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伟著的《为了大多数教师的课程实践——陈大伟观课议课对话录》针对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采用对话体,从理念探讨、实践应答、实践案例三个方面,继续宣讲和推动观课议课。在教师培训变革的十字路口,陈大伟老师以自己全新的理念与实践走出了一条新路。借由“观课议课”这一工具,通过对“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这一支点,帮助“教师”获得撬动地球——构建“理想课堂”的力量。
陈大伟著的《为了大多数教师的课程实践——陈大伟观课议课对话录》定位在针对问题、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内容上大致如下:“理念探讨篇”,主要涉及一些观课议课的认识问题。“实践应答篇”,从理解观课议课、准备观课议课、实施观课议课的操作过程和其方面回答一线教师的问题,主要提供思路、方法和策略。本书旨在帮助中小学教师学会教学,故有对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初中语文、初中数学课例的观察和讨论,值得大家玩味。
理念探讨篇
为了大多数教师的课程实践
变革教师培训的理念与方式
如何做幸福的教师
为了教师的批判精神——关于“观课议课文化”的对话
以人为本,有效优先——关于观课议课和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话
关于推进观课议课纵深发展的对话
实践应答篇
与听课评课的主要区别
观课议课的记录工具和记录方法
观课议课如何以学论教
怎样坐到学生身边
观课时如何发现和思考
观课议课的视角和指向
议什么?怎么议?
如何形成一种“同在共行”的关系
如何在观课议课中研究案例
如何用观课议课做教育科研
怎样理解和追求观课议课的实效
观课议课的后续行动是什么
名优教师的课如何观察和讨论
如何让教研献课走向常态
如何理解和看待他人的批评
学校如何推动观课议课
实践案例篇
《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实录与讨论
探寻一个敞亮的教学视界——记一次现场议课活动
教研,有一种力量叫唤醒
让观课议课具有研究性
痕迹在身后,风景在前方,我在路上(代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