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日历》由米·普里什文著,具有以下特色:
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心灵宁静的追求是跨越时空的人类共性。
作者以俄罗斯北方森林特有的古老迤逦风光作为全文背景,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结合美轮美奂的自然描写,将人与自然的爱与善化为诗意和哲理融入本书,是20世纪世界文坛不可多得的自然佳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自然的日历/诗意自然系列/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俄罗斯)普里什文 |
出版社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自然的日历》由米·普里什文著,具有以下特色: 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心灵宁静的追求是跨越时空的人类共性。 作者以俄罗斯北方森林特有的古老迤逦风光作为全文背景,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结合美轮美奂的自然描写,将人与自然的爱与善化为诗意和哲理融入本书,是20世纪世界文坛不可多得的自然佳作。 内容推荐 普里什文所著的《大自然的日历/诗意自然系列/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主要编选了俄罗斯著名作家的生态散文,作者将其思想和感情从美学的角度潜入到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中,描写了纯净的阳光、水流和蓬勃生长的树木等大自然的风物。语言清丽,意境隽永,蕴含着一种音乐的韵律。 目录 春天 光和水的春天 第一滴水 最初的积云 土地露出来了 雾 第一首水之歌 松鸡求偶呜叫的地方 水的春天 仙鹤飞来了 红隼飞来了 天鹅飞来了 榛林花开 匆匆的爱 白桦淌树汁了 老狗鱼 打狗鱼 青蛙苏醒了 青草的春天 苍头燕雀飞来了 滔滔的流水 题目 小草地返绿 白桦树背景上的姑娘 肺草花开 五月的严寒 白眉鸫鸟 坏女婿 羊肚菌出现了 真见鬼 森林的春天 湖光天影 杜鹃的第一声啼鸣 第一次绿色的喧嚣 第一只夜莺 金龟子 黄鹂 雨燕 大地的眼睛 大地的秘密 乘神父的船考察 鲈鱼的渔期 “鲁滨逊”们 考察队出发 方志学家的水渠 原始人的村落遗址 原始人 人的起源 人的春天 水蛾出来了 斋戒期前最后举荨麻荤食日 渎神的婆娘 黑麦开花 夏天 夜美人 初次伺伏 灌木丛中驯狗 亚里克 韦尔内 凯特 亚里克的爱 沼泽 白狗 暖和的地方 蛇 林中之谜 木笛 教育 秋天 大地的眼睛 小偷的帽子着火啦 鸟之梦 死湖 初雪 天鹅 人影 松鼠 胡獾 雪兔 美的主人 雾 “伊万和玛丽娅” 追猎 安恰尔 冬天 没命的赛跑 隆冬 冬至 父狼 淡紫色的天空 紫罗兰的香气 能 附录 普里什文自述 后记潘安荣 试读章节 天鹅飞来了 一清早风和日丽,不消一会工夫,夜来结的冰就融化净尽;将近中午时分,穿着棉袄就觉得慵倦了。红嘴鸥先我来到,此刻在修道院里逐渐淤塞的池塘中鼓噪喧哗。 我沿湖岸走着,想在“小艇”那儿安顿住处。一边的湖岸是古老的,比较高,有些地段被沟壑和水流切断;另一边的湖岸很低,水边是沼泽,水底是沙。这儿人把沟壑叫作沟子,从戈里察修道院算起,第一个是小丑沟子,是韦斯科沃村的一条极小的溪流;傍着梅梅卡山,过了韦斯科沃的沟子,是升天沟子和公爵山,不远就是哗山和哗泉。就在这哗山上,保留着彼得大帝的一条小艇,像保留圣徒的干尸一样,整个庄园也因此叫作“小艇”。 我还不及登上哗山嘹望一番,小艇看守人的妻子纳杰日达·帕夫洛芙娜就对我讲起了彼得大帝,说他非常喜欢江河湖泊。有一次远远见到普列谢沃湖,就把马头调过来,穿过成熟的庄稼地,直奔湖边。韦斯科沃村一个女人正在割黑麦,忽见一个骑马人乱踩庄稼,就用各种肮脏的话骂他。彼得听了似乎还满心喜欢,他重赏了韦斯科沃的农民,其中有些人后来还被他经常召去开会议事。自那以后,村里就有了杜姆诺夫这个姓氏。如今看守伊万·阿基梅奇也姓杜姆诺夫,可见他的一个老祖宗肯定同彼得议过事。 我把保存小艇的小房子巡视了一遍。彼得当年供操练用的庞大舰队只剩下这一条小艇了,艇底都已烂穿。我回想起历史上,彼得事隔三十年后曾重返此地,见到所遗的一些舰只保管失慎,大为恼火,立即给佩列斯拉夫利的军政长官下了一道严厉命令。起初,这当然对军政长官是个策励,但是曾几何时,舰只每况愈下,直到剩下最后一只小艇,由庄园的历次私有主一个传一个地保留下来。最后,沙皇尼古拉一世依靠弗拉基米尔市的贵族,让他们买下小艇,在这儿造了一座小小的白宫、凯旋门,还有大理石纪念碑,上面刻了彼得命令中的话: “佩列斯拉夫利军政长官务必妥善保管所遗舰只、快艇与桨帆并用大艇,如若失慎,有违此令,尔等及后人必将受到严惩。” 我一路思量着彼得的话,来到哗山的悬崖边上,俯视着普列谢沃湖,这儿是俄罗斯舰队的摇篮。一天来,湖边那一圈化了冰的绿水更加分明了,西天巨大的火轮把水面涂成了血红色。一种特殊的和谐的鸣声传到我的耳朵里,我知道那是天鹅在高空某处飞过。 房子里有些支架和木板,我们用来做了几张桌子和床,又把所有东西收拾干净,一边还欣赏着森林中一棵树木呼号的声音。这声音通常只有在幽僻的沟壑里才能听见,可我们在敞着油污大窗的房子里就听见了。遗憾的只是哪儿也找不到窟窿,可以用来通茶炊的烟囱,无奈中只好把茶炊放在台阶上。刚放好,我就突然听到离台阶数百步处有黑琴鸡在呜叫,当我进地窖去找细劈柴时,又惊起了那儿一只健壮的灰兔,从小窗口蹿了出去。 我们一边喝茶,一边美滋滋地听着那棵树的呼号。 