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吉祥时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之路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吉祥时光》是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得主、六膺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大奖作家、“霹雳贝贝”之父张之路最新长篇力作;

首部凝望新中国成立前后时期的童年忆往,穿越岁月历久弥新的成长故事;

来自朴素年代的温暖与光亮,重现淳良、温厚、达观、仁义的中国情操;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人民文学》副主编李东华荐读。

内容推荐

张之路著的《吉祥时光》用悠长舒缓、平和冲淡的笔调细致地刻画了1948年到1957年期间北京男孩吉祥的童年生活,用孩子的眼睛映射出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社会百态。在这个有些倔强的小男孩眼中,世界是如此丰富、复杂而富有质感。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北京,吉祥家位于大乘巷胡同的大院落里,特务、日本人、国民党等形形色色、来来往往的人物在大时代中淘洗沉浮;北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国庆游行……新时代的到来让吉祥的成长岁月焕发光彩,也让他逐渐体味生活的各种滋味。降落伞做的衣服、珍贵的纪念章、读不厌的小人儿书等等,都留存在吉祥的童年时光里,犹如一颗颗光洁美丽的小石子积聚起来,成为他生命中永难忘记的风景。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幼稚园

第二章 海棠花开

第三章 第三只眼睛

第四章 窗台上的“好儿”

第五章 天空出彩霞

第六章 自己种菜自己吃

第七章 小学生

第八章 关老师

第九章 对门的老德子

第十章 西直门

第十一章 新朋友

第十二章 老先生和老大小姐

第十三章 乳白色的小树

第十四章 小黑枣陈燕平

第十五章 成长的烦恼

第十六章 不到九周岁

第十七章 牵着妈妈的手

第十八章 荣誉

第十九章 小南屋的赵大爷

第二十章 特别的一天

第二十一章 乌鸦喝水

第二十二章 钢丝锯的故事

第二十三章 哥哥的鸽子

第二十四章 哥哥的老鹰

第二十五章 于大娘

第二十六章 降落伞

第二十七章 红星图钉社

第二十八章 谎花儿

第二十九章 小人儿书店

第三十章 原谅我,小新子

第三十一章 拍电影

第三十二章 不灭的火焰

第三十三章 一枚纪念章

第三十四章 一壶汽水

第三十五章 营火晚会

第三十六章 什刹海的冰

第三十七章 姐姐去了外地

第三十八章 哥哥当了工人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1948年的北平,冬天格外冷,滴水成冰。

房顶上融化的雪水还没有来得及流到地上,半路上又被冻住了。家家户户房檐下都垂着几绺冰凌子,和着烟筒的烟油变成浓重的黄褐色,一个月也不见融化。

早晨,谁也不愿意从被窝里爬出来。倒不是没睡够,的确是屋里冷得厉害。不管煤球炉子灭还是没灭,窗玻璃上都结满了冰花,那图案好看而诡异,每天都不同。但大致上,都是一排排密密匝匝树叶繁茂的白银般树林的模样儿。有时候,“树林”里面隐隐有只“白熊”,定睛看,那“自熊”变得更加清楚。有时候则不是“熊”,是好几只模样一样的“飞鸟”……

若把被子偶尔掀开一角,能看见宝贵的热气一缕缕地流淌到外面来。哈一口气,眼前便出现一团浓浓的雾。

过一会儿,便有鼓捣炉子的声音响起来,接着就是父亲或者母亲的声音。这时候小祥就格外仔细地听,他知道每天这时能听到的永远是那两个不同的答案,但依然每天都期待着揭晓究竟是哪一个。

“昨天没封好,着过了。”这就意味着炉火已经灭了。

“还行,火一会儿就上。”这就是说,炉火还着着。

每次听到后一个答案,小祥便觉得屋子里变得暖和起来,心中也充满了希望。

睡觉前“封火”可是个技术活儿——封得太严实,底煤燃尽了,新煤却还没烧起来,火就给“封死了”;封得太松,新煤半夜已经燃尽,早晨就是一片冰冷。四岁的小祥知道,炉子是个很不好伺候的东西。寒冷的早晨要是重生炉子,那屋里不但冷,而且立刻就会被炉灰弄得暴土扬烟。

