫方蜀怀。

周股长老练地分析:“文书是文化人,八成只有他才能写出这种叫人听不懂的诗。就从这方蜀怀人手,百分之百!今晚去火车站悄悄扣下他的行李,重新打开点检。明天想法留住他,突击审问。”说到这儿,周股长变得兴奋起来。我知道,在年底我们团能腾出两个正营位置的时刻,办下这样一个案子,对股长意味着什么。

第二天一早,老兵离队。全团官兵到门口列队欢送老兵。我看到方蜀怀从七连老兵的队伍里被带了出来,一脸不解地跟着周股长走向政治处办公室。没过半个小时,周股长沮丧地出来找我,说:

“丢死人了,差点没有让方蜀怀笑掉大牙……”

“咋回事?”

“一进去我还挺硬气,唬他,问他有啥事没有交待,他一脸的不知道。我就提醒他,是不是到公社相馆照相了?照了,退伍老兵都照了。我问他有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儿?照相能有啥子出格的事儿嘛?我让他好好想想。你猜他咋说?”

我急着听:“咋说?”

“他说,你们干保卫的找我,不就是那点破事儿嘛,是不是怀疑我调戏那照相的了?股长,你说我这模样,可能吗?她一个拐子!”

我扑哧笑出来。

“我接茬审他。我说不是作风问题,是政治问题。你就没有在照片上想暗示点什么?想表达点什么?他说照个相就是留个形象呗,哪那么多说道?还能有政治问题?我说你是属蜡烛的,不点不亮啊。(P2-3)

后记

编后记 冰山的第一滴水

李苋苋

当这本书最终的定稿安安静静躺在电脑里的时候,我还是有些忐忑。这是职业病——尽管大部分编辑手记都会用艰辛后的满足来形容自己编的书即将付印时的心情,但我必须承认,此时编辑的忐忑绝对多过于兴奋。特别是这本书,于作者和我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个中况味,也只能经历,无法言说。如今,它即将付梓,细数来路,正如在这样的季节,握一杯茶,慢品一朵花开的过程,终能让我们忐忑的心归于平静。

每本书的诞生都要经历想象照进现实的过程,作为这本书的酵母,最初的约稿唤起了一位将军的远期记忆,或许还有他身体里对于文学、写作和回忆潜在、活态的分子。

偶然与陈俨将军相识,惊异于他非常人的异禀——军事、摄影、音乐,品位、谈吐、修养,照相机一样的记忆力,世界冠军一样的精力和自信心,他随时可以从口袋里掏出一样东西打败我,特别哆啦A梦。

2013年9月的一天,在济南请他吃饺子,他讲故事,一个《“小常宝”樊红》讲下来,所有入托着腮沉默,饺子凉了。我央他写下来,他应付着,我没抱希望。第二年9月的同一天,在同一家饺子馆的同一个座位,他交给我几篇打印纸,“看后要给我你的意见”。我像小学生一样回家完成作业,那些故事就像他的人一样不真实,看完后给他发邮件,第一句话永远是“这是真的吗?”那时候的初稿质地略糙,文学性欠,但味道够,陌生感十足,年代的标识和人物的表征都是活性的。最重要的是,他的写作颠覆了我对一个群体和一种职业的片面认知,于是我邮件追过去,威逼利诱地怂恿他开始写。

一个个略作加工的真实故事在邮件往来中从粗糙变得成熟。我惊讶于他的坦白和纯粹。他执着地问求我的意见和建议,我的漂亮话之后,他自己说不足,继续问,“结尾怎么样?是不是太刻意?”于是我大起胆子说,他才心满意足,然后一些“改稿l”“改稿2”“再修改”的附件如小雨点般纷至砸来。正如自序里所说,他亦有他的“敬畏”。

虽然顶着众多光环,搜索他的名字可以看到十几页,光环随便一照我就渺小,但他从不端着,在文学创作这件事情上,他一把拔掉身上的电源,真实清晰地把自己的青年时代重新活一遍。

所谓天赋,有,也并不尽是。只有我知道他的努力全藏在邮件附件里十几遍的修改稿后面,他的阅读量连我们这些以书为职业的人都难以企及。虽然这与写出好作品没有多少正相关,但对于一个有一肚子故事要说的将军来说,绝对是手艺的磨砺,技术的训练。当然,如果当初知道他把自己的努力和认真一点没糟介地用在了折磨他的编辑身上,那两顿饺子应该让他买单。  对这本书,文学性是否重要以及欠缺,是我和责编秦超争论的焦点。在他20世纪80年代式办公室里的庞大书堆里,我们就文学性是什么和这本书的风格进行了几轮辩论,最后不出所料地以人身攻击而告终。

