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德情操论(精)/西方百年学术经典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英)亚当·斯密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亚当·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精)》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

内容推荐

《道德情操论(精)》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主要阐明了道德情感的本质、道德评价的性质和斯密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在书中,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阐释了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并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堪称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

目录

第一卷 论行为的合理性

 第一篇 论分寸

第一章 论怜悯

第二章 论相互同情的喜悦

第三章 论方式

第四章 相同话题的延续

第五章 论亲切的和高贵的品德

 第二篇 论其他激情和合适性相似的程度

引言

第一章 论身体自发的激情

第二章 论特定变化下或者想象中产生的激情

第三章 论非社会性激情

第四章 论社会性激情

第五章 论自私的激情

 第三篇 就人类得体性产生的影响以及判断人类行为得体性会遇到的困难;同时谈谈在国内比国外更容易获得认同的原因

第一章 虽然我们对于悲伤的同情通常比我们对于喜悦的共鸣来得更加强烈,但仍然达不到当事人感情的深切程度

第二章 论野心的起源以及社会阶层的分级

第三章 论道德败坏

第二卷 论优点和缺点,也谈谈赏罚的对象

 第一篇 论功过感

引言

第一章 被感激的似乎都值得奖励;同样,被怨恨的似乎都值得惩罚

第二章 论应当感激和怨恨的对象

第三章 未被准许的奖励不会给人带来感激,相反,不知情者造成的伤害却少不了别人的愤恨

第四章 对前面章节的概述

第五章 对功过感的分析

 第二篇 论公正和善行

第一章 两种美德的对比

第二章 论公正感、愧疚感以及对功绩的认知

第三章 论天性的功用

 第三篇 论命数对于人类情操的影响,这部分会结合行为的功过来分析?

引言

第一章 论该种影响的成因

第二章 论该种影响的程度

第三章 论这种现象的最终成因

第三卷 论我们在情操和行为的基础下进行判断的过程,同时谈谈责任感

 第一章 论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准则

 第二章 谈谈对赞扬的热爱以及对值得赞扬的品质的热爱,同时谈谈对责备的恐惧以及对应该责备的品质的恐惧

 第三章 论良心的影响和威力

 第四章 论自欺的天性及通则的起源和使用

 第五章 论道德通则的影响和威力以及这些准则被当作神圣的条例

 第六章 论述责任感成为行为的基础准则的情境,同时谈谈责任感和其他动机一致的情境

第四卷 论情感赞同的效用

 第一章 论功用在艺术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美感以及这种美的广泛

 第二章 论功用给人性以及人的行为带来的美感,以及在什么程度下这种对美的感知可以被看作认同的基本原则

第五卷 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认同和否定的影响

 第一章 论习惯和风气对我们认知美丑的影响

 第二章 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情操的影响

第六卷 论美德的特质

 引言

第一篇 论个体的特质如何影响我们的幸福(又名论审慎)

第二篇 论个体特质如何影响他人的幸福

 引言

第一章 论个体被我们照顾和关怀的天性注意到的顺序

第二章 论社会被我们慈善的天性注意到的顺序

第三章 论普遍的善行

 第三篇 论自制

第六卷 之结论

第七卷 论伦理学体系

 第一篇 论本书内应该被审视的问题

 第二篇 论美德天性给出的不同解释

引言

第一章 论使美德和得体性一致的体系

第二章 论使美德和审慎一致的体系

第三章 论使美德和善行一致的体系

第四章 论不道德的体系

 第三篇 论认同准则所形成的不同体系

引言

第一章 论体系。在这种体系中,自爱可以导出认同准则

第二章 论体系。这种体系认为认同准则源于理性

第三章 论体系。在这种体系中,情操是认同准则的一部分

 第四篇 论不同作者是如何对待道德的实践法则的

人名及书名对照表

试读章节

第一章论怜悯

无论我们认为人类是多么自私,仍然有证据表明在人类的天性里有一些准则。在这些准则的引导下,个体开始关注他人的命运。哪怕只能看见别人快乐,他也会从中收获快乐。遗憾和同情心就源自这种准则。每当我们亲眼见到别人受苦,或是被清楚地告知别人苦难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由衷的同情。毋庸置疑,我们常常因别人受苦而感到痛苦。这种感觉正如其他源自人类天性的原始激情一样,虽然可能需要最细腻的感官才能感受,但对于这种情感我们绝不能简简单单地把它理解成善意或是人性。即便是再怎么无视社会法则的恶棍,也不能够超脱这种感情。

