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选人物具代表性,故事性强,且历史人物形象丰满、完整,既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又具有馆藏、收藏价值。
本书是图说二十五史风云人物的的明朝部分,打开本书,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特定的时期,领略朱元璋、明武宗、徐达、戚继光、袁崇焕、
吴三桂、海瑞、张居正、沈万三等历史英雄的别样风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朱家天下(最新双色畅销版)/图说二十五史风云人物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石坚 |
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所选人物具代表性,故事性强,且历史人物形象丰满、完整,既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又具有馆藏、收藏价值。 本书是图说二十五史风云人物的的明朝部分,打开本书,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特定的时期,领略朱元璋、明武宗、徐达、戚继光、袁崇焕、 吴三桂、海瑞、张居正、沈万三等历史英雄的别样风采。 内容推荐 明朝是以汉族为主建立起来的复兴王朝,它推翻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蒙古帝国,建立了极度中央集权的政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朱元璋举起屠刀开始,明朝皇帝开始了对臣属的屠杀,这有效地保证了朝廷的稳定。 那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支撑着明朝,那就是明朝人的血性与气节,身体里流淌着伟大祖先血液的中国人会慢慢知道。 目录 王图霸业篇 朱元璋 起于乱世的布衣皇帝 投身起义,脱颖而出 削平割据,统一全国 建章立制,勤政爱民 朱棣 以藩王身份武力夺取帝位 靖难之役,直取南京 巩固统治,发展经济 威德兼施,数征漠北 明武宗 愧对列祖列宗 不理朝政,奸佞当道 起义不断,四处平叛 一味玩乐,登峰造极 朱由检 力挽狂澜的亡国之君 斩杀边将,自毁长城 兵连祸结,举目疮痍 国破家亡,煤山自尽 将帅风云篇 刘基 佐定天下,料事如神 神机军师,锦囊妙计 更兵改制,加强战备 告老还乡,遭忌而死 徐达 大明朝的万里长城 北伐一兀朝,攻破大都 镇守边关,大败元军 戎马一生,积劳成疾 姚广孝 策划夺位大业的一代高僧 身入佛门,素有抱负 结交燕王,纵论天下 功居臣首,引身而退 戚继光 消除了三百多年的倭患 恪尽职守,威信渐著 苦练精兵,整装以待 驰骋杀敌,尽灭倭寇 袁崇焕 边关重将捍卫辽东 力主抗金,投笔从戎 保卫宁远,大败后金 红夷大炮,威力无穷 李自成 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领袖 勇猛善战,攻陷风阳 声威大震,直取北京 全线崩溃,一蹶不振 吴三桂 冲冠一怒为红颜 能征善战,拥兵自重 痛失圆圆,清军入关 反清复明,江南皆反 郑成功 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起兵反清,围攻南京 进军台湾,驱逐洋人 功成暴毙,扑朔迷离 政坛纵横篇 于谦 痛击瓦刺,保卫北京 刚直不阿,廉洁奉公 力挽狂澜,功勋卓著 英宗复辟,忠臣蒙难 王振 专权乱政误国误己 结党营私,架空内阁 大施淫威,贪污受贿 怂恿皇帝,御驾亲征 刘瑾 控制明朝要害部门 小人得势,独揽大权 广植党羽,大肆受贿 民穷盗起,谋反事泄 严嵩 父子专权,破坏极大 善于奉承,加官晋爵 位极人臣,公开卖官 为害边疆,引起圣疑 海瑞 清正廉明的海青天 洁身自好,拒拜府学 不畏权贵,体恤民生 忠肝义胆,扶棺谏君 张居正 使衰落的明朝出现了新气象 神童入仕,独挑大梁 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病情恶化,死后蒙冤 魏忠贤 罪大恶极超过任何一个宦官 淫乱后宫,党羽密布 阉党结私,干尽坏事 大祸临头,悬梁自尽 巾帼传奇篇 马秀英 良妻与良相垂范后世 辅佐夫君,当好内助 贤妻良母,不奢不骄 劝谏有道,贤德永驻 徐王妃 女中诸葛善佐君王 