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科技与文化》丛书序
科技文明与地方性知识的相遇:在历史人类学的视野下(代自序)
导论
一、纳西民族迁徙、分布及现今纳西族人流衍情况略说
二、纳西东巴文化和民间文学的性质再探
三、纳西族民间神话的世俗旨趣:人神共处的“五行”世界
四、“山林”在纳西族民间神话观念中的地位
五、本书的框架
上篇 兄弟之约
第一章 “树”与“性”:纳西族“山林”观念再认识
一、楔子
二、“含英巴达神树”与“银白的日月”:《黑白战争》的性爱、繁衍内涵
三、董若阿路之死的三个隐喻:米利术主是谁?
三、兄弟之间对性与生育繁衍的争夺:山林之神“署”初论——纳西族山林观念研究
第二章 人与山林之神“署”为同父异母兄弟观念的再认识
一、山林之神“署”的两个原形:“蛇”与“蛙”
二、“署”:财富与性爱的隐喻——“山林”即物产与繁育之地
三、人与山林之神“署”爆发冲突的种种版本述论
第三章 兄弟想象与灵魂归途:“山林”观念中的兄弟之争
一、“同父”与“异母”:从“性焦虑”视野解读人对“山林”的隐秘心理
二、“署古”:山林与生死
三、一个奇特的空间观念:居那什罗神山
下篇 林郭相望
第四章 作为地方性知识的科学:被隐蔽的“信念”维度
一、西方自然科学背后的形而上学信念:人在世界之外
二、“科学元勘”:科学家自身处境的一次深刻反思
三、科学的“民族性”与社会信念失灵——本书核心问题的初探
四、知识的文化边界与科学的有限共享性问题
五、近代纳西族:知识命题与知识信念的不对称问题
第五章 “文化的相遇”:知识信念问题的历史与哲学解释
一、纳西族“山林”观念中的知识信念问题:回顾与梳理
二、文化相遇与知识可错性的哲学反思:哈贝马斯的文化知识学
三、纳西族先民的地方性知识与西方科技知识的相遇:一个概论
第六章 “林郭相望”:人与山林“边界”的出现及“大洪水”隐喻的现代解读
一、轮伐轮种周期计算公式及地方性知识的代际断层
二、黑白水林业局:“国家正确”语境下的科技文明袭入
三、20世纪60年代与80年代:丽江地区的两次山林砍伐高潮
四、在纳西族传统观念里寻求对“大洪水”隐喻的可能的解释
五、“社会信念失灵”:非原生科技文明的一个特征
结语 隐退的神明
一、玉水寨之行:地方性知识的复苏?
二、山林砍伐:与“历史事实”相悖的集体记忆
三、“日内刻”:地方性知识“持有者”的沉默
四、谁是丽江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