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谁持彩练海上丝路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黄日涵编著的《谁持彩练海上丝路》由古至今,介绍和讲述了曾经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辉煌和没落,憧憬和展望了21世纪丝绸之路的崛起,对于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内容推荐

黄日涵编著的《谁持彩练海上丝路》从远古时期的海上探索开始,结合中国古代造船史、航海技术、统治者的外交政策等.向人们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从萌芽、形成,到发展、繁荣,以及最终没落的历史。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航海史、造船史、对外贸易交流史、文明传播史,它的兴衰之间.可以让我们看到商业交往对国家政策的推动,国家政策对商业交往乃至整个国家的影响,以及掌握海洋主动权的重要性。

目录

序 重提海上丝绸之路

第一章 最初的海上探索

 1.远古时期的简陋尝试

 2.帆船的出现

 3.箕子朝鲜之行

 4.东方海上丝绸之路

 5.南海航线的开辟

第二章 航海路线的成熟

 1.秦始皇四度巡海

 2.徐福东渡

 3.先进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

 4.两大帝国的海上对接

第三章 海上航线的拓展

 1.江东子弟多才俊

 2.曹魏与日本的关系

 3.渡海取经第一人——法显

 4.第一大海港——广州

 5.南海丝绸之路的发展

笫四章 超越陆上丝绸之路

 1.南海神庙的传说

 2.独步世界的航海术

 3.空前繁荣的东亚航线

 4.鉴真东渡传经

 5.第一远洋航线

第五章 人航海时代的到来

 1.印度洋上的丝绸之路

 2.“宋朝制造”雄霸世界

 3.东西洋航线的空前繁荣

 4.丰富多彩的元代航海业

 5.海道运粮

 6.东西方的“马可·波罗”

第六章 最后的隘光

 1.郑和下西洋

 2.航海壮举的消失

 3.太平洋丝绸之路

 4.环球贸易中心

 5.中西文化大碰撞

第七章 被奴役的大海

 1.禁海与开海

 2.落日余晖

 3.丝绸之路的终结

第八章 历代华侨华人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1.泉州华侨

 2.客家华侨

 3.华工、华侨对拉丁美洲开发的贡献

 4.东南亚华侨对两地发展所作的贡献

后记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于中国梦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龙山文化分布多靠近渤海和黄海,早期的海上活动从山东半岛出发,漂过黄海和渤海,到达辽东半岛、朝鲜和日本等,甚至到了太平洋东岸和北美阿拉斯加等地。近代考古在这些地方都发现了具有龙山文化特色的石棚墓葬,有孔的石斧、石刀和黑质陶器等。而百越文化的先民们足迹也遍布太平洋沿海各地,在菲律宾、苏拉威西、北婆罗洲、夏威夷和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等13个地区都曾发现过百越先民们的足迹。

先民们之所以能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情况下远航海洋各地,与海上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天文海文知识的掌握密不可分。

在远古时期,我们辛勤的劳动人民就一边探索海洋,一边研究和发明各种各样的水上航行工具。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以渔猎为生,不得不聚集在有水的地方。在渔猎的过程中,他们想方设法满足生存的需求,在和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他们细心地观察着自然万物,并从中受到很多启发:看到落叶能漂在水上,便利用叶子能漂浮的原理制作了简单的航海工具,如葫芦、皮囊、筏等;看到中空的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便凿木为舟,发明了独木舟,可以到更远一些的地方捕鱼。

葫芦和动物的皮囊是远古时期人们最简单的水上工具。传说燧人氏曾“以匏济水”,利用大葫芦漂浮的原理,抱着它漂到深水处去捕鱼,以改善他们部落的生活。后来,人们又把好几个葫芦用绳子捆绑起来系在腰上,大大提高了在水中的浮力,人们称它为腰舟。为了能解放双手,使双手可以配合双脚向前划水,人们开始把葫芦绑在背上,这样提高了在水中捕鱼的水平。据说,伏羲氏发明了皮囊制舟,他教人饲养牲畜,然后把兽皮充气后制作成可以漂浮的工具——皮囊。聪明的祖先们在生产力还非常低下的远古时期,凭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就地取材,利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和物品改造、发明水上交通工具。

