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晚清时期最典型、最具标志性,也是最为“成功”的人物,被众多人视为楷模、典范甚至“完人”,以至流行“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教科书式说法;同时,曾国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复杂多面、备受争议的人物。
路秀儒著的《像曾国藩那样思维》从思维的角度透析曾国藩,深度解码曾国藩的思维世界,品鉴曾国藩的心路历程,有助于人们更客观、辩证、深刻地认识曾国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像曾国藩那样思维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路秀儒 |
出版社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最典型、最具标志性,也是最为“成功”的人物,被众多人视为楷模、典范甚至“完人”,以至流行“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教科书式说法;同时,曾国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复杂多面、备受争议的人物。 路秀儒著的《像曾国藩那样思维》从思维的角度透析曾国藩,深度解码曾国藩的思维世界,品鉴曾国藩的心路历程,有助于人们更客观、辩证、深刻地认识曾国藩。 内容推荐 在“曾国藩热”持续一个时期,林林总总的相关传记著作相继面世的情势下,路秀儒著的《像曾国藩那样思维》侧重从思维的角度透析曾国藩,深度解码曾国藩的思维世界,品鉴曾国藩的心路历程,有助于人们更客观、更辩证、更深刻地认识曾国藩,更有辨别性,更具批判性,更带超越性地学习曾国藩。 目录 自序 换个“频道”看国藩 第一篇 思维特征篇 一、高旷的思维意境 (一)大儒之学 (二)大品之修 (三)大为之求 (四)大策之谋 (五)大势之悟 二、宽阔的思维维域 (一)思维纵深前拓 (二)思维时空通贯 (三)思维凝注布局 (四)思维执行预置 三、超越的思维基线 (一)超越世俗价值追求 (二)超越东方文明自恋 (三)超越知识储备局限 四、趋异的思维触角 (一)建军原则求新创 (二)力量构成求新举 (三)制度纲纪求新立 (四)练兵备战求新措 五、理性的思维情感 (一)从愤青到圆融 (二)从脆弱到刚韧 (三)从拒绝到化解 (四)从露芒到削锋 六、通达的思维风格 (一)能明 (二)能容 (三)能放 (四)能当 七、审慎的思维决断 (一)再四思维 (二)再三算筹 (三)熟虑再举 八、恒贯的思维定力 (一)基于信仰的定力 (二)基于自信的定力 (三)基于挺经的定力 九、双面的思维维度 (一)既忠君又“戏君” (二)既当君子又做小人 (三)既持铁面又累情面 (四)既讲仁义又行无道 (五)既重做功又善演功 (六)既倡奋斗又信天命 十、实用的思维追求 (一)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二)不追名利,给人名利 (三)先“避亲”,后“唯亲” (四)放下官架子,远离花架子 第二篇 思维习惯篇 一、鉴古昭今 (一)古之励——直谏成就名臣 (二)古之启——沿江以上制下 (三)古之警——功高震主难立 (四)古之诫——结党营私必亡 二、审力审势 (一)审力 (二)审几 (三)审机 (四)审势 三、先静再思 (一)冷静以理思 (二)镇静以沉思 (三)宁静以远思 四、集思广益 (一)集众思型的幕僚群体 (二)集众思性的环境氛围 (三)集众思中的灵活运筹 (四)集众思下的内持定见 五、综理密微 (一)高瞻细作 (二)得于“五到” 六、首在得人 (一)综察识才 (二)多策聚才 (三)倾心育才 (四)谨慎用才 七、问学求策 (一)困知勉行 (二)学有三知 (三)经世致用 八、忧思怯对 (一)功大与祸大 (二)高官与高危 (三)家盛与家衰 (四)求满与求阙 九、多做求得 (一)积小为大 (二)业专为精 (三)久久为功 (四)唯做为睿 第三篇 思维方法篇 一、线控思维法 (一)近其人,远其事 (二)灵活性服从原则性 (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四)信仰高于声名 二、逆向思维法 (一)稳中求速 (二)让中求得 (三)隙中求洽 (四)逆中求顺 三、权衡思维法 (一)杀与不杀 (二)反与不反 (三)退与不退 (四)告与不告 (五)用与不用 四、系统思维法 (一)“吕端大事不糊涂” (二)“人固视乎所习” (三)“唯才”未必“是举” (四)“购器”不如“制器” 五、形象思维法 (一)视学如煮 (二)视读如战 (三)视书如水 (四)视文如血 (五)视身如蠖 (六)视运如天 六、中庸思维法 (一)宽严兼有 (二)亲疏有度 (三)扬规场别 (四)圆润变通 七、问题思维法 (一)向流弊发炮 (二)破茧中成蝾 (三)借洋务涅槃 (四)尽己力补漏 八、反思思维法 (一)反问以铭心 (二)反省以改过 (三)反思以聪慧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篇 思维特征篇 一、高旷的思维意境 心之所及,行之所至;心有多高,路有多远。思维的意境影响和决定着思维的起点与目标追求,影响和决定着思维的层次与质量,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究竟能够走多远。 曾国藩在智商上不过是个中等、平常之人,他之所以能够超越平凡而成大器,靠的当然不是天赋,也不主要是运气,从很大程度上讲,靠的是内心中的一种超强力量。他虽“公认笨拙”,但思维意境极高,终生所追求的似乎是与其资质不太相称的“非凡”乃至“极致”。“不做圣贤,便为禽兽”的誓言,就是曾国藩不甘平庸、志存高远的生动写照。有了这种超凡心气的强力托举与持续牵动,曾国藩的思维活动始终在高起点上求索、在高光点上运行,那么,持续开出大放异彩的花朵,最终结出脱俗惊世的硕果,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就如梁启超所说:“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 那么,曾国藩高旷的思维意境,究竟体现在哪里、凸显在哪些方面呢?