P17-P18 序言 出版说明 2013年,我社开始策划出版“世界精短文学经典译丛”,这套丛书约请国内最优秀的翻译家担任主编和译者,将世界几大主要语言写成的短篇作品择优选入,并按照一定的主题和体裁进行分类,以独特的视角呈现出各国文学的基本面貌,为我国读者了解世界文学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平台。”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即是这套选题中的一种。 俄罗斯文学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成长,让他们形成了特有的精神风貌和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但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这一精神资源的承续和发展出现了断裂。为重新深入挖掘、整理俄罗斯经典文学的优秀资源,我们倾心推出“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20册),分为“诗意自然”“诗意人生”“诗意心灵”和“诗意生活”等四个系列,让读者再一次感受俄罗斯文学的独特魅力,在阅读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分,提升对诗意生活的自觉追求,丰富人们的内心精神世界。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14年5月 后记 苏俄作家普里什文(1873—1954)的《大自然的日历》主要描写大自然和打猎,是他的名著之一。此书是从1924年到1935年(主要从1925到到1926年)发表于各种刊物上的短篇随笔有机地结集起来的。最初书名为《别连杰伊的水泉》,其中只有《春天》部分,后来作家对此部分做了彻底修改,并增补了《夏天》、《秋天》、《冬天》三部分,更名为《大自然的日历》,全书初次发表于1935一1939年版的《普里什文文集》第3卷中。 关于普里什文的随笔,他本人做过详细说明(见本书附录《普里什文自述》)。他早期把这种随笔称为笔记。在1926年出版的《别连杰伊的水泉》的序言中说:“我的笔记并不是老一套的我所喜爱的文学形式,这些笔记确实是在春天的口授下写成的——后来几乎没有做任何加工,只凭大自然中的运动力联结在一起,这种运动力,在人的心灵中也引起了相应的运动。” 在作家生前最后一版《大自然的日历》(收在《光的春天》一书中)之前,普里什文又说过: 我长久地浪迹天涯,终于明白,大自然中每个新的一天,都是大地上还从未有过的一天。这一点,如果我要在一切平凡之物中寻找某种新的非凡之物,难道不也是一个发现吗? 所以,我试着做主要不是向远处,而是向深处的旅行——我企图深化对我周围临近的日常现象的领悟。我写出了《大自然的日历》,后来也就老这样写下去。我从中为自己找到了写作的方法。前苏联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比普里什又小十九岁,他称普里什文为老师,他们的风格有些相近。帕乌斯托夫斯基在自传体长篇小说《生平故事》中写道:“有一次普里什文对我说,他所写的全部作品,比起他的日记,他每天记的笔记来,都是真正微不足道的东西。”帕乌斯托夫斯基为普里什文写过一篇专文,对普里什文理解很透,我拿来作为本书的代序。 本书有了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代序和普里什文的自述,我实在不敢再在此噜苏。我只想趁此机会记一下,1989年7月13日我有幸访问过普里什文于1948年以后一直住到逝世的故居。那是在莫斯科往西约一百公里,路经一些风景优美的高级别墅区才到达的杜宁诺小村,村边流淌着清澈的莫斯科河,周围是绿意迎人的树林和草地。村中有一座一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庄园,那便是普里什文的故居。园中长满参天的椴树,云杉,松树,冷杉,右边有两棵柞树(橡树),一棵移自普希金的米哈伊洛夫村,另一棵移自列夫.托尔斯泰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故居。树木之间有作家心爱猎狗的坟墓,还有两个彼此靠近的大树桩,普里什文拿其中一个当桌子,一个当凳子,常“在春天的口授下”记笔记。 《大自然的日历》这本书的《秋天》部分,我是在1957年译出,发表在《译文》杂志(《世界文学》杂志的前身)1957年11、12月号上的。其余部分译于1985年前后。出版时增加了《普里什文自述》(选自他的四篇文章,译于1980年),供读者了解他的生平和他对自己作品的看法。 1998.12.10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普里什文的语言绚丽多彩,闪耀夺目。时而有如芳草簌簌作声,时而有如清泉潺潺流淌,时而有如百鸟啾啾争鸣,时而有如薄冰悄悄脆响,时而有如星移斗转般缓慢的旋律印在我们的脑际。——帕乌斯托夫斯基 我长久地浪迹天涯,终于明白,大自然中每一个新的一天,都是大地上还从未有过的一天。这一点,如果我要在一切平凡之物中寻找某种新的非凡之物,难道不也是一个发现吗?所以我试着做主要不是向远处,而是向深处的旅行一一我企图深化对我周围临近的日常现象的领悟。我写出了《大自然的日历》,后来也就老这样写下去。我从中为自己找到了写作的方法。——普里什文 普里什文的即景抒情小品,不是凭记忆,而是像画家写生一样在户外原地写的,在潮湿的树桩上写的。他的词句不是产生于书桌旁,丽是在自然界直接观察时,不断发现动植物界的新现象和未经研究过的特点时,脱颖而出的。——潘安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