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少有的女政治家,一位深爱着鲁国的夫人,一位才情茂盛的女才子。她的一生是在社会纲常分崩离析的乱世度过的,在风雨如晦的春秋时代,她像一朵灼灼其华的鲜花,照亮了齐鲁大地。她所表现出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有点像美国小说《飘》中的斯嘉丽。认识这位非凡的女子,既需要智慧,也需要正义。
王兆军所著的《乱世之花(文姜传)》既是传记,也有历史演义的成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乱世之花(文姜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兆军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文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少有的女政治家,一位深爱着鲁国的夫人,一位才情茂盛的女才子。她的一生是在社会纲常分崩离析的乱世度过的,在风雨如晦的春秋时代,她像一朵灼灼其华的鲜花,照亮了齐鲁大地。她所表现出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有点像美国小说《飘》中的斯嘉丽。认识这位非凡的女子,既需要智慧,也需要正义。 王兆军所著的《乱世之花(文姜传)》既是传记,也有历史演义的成分。 内容推荐 王兆军所著的《乱世之花(文姜传)》是一本历史演义小说,写春秋齐国公主文姜的故事。文姜向郑国公子姬忽求婚遭拒,后与同父异母兄诸儿发生私情。齐僖公仓忙将文姜许给鲁桓公。鲁国生活让她乏味,继续与已是齐国王的诸儿在祝丘城幽会,酿成鲁桓公被害的悲剧。丈夫死后,辅佐儿子,推行改革,困难重重未能如愿。 目录 题记 第一章 姊妹红颜 第二章 贵族的羞耻 第三章 不伦之恋 第四章 文姜出嫁 第五章 沧海横流 第六章 桓公之薨 第七章 落脚祝丘 第八章 任性的公主 第九章 齐国政变 第十章 齐桓公即位 第十一章 鲁不学齐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姊妹红颜 三千年前,有一位八十老人坐在渭河边上钓鱼。他用的鱼钩是一根直挺挺的棍儿,顶端并没有弯曲的钩子,也没放任何鱼饵。老人就那么坐在那里,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个老人就是姜尚,吕氏,字子牙。于是,后人就有了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结果,他钓到一条大鱼——周文王姬昌。有人说,姜尚的才干和胆识赢得了西伯侯姬昌的赞赏,于是被其聘请为军师。这是重椟轻珠的观点:实际上,他们之间的信任是基于对腐败的商纣王朝的痛恨与绝望以及必要替天行道灭之而后快的共识。后来,这位老人带领西伯侯的军队,联合各路诸侯,誓师于牧野,浩浩荡荡,向商朝的都城朝歌进发,过关斩将,最终终结了绵延数百年的商代统治,建立了周王朝——继夏、商之后的又一个朝代。后人有一部神话小说叫作《封神演义》就是以此为题材。 新政权建立之后,周武王姬发为了酬谢为周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各路英雄,遍封功臣和宗室,从而建立了分封制度。分封制度和夏商奴隶制度有很大的区别:夏商奴隶制的天下都是首领的,所有臣民都是他的奴隶,奴隶没有人权,甚至不称其为人民,奴隶的劳动是无偿的奉献;分封制下的天下,名义上属于周王室,但却分成了一些块块,分别由王室的宗亲和具有崇高地位的诸侯去管理。夏商奴隶制下的国家概念不很强烈,唯我独尊,没有外交;分封制度下各个诸侯国之间存在外交事务,等等。 作为那次讨伐的军事指挥者,第一大功臣且接受首封的是姜尚,他受封的地方叫作齐,都城在营丘(后改称临淄)。因国君为姜姓,故又称为姜齐。姜齐和后来的田齐,其所辖地域大体是一致的。史书记载:周成王在三监之乱后,使召康公命姜太公日:“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由此得享征伐之权,逐渐成为大国。在周朝的各诸侯国中,齐国地位崇高,其疆域在诸侯国中算是较大的。齐国的东边是纪国、莱国、莒国,南边是鲁国,东南方有向国和郯国,北边是燕国和北戎,西边是卫国、中山,西南方是宋国、许国和郑国。其中,鲁国也是大国,其国力与齐国相比,可谓伯仲之间也。 姜太公东去就国,一开始并不顺利。近邻的东夷人,莱国的莱侯率军与太公争夺营丘,发生过多次冲突。姜太公是何等人物?那是率领千军万马摧毁商朝的大元帅啊!他足智多谋,胆识过人,对付莱侯,真是如烹小鲜。事实不久就证明,莱侯远不是姜子牙的对手。一年之后,姜太公的齐国在营丘安营扎寨,开始了治国经营的大计。姜太公是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治国方略精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深谙变通之道,富有创新精神且有远见卓识。他因应当地的既有风俗,给予奴隶一定的自由权,很快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他简化了烦冗的旧礼节,清除了许多社会弊端,鼓励开荒种粮、植桑养蚕,积极发展工商业,利用当地鱼盐之利与其他诸侯国进行贸易,以差别赋税达到平衡贫富,同时大力鼓励生育,人口大增,齐国很快成为东方大国。 毫无疑义,姜太公不仅灭商建周,还开创了齐国的历史,建立了有特色的齐文化。