人们可以从他的“五大”追求当中领略和品鉴一番。 (一)大儒之学 爱读书、爱学习,这是曾国藩的最大特点,也是后人对他最为敬佩的地方。终其一生,不论再忙、再累,再苦闷、再彷徨,他都坚持读书不辍,可以说做到了无一日不读书,无一日不思考,无一日不写作。甚至仗打得再艰苦、再凶险,甚至凶险到危及性命的地步了,他也要把书带在身边。每到一个地方,若得知有藏书大户,必专程前往观览,有时甚至流连忘返。到了晚年,他仍兴致不减,勤奋读书不止,以致最后把左眼都读瞎了。他曾戏称自己是个“书痴”。曾国藩是个有名的“老抠”,他的一生包括后来做了朝中大臣、一品大员,一直都很节俭,连老家翻修祖屋都合不得花钱,甚至连儿子结婚、女儿出嫁也合不得花钱,唯有一件事他最舍得花钱,那就是买书。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曾国藩读书的这种强劲动力来自哪里呢?是来自“读书改变命运”的巨大诱惑吗? 应该说,生活在“学而优则仕”,只能通过科举考试才能“由士入仕”的封建社会里,曾国藩走的也是典型的“登科入仕”的千年轨道,并没有什么超乎当时士流的特别之处,刻苦读书学习的内在动力自然也不例外。曾国藩出生在一个耕读世家,他的父亲曾麟书先后参加过十七次考试,年逾不惑才中了个秀才,总算实现了家族“零的突破”,但此时再无进取余力。曾家的希望一下子集中到了曾国藩一人身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承载着家族厚望重托的曾国藩,当时对科举功名还是特别在意的,为“改变命运”而拼命读书也在情理之中。曾国藩进京会试两次不第,返乡途中求借百银,后来都用在了购“二十三史”上。其父听说后且喜且诫地对他说:“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弥缝,但能悉心读之,斯不负耳!”曾国藩“闻而悚息,由是侵晨起读,中夜而休,泛览百家,足不出户者几一年”。从中可以窥见曾国藩所承受的读书学习、求取功名的巨大压力。 P3-4 序言 换个“频道”看国藩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最典型、最具标志性,也是最为“成功”的人物,被众多人视为楷模、典范甚至“完人”,以至流行“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教科书式说法;同时,曾国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复杂多面、备受争议的人物。章太炎谈及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曾说:“誉之者则为圣相,谳之者则为元凶。”此言不虚,同为湖南籍的谭嗣同、毛泽东,同为当代大师级学人的范文澜、冯友兰,对曾氏的评价就贬褒迥异。 对曾氏赞赏尤甚者,当数梁启超、毛泽东。梁启超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一生心高气傲,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都不放在眼里的毛泽东,竞非常虔诚地说:“愚于近人,独服曾交正。”“观其收拾洪扬一役,完美无缺。” 不仅毛泽东推崇曾国藩,连他的政治对手蒋介石也推崇曾国藩,称其著作是“任何政治家所必读的”。能让立场迥异的毛蒋两人共同商度认可的近代人物,实属不多。 曾国藩的魅力及引人注目的地方,或许就在毁誉参半之间,或许就在激烈对立的政治人物思想交汇之间。 曾国藩在晚清那段历史上,确实演绎了非同寻常的社会与人生大戏,有许多值得后人品味与借鉴的地方。但他的经历与成功之路同他效力的“畸形”王朝一样,有着明显的特殊性。这其中,既有水到渠成的必然性,也有机遇运气上的偶然性;既得益于个人的奋斗,也受益于“环境”“气候”的促成;其思想学说与人生实践,既反映出自己的内心追求与至深感悟,也含有刻意“立德、立功、立言”的矫情与做作;其“经验做法”既有当时的正确性、必然性,又有其身份和立场的局限性、权宜性甚至反动性。因此,与其说曾国藩会做人、做官、做事,会识人、育人、用人,不如说曾国藩会思维,也就是说,曾国藩不一定“做”得都很完美,但至少他“想”得近乎完美。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在今天大多是不可复制的,而他的思维真谛则具有很高的复制价值,与其说要像曾国藩那样做官,不如说要像曾国藩那样思维。今天人们与其研究曾国藩是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如关注与剖析一下曾国藩是如何思维的。可以说,研究曾国藩怎么“想”的,要比研究曾国藩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更有现实意义,更有应用价值。 在“曾国藩热”持续一个时期,林林总总的相关传记著作相继面世的情势下,本书侧重从思维的角度透析曾国藩,深度解码曾国藩的思维世界,品鉴曾国藩的心路历程,或许有助于人们更客观、更辩证、更深刻地认识曾国藩,更有辨别性、更具批判性、更带超越性地学习曾国藩。这便是撰著本书的初衷。 需要说明的是,作者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学人,本作仅就感兴趣的曾国藩思维问题谈点浅识拙见,只是有感而生、一家之言,读来未必“字正腔圆”“味正香宜”。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朋友和专家学者多多包涵、不吝指点。书中引用一些资料和观点,谨向原作者表达诚挚的谢意。 路秀儒 乙未年十月于济南 书评(媒体评论) 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梁启超《曾文正公嘉言钞·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