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柱编著的《中国著名医药家成才故事》分为九章,从历代医药名家中精选了32位著名医药家,分别讲述了他们的精彩传奇故事,详细展现其不同人生经历、敬业奉献精神和重大历史贡献,给读者以激励、启迪和鞭策。书中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对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立志成才,丰富阅历,走向成功,具有切实的启悟、指导和帮助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著名医药家成才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金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郑国柱编著的《中国著名医药家成才故事》分为九章,从历代医药名家中精选了32位著名医药家,分别讲述了他们的精彩传奇故事,详细展现其不同人生经历、敬业奉献精神和重大历史贡献,给读者以激励、启迪和鞭策。书中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对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立志成才,丰富阅历,走向成功,具有切实的启悟、指导和帮助作用。 内容推荐 郑国柱编著的《中国著名医药家成才故事》按时间顺序,从中国历代众多的医药学家中,选出32位著名医药学家,通过讲述其成功成才的故事,展示其人生经历、成才过程、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和历史贡献,给人以成功的启迪、敬业修身的影响;同时展现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介绍中医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不同的侧面,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的历史,认识中医的现状,看清中医的前景,为发展中医、振兴中医贡献自己的力量。其内容丰富,科学实用,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 一、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医家 (一)神农真神 (二)尝草传奇 (三)本草真经 二、黄帝——中华始祖首创医学 (一)黄帝其人 (二)优美传说 (三)不朽经典 第二章 夏商至战国时期 三、医和——首创六气致病论 (一)琴瑟美女祸晋侯 (二)六气致病非鬼神 (三)大医治国,小医治病 四、医缓——诊断晋景公膏肓之病 (一)叱咤风云的晋景公 (二)医缓诊断膏肓之病 (三)晋景公之死的启示 五、扁鹊——切脉大师和望诊高手 (一)从师于长桑君 (二)切脉大师 (三)望诊行家 (四)医学上的多面手 六、文挚——千古名医惨案 (一)文挚激怒齐闵王 (二)文挚“透视”龙叔 (三)文挚对话齐威王 第三章 秦汉时期 七、淳于意——首创“诊籍”的医学家 (一)寻师苦学,自励自进 (二)获罪解京,缇萦上书 (三)始创“诊籍”,留传后人 八、华佗——中医外科鼻祖药物麻醉先驱 (一)手到病除,妙手回春 (二)料病如神,预知生死 (三)发明麻沸散,全麻做手术 (四)创编五禽戏,强身又除疾 九、张仲景——中外景仰的医学伟人 (一)刻苦钻研,立志良医 (二)辨证施治,创新医术 (三)辉煌医著,医学伟人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十、王叔和——整理《伤寒杂病论》妙手著《脉经》 (一)动乱年代,深钻医学 (二)裹阳王叔和,死人能医活 (三)整理《伤寒杂病论》,王叔和竭尽全力 (四)前代脉学精华,后代脉学宝典 十一、皇甫谧——无师自通的“针灸鼻祖” (一)浪子回头金不换 (二)拒绝为官,著书立说 (三)久病成医,转攻医学 (四)《针灸甲乙经》的杰出贡献 十二、葛洪——中医免疫学的先驱 (一)乱世中的流落隐逸人生 (二)突出的医学成就 (三)返璞归真的养生术 十三、陶弘景——山中宰相药物大师 (一)山中宰相,国事高参 (二)可怜的“螟蛉义子” (三)对药物学的重大贡献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 十四、巢元方——病因病理学大师 (一)一段传说千年的故事 (二)传染病邪的“乖戾之气” (三)旁引两个医案,验证漆毒理论 (四)高超的断肠吻合手术 十五、孙思邈——大医精诚的千古典范 (一)贫病交加的童年 (二)医术高超,手到病除 (三)发现“阿是穴”,首创导尿术 (四)主张妇儿单独成科 (五)孙思邈的医学贡献 十六、王焘——《外台秘要》千古名 (一)官宦世家出身 (二)久病学医,尽孝成医 (三)王焘的医学贡献 十七、昝殷——唐代著名的妇产科专家 (一)关于昝殷其人 (二)妇产科方面的贡献 (三)产前产后话食疗 第六章 两宋时期 十八、王惟一——宋代杰出的针灸学家 (一)《铜人经》的医学贡献 (二)石刻《铜人经》,千古永流传 (三)针灸铜人,沦落何方 十九、钱乙——幼儿科冠绝一代 (一)苦命儿的传奇身世 (二)小儿医潇洒走山东 (三)宗室压群芳的故事 (四)颅囟医自有后来人 二十、陈自明——中医妇产科的奠基者 (一)出身世家,立志学医 (二)四处寻师,八方献技 (三)钟情妇科,妙手除疾 (四)《妇人良方》,产科全书 (五)《外科精要》,治疡精准 第七章 辽夏金元时期 二十一、刘完素——中医“寒凉派”创始人 (一)在动乱的年代里 (二)高超的医术 (三)提倡“火热”学说 二十二、张元素——金元四大家之外的大家 (一)豁然开窍,自学成医 (二)虚心学习前人,不断提高自己 (三)标新立异,力主创新 二十三、张从正——中医攻下派的代表 (一)零散的足迹,可歌的人生 (二)重视观察思考,善于积累总结 (三)妙用情志疗法,心理治疗大家 二十四、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创始人 (一)千金拜师,道路漫漫 (二)瘟疫献方,全活甚众 (三)生逢战乱,神医再世 (四)扶护元气,温养脾胃 二十五、罗天益——易水学派承前启后的医学家 (一)拜师东垣,传道医人 (二)博采众长,从善如流 (三)明经别脉,识证处方 (四)光昭师道,以仁天下 二十六、朱震亨——中医一代宗师 (一)任侠少年 (二)拜师奇遇 (三)巧治怪病 (四)养生之道 第八章 明朝时期 二十七、李时珍——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和科学家 (一)艰难抉择,立志从医 (二)救人危急,医名远扬 (三)志存高远,重修“本草” (四)万里查访,寻根溯源 (五)药学巨著,杰出贡献 二十八、谈允贤:明代妇科女医生 (一)男性医妇多无耐 (二)女医医女两相宜 (三)女医杂言乃真言 二十九、缪希雍——精通医药学 治病多奇效 (一)游历的人生 (二)医学新贡献 (三)医德称典范 第九章 清朝时期 三十、傅山——明清之际“一峰青” (一)天才少年苦读书 (二)傅山义声天下闻 (三)反清复明着意拼 (四)内阁中书泪涔涔 (五)为人储药折肱儒 六、中医妇科建奇勋 七、中华文化一巨人 三十一、徐大椿——无师自通的伟大医学家 (一)摒弃科举,学问大家 (二)无师自通,医学专家 (三)怪症痼疾,手到病除 (四)较真纠错,铁面无情 (五)两度奉诏赴京,清风处士留名 三十二、王清任——清代著名的解剖医学家 (一)武秀才弃官从医 (二)诊病当先明脏腑 (三)荒冢观尸察脏腑 (四)医林改错只求真 试读章节 第一章原始社会时期 一、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医家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古代人物,与燧人氏、伏羲氏合称“三皇”。传说神农氏是农业、商业、音乐和医药的创始人。大约在东周的春秋及战国之时,人传神农氏“人身牛首”,教人播种五谷,发明农业生产工具,传授打井技术,视为农业神;又曾“日中作市”,使民交易,视为商业神;又曾创制五弦琴,视为音乐神;又曾创医药,视为医药神。一说神农氏即炎帝。 (一)神农真神 神农氏是中国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人物,与燧人氏、伏羲氏合称“三皇”。关于三皇的说法有多种,将燧人、伏羲、神农列为三皇,最为恰当,这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燧人氏时期,人们学会了人工取火,饮食由生吃进步到熟食,人的体质提高了。在伏羲氏时期,人们从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种族得到了进化,中国也从母系社会逐步进入父系社会。在神农氏时期,人们学会了种植与养殖,从狩猎采集过渡到农耕,人类社会进入农耕文明时代。 关于神农氏的历史,有几种记载。《易·系辞》载:“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从此,许多族群由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谋生手段,逐步转向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白虎通义·卷一》载:“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淮南子·修务训》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草木之实,食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这些说明神农氏能够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创作了耒耜等农具,教民耕作,使人民获得更多食物。神农氏功绩伟烈,被尊为“农皇”“地皇”。《尚书大传·卷第四》说:“神农为农皇也……神农以地纪,悉地力种谷疏,故托农皇于地。”指其功德在于发挥地力,故称“地皇”。 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九穗谷,飞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落下,神农氏把它埋在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谷子。他把谷穗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砍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以后,连年种植谷子,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 黄帝时期,神农氏的时代已经衰落,诸侯间互相侵伐,暴虐百姓。神农氏不能征讨,于是黄帝把危害最大的蚩尤伐灭,随后黄帝征服了不服自己的炎帝,威望大振。因此,取代神农氏而有天下。这说明神农氏与炎帝不是一个人。 《庄子·盗跖》说神农氏“无有相害之心”,《商君书·画策》说神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这说明神农氏不事征伐,不以武力扩充势力。 (二)尝草传奇 据《淮南子·修务》记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之宜,燥湿肥境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后世神农氏尝百草而始有医药的传说,多源于此。 有这样一则故事。传说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共生,药物和百花相杂,哪些果实可以吃,哪些草类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猎为生,飞禽越打越少,走兽越打越稀,人们食不果腹,经常饿肚子。可怕的是生疮害病,无医无药,忍痛煎熬,时常要慢慢等死。P1-3 序言 前言 中国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创造出许多医学奇迹,涌现出一大批著名医药学家,他们的医学贡献在当时发挥了很大作用,今天依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中国医药学在夏商西周时期已有医学记载,针灸、推拿、导引、汤液、外治已应用于医疗实践;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医巫分离,出现了医缓、医和、医均、文挚、扁鹊等著名医家,《黄帝内经》的问世,对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至今仍有指导作用。 