青梅竹马,男欢女爱 琴音一曲,智退敌兵 宽简民政,德感天下 万贵妃 长期受宠,控制六宫 宠冠后宫,无人能敌 尽绝皇嗣,漏网之鱼 易储风波,暴薨而死 柳如是 封建社会的一朵奇葩 海誓山盟,过眼云烟 美满姻缘,遭人白眼 节烈女子,要留清白 李香君 节烈女血溅桃花扇 为人豪爽,丹心侠骨 执着爱情,誓不别嫁 天荒地老,意外重逢 陈圆圆 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青楼翘楚,名花易主 冲冠一怒,清军入关 韬光养晦,长伴青灯 董小宛 只羡鸳鸯不羡仙 一见钟情,缘定三生 历尽磨难,终成伉俪 深情似海,至死不渝 长平公主 只恨生在帝王家 内忧外患,正是妙龄 明朝灭亡,剑下余生 物是人非,郁郁而终 名流风采篇 沈万三 江南第一巨贾 短短几年,神秘致富 政治联姻,货通四海 富可敌国,抄家流放 解缙 明朝第一才子 才华出众,治国安邦 刚正不阿,一生坎坷 满怀诗赋,名流千古 试读章节 投身起义,脱颖而出 朱元璋(1328年一1398年),小名重八,字国瑞,濠州钟离(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的父亲是个佃农,叫朱五四。 元朝后期,蒙古贵族大量侵占土地,把田地改成牧场;或租给农民,甚至逼农民为奴,供他们驱使。汉族大地主往往奴役两三干户佃农,广大农民拥有的土地很少,往往没有土地。 朱元璋刚懂事时,就给人家看牛放羊。十七岁那年,淮河流域闹了一 场大旱灾,黄河中下游发生大水灾,吞没了山东、河南数十个州县。洪水过后,又是大旱和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大哥和二哥都死了,连棺材都没有。为了活命,朱元璋跑到皇觉寺里出家当了和尚。 可是,不足两个月,他被当家和尚轰了出来。他捧着瓦钵,到处化缘,历时三年。 1351年,元政府强征民工十五万人,疏通黄河。民工们在两万元军的鞭打下,顶着酷日、冒着暴雨干活。许多民工活活饿死、累死、病死、打死。韩山童被推举为首领,自封“明王”,约定用红巾裹头起义。韩山童后来被杀,刘福通率红巾军继续作战,很快就扩大到几十万人。 朱元璋也加入了南方红巾军郭子兴的队伍,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领袖,可谓“蛟龙一日终出头”! 1357年,朱升向朱元璋献出三条妙计:“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听后大喜,取消了称王的计划,避开了元朝军队和各地起义军的锋芒。 削平割据,统一全国 后来,北方红巾军起义失败了,南方各地农民起义军继续抗元斗争。其中,以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人率领的四支义军势力最强,他们都想夺取天下。 有一年,朱元璋大军与陈友谅大军在长江流域遭遇,陈友谅率军攻克了太旷,准备率大军攻打应天(今江苏省南京市),并且联络了据守苏州一带的张士诚军,一起进攻朱元璋。 朱元璋连忙召集诸将询问应敌之计,将领们都主张先稳住张士诚军,率主力军攻打陈友谅,直取太平。 朱元璋觉得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应该主动出击,而应该用计把陈友谅引到自己的地盘上作战,以逸待劳,才能够战胜强敌。 朱元璋的大将康茂才是陈友谅的旧友,朱元璋命他写信骗陈友谅东下。 康茂才写了一封密信,劝陈友谅立刻率大军攻战应天,还假意许诺自己当内应。 写好信以后,康茂才派跟随老仆人给陈友谅送去。陈友谅见到康茂才的密信以后,欣喜若狂。陈友谅问老仆人:“老康在什么地方接应我呀?” 老仆人说:“在城外的木桥上接应。” 陈友谅盘问了一番以后,没有看出破绽,他和康茂才是多年的好朋友,便信以为真。因此,陈友谅厚赏了老仆人,又叮嘱了一番。 老仆人回到应天以后,康茂才立刻将情况报告给朱元璋。朱元璋听了,立刻调兵遣将,连夜将那座木桥改成了石桥,并且在城外布置了好几路伏兵,静待陈友谅落入陷阱。 陈友谅率领大军经过长途的急行军赶到应天城外,在约定的时间来到和康茂才约定的地点,看见那里没有木桥,只有一座石桥。 陈友谅迷惑不解,喊了几声“老康”,周围十分寂静,没有人回答,突然醒悟,立刻下令退兵,但已经迟了。 朱元璋命令伏兵从四面杀出,把陈友谅军杀得一败涂地。 陈友谅在亲兵的拼死护卫下从小路逃脱。回到太平以后,陈友谅喘息未定,朱元璋军主力已经杀了过来。陈友谅军无法抵挡,便又逃命去了。朱元璋军占领了太平,乘胜攻克安庆,军威大振。 狡猾的张士诚原本就持隔岸观虎斗的态度,看到陈友谅军惨败,便不敢出兵了。 