我认为高级的文学性是种刁钻的语感,多一字多,少一字少,用平白的语言讲语意之外的涵义,把这个技能耍高级了并不容易。陈俨将军推崇哈金式白描写法,秦超编辑激赏爷儿们式粗粝叙事,两个男人的2最终打败了我的1。

闻过则喜,是陈俨将军教我的事。随着创作逐渐深入,我慢慢发现,他因这样的坚持而创造了自己的风格,14篇不像军事小说的小说,塑造了军人形象,而又颠覆了军人的刻板印象,人性和命运因为真实而不加粉饰的叙述而直抵内心。

他说:“我关心的永远是最普通的兵。他们说不出什么话,可一件事能做一辈子。”

一些写作的技术问题也水落而石出,在我们不断的讨论和交流中找到平衡点。

我憎恶叹号。这是个太过饱满的情绪表达,特别是在文学作品里,很扎眼。陈俨将军“包容”了我的任性,生生从一个热情似火的巨人变成了情绪上的矮人。

在对话和结尾等的处理上,我们达成了自己的冰山理论——减少表达,还原想象,让冰山融化且只融化一滴水。想要做到这样的效果,就要先进行文本心理建设,让人物长在心里,虽然只截取了他一小段生命历程,但是他的前世今生都应了然于胸,用巨大的命运构想支撑着他浮出水面。

创作之所以艰苦,一定程度要对自我进行取舍和雕琢,是我与我的对战。陈俨将军作为一个异类的创作者,有着强大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他坚持把自己摊开来,敞亮地接收检阅,并且乐于尝试,哪怕试错。特别勇敢。

我一直认为作家之勇敢,他们拥有痛苦,需要痛苦,甚至扔掉解药,备尝痛苦,老天爷赏了这碗饭,执着他们的手洋洋洒洒,笔停不下来,痛苦也停不下来。其实将军心里是挺清楚的,他说,文学创作能力和我们大部分人之间,“在云在泥”。我在最初阅读书稿的时候,也有天花板迫近的遗憾之感,但随着他的创作从一开始的踉踉跄跄,有时候还会摔个跟头,到逐渐变成一个长跑者。我亲历他的笔力从单薄走向成熟,那些金子般的陌生经验在他的笔下逐渐生动,小说里的人物经过一次次地修改日益丰满,他们的一举一动可以活在我心里很久。就像他现在还会保持每天超高的运动量,大部分年轻人都只能望其项背,明年他还要写西沙十年、亚丁湾护航,还要去南极……无论在文学创作这件事上,还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都不敢小看一个“长跑者”——毕竟265华里大奔袭的全军纪录在他脚下。

作为第一本书,处女作,所有的不完美就是完美。做但不完美,和为了完美而不做,他一直在选择前者,不管这是不是勇敢者的游戏,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这篇后记落笔的时候,陈俨将军正在用脚步、镜头丈量和记录地球,他会在我工作到饥寒交迫的时候发一些美得令人发指的景色。有一张照片,他背对着镜头,对面是绝色美景,肩上挎着个相机,双手以端枪的姿势握着另一个相机,贪婪又精准地享受着他人生的下半场。翻开这本书,这里有他所说的“炼狱”般的上半场,他用洗炼的记忆告诉我们那个时代的样子,用“去我”的态度展现了一名将军的胸怀。一个时代的个体命运和军人情怀。

他,和他的书组合而成一部完整的人生力作,这一本,是他的冰山上融化的第一滴水。

目录

周股长的案子

大奔袭

寻找丹尼

兵殇

“小常宝”樊红

五排长

心思

芬芳如雪

摸点

清明祭

阿炳

勋章(一)

勋章(二)

编后记

序言

序一 写出军营里的人性

陈俨将军的小说结集出版,我是它的第一位读者。

我与陈俨结缘于西沙永兴岛。其时,我参与的《走读大中华》摄制组走进西沙。当天下午,在陈俨担任主讲的西沙简介会上,我借着酒意闹场,“痛斥”我们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过软”,让陈俨精心准备的简报数度被打断。陈俨始终面带微笑,带着一点揶揄的眼神望着耍酒疯的我——我们就这样相识。而之后几天的交流互动,我们对彼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遂成老友,至今仍保持着“淡如水”的友谊。

