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读过这样一些扣人心弦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生命垂危,濒临死亡,有的长达一年,有的却只有一天。然而,我们最想知道的是,这些注定要死亡的人是如何想办法度过他们生命里最艰难的最后几天或几小时。当然,我这里说的是那些有所选择的人,而不是被套上枷锁、行动受限的被判刑的罪犯。
这些故事让人揪心,也让人不禁想象如果我们遇到了同样的境况该怎么办。人生自古谁无死,但剩下的这最后几小时,会有一些什么样的遭遇、什么样的感受、什么样的联想呢?我们回顾往事,又会找到哪些幸福,又有哪些遗憾呢?
有时,我突然想,如果我们能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活着,该多好。只有用这样一种态度,我们才能对宝贵的生命给予最大的尊重。我们应该每天都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去生活。但是,当时间在我们面前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不断流逝,这些品质往往就会消失殆尽。当然,也有一些人把“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当作座右铭,然而多数人却会为死神的降临而饱受折磨。
故事中,命运已定的主人公通常会在最后的一分钟,因为好运而得到拯救,然而他的价值观念还是改变了。他更加清楚地领悟到生命永恒的精神价值和意义。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活在或者曾经活在死亡阴影中的人们,会为他们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赋予一种美好的意义。
然而,我们都觉得人生是注定的。虽然知道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但我们总是把那一天想得极其遥远。我们处于精神活跃、身体强壮的健康状态,死亡几乎是遥不可及的,我们难得想到它。日子延伸到无穷无尽的边境之中,所以我们总是做着无价值的工作,根本意识不到我们对生活的懒散态度。
我担心,我们全部的天赋和感官都同样的懒惰。只有耳聋的人才珍惜听觉,只有眼盲的人才能体会到重见光明的种种幸福。这种看法特别适用于那些成年后失去视觉和听觉的人。但是,那些在视觉或听觉上完好无损的人,却很少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些可贵的感官。他们的眼睛和耳朵盲目地吸收一切景色和声音,却也很少珍惜它们。我们并不感激我们所拥有的,直到我们失去了它;我们不关心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病。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我经常会想,如果每个人在他年少的时候经历过几天盲聋症,这将会是一种幸福。黑暗和孤独会使人珍惜光明;沉默和寂静会教人领悟声音的美妙。我时常会问那些有视觉的朋友,他们究竟看见了什么。
前几天,一位好朋友来看我,她刚从树林里散步而来。于是,我就问她有一些什么发现。“没有什么特别的。”她回答道。要不是我听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我早就知道眼明的人能看到的东西实在是少得可怜。
在树林中穿行一个小时,却没有看到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这怎么可能呢?即使我这个双目失明的人,仅仅凭借触觉,就能收获到无数的感动。我用双手温柔地抚摸树叶细腻的脉络,亲切地触碰一株桦树光滑的外皮,慢慢地拂过一株松树粗糙不平的树干。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