朱元璋得知以后,加紧了攻势,全力攻打陈友谅,收复了江北。不久,朱元璋挥师消灭了张士诚。 1368年春,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年号洪武,定都南京。徐达、常遇春率领大军北上剿灭元军,迅速攻占了山东、河南,夺取潼关。完成了第一步作战的计划,接着又遵照朱元璋的命令:水陆齐进,直取元朝大都。 1368年8月,明军渡过了黄河,继续向北挺进。在河西大败元军,攻占了通州。元顺帝见势不好,连忙率领一部分人马和后妃、太子逃离了京城,直奔太原。徐达乘机攻占了元大都北京,元朝灭亡。P4-6 序言 历史是对过去事实的记载。“历史”一词最早仅用“史”字代表。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字相似,指的是事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意指“史”为记事者,即“史官”,由此引申为被史官记录的事,换言之,即所有被文字记录的过去事情。 “历史”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有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之句。这里的“历”指经历、历法,即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历”与“史”连用,相当于在事件当中加入了时间的概念。这样一来,“历史”一词就具有了今天的含义。 在中国,公认的“正史”是二十四史,但二十四史只写到了明朝崇祯17年(公元1644年)。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更愿意将《清史稿》列入二十五史,或者将二者都列入正史,则为二十六史。《二十五史风云人物》采用的是将《清史稿》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的说法。 二十五史是我国历代官修的二十五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下止清朝宣统四年(公元1912年),用本纪、列传等统一体裁进行编写。二十五史中,除第一部《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皆为断代史。 二十五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包括: 《史记》(汉·司马迁)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晋书》(唐·房玄龄等)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陈书》(唐·姚思廉) 《北齐书》(唐·李百药) 《隋书》(唐·魏征等) 《北史》(唐·李延寿)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辽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 《清史稿》(近代·赵尔巽等) 《汉书》(汉·班固) 《三国志》(晋·陈寿) 《宋书》(南朝梁·沈约) 《梁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南史》(唐·李延寿)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宋史》(元·脱脱等) 《金史》(元·脱脱等) 《明史》(清·张廷玉等) 正史本指二十四史,引申开来就是可信的历史, 《二十五史风云人物》正是“可信的历史”的“身体力行”者。它不带主观色彩,只是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客观地评价历史功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十五史风云人物》共分八册: 1.大国诸侯——国人智慧在先秦已达巅峰 2.汉室江山——孕育中华民族的伟大王朝 3.三分归晋——群英荟萃下的名士风流 4.大唐传奇——举世无双的划时代帝国 5.两宋兴衰——忠臣良将舍生忘死保江山 6.铁骑突进——天下无敌的中国游牧骑兵 7.朱家天下——唯明朝人最具血性与气节 8.满清王朝——八旗子弟铁与血的挽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