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于前356年出生在马其顿王国的首都佩拉市。父亲是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母亲是阿尔巴尼亚边境山区伊庇鲁斯的公主奥林匹娅丝。亚历山大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人类的守护者”,可见其父母对这个孩子的期许。
在年幼的亚历山大的成长过程中,有三个人对他日后的人生影响最为巨大,这就是他的父母和老师。
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正是他建立了希腊世界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军队,并率领其四处征战,使当时被希腊诸城邦视为“蛮族”的马其顿王国成了希腊半岛上最强的国家。父亲的卓越功绩在年幼的亚历山大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一个像父亲那样英勇的战士和伟大的国王成为小亚历山大的向往。
亚历山大的母亲在他的人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她感情热烈奔放,性格刚毅,智慧过人。她告诉亚历山大,古希腊传说中的英雄人物阿喀琉斯和天帝宙斯之子赫尔墨斯是他的先祖。亚历山大对此深信不疑,并在自己的事业中努力模仿先祖的英雄功绩。长大后的亚历山大在转战各国时,身边总带着《荷马史诗》这部记载着英雄业绩的伟大著作。
第三个影响亚历山大人生的就是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了。这位古希腊的圣哲在亚历山大13岁的时候被腓力二世邀请来当他的导师。腓力二世在邀请亚里士多德时这样说:“感谢神使我的儿子和你生在同一个时代。我希望经过你的教育,他将成为我的王位的极为适当的继承人。”亚里士多德没有让腓力二世失望。在他的教导下,亚历山大懂得了自然和人生各方面的知识,并获得了科学推理和逻辑分析的思维能力。亚历山大日后的赫赫战功,彪炳千古的指挥艺术,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亚里士多德的教诲。
亚里士多德向亚历山大讲授地球和宇宙的知识,希望他的学生征服科学的王国。可是,亚历山大要征服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世界,他要成为“世界之王”。
就这样,在三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的教导下,小亚历山大慢慢长大了,由一个幼童成长为卓尔不群的天之骄子,并显露出了杰出的军事天才。
布罗法尼是匹性子相当暴烈的战马。当众多优秀骑手都对其无可奈何之时,少年亚历山大却凭一己之力驯服了它。从那时起,这匹战马就一直陪伴亚历山大驰骋沙场,直到在印度吉达斯浦战役中阵亡。为了纪念自己的伙伴,亚历山大修筑了一座名为“布西法拉”的城市。该城至今仍屹立在巴基斯坦境内。
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参加女儿的婚礼时被刺客杀害。亚历山大继承了马其顿王国的王位。一代帝王的征服之梦从此开始一步步成为现实。
虽然在前338年,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在克罗尼亚会战中完全击溃了雅典和底比斯的联军,彻底主宰了希腊世界,但希腊各城邦只是被当时马其顿的强大武力所征服,并没有真正服服帖帖地屈服于马其顿。因此,一听到腓力二世遇刺身死的消息,被迫屈人之下的各城邦都开始蠢蠢欲动,想借机脱离马其顿的控制,重新成为独立的国家。
对此,刚刚20岁的亚历山大早有准备。他一继位,就挥师直入色萨利,在滕比谷地利用复杂的隘路包抄了色萨利守军的侧翼。色萨利人惊慌失措,未及一战便表示了臣服,并提供了军队、金钱、粮食和人质。随即马其顿大军又迅速挺进温泉关,动摇中的雅典公民大会在震惊中通过决议,向他屈服。接着马其顿军队再次强行军向西挺进,在多瑙河和伊利里亚发动了两次大规模战役,将野蛮民族的入侵企图彻底击败。然后又强行军挺进南希腊,准备征服最先发动叛乱的底比斯城。
底比斯的叛乱是波斯人挑动的。前338年,阿尔塔薛西斯三世遇刺身亡,科多马努斯继承了波斯王位,并改名为大流士,史称大流士三世。由于其国内根基不稳,地方叛乱此起彼伏,他很担心马其顿趁机进攻,于是以300塔兰托(相当于现在的9000公斤)的黄金为贿赂,要雅典人背叛马其顿。雅典人由于畏惧没有答应这个请求,但事实上暗中予以支持。而本就想趁机发难的底比斯接受了这一笔数量巨大的黄金。此时恰逢一个谣言传来——这很有可能是波斯人或者雅典人干的好事——说亚历山大和他的军队都在伊利里亚会战中毁灭。底比斯军队立即包围了驻守在卡德米亚的马其顿驻防军,雅典军队随即予以支援。
马其顿的强行军再次发挥了惊人的威力。底比斯人接到马其顿大军抵达的警报时,马其顿军已经抵达了距底比斯西北仅有23公里的翁奇斯达斯,第二天马其顿军队便以闪电般的速度突袭夺取了底比斯的城门,混乱中60HD0底比斯人被杀,剩下的三万底比斯居民被卖为奴隶。马其顿人愤恨底比斯人的叛卖,将底比斯城夷为平地,土地则分给了其他各城邦。这个速度是惊人的,要知道当时军队即使是一天不停地走也不过日行军32公里左右,在一天之内催动一支已经长途跋涉数百公里的军队行军23公里并发动奇袭而且取得彻底胜利,亚历山大的统兵能力实在令人钦佩。雅典人随即再次投降。但亚历山大很明智的没有处罚雅典——他知道,想要征服波斯,他就需要雅典强大的海上舰队。
这次决定性的胜利彻底巩固了亚历山大在希腊世界的统治地位。在已无内忧的情况下,亚历山大将征服的矛头对准了亚细亚最强大的国家——波斯帝国。
P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