随着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水上交通工具不断进行创新,筏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筏被称为第一种正式的水上交通工具,利用它人们可以到更远的地方捕鱼。传说伏羲氏到深水捕鱼,用几根木头或竹子并列捆绑在一起.提高了筏的浮力和运输能力。筏既可以运输物品,也可以专门渡河。渐渐地,筏开始流行,但还无法进行远航。直到独木舟的出现,人们才能够滑向更远的地方。

新石器时代到来以后,人们的生产工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石斧的出现,加上这时候的人们可以进行人工取火,都利于先民们“加工”更为精致的水上工具。独木舟便是新石器时代的杰作。传说伏羲氏就曾制造独木舟和舟楫。

独木舟的制作方法说简单也复杂,首先要选择一根直径一米以上.长度五米左右(甚至更长)的粗大树干,用石斧或石刀等工具砍削出一个长槽,用火烧掉木屑,直到长槽达到合适的大小为止。独木舟制成之后,人们便可以站在槽中浮水远行了。

据神话传说,大禹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每天率领人民开支流,疏通河道,使大水最后能够畅流人海。大禹还为人们修建灌溉渠道,变水患为水利。大禹之所以能征服泛滥的洪水,与他“陆行乘车,水行乘船”的便利密不可分。据说他乘的船就是独木舟。

独木舟简单易行,直到今天我国的西南地区、西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使用独木舟作为渡河工具,甚至有的人死后将独木舟做葬具。一些岛屿国家,如位于太平洋中部的国家基里巴斯共和国(由大小33座岛屿组成),岛与岛之间的交通至今还主要依靠独木舟。

独木舟的出现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除了便捷的交通工具,为了顺利出行,祖先们在一次义一次的实践中,开始推测最佳的远行时机。江苏连云港锦屏山将军崖上发现的岩雕图案和符号,证明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对天文知识的原始认识。这些图案和符号刻在高20米的黑色岩石上,有农作物、人面、鸟兽、星云等的图案和符号:人面上有三角尖状饰物,脸上刻有一些花纹;人面中间夹杂着一些星云图,星云图中甚至还有表示太阳和月亮的图形。

祖先们还懂得借助海洋的暖流和环流等进行海上漂航。从龙山文化遗址的分布可以看出,先民们是借着左旋环流漂航到日本北部.后又利用太平洋暖流向东到达北美洲西岸的。太平洋暖流常年西风,向东.可以说顺风顺水。在北美洲西岸出土龙山文化的石刀、石斧、陶器就不足为奇了。百越先民们也借着海洋的海流进行漂航:一是借着北太平洋海流的常年西风.向东,经夏威夷,到达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另外就是借助赤道逆流,到达菲律宾,甚至美洲的秘鲁等地。考古学家在菲律宾棉兰老岛、北婆罗洲、苏拉威西岛、波利尼西亚各岛等地出土了大量的石锛等工具,证明了百越先民的航海足迹。

独木舟虽然简陋,但是远古的人们已经开始进行大胆的尝试,并出海航行。远古的祖先们把龙山文化和百越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处,成为中国航海事业的先驱。他们还在多年的航行实践中积累了最初的天文观测经验。在畅通无阻的水面,独木舟带领着远古的先人们走向更远的地方,发现新的事物,开拓新的生活领域,加强了不同地区人们的交流。

航海工具的不断改进,以及原始的天文海文知识的积累,为以后航海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P4-6

