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生遐思--一个贫穷青年的人生之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克忍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生遐思--一个贫穷青年的人生之路》一书是作者张克忍的自传,书中讲述了一个家境贫寒的青年成长中发生的人生故事,并将故事所引发的遐想给大家进行梳理。读者可从中体会到一位老人的人生感悟。作者想借本书的内容,找到读者的一些思想萌发点,以便使作者的思想不断生新,不断发生、出一点闪烁的光芒。本书共有十一个篇章,是作者一生的遐思所得。作者想借本文给读者提供一些人生经验,启迪读者,正面面向人生。

内容推荐

十年期间,先后出版《人生解谜》《人生补丁》《人生绿洲》和这本《人生遐思--一个贫穷青年的人生之路》四部皇皇巨著,成为作者张克忍一生压枕之作的“人生四部曲”,他以自己多年探讨大社会、大教育、大人生的心得体会,以自己八十多年的心路历程,以自己早年从事哲学研究的深厚理论功底,书写了令人惊叹的精彩华章,给人们以很多教育与启迪。张克忍说,人生就是不断用“解谜”来探道,用“补丁”来完善,追求完美的理想,塑造人生“绿洲”,以实现人生之宏图大业。书中所言均系自己的真知灼见,他就象一个布道者,站在人生的高处,给人们传道、授业、解惑,与大家一起探索人生的真谛,共享人生的美好!

目录

第一篇 家境启蒙

 一、生不逢时

 二、穷则思变(1斗小麦的债务)

 三、学习是我一生的重要力源

 四、信念的萌生

 五、引路人

 六、邻家奶奶的死亡

第二篇 婚姻

 一、包办的婚姻终成至爱的伴侣

 二、突如其来的人祸灾难使订婚搁浅

 三、简朴的订婚仪式

 四、结婚是塑造美好家庭的开端

 五、因果报应福祸相依

第三篇 潜伏的磨炼

 一、三原县楼底镇地下联络站

 二、灵魂的升华

 三、考验

 四、第一次冒险去交通站

 五、发展组织扩展我的活动圈

 六、在老虎窝里拌嘴

 七、摆脱国民党宪兵的追捕

 八、和特务兜圈子

 九、夏家十字46号的秘密约会

 十、再次去楼底镇

 十一、倒卖银元

 十二、春暖花开迎曙光

 十三、关中干校使我新生

 十四、关中干校听张部长讲课

 十五、徒步800里返回西安

 十六、长安县政府的成立使我故里重逢

第四篇 我的大学

 一、引语:教育人才人生

 二、西北人民革命大学

 三、不要学历的自学“大学”

 四、中国人民大学

 五、我的三位恩师

第五篇 教书育人

 一、提前毕业的研究生

 二、走上人民大学的讲台

 三、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四、尊师重道是人们的礼仪

第六篇 从北京回到西安

 一、我对哲学的深化

 二、伦理学的探讨

 三、继续开阔思路

第七篇 学习新技术扩展新知识

 一、学习半导体知识

 二、安装半导体收音机

 三、组装晶体管电视机扩展晶体管技术

第八篇 科学大会的启示

 一、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养

 二、做好三重建设

 三、加强教育的投资与管理改革学位工作

 四、开展社会力量办学

 五、“TSL”模式体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九篇 老年教育新起航

 一、老年教育的新思路

 二、举办离退休的省军级干部的电脑学习班

 三、扩展电脑技术

 四、普及电脑学习

 五、耗费心血力不懈

 六、妻子病逝的悲伤

第十篇 诗摘

 一、人生

 二、百善孝为先-

 三、人世

 四、梦想

 五、老态

 六、祈盼

 七、颂扬

第十一篇 著书立说追求梦想

 一、关于人生的主体思路

 二、读后感

 三、关于三本书的综述

 四、三本书出版后的发行情况

 五、我的第四本书《人生遐思》

第十二篇 结束语

 附录:我的米字寿

试读章节

一、生不逢时

一个人的生辰是不能由自己决定的,父母给你的生命,社会给你的机遇,时代给你的条件,人只能顺应时代而为,一个人的命运却是可以变化的,但这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充分利用外部的条件,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地位。人只能这样才能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环境。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据说我的先祖名张怀谦,其母为张尚氏,都早年亡故,他的儿子名叫张训,生于1872年,卒于1924年,享年只有52岁。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他年仅十六岁,就在我邻村的东古城尚家做生意,有一次他随同表兄去进京考试,有幸考取了武秀才,就衣锦荣身,光宗耀祖,回到故乡。当时他的舅家(尚家)财旺丁衰(三代单传),于是分布在子午镇、黄良镇两地的生意,没有人手经营管理。我的祖父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这时他已长大成人,聪明能干,便成为尚家难得的一位好外甥,难得的好帮手,再加上武秀才的声望,为尚家增加了名声,而且在做生意时为尚家的生意开创了新的局面,立下了功绩。尚家为了嘉奖他,就将子午镇、黄良镇的生意交给他经营。他以尚家的奖励、补偿为资本,创下了一个比较大的家业。置良田八十余亩,盖上了村里首屈一指的豪宅,大门楼一座,前楼房三间,四椽后厅房三间,东西两排厢房六间,他遵照祖训理家,孝顺父母,遵照古训“父母在不远游”。工作再忙,从不忘记给父母尽孝,以及“无论子孙聪愚,诗书不可不读”的教导,他的四个儿子、二个女子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可以说都是书香门第。他乐善好施,和睦乡邻,以忠、孝、仁、义、德、忍、让的祖训治家,并以“善忍堂”为张家堂名,悬挂在四椽大的后厅房的大厅之上,以教导子孙后辈。这个大家庭繁荣了几十年的时间,在当时战乱和年馑的情况下,到了民国初期就开始破落了,到了民国8年时兄弟四人就分家自立门户,各家就盛衰不一。