陈俨是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严复的后代,父辈也是军人,血液里流淌着军人的精气神,也有着大海蓝色基因的传承。他1969年参军,从士兵做起,完成了从士兵到将军的历练;恢复高考之后,他凭着小学学历,考上大学,并成为全军第一名国防经济学博士,他在军队院校从事教学科研,也在西沙等海岛驻守十余年,亦是海军亚丁湾第五护航编队政委,军旅生涯履历完整。我和他的接触过程中,对他的才华横溢,以及为人处事的坚毅谦虚,一直存有良好印象。我一直以为陈俨和他的战友们,都是新中国海军里的佼佼者,代表着中国现代军人在改革开放年代的新形象,军队需要他这样优秀的人才,却不料他在将近六十岁之际选择了退休。我虽然感到有点惋惜,但我很快就能理解他“激流勇退”的原因,并由衷敬佩他的选择。

陈俨是优秀的职业军人,四十多年的从军生涯,亲历过老山轮战,参加过抗洪救灾,上过军校讲台,守过边疆海岛,参加过亚丁湾护航,我知道他在军队政治工作领域里的建树,也近距离感受到这位资深军人的侠骨柔肠,我欣赏和领略过他摄影作品的精彩,却未曾想到,这位集经济学博士、高等院校教授、摄影家及军队高级将领于一身的陈俨,居然还喜欢码字,写起小说、诗歌、剧本,也还真像回事。

陈俨收入这部书的小说,创作的题材绝大多数是围绕军旅生涯而展开,笔下的主人公多半是军人和军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他的行文风格和他的为人处事一样,不做作不夸张不巧饰不华丽,娓娓说去,淡淡道来,有一点“白洋淀派”的风格,且多有神来之笔的喜出望外。我读他写的小说,竟会被其中的章节片段场景情节感动得热泪盈眶,数度哽咽,而难以自持。

描写军旅生涯的小说诗歌戏剧影视作品不绝于缕,总会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刻意凸显“高大上”的诸多作品,总会给人一种似曾相见的印象,这是文学创作里最忌讳的同质化。我不能说陈俨的小说创作笔法功力已近炉火纯青水平,但最为难得的是,他写出了军人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人性,正是这一种对人性的刻画,才使得他的小说以及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鲜活而充满动感,就好像是我们身边所熟悉的朋友同学亲人故旧一样,是可以被触摸的,拥抱的,亲近的,展现的不只是文字的流畅优美,更多的是人性的光辉。大写的人,撑起了陈俨笔下所有军人形象的一片天地,这是陈俨小说集与坊间那些粗制滥造,匆匆行笔,打着各种名号行走江湖的文字的大不同,我们可以从中读出作者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他一以贯之的坚持和态度立场。

我郑重推荐这本小说集,不是因为我与作者是多年惺惺相惜的老友,而是因为我们的军旅作品,能写出点人味的,能凸显人性的,能在字里行间唤醒良知的,实在还太少。

陈俨的小说集,提供了一个更加近距离了解观察军人风采的视角,我希望这部小说集能热卖,能口碑相传,甚至能成为优秀影视作品的范本。

是为序。

杨锦麟资深媒体人,锦绣麒麟传媒创始人

于旅途中

内容推荐

陈俨著的《大奔袭(未曾饶过的军营岁月)》以20世纪60至80年代军营生活为背景墙,以一位将军早期十年军营生涯为素材库,凝练展现特定年代的真实军营生活,真诚还原现实生活中军人的喜怒哀乐,风骨血肉。其中,对人性的多角度挖掘、对情感接地气的表达,是作者不同于一般军旅文学创作的一大亮点。小说中大多是真实事件,经过朴素的艺术加工后,以流畅和生活化的语言自然呈现,大量细节基于作者丰厚的人生经历和敏锐感受,富于现场感和陌生感,真切动人。

编辑推荐

总有一种美好可以穿越黑暗与冰冷,我想写出那个时代的军营里,令人难忘的人性光辉和温暖。十四段真切叙述,十四个命运弯道。

陈俨著的《大奔袭(未曾饶过的军营岁月)》写出了一个时代的军人素描——胸前没有勋章,甚至并不伟岸,但他们有痛,有爱,有血,有肉。

在长年的军旅生涯中,作者结识了很多战友,并结下了深厚友谊。本书即是作者选取了十几位性格、经历不同的战友,细致描写刻画,从他们的经历中反映出了战友之情、部队之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21: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