序言

重提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建设倡议,“一带”即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而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而“一路”即为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而建设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T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I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成3#IR内外最受关注的经济话题,有着古老历史的“海上丝绸之路”随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陆上丝绸之路命名的,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之间进行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交通路线,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自古生产丝绸,养蚕缫丝和织绸技术高超。不管是陆上对外贸易还是海上对外贸易,丝绸都是主要的大宗出口货物,因此这条海上通道被命名为“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以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瓷器、茶叶、白银等也成为大宗的出口货物,因此人们也把这条通道称为“海上陶瓷之路”“茶叶之路”“白银之路”等。外国商人输人中国国内的货物中,历来都是以香料为主,所以海上丝绸之路同时也被称做“海上香料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虽然偏重货物往来和贸易,但随着它所带来的对外交往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也比较频繁。箕子东渡和徐福东渡可以说是中国人海外定居的开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尤其是自唐朝以后·更多的中国人到世界各地定居、结婚和繁衍,成为海外华侨的祖先。他们不仅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明,而且对当地_=_[农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建设也作出了很大贡献。

根据出使方向的不同,海上丝绸之路分为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东海起航线即以山东半岛为主,从中国沿海向东航行,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这条航线又被称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东海丝路”。东海丝路是中国最古老的海上航线,早在周武王灭纣时,箕子从山东渤海出发,到达朝鲜(书中均指朝鲜半岛),将中国的养蚕、缫丝等技术带到朝鲜,成为东海丝绸之路的先驱。

南海航线即以南海为中心,以广州为主要起点,向西航行到达东南亚、南亚、欧洲和非洲等国家,所以又被称为南海丝绸之路,简称“南海丝路”。南海丝绸之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具体路线是从广东、福建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国南海、波斯湾、红海,到达非洲和西方各国。南海丝路主要形成于汉武帝时期,到唐宋时期成为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南海丝绸之路把东南亚、南亚、非洲和欧洲联系在一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动脉,千百年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规划航线。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早在航行T具还比较简陋的先秦时代,人们就开始漂洋过海到达朝鲜等地。秦汉时期,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统治者的努力开拓,海上贸易逐渐变得频繁,南海丝绸之路粗具规模。这时候的南海丝绸之路还主要以印度为中转站,各国的货物在这里集散,贸易对象主要有象牙、玳瑁、珍珠、宝石等。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等也是经由这里传到世界其他各国。

隋唐时期,生产力空前发达,尤其是唐朝成为世界性强国后,海上丝绸之路超越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这一时期,南海丝绸之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东海丝绸之路也空前繁荣'从中国沿海到日本的航线多达四五条。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上交通线。

宋元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性的贸易大港口,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不断地经由这些大港口运往国外。明朝初期,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顶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一笔。自此,中国的贸易向着大型化、多元化、世界化发展。

此后的明清政府却开始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明政府“不许片帆人口”,原本繁荣昌盛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不再顺畅,海外贸易急剧衰弱。中国的海外贸易在开海和禁海的政策中徘徊前进。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彻底改写了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

此时的西方正迎来自己的大航海时代,他们四处扩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积极开展贸易往来,发展经济。渐渐地,由中国人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主动权被前来叩动中国大门的西方国家取代。充满荣光和骄傲的古老“彩练”把持到了欧洲人手中。

鸦片战争开始后,海上贸易航线被枪炮打断,和平友好的通商之旅成为血雨腥风的侵略之旅。自此,中国主权遭践踏,领土被分割,自由的港口贸易成为被迫的商埠交易,天朝大国的千年旧梦被无情摔碎。这条自中国东南沿海,穿过南中国海,进入印度洋、波斯湾,远及东非、欧洲,四通八达的海上交通线最终成为侵略者们的便捷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终于在血泪和耻辱中走向没落。

本书从远古时期的海上探索开始,结合中国古代造船史、航海技术、统治者的外交政策等.向人们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从萌芽、形成,到发展、繁荣,以及最终没落的历史。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航海史、造船史、对外贸易交流史、文明传播史,它的兴衰之间.可以让我们看到商业交往对国家政策的推动,国家政策对商业交往乃至整个国家的影响,以及掌握海洋主动权的重要性。