周康王时期,周王室曾经将象征国家荣誉的宝器如青铜鼎、簋、晷等分赐给齐丁公吕伋、卫国的第二代君主卫康伯、晋国的第二代君主晋侯燮和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等几个重要的诸侯国君。周公旦被封鲁国国君,但因他当时要辅佐年幼的周成王而未曾就国,实际到任鲁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关于鲁国,后文将有介绍,此处不赘。 P10-12 序言 序 文姜,齐国公主,鲁桓公夫人,婚前曾和同父异母的哥哥相好,婚后依然藕断丝连,并因此造成鲁桓公之死。其后两千多年里,这个女人一直被视为淫乱的典型,为世人所不齿,那些以女人为祸水的论者每当提及文姜,大都将其和妲己、褒姒、妹喜放在一起,视为丑恶的样板。 我要说,这种看法是略欠公平的。 首先,孔子在其编修的《春秋》一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诸儿、文姜的私情。也就是说,在《春秋》中,经和传的记述是不一样的。后人根据《春秋左氏传》的只言片语,不断加以敷衍扩大,遂将文姜塑造成一位令人不齿的风流娘们。此其一。 其次,即便两位年轻人发生过激情四射的爱情,放在两千七百年前,并非惊世骇俗。至少,那时还没有后来那一套过分严苛的道学条规,男女之间的感情表达还保留了许多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色彩。当代人可以从春秋时代诸子百家的争鸣中看到当时的社会是何等的自由!谁有什么想法,谁有什么政见,都可以自由表达,没有任何恐惧。那么,由此可以想见,男女之间的感情诉求,也是偏于野性奔放的。 第三,撇开这些不说,单就历史事实看,文姜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公元前709年,鲁桓公迎娶了齐国公主文姜。入鲁后,文姜相夫教子,给鲁国注入齐国精神,为鲁国带来一股清风。鲁桓公之薨,诚然是一桩悲剧,其中也许有文姜的责任,但是,这位鲁国夫人自齐返鲁后,首先选择了沂河、沭河之间这一块被称为“不齐不鲁”(实际上是齐鲁激烈争夺不下而被周王室宣布为直辖区)的地方住下来,等于宣布了鲁国对此地的主权。文姜始终念念不忘鲁国的核心利益,难道不令人敬佩吗? 第四,文姜的儿子鲁庄公即位时,只有十三岁。让这样一个孩子管理国家,是难以想象的。文姜倾其全力,辅佐儿子,将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史料中有许多这样的记载:“夫人如莒”,“夫人如齐师”,这些都是为了鲁国利益而奔走的外交活动。正是这些有声有色的政治举措,巩固了鲁国对抗齐国野心的政治根本,为鲁国创造了相对安全的政治环境。 第五,兼有齐国公主和鲁国夫人两重身份的文姜,深知齐鲁之间的文化差异,因此,文姜很可能将齐国的治国方略介绍、引进到当时相对弱小的鲁国来。和文姜同时代的管仲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学者,在他为齐相期间,齐国迅速发达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文姜也可能将管仲的智慧和方法移植到鲁国,而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后人读《曹刿论战》,大率将历史的功绩记在曹刿身上,殊不知,当时鲁国之所以能打败强齐,实际上是因为鲁国在文姜和庄公母子二人的治理下出现了国富民强的局面。文姜站在那次胜利的阴影里,不是因为古人视力不好或者记载遗漏,而是史学家常常忽视女人的功绩,尤其不肯将功绩记在一个有“瑕疵”的女人名下。 实际上,文姜如果要在鲁国推行齐国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肯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鲁国从开国之初,就十分强调道德文章。一个处处强调伦理道德而不注重法治的国家,不仅会走向虚无,而且也会因为矫情虚浮而走向混乱和衰落。文姜去世后出现的“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局面,从侧面证实了文姜的英明和鲁国政治的弊端。尽管如此,文姜后来还是赢得了人民的普遍赞誉,以致让孔子在《春秋》中哀伤地写下“葬我小君文姜”,在《诗经》中留下郑国人悼念文姜的美好诗篇《有女同车》。 文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少有的女政治家,一位深爱着鲁国的夫人,一位才情茂盛的女才子。她的一生是在社会纲常分崩离析的乱世度过的,在风雨如晦的春秋时代,她像一朵灼灼其华的鲜花,照亮了齐鲁大地。她所表现出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有点像美国小说《飘》中的斯嘉丽。认识这位非凡的女子,既需要智慧,也需要正义。 本书记述的文姜的生平故事,主要根据来自史料,细节上有些合理推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既是传记,也有历史演义的成分。临沂市河东区正在挖掘历史文化遗迹,邀我写一篇关于祝丘和文姜的文字,于是形成了这么一本急就章。正面认识文姜这个被长期误解的女性,是本书的亮点。仓促为书,文字难免粗陋,敬请读者朋友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