我出生于1929年11月1日,正是民国18年的大灾之年,我家由于父亲患有严重的痔疮病,经常大量出血,不能下地劳动。他本是一位乡村教师,由于身体不支,也难以教书,家境日渐衰落,只有出卖土地维持生计,分家时分的土地也卖了,只剩下8亩多。生活日益困难,依靠我父亲有病的身体,实在难以扭转家庭的困境。据我母亲说那时为了我活下来,只能用米汤、面汤、野草水来维持我的生命。在关中连续三年干旱,六料庄稼绝收,干旱和年馑造成很多人死亡,不少人背井离乡,到处逃荒。据史料统计关中先后饿死近200万人,200多万人流离失所,逃亡他乡,800多万人以树皮、草根、观音土(是一种做陶瓷的材料),苟延生命于奄奄一息,在旱灾发生的同时,又有风灾、雹灾、虫灾、瘟灾、水灾、火灾、兵匪之灾一起袭来。实际旱灾持续了三年,从民国十七年至十九年,即1928—1930年,在年馑的时候,人们总是先保大人,后保小孩的生命,因为许多事例是大人舍不得吃来喂孩子,结果大人饿死后,小孩也接着饿死。卖儿卖女比比皆是,有人用8岁大的男孩只能换到一个南瓜。这样的灾难,不仅在中国,即便世界的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赤野千里,尸骨遍地。甚而人人相食,惨绝尘寰。年馑刚刚过去,1932年又是关中霍乱大流行,当年虎烈拉(霍乱)流行时,因疫病死亡的人很多,这又成为民国十八年年馑后,关中又一次劫难,有的一家人死亡绝净,已经到了死人无人掩埋的地步。这时我已经三岁多,已有一点记忆,我的外婆病故,我的舅父给我母亲说了一下,不让我母亲去奔丧,怕传染上霍乱,那时有人早晨吃饭时还好好的,中午就死了。晚上家家门前都燃烧着火把,以避鬼邪,人哭狼叫,十分恐怖。虎烈拉(霍乱)流行病结束后,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终于全面爆发。(P001-002)

序言

前言

写完了《人生解迷》《人生补丁》《人生绿洲》后,我已经疲惫不堪,我自己看着桌面上摆的三本书,已经有一百多万字,我自己都望而生畏,这种心态,使我更怕读者也有厌烦之感。故拟想停止关于人生的探讨,另找一块土地,下些中草药的种子,栽些中草药的秧苗,若风调雨顺,茁壮成长,成了药材,能够给人医治一些伤凉冒风、扭筋伤骨、腰痛腿病等疾病,只要有益人们的健康,也算是我给社会做了一点贡献。我就开始策划,正在筹谋这一问题时,偶然想到两句俗话,这两句俗话是‘自己的孩子要别人教育’,‘医生生了病要别人治疗’,它的意思是说,自己的孩子容易受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溺爱,有些毛病不好下狠心纠正,需要别人教育;医生自己生了病要别人治疗,因为他顾虑多,怕这怕那,也不好下狠心用药或者做手术。我认真地回顾了自己所写的关于人生的三本书的内容,我深深感觉到,我关于人生的论述,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欠缺论述自己。人常说另4人的毛病好说,自己的毛病难治,所以才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警语。

这样就引起了我另外的一个设想,看一看自己人生的轨迹,存在的是非曲直,所以才引起了一个念头,想写一下有关我个人人生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本往史回忆。但我是区区小人,也不想写回忆录,于是我就开始构想《人生遐思》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我为什么要以‘遐思,为名呢,因为“遐思”者乃是我人生遇到的一些事情,从中得到的一些启发,这些启发虽然有一种是比较狭义上的思考,但也有一种具有悠远的思索或想象,值得深长地思念。我就把这些内容汇集起来,有事有论,有史有述,文体也是“随行就市”不拘一格,有随笔,有杂文,有小说,有忆史,有诗文等等。我是以内容而量体裁缝,不过是为了更好地给读者一些资料,作为饭后茶余,在聊聊天,拉拉闲话时,可以换个品味,自我寻思而已。因此本书内容,可批可评,可取可舍,这些我都将视为珍宝,收藏不弃,铭记在心。读书若能做到寻找书中与自己的思想相连接的萌发点,这样往往一句话或一段话就能够启发人的思维生新,从此放射出一道霞光,使人受益匪浅,有些可以使人茅塞顿开,而且能有所成。