重“走”海上丝绸之路,能让我们再次看到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看到中华文明的先进和繁荣,看到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包容,对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建设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对加强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非洲、欧洲和拉美等国家的友好交往提供重要历史依据。

后记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梦

海上丝绸之路在发展的过程中,向我们展现了泱泱中华壮丽的对外贸易交流史,展示了忙碌的海上活动场景:航海武器的发明和制造,远洋船只的制造和发展,航海技术的积累和演进,海上航线的开拓和发展,外贸港口的兴建和繁荣.远洋货物的进口和出口,外交政策的制定和修改-对外贸易的管理,外来侨民的流动,官方使节和民间商人、僧侣、留学者等的交流和往来,文化艺术的传播等等。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我们的祖先把中原的文明撒向世界各国。

海上丝绸之路虽然以丝绸贸易为开端,但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丝绸贸易本身。中国的丝绸外传影响了当地人的穿衣风格。如日本卑弥呼女王统治时期,曹魏不仅让前来的使者带去了丝绸,还带去了几名裁缝,教当地人量体裁衣等。瓷器的传播改善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茶叶的外传曾在欧洲的上层社会掀起一股饮茶风尚。中国的指南针、火药、造纸和活字印刷术等先进技术推动了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和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中国的医学、中草药、建筑、文明制度等也都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国外的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等新品种,音乐绘画等艺术,天文历法、数学物理等科学技术,基督教、佛教、印度教等宗教也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人中国,丰富了中原的文明。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也是人类航海的历史.文明传播与融合的历史。它把亚洲、欧洲、非洲连接在一起,把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在一起,把世界各地的文明古国,如埃及、罗马、希腊、波斯、印度等连接在一起。古国文明的碰撞和交流,既让它们相互之间放出更大的光彩,也影响了彼此间的政治、经济等,可以说海上丝绸之路曾塑造着历史,也改变着历史。正是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吸引了西欧国家对于财富的向往.吸引了他们对东方新航路的探索,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哥伦布发现美洲等地理大发现,海上活动也进入大航海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为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世界人类的文明进程都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从辉煌到没落的沧桑巨变,也让我们看到敞开胸怀,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闭关自守只能落后于世界,导致被动挨打。而今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对外开放成为坚定不移的国家政策,建设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是对这一国策的贯彻执行。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m的“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再次绽放光芒。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体路线循当年的南海丝绸之路,又分为两条:一条是从中国的沿海经南海、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地中海;另外一条是从中国沿海,经南海,经过印尼群岛,到南太平洋。除了国家交流,还包括海洋科考、渔业、旅游业、资源开发等项目。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再次串连起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数十个国家.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将各大经济板块连接在一起,未来将会发展成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

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东盟国家,将是新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首要发展目标。东盟即东南亚国家联盟,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枢纽。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历史,站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在2013年9月发表演讲说:“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穿越历史长河,顺应时代潮流,规划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意义重大。它将再次把沿线国家联系起来,联系起沿线各国人民的利益和命运,再次把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传播开来、传承下去,使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再现昔日的辉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以新理念和新共识,铺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海上大通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必将再次重现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甚至超越以往,在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中,追逐世界发展潮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赢得国家和民族的进步。

书评(媒体评论)

《谁持彩练:海上丝路》一书,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进行了全方位和多视角的考察研究,脉络清晰,史料翔实,信息量大,参阅性强。作者结合我国实施和推进“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特别是其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现实需要,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发展方向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为广大读者呈现了一幅立体而全面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谱系。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

从海上航线的探索到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到华侨华人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贡献。本书用平实的话语、通俗的知识再现了千年的历史。位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华侨大学推出的这本普及读物,对于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华侨大学校长、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贾益民教授从最初的海上探索到历代华侨华人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贡献,该书为广大读者呈现出形象生动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脉络,对于普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理念将有所裨益。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国际关系与台港澳研究室主任赵磊

从海上航线的拓展到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该书为读者了解海上丝绸之路描绘了一幅清晰的历史画卷,并结合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方向,把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进行了高度的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