那时候的元旦新年被叫作阳历年,没什么人过。农历年才是正经八百的年,那叫春节。

1949年的春节就要到了,但是北平城里一片死气沉沉,没有人有心思过年,整个腊月里到处都停业、停学、停工。街上的行人稀稀拉拉,拉三轮的也少了,只有穿着黄灰军装的士兵三三两两地在街上巡逻。小孩子们说话的声音也变小了,只看着大人们一脸茫然的神色。大家都在默默地等待,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

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了当时还叫作北平的北京城。守城的是国民党的部队,司令叫傅作义。“围而不打”是解放军的策略。西直门外,从西山的方向不时传来炮声。

北平城里实行“宵禁”。也就是说,天一擦黑,人就不让到街上走了。如果白天都不许上街,那叫“戒严”。

一天早晨,小祥家院子的铃响了,院门也被敲得咚咚响。父亲急忙穿好衣服去开门。院子太深,从屋门到院门要走一会儿。敲门声一直响个不停。父亲明白,一定是出大事了!

进来的人是父亲的好朋友郑大爷。

父亲把郑大爷让到屋里,郑大爷一面跺着脚搓着手暖和着身子一面说:“南小街那边家家都住上部队了……”

“解放军进城了?”父亲问。

郑大爷摇摇头:“是傅作义的部队撤进城里了——没打。你这儿临南小街这么近,院子这么大,我怕也住了部队。”

父亲拉着郑大爷的手,很动感情地说:“好朋友啊!还惦记着我们。”

母亲在一边双手合十:“谢谢郑先生,谢谢郑先生……”

“万一来了部队,别急也别怕。他们看见有空房才住,白天他们要集合,顶多在家里做个饭什么的!”郑大爷又说。P6-8

后记

当我把《吉祥时光》的“完成稿”交给编辑的时候,我发现我还有许多东西没有写。

我没有写西墙下的夹竹桃:雨后的院子,蜻蜓在空中飞舞,有的一只架在另一只的身上飞,我们不知道这是爱情,我们管它们叫“架彩”;有的蜻蜓落在盛开的夹竹桃上,悄悄地走过去,一抓一个……如果能抓到“膏药”或者“捞兹儿”(两种特殊花纹的蜻蜓),那就是中彩了。

我没有写草地上的指甲草:姐姐把指甲草上的花瓣摘下,用小木棍儿在石头上捣碎,除了把她的指甲涂得通红,还把它涂在我的腮上,我们一起哈哈大笑……

我没有写小南屋前的玉簪棒:我一岁的时候,手里拿着含苞的白花儿,光着屁股和它合影。那张照片被压在玻璃板下,最精彩的地方后来被沁进的水沾掉了……

我还没有写枣树上的杨剌子:那绿色的虫子几乎蜇遍了家里所有的人,但回忆起枣树时,它与又脆又甜的枣子却同样出现在你的眼前……用现在的眼光观察杨剌子,它的外表是很酷的。

想到这些难忘的小生命,似乎被写空了的心忽然又变得充盈起来。

书写自己的童年是我多年的愿望,但是有一天,当我提起笔来的时候,我发现开始的时间太晚了,许多事情已经不记得了。尤其是那些情感和话语,那些声音和颜色。

那个家、那个院子我已经离开了五十年,许多人和事都已随风而去,留下的也已经支离破碎……岁月流逝,星光逐渐暗淡。除了时间和距离,还因为十年特殊时期摧残了那里无辜的树木花朵,摧毁了那里善良的生命……

“想不起”和“不愿想起”,让我沉重而纠结。我想念那个地方,但是我不愿意回去,那里有我难忘的美好时光,也有不堪回首的记忆……

我看着大楼拐角的一株玉兰,已经是冬天了,没有一片树叶,却有一个个“花苞”俏立枝头,我实在分不清这是玉兰树的“迟暮”还是蓄势待发的“新生”。

我就像在冬天的季节里寻找春天的花朵,艰难虽是艰难,但生命的绽放总是给我意外的惊喜!

