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有无数光环的董啸,仿佛生来就是天子骄子,家境好,成绩好,人缘好,长得帅,深得老师的信任,简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可是他幸福吗?
幼年没有父母的陪伴,后来被父母强行从疼爱他的奶奶身边接走,父母什么都给他好的,唯独没有陪伴。
步入青春年代,他无法抹去童年的阴影。看似高傲的他,其实每一分钟都在掩饰自己内心的孤独。封闭了自己内心,他的困惑该向谁诉说?
他需要温暖,需要理解,需要长大,然而跟一些同龄人生活在一起,他能抛开内心的痛苦,走出童年的阴影,成为一个有担当的成年人吗?
从小缺乏家庭之爱的他,能否在邂逅真爱的时候把握好机会吗?
在青春的悸动中,他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的成长故事呢?
请看由董江波著的长篇小说《永远的纯真年代》。
董江波著的长篇小说《永远的纯真年代》讲述了:
一群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带着青春本能的悸动和渴望迈进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大门。
董啸,一个出生于好家境,却从小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一心想着快点参加工作,可以早日脱离家庭。
在学校,董啸是学生会干部,成绩好,家境好,人长得也好,简直是同学们心中的白马王子,是大家羡慕和嫉妒的人。其实大家并不理解他,也不了解他的内心的痛苦。
直到单纯的若玉来到他身边,开启了他的心扉,他才有了第一个可以说说心里话的人,从此他把若玉当成亲妹妹。
因为若玉,他渐渐明白父母对他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渐渐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他终于长大了,开始了与田若南的一场浪漫之爱。
接到省立第四中等师范学校入学通知的那一天,桑洁的心一下子飞了老高,虽然这本是预料中的事情,可过分的喜悦还是促使她四处宣扬着这个消息。家人也都为她高兴,急忙早早为桑洁收拾着行装,好准备送桑洁上学。
1996年的秋天,在全国各省市,尤其是丹阳市,能够考上一所中专学校,特别是能够考上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师学校,还是很多初中学子的重要出路,甚至是梦想。如果考上了,那就意味着,毕业后一份不错的包分配的工作,已经在等着你了。
而中等师范学校的毕业,意味着可以被分配到自己所在县的各乡镇中学去教书育人。如果你足够优秀,也完全能够跳出农门乡镇门,直接到各县区中学去教书,拥有别人眼中羡慕的铁饭碗。
还有更甚的惊喜,是直接留在丹阳市教书育人。丹阳市虽然不是省会,但却是省内仅次于省会的第二重要城市。到这个地步,那就相当于山沟沟里飞出了“金凤凰”。
第一章考入中等师范学校001996年,在中考考试中开始加入体育测试,分数为30分,加上语数外理化政六门,共计630分。经过三到四年(初中分为三年制和四年制两种,也包括复读生在内)学习的初中生,考到450分以上,就可以上一个不错的高中;考到500分以上,就会成为整个丹阳市所有高中争抢的对象。而要考入省立第四中等师范学校,则至少需要525分。
桑洁考了535分。
其实在1995年的中考中,桑洁已经考了501分的好成绩,并且那年没有体育测试分。虽然丹阳市最好的几个高中,都向桑洁抛出了一切费用全减、并且还能再给她一笔钱的橄榄枝,但桑洁都没有接受。桑洁自小家就很穷,父母务农,弟弟正在上小学,上了年龄的奶奶也需要人照顾。种地除了能够维持温饱,根本赚不到余钱。桑洁父亲趁农闲时节,会到省内的几个大城市打短工补贴家用,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上高中、再上大学,就算第一次高考就能考上不错的大学,那也是漫长的七年,再加上大学四年那高昂的学费,是这个农村小家庭所承受不起的。
或许,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父亲说的一番话:如果现在上中等师范学校,三年后就能毕业分配到镇里教书,一个月能领1000元左右的工资,这辈子就吃教书这口饭,就占到这个国家编制了,安定安心。要是上大学,先不说家里出不起这个学费,就算出得起,七年后什么情况……太远了,看不到,也想不到。
人,还是要现实而踏实地生活着。
正是听了父亲这番话,桑洁毅然决定复读一年,再次报考中等师范学校。
或许,桑洁跟中等师范学校就是天生的缘份。1995年中考,她考了501分,1996年中考,她考了535分,虽然比去年多了34分,但其中30分是体育测试分。而今年的中等师范学校录取分数线是533分以上(不含533分)。有一点儿惊险,幸好是有惊无险。
刚到学校的桑洁,对一切都感到新奇而又兴奋:高大的教学楼、整齐而一水儿白的宿舍、洁净平整而偌大的操场、绿茵如盖的树木,还有那一张张陌生的脸孔,夹杂着丹阳市十一个县区的口音也纷至沓来。桑洁很是吃惊:这是多大的一个学校啊,竟然比自己家乡居住的镇子还要大许多,从学校的正门口,走到最后一排的女生宿舍区,竟然需要十多分钟的时间,就这还是赶着脚步走。
P1-3