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赵德利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赵德利编写的《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从生命活动和人文生态理论视界构建的民间文化批评基本理论(体系),将人生民俗的“通过”转换、性别与身份理论、中国家族文化、交感思维、仪式化还原等学科理论及其方法应用于文学批评实践, 提炼阐述了多种民间文化批评范式、母题模式和关键词,是对二十年来民间文化批评的一次理论总结和批评实践。专著不仅有助于揭示文学形象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丰富文艺作品的社会历史生态和审美文化意蕴,而且它的实践应用也拓展了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神话学等学科研究领域,其理论方法还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的建设。

目录

导论 民间文化批评:交叉学科理论与文学批评方法

 一、民间文化批评形成的文化背景

(一)世界范围学科交叉联动

(二)中国改革开放西学东进

 二、民间文化批评的形成与发展

(一)文学的演化与民间方式的确立

(二)民间文化批评的形成与发展 

 三、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建构体系

(一)文学人类学的批评理论建构

(二)文艺民俗学的批评范式借鉴

(三)文学社会学的批评要素选择

 四、民间文化批评关键词

(一)民间与民间文化

(二)文学的民间精神

(三)民间立场与民间文化视角

五、本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构想

上编 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建构

 第一章 民间文化批评理论的逻辑原点

一、民俗文化源于生存活动

(一)人类生活文化萌生期

(二)人类生活文化形成期

(三)人类生活文化成熟期

(四)人类生活文化完型期

二、生存活动视野下的民俗特性

(一)民俗的宗义

(二)民俗的性质

(三)民俗的特性

三、民俗审美:超越民俗形式的生命活动

(一)民俗基质:从生存追求到生命意义的超越

(二)民俗变异:不断裂变与演化的生命图景

(三)审美批判:文艺民俗的认知与价值

 第二章 民间文化批评理论的审美基质

一、人生过程:文艺与民俗同构的对象化

(一)走向人生“过程”的民俗与文艺

(二)民俗共性与艺术个性的统一

二、生命永恒:文艺与民俗同构的人生契点

(一)审美批判:现世悲剧的认知与超越

(二)“阴阳”转换:艺术超越的民俗契点

(三)审美活动:超越有限的生命存在方式

三、多重转换:文艺与民俗同构的叙事机制

(一)家国同构的象征转换

(二)血亲伦理悲剧的建构

(三)多重转换的叙述基质

 第三章 民间文化批评理论的价值向度

一、文艺民俗的社会功能

(一)文艺民俗的历史性 

(二)文艺民俗的民族性 

(三)文艺民俗的社会批判性

二、文艺民俗的审美价值

(一)文本结构表层的审美功能

(二)深层审美文化意蕴的建构

(三)原型层审美价值的探寻

三、文艺民俗的创化模式

(一)原生民俗的摹写

(二)再生民俗的整合

(三)新生民俗的创化

下编 民问文化批评的范式实践

 第四章 家族文化审美范式

一、家·枷·出家:家族文化的审美象征

(一)家:传统家族的功能

<二)“枷”:家族规范的束缚

(三)“出家”:家族审美的象征意蕴

二、家族文学母题模式

(一)家族文学母题流变述论

(二)俗民家族 国家关系复合母题模式

(三)宗族民族命运母题模式 

(四)家族一阶级(政党)斗争母题模式

(五)生产队一村镇宗族关系母题模式

(六)家族历史一心理欲望母题模式

三、家缘与诗思:家族文学的两难选择

(一)“家”情结与作家的使命

(二)‘拙家”的追求与“归家”的渴望

(三)“最后”现象与审父意识

 第五章 人物性别与身份的审美范式

一、长子情结与人格悲剧

(一)身份的社会与长子情结

(二)爱欲的失抑与人格悲剧

(三)父像的轰塌与长子无继

(四)长子的拯救与浪子出游

二、长女形象的文化心理透视

(一)长女形象:躬亲齐家的女性

(二)圣母与妖女:长女形象的类型特征 

(三)身份认同:灵与肉分异的苦魂

三、女神与女巫:女性偶像的审美批判

(一)女神:女性偶像的雕塑与批判

(二)女巫:女性偶像的颠覆与反思

 第六章 乡里能人与民间权威的审美范式

一、乡里能人与民间权威的类型特征

(一)乡里能人的身份特征

(二)民间权威的类型特征

(三)民间权威的审美特征

二、作家立场与乡里能人审美范式

(一)启唤与救助:科学民主启蒙视角与启蒙形象

(二)改革与建设:主流意识形态视角与革命形象

(三)生存与超越:民间文化价值视角与俗民形象

三、民间权威的文化阐释

(一)传统土匪观批判

(二)审美视界中的土匪类型

(三)土匪与民间权威身份的转换

(四)土匪权威的审美文化意义 

 第七章 人生的仪式化还原审美范式

一、人生仪式与审美象征

(一)仪式的含义与类型

(二)人生仪式的文化象征

(三)仪式与艺术的化合同构

二、民间信仰思维审美建构的功能

(一)民间信仰思维的基本特征 

(二)交感思维审美建构的功能 

三、20世纪文学的仪式化还原范式实践

(一)五四文学:民族启蒙与巫教仪式

(二)土改文学:斗争理想与革命仪式

(三)寻根文学:文化重建与世俗仪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