我想借本书的内容,找到读者的一些思想萌发点,以便使我的思想不断生新,不断发出一点闪烁的光芒,既照亮我自己,也照亮绿洲大地,使我的梦想逐渐实现,这不算一得,也算是一个前进。我认为人生就是要依着这样的轨迹走向,而不断生热发光,因此万万不可轻视这一点。学到一句箴言,比得到一颗钻戒还要珍贵。一句箴言可以使你思想焕然一新,可以使你获得打开诸多问题的钥匙,一颗钻戒却只能使你显恍瞬间,而无创新、创造的能力。人生懂得这两个不同的价值对人生的意义,对人类的意义,对社会的意义。我一生遵循的格言是,‘学习是人生的力源,奉献是人生的价值尺度,创新是人生的升华,前进是人生的方向,勤奋是人生的窗户,终裁是人生的归墟’。从教我的追求是‘探索奋进是方向,教书育人是天职,三尺讲台颂经典,求得人才花满园’;从政我的格言是‘名利权不贪,功到自安然,求者来不了,却者到面前。’还写了一首打油诗‘颂尚:功名权利不在眼,辛勤耕耘永不闲.当今人心多贪婪,高风亮节总有贤。’我一生‘从严律己,从宽待人,不违规,不越律,而绵绵不息’;我竭力追求‘奉献是我的人生,为民是我的愿望,兴国是我的目标,马列是我的信仰,共产主义是我的奔波方向’;我的生活是以勤俭朴素为尚。我认为追求权贵,不为人民服务,这是意识形态历史沉渣余孽的泛滥,应该鞭笞。我还认为在广大平民面前炫耀豪华富贵,炫耀位高权重,无异于毒枭贩卖毒品而腐蚀人们的躯体和灵魂。

我这本书总共有十一个篇章,他是我一生的遐思所得,如果读者能在我的遐思中吸纳几句信言心语,我也感到欣慰,不胜感激,如果读者能够挑出几句瑕疵,我更是快乐,而有乐天之幸,因为这是一种潜力,他会使人更加光辉,更加奋进。因为我要继续前进,继续奉献我的人生价值。我喜欢读书,因为读书是心灵的沟通,是观念的吐纳,可扬可弃,若有一得,萌芽生新,开花结果,有益社会,皆可欣慰。我奉劝读者多读些书,从书中辨别真伪,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丰满自己,力行经典,酷爱人生。一个人在人世来一趟也不容易,有人命之忧,有灾害之险,有人世的磨难,因此,在困难的时候,不要裹脚,在幸福的时候,不要妄为,美好的梦想,艰苦奋进,总有希望实现。人生在这苍茫大地,总应该留一些利民、利国的财富,而丰满社会,回报自然,使自己死而欣慰,后人称赞,不要留下痛苦,让后人唾骂!所以我写了这些话,既有自责之意,也有倡导之言,我恳求读者不要误解,因为这是我的一个善良的愿望。

后记

感谢词

《人生遐思》一书的出版,承蒙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张伟先生、副总编秦茂盛先生的关心和支持,责任编辑张瑞娟女士、贺彦峰先生耗费心血,对正文、语法、标符的润色和校正,装帧设计之精益求精,以及诸位审稿人的认真审阅,删繁就简,取长补短。你们的辛勤劳动,使书稿成型出版,我感激之至。在此,我要致以诚挚的谢意。这本书本是一个百味草根,全靠诸位女士、先生的浇水灌溉,全靠阳光雨露之照射与润泽,以及诸位先生思维操作之劳心,使其萌芽生长。我祈盼能够使它根深蒂固,日渐兴旺,成为社会一根永不衰落的根苗,祈盼它能裨益社会,供人享用。食之可以充饥,服.之可以祛病,赏之可以润目。若能达到这一目的,那就实现了我的一个奢望。现在出版的书籍很多,微信中的内容也很繁杂,我恳切期盼都能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贤达,吸纳先进文化之作,赏心悦目之力,焕发人们的心声,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广大,使我们国家繁荣昌盛,永立于世界之林。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没有断代的文化,它不断地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也吸纳了异国他乡的优秀文化,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光辉亮点。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液,也是我们民族的生命之根,我们要尽力传承,保护它的生机,不要忘了我们古老文化的生机。我还要感谢在书稿未完成前,有些亲朋好友,先读了本书的一些篇章,称赞之声,感叹之音,鼓励之语,更使我提高了写作的信心。在这里我也向他们致以亲切的敬意。我在写这本书时,学界资深教授、博士导师、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名誉主席赵馥杰先生给我前三本关于人生的著作,写了近三千字的评论,高度评价,给与加力。还有省教育工委书记李仲为同志,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同志,为了支持《人生遐思》的出版,特意写了序言,我也非常感激,在此特致谢意。

张克忍

2015年11月1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9: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