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雪丸所著的《高清日本战国史(2)》是一部通俗历史读物,也是本系列的第二部。本书接第一部,讲述丰臣秀吉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作为宗主国的大明王朝决定出兵援救。经过七年的战斗后迫使日本撤军。丰臣秀吉因此郁郁而终,其子丰臣秀赖年弱,导致大权旁落。以维护丰臣家政权为己任的石田三成,与当时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德川家康之间,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决战,最后在关原决战中,德川家康一举击败石田三成,建立了德川幕府,开始了长达两百多年的江户幕府时代。全文以史实为基础,以具体事件为主线,致力于揭示复杂历史事件背后的玄机,并将作者对历史的理解化为通俗流畅的文字,极具可读性。
樱雪丸所著的《高清日本战国史(2)》记述了丰臣秀吉结束了百年动乱,但他却无法在短期内消除这百年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力低下、人民生活困苦、各方势力矛盾没有彻底解决……
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丰臣秀吉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却遭到惨败,一代枭雄就此郁郁而终。
丰臣秀赖继承家业,却无力守成,忠于丰臣家的石田三成和权臣德川家康摩擦频频。各方势力不断卷入,最终导致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
最终,德川家康在关原决战中击败了石田三成,日本战国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第一话 远征朝鲜
小田原会战结束后的第二个星期,也就是天正十八年(1590)七月十三日(此处为日本和历,下同),秀吉便立刻开始了论功行赏,这第一个封赏的,便是他的好妹婿德川家康。
具体内容如下:将家康原有的五国领地,即骏河、远江、三河、甲斐以及信浓收归丰家所有,作为交换,将原北条家的七国领地,武藏、伊豆、相模、上野、下野、上总、下总封给家康,史称关东转封。
由此一来,德川家的领地一下子上升到了二百五十万石,成为了当时日本仅次于丰臣家的大名。
说心里话,新的领地虽然比老领地多出将近百万石,但家康压根就不愿意去。
原因也很简单,原来的地方虽小,但那是革命老区,自己的故乡,群众基础深厚,大家都是自己人,抽个税拉个丁的都好商量,现在给分到了刚刚占领的原敌占区,人生地不熟暂且不去说他,当地民众习惯了北条家的统治,很多武士之前还是在北条公司打工,转眼就失业成了浪人,所以存在着相当的仇恨情绪,这种情绪对于家康整治关东,自然是有害无益。
秀吉本意正是如此。他不想让自己的妹婿过于消停,不然不利于丰家政权今后的发展,故出此策。事实证明,秀吉的担忧是正确的,对策也应该说是不错的,可就是没管用。
此时的家康虽不想去却不能不去,他非常清楚,虽然表面上是冠冕堂皇的“封赏”,但是扒开这层金光闪闪的名义外衣,里面的内质是一个叫作“命令”的玩意儿。你不去还真不行。
所以,德川家康一声不吭,对于这份倒霉的赏赐没有表示出任何不满,默默地收拾起了东西开始搬家。
多年的乱世历练已经让他成长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人精,从三河的人质时代便开始忍耐,忍耐中他变成了信长时代的小大名,现在又成为了丰臣时代的大大名,在忍耐中,家康离一个目标越来越近,他知道,当机会成熟的时候,他便会一跃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夺入自己的囊中。这个目标被叫作“天下”。
现在,没差几步了。
秀吉是个考虑问题非常周到的人,既然要将家康给丢到荒郊野外的乡下,自然不能让他把自己费了老大功夫才攻下的坚城小田原城当作大本营安家落户。
于是,在地图上好一阵摸索后,秀吉终于指在了离开小田原城更东面的一个靠海的地方,对家康说道:“兄弟啊,你的新居城就在这儿吧。”
他说的那个地方,其实是个小渔村,边上有倒是有这么一座城池,但因为多年战乱没人维护修缮,已经成了一栋不折不扣的危房建筑。
而秀吉似乎也并不怎么为自己的妹婿生命安全做过多的考虑,同年8月,在他的婉转催促下,家康就正式入住了这座看起来非常简陋且摇摇欲坠的城。
城的名字叫作江户,而那片小渔村,就是今天整个地球最繁华的都市之一:东京。
之后,秀吉又将原来家康的领地分别封给了自己的几个得力家臣或者亲戚,其用意不言而喻,都是为了防止家康作出某些不利于丰臣政权的动作而准备的。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