既然我们对他人的感觉没有直接的经历,那么我们对他们从中受到的影响就应该一无所知。但我们可以进行角色转换,想象自己在相似的情境下会有怎样的感受。即使是我们的兄弟在经受磨难,但只要我们生活得很安逸,我们的感官也不会感受到他的痛苦。这是感官的局限,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超脱。感官不能让我们感受我们认知以外的事情,所以我们对经受苦难的人的理解只能通过想象来进行。感官只能假设我们处在相似的情境中,并给出我们可能会有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只是我们自己的假设,和处在困境中的对方毫无关系。通过想象我们假设我们处在他的处境,然后在想象中模拟对方经历的苦难。这就好像我们进入了他的身体,然后用某种方式变成了他。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对他感情的理解,虽然可能程度上弱很多,但得到的感受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我们把他的痛苦转移过来,当作自己的痛苦。而这种痛苦最后还是会影响到我们自己,最后使我们为他的痛苦而颤抖。任何一种痛苦或者焦虑,都可以激发我们最深层次的痛苦。而假想我们身处其中,则或多或少都会激发相同的感情。这种被激发的感情,其激烈程度是与我们对痛苦形成的概念鲜活程度成比例的。

我们对他人的同情就是这么产生的。通过将自己置于受难者的立场,我们可以模拟他们的感觉,或被他们的感觉所影响。这种过程可以被观察所证明,虽然这种证明方法有点欠缺说服力。当我们看到中风开始影响患者的手或脚时,我们自己相同部位会不自觉地收缩。而当中风患者的手或脚真的不能动时,我们相同的部位仿佛就像那位患者一样也不能动了。民众在观看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时,会感觉仿佛他们就站在同一根钢丝上,然后和那位演员一起伸缩手脚来维持身体的平衡。衣着考究的人,如果他们本身的体质不是很好,那么当他们看到街边乞丐肉体上的痛苦时,他们也会感受到类似的痛苦,就仿佛他们身上相同的部分也长了脓疮。他们之所以会为别人的痛苦感到恐惧,是因为受苦者的痛苦影响到了他们的相似部位。而之所以会影响到相似部位,则是因为他们假设自己在同一情境下会感受到怎样的痛苦,就仿佛街边的就是他们,身上长满脓疮,被一群衣着考究的人审视着。他们对痛苦的认知已经真实到好像自己身上已经开始有那种痛苦。而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们体质纤弱,本身或许就已经有过类似痛苦经历。不过就算是体格最强健的人,看见别人望向自己的痛苦目光,仍然会感受到一丝痛苦。这痛苦产生的方式和体质纤弱的人是一样的。哪怕这个人身体上的器官比弱者的强健许多,也不能超脱同情心的约束。

这些使我们产生痛苦或悲伤的情境,独立开来却并不能唤起我们的同情心。只要看到别人身上那些准则约束下的情感,每一个旁观者都会仿佛身临其境,然后相似的情感就会在旁观者心中涌动。每当我们看到一个悲剧人物被解救,或是看到一个人物有了美满的感情,我们会感到由衷地喜悦。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为他们的苦难而感到由衷地悲伤。这两种感情的程度其实相差无几,所以不能说我们对他们苦难的同情就比这种喜悦来得更深。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身边不离不弃友人的感激,也能感受到他们对卑鄙叛徒的深深憎恨。正是这些叛徒的伤害、遗弃和欺骗,才使他们受到深切的苦难。P3-5

书评(媒体评论)

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

——米尔顿·弗里德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1: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