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贤和尚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妙音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海贤和尚(一九○○-二○一三)俗姓文,名川贤,字清选,祖居今河南省西南部的南阳市唐河县少拜寺镇,生于晚清光绪二十六年(一九○○年)八月十九日。海贤和尚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是虔诚的佛弟子,耕读传家,乐善好施,被同乡赞为大善人。海贤和尚生性淳朴,宿根深厚,自幼随母亲吃素,孩童时便以孝行闻名于乡里。

海贤和尚的母亲黄氏夫人,生于清朝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年),娘家祖居今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朱集乡茨园村,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祖辈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因为父母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所以她从小便断荤吃素,皈依佛门。十七岁时,嫁人唐河县少拜寺镇的文家,丈夫名叫文修勤,长黄氏八岁。文家祖上是书香门第,家世不凡,到修勤公这一辈已经没落,属于小康水平,但文家世代敬奉三宝(佛法僧)的好传统继承了下来,所以修勤公父母的“善人”之名在方圆数十里内妇孺皆知。

黄氏与修勤公虽是少年夫妻,却能志同道合,二人互相尊敬,十分恩爱。黄氏夫人出嫁的当年便喜得一子(海贤和尚的大哥),三年后又生下一女(海贤和尚的姐姐)。第二个儿子(海贤和尚的二哥)出生后不久,黄氏夫人得了急性乳腺炎,俗称奶疮,没法再给孩子喂奶了,出于无奈,夫妻二人只好将儿子送给一家亲戚喂养。

海贤和尚出生的时候,黄氏夫人二十九岁。文家是大家族,堂兄弟之间大排行,海贤和尚排行第七。黄氏夫人三十五岁又生一子,相貌非常俊秀,堂兄弟间排行第八。小儿子出生几个月后,有位到家里化缘的道人对黄氏夫人说,孩子虽然长得英俊,但在文家却不能成人。果然如道人所言,这个孩子一直体弱多病,跌跌撞撞地长到三岁时,黄氏夫人可怜儿子,和丈夫商议后,将他过继给了一位没有儿女的表亲。

连年的灾荒和匪患,使得这个原本就不太富裕的家庭很快陷入困境。再加上海贤和尚的姐姐患上了当时极难治愈的肺病,更是让这个已经难以维持的家庭举步维艰。为了给女儿治病,修勤公卖掉了祖上留下的七亩薄田,和大儿子一起受雇于一个加工棉花的店铺,给人家轧花、弹花,当时年仅九岁的海贤和尚则去给财主家放牛以补贴家用。

海贤和尚十二岁这年,河南大旱,颗粒无收,雇佣修勤公父子的店铺也被迫停业。无奈之下,修勤公只能到毗邻的湖北随州讨饭以维持一家的生计,不料遭遇恶匪,客死异乡。那一年,修勤公四十八岁。

当时,修勤公在讨饭途中,遇到土匪抢劫并放火烧民居,修勤公便挑水前去救火,可是被返回查看的土匪看到了,土匪将他活活打死。数日后,逃难的村民返回村庄时,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只见一具死尸直挺挺地紧抱一棵大树站着,一群饿狗坐在地上团团将他围住。村民们原以为饿狗想争吃死人,便一起上前驱赶饿狗,不料这些饿狗被打得眼泪直流也不肯散开。大家这才明白,原来这群狗是在为保护他们家园的恩人守尸!见者无不为之痛哭泪流。村民们将尸体送回他的家乡,并以长辈之礼将修勤公安葬了。

这一年,中国进入了北洋政府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父亲去世不久,海贤和尚的大哥就被抓了壮丁,兄弟二人一别离就是二十四年。

随后,抱养海贤和尚二哥的亲戚家中发生变故,不得不将已经长到十五岁的孩子又送回了文家。二哥体弱多病,所以他的回来更加重了家里的负担,所幸的是姐姐的病终于治好,并在第二年出嫁了。

海贤和尚的母亲手巧,女红做得非常好。家里没了田地,黄氏夫人只好靠给人缝补浆洗,得一点儿微薄的工钱来支撑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庭。黄氏夫人经常熬夜绣汗巾、做绣花鞋,然后拿去卖了换粮食吃。海贤和尚看母亲太辛苦,于是瞒着母亲偷偷跑出去讨饭,想以此来减轻母亲的负担。三个多月后,终于被母亲发现了,她抱着儿子痛哭了一场,不许他再去讨饭。