我还是要写,童年在记忆的深处,当你试图唤醒它的时候。有时候它像个陌生人一样走到你面前,让你不由不怀疑,这是我的童年吗,还是我的思念走火人魔了?有时候它却又奇迹般跳起来拥抱你,让你返老还童。

我努力地在写。生活本来馈赠给我的“戏剧性”的可以变成故事的情节都随着时光消失了,尤其是那些细节和语言。剩下的只是一个个镜头和画面,缺少的是动人的感情的记忆。

有人说,大人物的回忆是属于“历史”的,小人物的回忆则是属于“文学”的。我虽然是个小人物,但心中童年的故事里也有刻骨铭心的历史,我不愿意让我的读者以为我的童年是在一个虚无的年代度过的。我希望读者能看到过去,能看到那个时代中一个真实的童年。

我用心地在写。这不是一部回忆录,因为我的童年里还有属于文学的人性和温情,也有可以启迪人生的智慧与文化。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我相信,我的童年若写到心灵深处,便也是你的童年。

这几年因为各种机会让我看到许多作家书写自己童年的书。我有兴趣思考和讨论这个问题,我也从同行和朋友们的作品中学习到不少经验。

希望把童年写成一部文学作品,那就要在真实的基础上有适当的虚构。但是许多写作者在书写的时候都发现,真实的生活是排斥虚构的。但是没有虚构,就没有“文学”。我理解的这里的虚构,实际是感受过、思考过的生活。我现在写下的“文学”是感受过的生活。

我自己在书写童年的时候,经常遇到几个问题:重大历史事件和普通生活的关系,沉重与轻松的关系,童年中儿童视角与书写者当下思索经验的关系。

不断地遇到,不断地克服,也就不断地获得成功感。

我还想写出老北京的文化,可什么是北京文化呢?北京文化有好多种,皇家文化、士大夫文化、平民文化。我们的主人公的身份决定了他的文化阶层,而不是非要找个京剧演员或者八旗子弟来站脚助威。

北京有句老话:东富西贵,南贱北贫。在20世纪50年代。虽说都是北京,但各地区又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语言。有些俏皮话很有色彩,反问句居多,大都用在不太友好的场合。售票员问:“先生,您买票了吗?”这位先生不高兴了,就回答:“买票了吗?你把这个‘吗’字给我去掉成吗?”再比如,甲不小心碰了乙,甲说:“哟,没看见——”乙回答:“没看见?!你长着眼睛是喘气儿用的?”

这些对话有特点,但不能代表老北京人都那样说话。我觉得古道热肠是老北京人一个特点,凡事要讲个“理儿”也是如此。我尽力而为,不太刻意。

我还庄重地在写。我要用这部作品寄托我对父亲、母亲、姐姐的思念,送给我还健在的哥哥、我的朋友们,同时献给那些真诚和善良的好人。

感谢作家出版社的编辑左眩、邢宝丹。感谓十那些支持和鼓励我写作的读者朋友!

书评(媒体评论)

《吉祥时光》有着中国古典笔记体小说的简洁韵味,其中描摹的人物众多,却个个鲜活;文风冲淡平和,始终充盈着一种诗意的温情的气息。它是个体的童年回忆性书写,却并不属于个人的怀旧式的惆怅回望,它试图捕捉住在飞速流转的时光中那些遗落的美好、那些童年的真趣,和今日的孩子一同分享,一同品味,一同守望。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人民文学》副主编 李东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2: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