秦汉时期,《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三部医学经典问世,中医基础医学、药物方剂学和临床医学进入新的阶段,出现了淳于意、华佗、张仲景等名医。淳于意写出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医案——《诊籍》;华佗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后世称其为“方书之祖”,称其方剂为“经方”。当时,伤寒、杂病、外科等临床医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出现了第一次高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脉学、针灸学、药物方剂、伤科、养生保健等方面硕果累累,出现了一大批医学名家。王叔和编著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皇甫谧一生以著述为业,所著《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他被誉为“针灸鼻祖”;葛洪所著《肘后救卒方》,堪称中医史上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山中宰相”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成为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隋唐时期,中国医学全面发展,《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新修本草》《四海类聚方》等医药学书籍涌现出来,巢元方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述病源和症候的专著;孙思邈是中华医学发展史上的一颗巨星,在中外医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王焘以一生的精力为保存古医籍原貌和总结唐以前的医学成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昝殷为唐代妇产科专家,所著《经效产宝》是我国现存最早之妇产科专著。隋唐时期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二次高峰。 两宋时期,中医药学迅速发展。解剖学、病因学、诊断学等基础医学不断深化,各科临床医学、养生学、法医学等向更广阔的领域开拓,中外医药交流频繁。王惟一对针灸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针灸铜人的设计和制造,是医学史上的一大创举。陈自明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妇产科专家,所编《妇人大全良方》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妇产科专著;钱乙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与两宋并立至元统一全国的辽、夏、金、元时期,以刘完素为代表的火热论派、张元素为代表的脏腑辨证论派、张从正为代表的攻邪派、李东垣为代表的脾胃论派、王好古为代表的阴证论派和朱丹溪为代表的相火论派,各派的争鸣将此时的医学学术推向新的高潮。除上述医学家外,罗天益、朱震亨等对中国医学发展也做出了贡献。 明代吴有性的《瘟疫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医林中的两朵奇葩,伤寒学派的中兴,温热学派的崛起,使学派争鸣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戴思恭治疾多获神效,传扬丹溪学说;楼英治病多有奇效,有民间“神仙太公”之称;薛己精于内外妇儿各科,自立一家之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乃“东方医药巨典”,《濒湖脉学》为中医典范之作;徐春甫用药不泥守古方,临证能变通加减,煌煌巨著《古今医统》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医学全书;孙一奎为人治病多验,学术理论有创建;缪希雍精通医药学,治病多奇效;王肯堂《证治准绳》是不朽的医学巨著;陈实功为中国杰出外科专家;张景岳是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谈允贤是明代著名妇科女医生;秦昌遇久病成医,终成医学大师。一个个医药学名家,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星。 清代是医学趋于普及与升华发展的时期。叶天士诊疾深明病源,立方不拘成法,投药每有奇效,治疗常多变通,人称其为“仲景、元化一流人也”,他是温病学派的奠基人物;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反映了中国医界大胆的开拓进取精神,傅山是妇科医学的圣手,徐大椿为无师自通的清代伟大医学家,陈修园是中医教育普及的推动者,吴谦称得上品学兼优的御医,黄元卿乃妙手回春的温病大家,他们各有建树。明清时期,中国医学达到了又一个新的高峰。 本书通过讲述历代名医成才故事,展现名医的人生经历、敬业精神、历史贡献,给人以成功的启迪。同时展现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从一个侧面,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的历史,认识中医的现状,看清中医的未来。 作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