朱集街上一位姓崔的饭店掌柜听说海贤和尚的孝行后,甚为感动,于是亲自登门拜访,请年仅十三岁的海贤到店里帮工。从此家中的景况稍见好转。海贤和尚在饭店一直做到十八岁,那年,他腿上长了毒疮,险些因此而丧命。

少年时期发生在身边的几件事,对他日后坚定不移地走上出家的道路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P25-28

目录

第一章 出家前

第二章 出家

第三章 孝亲

第四章 奉侍师长

第五章 早年在桐柏山上

第六章 结庐共修

第七章 母亲往生

第八章 做予生产队长

第九章 降伏大牛

第十章 老和尚和一条蟒蛇

第十一章 老和尚与狼的故事

第十二章 来佛古寺

 重建来佛寺

 肉身菩萨

 失窃遭盗

 守护着寺院

 老和尚往生后

第十三章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第十四章 啥都叫人伺候,那就退坡了

 不麻烦人

 做针线

 上树摘柿子

第十五章 能受苦才能了苦

第十六章 乐善好施

第十七章 择莱不丢青,胜似诵藏经

第十八章 供养阿罗汉

第十九章 老和尚的智慧

第二十章 唐太宗惜福

第二十一章 持戒精严

第二十二章 忍者自安

第二十三章 温和厚道

第二十四章 谦虚恭敬

第二十五章 “我没学过什么东西,光念‘阿弥陀佛”

第二十六章 老德和尚的故事

第二十七章 干活儿不耽误念佛

第二十八章 心里有佛,咋干都不累

第二十九章 念佛法门

第三十章 净土宗的修学方法

 用真心

第三十一章 老和尚念佛的境界

第三十二章 拜佛要拜出自性

第三十三章 好好念佛

第三十四章 老和尚和他的弟子们

 印志法师

 印涵法师

 印荣法师

第三十五章 对晚辈的提携教诫

第三十六章 化肥袋隔雨

第三十七章 清淡之中有微妙

第三十八章 戒定慧的生活

第三十九章 “老佛爷让我在世间表法”

第四十章 助念不牢靠

第四十一章 预知时至

第四十二章 最后的嘱咐

第四十三章 九十二年,善始善终

第四十四章 往生瑞相

第四十五章 葬于来佛寺

第四十六章 海贤和尚的表法

第四十七章 最后的表法

第四十八章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序言

念佛法门,其来尚矣。以吾人一念心性,犹如虚空,常恒不变;虽常不变,而复念念随缘。不随佛界之缘,便随九界之缘;不随三乘之缘,便随六道之缘;不随人天之缘,便随三途之缘。由其缘之染净不同,致其报之苦乐迥异;虽于本体,了无改变,而其相用,固已天渊悬殊矣。譬如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虽虚空之本体,不因云曰而为增减;而其显现障蔽之相,固不可以同年而语也。如来以是义故,普令众生缘念于佛。故曰: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又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人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夫随佛界之缘,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若随众生各界之缘,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矣。了此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念佛一法,乃以如来万德洪名为缘。即此万德洪名,乃如来果地所证之无上觉道。由其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如蜾赢之祝螟蛉,久则化之。即生作佛,转凡成圣;其功能力用,超过一代时教一切法门之上。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断惑证真,方得了生脱死。念佛法门,自力、佛力,二皆具足。故得已断惑业者,速证法身;具足惑业者,带业往生。其法极其平常,虽愚夫愚妇,亦能得其利益;而复极其玄妙,纵等觉菩萨,不能出其范围。故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实为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固不可以通途教理而为论判也。末法众生,福薄慧浅,障厚业深;不修此法,欲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则万难万难!

——《印光法师文钞正编》之“栖真常住长年念佛序”

内容推荐

在整理一位僧人生平事迹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他是一位佛门“再来人”!他为我们住世表法细致、深刻、全面,或许是我们“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缘故吧”致使我们没有更深层次的去享受、品味、和体悟。那麼我们今天就去还原一位原本就立体、丰满、福慧具足、真实的千百年一遇的僧宝形象吧……

妙音编著的《海贤和尚》记录了海贤老和尚在平凡的日常劳动和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以及他从早到晚一句佛号不离心口的修行生活。

编辑推荐

妙音编著的《海贤和尚》介绍了,海贤老和尚,生于1900年,2013年往生。享年一百一十二岁。生前为河南省社旗县来佛寺住持。海贤老和尚一生可谓是禅农并重。禅农,就是指中国佛教禅宗寺院赖以生存的农耕生活文化和农业经济基础。禅者把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勤劳、节俭的美德与其禅修思想和行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农禅并重的禅修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展出了具有特色的丛林农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